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成峰法师:让我们一起忆念三宝——成峰法师谈皈依共修


   日期:2020/6/28 17: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让我们一起忆念三宝

——成峰法师谈皈依共修

  第三届菩提静修营期间,每天清晨4点多,营员们随着清脆的打板声起床,洗漱完毕,着装整齐,来到前花园念佛堂参加皈依共修。这种修学方式是西园寺的特色之一,经过了几年的实践。2005年4月,济群法师强调了皈依的重要性,制订了相应仪轨。三年半以来,皈依共修在西园寺、戒幢佛学研究所和西园寺的下院定慧寺,都一直在坚持着。在西园寺的菩提静修营中,这也是一个“保留项目”。
   本届静修营与平时定慧寺的皈依共修,都是由成峰法师带领的,记者请他具体谈一谈皈依共修的内涵和用心方法。

  记者:许多营员表示,对每天早晨的皈依共修印象深刻,通过这种修学方式体验到了法喜。
   成峰:皈依共修具备一些最基础的特征——形式新颖、主题明确、次第严谨,所以能够受到欢迎。
   形式上,它在静修营中代替了传统的早课。传统的早课神圣、庄严、肃穆,但是初来的人不容易融入,很可能跟不上念诵,也听不太懂。如果仅仅让他们站在那里作为听众,他们就只能赞叹别人,找不到认同感。西园寺菩提静修营的营员们,有的学佛多年,有的是初修,要找到一个对大家都合适的方法做早课,也不太容易。我们觉得,皈依共修能够比较普遍地适应他们的需要。
   皈依共修,主题就是忆念三宝。念佛、念法、念僧,不会受到宗派的局限,无论是在原始佛教,还是在后期的大乘佛教,都没有办法绕开它。对三宝的忆念,本身就是修学的重要部分。我们把三皈依的唱诵作为皈依共修的中心。在中国汉传地区的学佛传统中,是喜欢唱念的,而且以念佛号作为一个核心。念佛也可以包含在念三宝中,而念三宝更加全面。
   大家对这样的修学方式有兴趣,也跟它的脉络有关。皈依共修的仪轨,随着人的心路历程自然过渡。起初是对三宝的赞叹。接着,法师开示和忏悔、发心作为前行,还特别安排了观察修。观察,是基本的道前基础。念人身的难得,到死亡的无常,三恶趣的痛苦,这样做一次心性上的串习,容易进入对三宝的强烈依止。然后念诵三皈依,把心安住在三宝上。大家再共同承诺五戒,会在无形中对日常生活有所规范。最后是发四无量心和回向。佛法修学的重要内容,在这里边几乎都具备了。
   我们希望,营员们回去之后也继续坚持修皈依,并借此加深对三宝的认识了解。否则,对皈依共修的喜爱可能只是一种新鲜的感觉,与发自内心的认同还是有差异。

  记者:静修营与定慧寺的皈依共修中,开示时一般怎样安排?
   成峰:由于时间关系,静修营的皈依共修在一个小时之内,所以开示时间不太长,15分钟左右。如果开示太长,就成为讲座了。我们希望大家共同修学皈依,而不是让法师一人包办。
   开示,通常是讲佛陀的一些法句。文字上挑选比较通俗的,对文化程度在高中水平以上的人,都不应该存在理解问题。法句背后可能是一个公案。话题很多,比如怎样抉择朋友、管理生命等等,主讲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佛法展开阐发。佛陀确实了不起,你看他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把我们当今可能遭遇的一些困惑指了出来,同时还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出路。
   一个普通的行者,在日常修学中如果没有很好的修学环境,很快就被外在的东西淹没。皈依共修就是营造这样的环境,大家共同分享佛陀的法句,加上法师恰当的点拨,容易生起对三宝的信念。佛陀在世的时候,对弟子们讲几句话,大家就会一起修学,我们的法句分享就是那种场景的再现。接纳一种理论之后,迅速转入修行实践,就有现实效果了。
   而在定慧寺的皈依共修中,整体皈依共修的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其中开示时间半小时到四十分钟。常去定慧寺的居士以中老年人为主,比较喜欢传统的修习方法。我对他们开示,却不按传统的方法来讲,而是侧重于对生活中一些问题的反思,甚至把心理引导的方法也用上。几年下来,他们逐渐接受了这种讲法方式,主动积极地参与着。

  记者:有些营员在静修营修皈依感觉很好,回家念诵三皈依却变得妄念纷飞,总是不由自主地走神。这应该怎么办呢?
   成峰:这不仅是念佛或忆念三宝的时候会出现。做其他观修,比如发心、持咒时,都有可能出现类似情况。当我们希望把心安止在一个点上的时候,会发现很难。因为我们的心有其运作习惯,跟我们平时的思维重点有关。
   为什么在静修营里修皈依,效果会好一些?因为环境对修学有很大帮助。我们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自然不容易起妄想,即便妄想生起,很快就被大众的力量转化。在世俗中,不太容易找到这样的机会,甚至会找到很多散漫、放逸的参照对象,不知不觉就被带跑了。我们需要运用一些方法,才能改观。
   修皈依需要前行,接下来才能念诵得有力量。我们做这样的一个比喻:一个普通的人平时念佛,和一个临终的人知道自己朝不保夕而念佛,念的力量截然不同。念诵皈依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建议,修皈依时,仪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而不要直接念三皈依。做任何事情之前,如果没有非常强烈的意愿,难以坚持下去。尤其是对初学的人来说,观察修一定要做好,真正意识到生命蕴涵的意义和死亡的迫切——自己的生命随时可以崩溃,现在应该用它做一些什么事情呢?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入对三宝的忆念。
   如果有条件,在家人平时修皈依,也可以找几位学佛的人共修。相互督促,彼此鼓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