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昭慧法师:TONGJ除罪化与婚姻稳定性——一个非道德性角度的分析


   日期:2020/7/9 14: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通奸除罪化与婚姻稳定性——一个非道德性角度的分析

释昭慧

“通奸除罪化”最被质疑的是:它会不会动摇婚姻的稳定基础?我们不妨检视此一命题:

       大前提:维持婚姻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小前提:通奸除罪化会动摇婚姻的稳定性。
       结 论:因此,通奸不宜除罪化。

       这两个预设前提,放在个案或社会的情境之中加以检验,可能都有问题。第一、通奸罪的存在,或许并非维持婚姻稳定性的关键要素。第二、依个案来看,苦聚不如乐离,恶质的婚姻(例如:丈夫有凌虐妻儿之暴力行为),未必见得需要维持其稳定性。还有,在社会变迁之中,婚姻的稳定性也已不再如过往这般重要了。

       从因缘条件的供需法则以思量之,则婚姻的稳不稳定,常系乎婚姻双方的心理需求、现实因缘,与社会文化所提供的背景条件;通奸罪之存在与否,反而不是关键性要素。社会背景的部分且先不谈,就婚姻双方而言:

第一、倘若双方都有让婚姻存续下去的心理需求与/或现实利益,就自然容易维系稳定的婚姻关系。

       第二、倘若只有单方面具足此一心理需求与/或现实利益,则其有两种对应之道:一、无论如何屈居劣势,也会想办法维系婚姻关系。古代无经济自主条件的女子,不得不容忍丈夫外遇或三妻四妾,将原属男子与女人间的情欲矛盾,转化成“两个乃至多个女人和平共存”的局面,即属此一情况下出现的婚姻稳定性。二、为了维系稳定的婚姻关系,不惜将危及此一关系的第三者予以歼灭或严予惩罚。于是,争宠、捉奸、情杀之事,层出不穷;通奸罪到最后大都演变成“两个女人的战争”,罪魁祸首的男子反而在一旁纳凉,原因在此。

       第三、倘若双方都无此一心理需求与/或现实利益,则婚姻之稳定性自会大幅削弱。晚近社会中,离婚率大幅提高,非婚姻之同居关系也极为寻常,这绝非“人心不古”之泛道德论所可解释,它所反映的只是现实层面的供需法则:当代人心或社会,对婚姻制度的现实需求,已不若古时来得这般殷切了。

       人类因情欲而必须付出生养后代的代价,而女性的怀胎期与后代的幼弱期又极其漫长,在这母子亟须保护的期间,保护的责任归属问题,使得人类不得不发明出种种婚姻制度。母系社会的制度,也许比较符合情欲的原型——它把此一责任归属,置于女性的兄弟之中;舅舅有保护姊妹与甥儿的责任。在父系社会中,此一责任归属转置于情欲行为当事人身上,于是,丈夫有保护妻(妾)与养育儿女的责任,但前提是:妻(妾)必须向单一男性输诚,以确保儿女血统的纯正。

       然而这种供需层面的现实考量,却逐渐演变成在“情欲忠诚度”方面男女不对等的道德、习俗乃至法律。为了矫治这种不公平与非正义,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出现了,它照顾到了爱情所难以避免的“占有欲”,规范了男女双方的对等忠诚,因此它也较诸父系社会,照顾到了女性在实质上与精神上的保障——依法男子不但不可三妻四妾,也不得拈花惹草。

       但是法律的实施,并不意味着习俗能立刻跟进,所以社会习俗对女性“情欲忠诚度”的要求,还是比对男性的要求苛刻得多。在此文化制约之下,那些受到外遇之害的女子,大都在“惩罚配偶与第三者”与“只惩罚第三者”的两个选项之中,选择后者;对她们而言,这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是符合其“利己原则”的。这已不是法律问题,而是文化问题。文化是无孔不入的,简直让人找不到下手变革的着力点,于是部分女性主义者转而诉诸法律,希望在形式上先将“通奸的刑事罪”全面解套,以免它徒然演变成“两个女人的战争”,而导致实质上的不公平与非正义。

       还有,避孕术成功后,两性可以有婚姻关系,而亲子的牵系不一定存在;女性经济独立后,可以无婚姻关系,却拥有自给自足的生活能力;试管婴儿的医学技术发达之后,单身女子更有了不透过“性”即得以生育子女的条件。这一切,都改写了传统婚姻、家庭与亲子关系的概念。情欲自主论、通奸除罪论,都是在这些社会所提供的背景条件具足之后,才被提出来的“后现代情欲观”。

       这些观念,颠覆了“万恶淫为首”、“糟糠之妻不下堂”等等汉民族传统的道德观与法律观。它在情理上是否都站得住脚?容可再议,但它在事实层面的发展,却印证了一项佛陀所开示的法则——“缘起”:一切现象都随因缘而变迁生灭,无有永恒(是名“诸行无常”);一切现象也不可能独立自存,而是因缘条件制约的结果(是名“诸法无我”)。此一定律,证诸攸关婚姻课题的道德讨论或法律诉求,显然若合符节。

九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于尊悔楼
——刊于九十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自由时报》“自由广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昭慧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昭慧法师)  

 昭慧法师:佛教生命伦理学之研究方法论 

 昭慧法师:佛教与女性 -- 解构佛门男性沙文主义 

 昭慧法师:如何看待女性在台湾佛教的崛起 

 昭慧法师:有关受具前阶规制之种种──沙弥(尼)、式叉摩那 

 昭慧法师:「护生」精神的实践举隅——台湾动物现有的处境与 

 昭慧法师:从佛教伦理学看器官移植问题 

 昭慧法师:佛教与社会运动 

 昭慧法师:禅观教学的“传统”与“现代”禅观教学的“传统” 

 昭慧法师:宗教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层原则──以基督宗教与 

 昭慧法师:“生死根本”解惑──记一封印公导师的手谕 

 昭慧法师:介绍印顺导师 

 昭慧法师:印顺导师对本生谈与西方净土思想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