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昭慧法师:“典型在夙昔”?


   日期:2020/7/9 16: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典型在夙昔”?

释昭慧

        十月九日起,笔者在中国大陆展开了一趟为期十二天的“学术之旅”——在天津“弘一大师圆寂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拜会上海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王雷泉教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张新鹰教授、社科院佛教研究室前主任杨曾文教授、现任主任方广錩教授、副主任魏道儒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张风雷与宣方教授,并蒙是诸学界前辈或同道之邀,在上述三个学术单位做了四场学术性的演讲,讲题有理论层面的,也有实务层面的,涵盖了佛学研究法、伦理学、戒律学、台湾佛教女性运动与台湾佛教现况等范畴。

        这次虽是学术之旅,基于佛弟子“不忍圣教衰”的心肠,最关切的其实还是大陆佛教的发展情形。尽管所见可能过于片面,不足以论断全局,但还是要以宗教人的情操与知识份子的良知,真诚地将所见所感,向读者分享如下:

简绘佛教学者群像

        在大陆拜见的几位学界前辈与同道,笔者此下依先后顺序,粗略描绘一下对他们的印象:王雷泉教授坦率直言,而且对佛教有一种“老臣谋国”的忠诚;他深知“中兴以人才为本”,所以虽然教务繁重,他仍仆仆风尘地往来于内地各佛学院,向僧众教授天台学与宗教学。从他与笔者闲谈之中,所表达对某位大陆知名文学家“风骨不足”的评价,也可看出他以一介“独立学者”,对社会现况持有一种敏锐而犀利的批判精神。

        张新鹰教授含蓄内敛,对佛教保持一种作为学界人士所应有的,谨慎而礼貌的态度,但这不代表他对佛教界没有一份深厚的关切;犹记得笔者在社科院的演讲题目是“佛教界的女性运动——理论依据、行动策略与运动实效”,他听完了具有如此强烈批判意识的演讲之后,不但不以为忤,反而语重心长地说:“今日的台湾佛教,或许就是明日的大陆佛教。”事后并来函告知笔者:“佛教作?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善用的宝贵精神资源,这就是我们何以如此关心其现状及发展并愿意倾听台湾佛教界、学术界有关见解的主要原因。”

        同一研究单位中的老前辈杨曾文教授,有一种古之儒者温柔敦厚的气质,但基于学术良知,再加上山东人爽直的性格,还是会表达一些自己对佛教界的观察与评议。他对台湾的“废除八敬法运动”,就曾于五月六日莅临佛教弘誓学院公开演说之时表示:学界人士不便介入教界行事,但有“下判断”的能力。他并公开撰文,对笔者的“佛门两性平等”运动给予极高评价,并认为大势已因此形成,不可能再逆转过来。这给了笔者极大的精神鼓舞!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宣方教授,可能因为年纪较轻,在生命中没有经历过文革的阴影,所以热情耿介,对佛教现况,更是直言无讳。据他告知:在漳州有一场佛教界所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他“哪壶不开提哪壶”,竟于会上力陈“废除八敬法”之意义。他叙述此事时,对自己所碰到的无礼待遇,显然也不以为忤。我笑言:“世道人心就是如此!”在台湾,又何尝没有少数比丘尼忙着与笔者的女性运动划清界线,并向大男人比丘表态输诚呢?

知识份子的忧患意识

        总的来说,这些学者让我感佩的是:他们显然有一种作为中国知识份子强烈的忧患意识,无论是对于他们所研究的中国佛教,还是对于他们所置身其中的中国社会,都有高度的关切与爱护之情。特别是:中国社会无论是在政经局面或在思想文化方面,都已面临剧烈的变动,相对于此,中国佛教的内部,似乎还极少人意会到:他们站在这个历史的转捩点上,应该做些什么明确的思想改革或制度改革,期以复兴教运?这让护念佛教的学者不能不产生某种程度的焦虑感!但是,由于过往特殊的政治背景中,学界人士对佛教曾发出些不友善也不公允的言论,所以至今佛教界倘遇到学界的批评,还是难免会有强烈的“被迫害意识”;而学者们带着前人犯错的“原罪意识”,即便是想发出一些善意的批判,话到口边也只得礼貌地强忍下来。

        然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群有宏观世局之眼光的学者,假使客气地噤声了,长远来看,这会是对佛教有利的局面吗?僧侣们怕被学者诤言“刺痛”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自来忠言难免逆耳,在每一人或每一团体自我修正以成长的过程之中,谁不须要“察纳雅言”以付出“被刺痛”的代价?怕痛,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退一步言,即便有些学者的批评是不公道、不如实的,佛教又何妨抱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的心胸来看待它们?即便是针对不实言论而加以反驳,也好过端出“僧事僧决”的帽子,或是谴责“白衣上座”,以十足的阶级意识,拿来杜人悠悠之口。即便他们竟把学界诤言,一概当作是敌意之论,也要谨记住“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古训!太过安逸而又欠缺监督的环境,对佛教长远的前途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一切归咎宗教法令?

        记得十月十九日在人民大学的那场演讲之中,宣方教授回应笔者的演讲时,问到笔者本次大陆之行,于所见所闻之中,对中国佛教的看法。笔者基于爱深责切之情,乃不敢隐讳,直抒所见的“片段观感”云:

        我昨晚在北京搭计程车时,司机先生的一席话让我感触良深!他说:“我真想参加天主教的弥撒,听听神父们讲道。到寺庙里,进门要买门票,进来之后,给你几只香,上香之后,叫你丢二十块进功德箱,也看不见有谁给我们讲讲道理,这有什么意思?”这是社会底层人民心声的一小部分缩影,佛教中人似应重视。

        也许这种爱深责切之论,实在是太过直接而毫不修饰,不小心刺到了少数爱教人士的自尊心,当场立刻有人反驳笔者:你不瞭解中国佛教,中国佛教事实上是受限于宗教法令,无法像台湾佛教一般挥洒自如。

        笔者当即反问:即便是受限于宗教法令,但请问:在宗教法令所容许的范围之内,佛教又尽到了全部心力吗?是的,宗教法令不容许在宗教场所以外的地方传教,但是在它所容许的寺院范围之内,为什么会出现那位司机先生这般的怨言呢?

        其次,研究宗教的人都知道:历来宗教倘真遇到政治迫害,只有更加团结,更加壮大,但佛教呢?中国过往的宗教政策容有过失,但如今对佛教大体来说还没构成“迫害”,而且颇有善意扶持的倾向,请问:我们还能把教运不振的责任,都一股脑儿怪罪于政治力的干预吗?

        再者,宗教政策容或有所不当,那么,佛教界正应努力争取其改善空间。要知道:权利是要靠自己争取来的,不会是从天上自动掉下来的。

        发言者反驳笔者云:“这会有危险!这样不安全!”

        笔者至此忍不住略带嘲弄地反问道:“是吗?你们在意的就是不危险而很安全?如果人人如此,那就不要怪罪宗教政策了。”

佛教的慧根何在?

        也有人以“衣冠上国面对边陲之邦”的高姿态告诉笔者:“未来佛教的慧根一定是在中国而不是在台湾。”

        笔者心平气和地答覆他:“我是以‘无私无我’的心态来到此地面对大家的。即使是对台湾佛教的负面现象,我也直言不讳。‘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复兴佛教的艰钜工程,就更不是请客吃饭,讲些应酬的门面话,是没什么意思的!我对大陆佛教的观察,容或片面而不够周全,但我的善意则请万勿怀疑!即便大陆佛教与台湾佛教有些差异与矛盾,但那也应属‘人民内部的矛盾’,而非‘敌我的矛盾’,你毋需用如此防卫的态度来回应我。

        “我十分乐意见到大陆佛教比台湾佛教更为强大而兴盛,这不但是佛教之福,也是众生之福!但是我希望你不要用‘宿命论’的方式,作些毫无理据的预言,那是不符合‘缘起论’的。我衷心希望你的预言成真!但未来佛教的慧根在不在中国大陆,这要看你们的努力,而不能徒托空言!而且,时不我予!司机先生的话,犹如一记警钟!我不希望看到那么一天,中国大陆已有十亿人口选择了放弃佛教,届时,你的‘未来佛教的慧根一定是在中国’之论,要等着应验也来不及了!”

宗教当局的善意态度
       
笔者是一个“佛教主体性意识”非常强烈的佛弟子,一向对佛教中人“抱住特定政党大腿”而锦上添花的作风,都表达着笔者锐利的批判态度。直至如今,对于任何政党,只要他们对佛教有不友善之举措,或是其政策有损于社会良善风俗或弱势众生,笔者一概是笔下毫不留情的。对台湾政治所抱持的态度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对那“天高皇帝远”而“管”不到笔者的共产政权呢?

        但是,容笔者说一句中国佛教僧伽可能会甚觉“刺耳”的话,在笔者所接触过的中国大陆宗教当局官员之中,已有越来越多人对佛教发出了强大的善意,并且近期还透过基层培训的方式,让地方基层的宗教官员,改变他们过往对宗教的倨傲态度,强调要正面地“帮助宗教解决困难”。

        即便是站在“政权利益”的角度以考量宗教,他们也已知道:行事正当而非暴力主义的宗教,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良善风俗的维系,苦难同胞的救护,都是具足稳定性力量的。此所以一些宗教官员,即使身为佛教的“局外人”,对于佛教也难免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以本次的天津之行为例,笔者参加的纪念弘一大师研讨会,是由民间团体李叔同研究会主办,并由官方的河北区文化局协办的,所以笔者此行非常低调,并没有告知任何宗教当局的官员。但是不料天津市宗教局副局长孙凤年先生闻知笔者来到,不但主动安排了李仁智局长与他个人对笔者的一场邀宴,更重要的是,他还在天津大悲院安排了一场长达三个小时的座谈会,邀请天津市佛教会的领袖宝函长老、王剑非与李可家居士等,以及年轻有为的比丘智如、演龙二位法师、李莉娟居士(弘一大师孙女)到场,并请笔者谈谈台湾佛教的发展状况。他不讳言自己于年初参加佛指舍利恭迎团,来到台湾之时,看到了台湾佛教的盛况,颇有感触,很希望天津佛教界能够以现有良好的资源而开创新局。

        也告知笔者,对于园林旅游局管理寺院,纯粹当作观光胜地,他是不以为然的。他正积极争取盘山几座寺院的归属权,希望它们能改由宗教局管辖,而让僧人入驻寺中,展开教化工作。即使像孙局长这样爱护佛教的宗教官员,不能代表所有省份宗教官员的共同态度,但这无论如何总也算是官方对佛教界的一部分“缩影”吧!

献身甘作万矢的

        天津李叔同研究会会长李载道先生并不是佛教中人,甚至有着浓厚的“官方色彩”,但他更有文化人的气质。早在他还担任河北区党委书记期间,就极力促成弘一大师故居与梁启超居士故居的修复。前人艰难种树,如今树已成荫。本次梁启超故居(包括他的书斋“饮冰室”)开放前夕,我们得以在文化局安排之下先行参观了这两座古雅楼房,及其中所陈列的梁先生相关文物;明年此时,弘一大师故居亦将修复竣工而开放参观。为了修复梁先生故居,官方拆迁了九十一家住户,耗资两千万人民币。显见他们对于乡梓之中出现了“国之典范”,有着一种“与有荣焉”的深厚感情。

        这是一个缺乏“典范”的时代,只要有“典范”存焉,人们还是会油然生起“心向往之”的深情!对“献身甘作万矢的,着论求为百世师”的梁启超先生是如此,对那沉吟“亭亭菊一枝,高标矗劲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的弘一大师,又何尝不是如此?

        但是,在“风檐展书读”而孺慕古昔典范之际,这些教外朋友们,难道不会浩然太息:果真是“哲人日已远”,典型尽“在夙昔”吗?

        站在梁启超英姿飒爽的铜像之前,笔者不胜欷歔!早在民国初年,他已凛然发出“人权与女权”的谠论;时至今日,中国社会已一步步迈向男女平权之理想,不意中国佛教竟然还将男尊女卑,赋与“圣教量”的正当性,悍然抗拒着改革的力量,无视于社会的鄙夷。倘梁先生活在今日,肯定要为同样“献身甘作万矢的”的后生小子之笔者,助上一臂之力吧! 

    九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于尊悔楼
    ——摘要版刊于九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自由时报》“自由广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昭慧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昭慧法师)  

 昭慧法师:佛教生命伦理学之研究方法论 

 昭慧法师:佛教与女性 -- 解构佛门男性沙文主义 

 昭慧法师:如何看待女性在台湾佛教的崛起 

 昭慧法师:有关受具前阶规制之种种──沙弥(尼)、式叉摩那 

 昭慧法师:「护生」精神的实践举隅——台湾动物现有的处境与 

 昭慧法师:从佛教伦理学看器官移植问题 

 昭慧法师:佛教与社会运动 

 昭慧法师:禅观教学的“传统”与“现代”禅观教学的“传统” 

 昭慧法师:宗教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层原则──以基督宗教与 

 昭慧法师:“生死根本”解惑──记一封印公导师的手谕 

 昭慧法师:介绍印顺导师 

 昭慧法师:印顺导师对本生谈与西方净土思想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