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圣凯法师:中国佛教二千年随笔


   日期:2020/6/27 11: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中国佛教二千年随笔

圣凯法师

  在二千年的边缘,佛教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出世清净的形象,超越世俗的品格。在世风日下、人心惟微的时代,树立一种超越世俗的宗教品格,这是佛教存在的基础。

  两千年的梦,对于无量劫的生命来说,显得太短了;对于几十年寒暑的人生来说,似乎又太长了。二千年前的今日,一位来自天竺的和平使者,一位虔心佛法的忠实佛教徒,乘一匹白马从遥远的天竺飘然而至,开始把佛陀的遗教注入中华文化的洪流,从此,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位年轻的学者将中国佛教比喻为一柄扇子,这是一柄充满神奇的扇子,引来春风化雨中国千余年。

  站在两千年的边缘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位置,对于所有佛教徒及关心佛教的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寻常的时代。两千年,中国佛教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多少辉煌。佛教曾经征服中国,但是中国后来又离弃了佛教,于是佛教从金字塔的顶峰渐渐走向塔基,有人甚至怀疑中国佛教从此走向没落。但在“中国佛教二千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法师在论文中说:“唯愿佛教徒吸取历史的教训,使佛教随着国家民族振兴而振兴,*轮紧跟历史车轮而常转”,在位的一位学者激动地站起来,向老法师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对于佛教中国化,学者各有自己的高见,但是佛教毕竟是佛教,中国化只不过是佛教适应中国社会的一种方便而已,而其佛法的中心精髓并没有改变。

  面对跨世纪的佛教,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公众面前?这是每一位佛教徒都应当进行深刻反省的一个大问题。综观历史上的反佛思潮及灭佛运动,其直接原因来自佛教内部的腐化,佛教世俗化是佛教走向下坡路的内在因素。佛教内部世俗化浊流,表现为竟其奢YIN、与民争利、结交权贵、迎合俗习,在南北朝时有人讥为:“何其栖托高远,而业尚鄙近”。

  在二千年的边缘,佛教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出世清净的形象,超越世俗的品格。在世风日下、人心惟微的时代,树立一种超越世俗的宗教品格,这是佛教存在的基础。世间一切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我们为什么又偏偏说我们佛教是万能的呢?从世间哲学、科学、艺术等世间学问中找出许多根据,让人们觉得佛教很伟大,我并不是说这种行为不好,其实这是底气不足的表现。佛教就是佛教,它有自己独特、殊胜的作用,又何必需要那些世间学问来证明。所以,突出佛教的主体意识及独立地位,使每一位佛教徒感到自豪,将是佛法住持者的任务。

  当年鲁迅先生认为中国人并不是身体上的病,而是在思想上出了毛病,从而弃医从文。现代佛教正是如此,缺乏忧患意识的佛教徒只知道借佛教为自己牟利,只知道牺牲佛教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利益。当年末法思想在中国佛教曾经激起多少佛教徒的忧患意识,于是各种护法的举措都纷纷出现在历史的舞台。加强末法思想的忧患意识教育,让那些在温床仍然迷茫的佛教徒明白佛教在现代社会的危机感,是现代佛教在弘传过程中的重要口号。

  超越的宗教品格来自僧团自身建设,所以完善僧团制度是佛教建设的核心,如何依戒律及僧制的精神,在适应现代社会的条件下,建立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当前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整体的清净必须从个体的清净开始,所以严格把握僧源的素质,培养学戒、持戒的风气,是僧团建设的重要任务。

  中国佛教之所以令人感到没落,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在宗教实践方法上的简易化,于是佛教虽然很普及,但得到佛法利益的人却很少。所以,在宗教实践上,突出禅定与智慧并重的修行特色,这是培养佛教出世清净形象的重要性保证。今后在佛教的实践中,最主要的是提倡禅定的修行,培养禅定教学的师资,以及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佛教在世间的弘传,宗教体验对每一位信徒都是必须的,如何能让信徒得到清净的宗教体验,并且能够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实践体系。

  佛教本来是非常具有文化品味的宗教,僧团素质的低下,使佛教这一特色逐渐失去,于是在知识分子阶层的传播便带来很大困难。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正是因为佛教在义学上的发展,所以今后佛教的发展离不开培养僧人重视佛教研究的风气。

  两千年之际,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并不是把佛光普照三千界,也不是把法水流往五大州,而当前关键之举,就在于正本清源,使佛教能在社会中树立一种出世清净的形象,这样的佛教自然具有摄受力与感召力,这是关系到佛教存亡的基础。作为一名衲子,面对两千年的佛教,似乎有太多的话要说,但是欲言又止的感觉,令我感到有种惊慌,因为历史的长流,将会淹没这一切。但是,我衷心希望佛法常转,慧灯能长明。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圣凯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圣凯法师)  

 圣凯法师:戒律对佛教神圣性的建构与诠释 

 圣凯法师:略述中国佛教禅净双修思想的发展 

 圣凯法师:佛教:一种幸福观的教育 

 圣凯法师:区域佛教史研究的典范——读崔正森先生的《五台山 

 圣凯法师:佛教伦理:一种全球伦理资源的意义 

 圣凯法师:佛教思想史与佛教“人学” 

 圣凯法师:佛法谈做人 

 圣凯法师:论善导的忏悔思想(四) 

 圣凯法师:论善导的忏悔思想(三) 

 圣凯法师:论善导的忏悔思想(二) 

 圣凯法师:论善导的忏悔思想(一) 

 圣凯法师:僧教育的四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