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惟觉法师:习禅讲义


   日期:2020/7/7 13: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习禅讲义

静坐的方法,先于禅座上端身正坐,身心放松,任心平静,面孔保持一丝微笑,头部正直,后颈微靠衣领,眼睁一线,自然下垂。初学静坐时,须选择宁静之处。如果定境现前,继续静坐,坐前须交待左右之人,遇有急事可用引罄,在耳边敲击出声,闻声出定,免生意外。

第一章 禅那

壹、禅的意义:

  依大乘义章十三曰:「禅定别名不同,略有七种:一、名禅,二、名定,三、名三昧,四、名正定,五、名三摩提,六、名奢摩他,七、名解脱,亦曰背舍。禅者是中国之言,此翻名思惟修,新译曰静虑,亦云功德丛林」。

贰、禅的种类:

一、世间禅

  1、外道禅──带异计而修六行观,名外道禅。

  2、凡夫禅──正信因果而修六行观,名凡夫禅。

  注:六行观即欣厌观──下厌苦、粗、障,上欣净、妙、离。

二、如来禅

  1、小乘禅──

    (1)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名小乘禅。

    (2)修五停心观、四念处、八背舍、十一切处等是。

  2、大乘禅──

    悟我法两空,所显真理而修者,名大乘禅。

  3、出世间禅──

    若修次第三观,先从假入空观,次从空入假观,后乃双离空假,

    入中道第一义观,是名出世间禅。

  4、出世间上上禅──

    若于一法圆观空、假、中三谛,即空、即假、即中,三即三遍,

    三一三异,辗转修习,归于中道了义。是名出世间上上禅。

三、祖师禅

  顿悟自性,本来清净,原无烦恼,无漏自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

  毕竟无异。

  依此而修习者,是名祖师禅,亦名最上乘禅,又名如来清净禅。

参、禅定的重要性:

一、禅与三学(戒、定、慧),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之关系。

二、禅定是入福德、智慧之门。

肆、修禅之方便:

一、调身:调息、调心。

二、却五事:色、声、香、味、触。

三、除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举、疑。

四、行五行:欲、精进、念、巧慧、一心。

五、禅定之次第:

  1、九住心──

    内住、续住、安住、近住(了所观之境)、调顺、寂静、最寂静、

    专注、一境。

  2、三病态──

    (1)隐没:暗证而为观慧。

    (2)有垢:暧昧。

    (3)无记:境界不分明。

伍、修禅之目的:

一、为得现法乐

二、为得胜知见

三、为得分别慧

四、为证诸无漏

第二章静坐

第一节 静坐之方法及姿势

  先于禅座上端身正坐,身心放松,任心平静,面孔保持一丝微笑,头部正直,后颈微靠衣领,眼睁一线,自然下垂。若眼全开,容易妄想;若眼全闭,容易昏沉,甚至易出现幻觉境界。苫无妄想,又无昏沉、幻觉等毛病,眼则可开可闭,实无妨碍。下颚微向后收,口不可张开,舌微微与上齿龈相接触。两手结金刚定印,即左掌在下,右掌在上,两大拇指尖端,微微相接。双臂自然下垂,双手放于大腿上靠近腹部处。两脚迭成双跏趺,左脚在上,右脚在下为降魔坐。反之为吉祥坐。双跏趺为最好之坐势,六根收摄,全身重心落于中间,最安稳持久,修定容易成就,如果双跏趺困难,可用单跏趺,左脚在上、在下均可,互相调适,称为金刚坐。如果单跏趺亦困难,可用如意坐,一般所谓散坐,即是将两小腿互相交叉,如意而坐。而坐时不免双腿酸、麻、疼痛,须忍耐练习。先可由十分钟练起,纯熟后慢慢增至一刻,乃至二十分、三十分、一点钟,随自已的志趣因缘而定。不可骤然勉强忍耐,坐得太久,否则会伤筋骨。如觉得非常酸痛难忍,可用小垫子将臀部垫高三至四寸。练熟后,即可抽去不用为宜。如果腿子太硬,很难跏趺时,可多礼佛忏悔,﹝用五体投地最敬礼,紧缩方式﹞亦可软化筋骨。

第二节 静坐应意事项

  静坐时,全身毛孔张开,应注意两腿膝盖及颈部、脖子,免受风邪侵袭,如在当风处,可用盖腿布盖住两膝。颈部、脖子切勿靠着窗户,因窗户有微细隙缝,如风从隙缝穿过吹至颈部,可能会遭致风邪,而因此中风嘴歪脸斜。如有窗户,可用窗帘遮住亦可。

  下坐时,不可太快,先须慢慢、轻轻摇动两肩,然后渐至腿部徐徐将腿放下,免伤筋骨。然后将身体徐徐弯下,吐出腹中集气,双手顺着双腿徐徐按摩至脚掌。如是返复三次后,再用双掌搓热抚摸面部及头部等处数次。即可起坐走动数圈,先慢后快,使集气散发,免留在体内,发生气结肚胀等毛病。其他如衣裤要宽大,饭后须休息约四十分钟左右最为适宜。

  初学静坐时,须选择宁静之处,使闲杂人等不要在周围打扰,在静坐时慎防他人前来推动身体,免受惊失定。如果定境现前继续静坐,坐前须交待左右之人,遇有急事可用引罄,或用其他音响之类,在耳边敲击出声,闻声出定,免生意外。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惟觉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惟觉法师)  

 惟觉法师:惟觉老和尚佛法禅法问答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结劝流通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八觉知 普济众生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七觉悟 五欲过患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六觉知 布施平等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五觉悟 多闻智慧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四觉知 常行精进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三觉知 心无厌足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二觉知 多欲为苦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释人名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释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