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昭慧法师:忆述与常觉法师的一段法缘


   日期:2020/7/10 8: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忆述与常觉法师的一段法缘

释昭慧

  民国七十三年九月,我在印顺导师介绍之下,到福严佛学院任教,并且安住福严精舍。翌(七十四)年九月,常觉法师应聘为二年级学僧讲授《唯识三十颂》,在这里,我有幸认识了这位唯慈法师口中“导师最钟爱的学生”,也是学僧最敬爱的善知识。

  福严精舍座落在新竹市明湖路边的山坡上。它的建物不多,入门向前看,建物新新旧旧,一字排开,两端包围而成ㄇ字形,右端L字形的建筑较新,有两层楼:右侧的楼下是教室,楼上是学生寝室;右前方的楼下与楼上,则是法师寮。那栋楼,是常公驻锡精舍时的建设成果。有道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竟蒙受了常公的庇荫,在楼上的法师寮里,度过了三年半的山居研教岁月,也在这里奠定了日后教学与研究的深厚基础。

  那时常公住在淡水崇福别苑,早已远离福严精舍,但他对福、慧两道场还是有很深的情份,所以虽然习惯了闲云野鹤的生活,却也不忍心推辞学院教职,只好每周勉为其难,远从台北到新竹教书。那时,从淡水来一趟新竹,少说也要两个小时,虽然学院为他安排每两周一次集中授课,但无论如何对他而言,到学院授课的车程往返,真的是一种负担。

  常公所担任的唯识教学,在佛教界极富口碑,加上他言谈幽默,个性随和,完全没有大法师的派头,因此甚得学生的爱敬。

  那时我在导师教导之下,研读唯识经论,从一开始对唯识论典“不知所云”,到后来渐渐读出了很大的法喜。久闻常公是唯识专家,见到常公,内心有一种“拜会专业前辈”的亲切感;常公也知道我受到印顺导师护念提携的胜缘,可能是基于一种“爱屋及乌”的心情吧,连带地,他对我也就多了一份深切的护念之情。

  他看过一些我在《菩提树月刊》所发表的论文,当时他正受松山寺灵根长老的托付,主编《狮子吼月刊》,于是命我为《狮子吼月刊》写稿。我交给常公的第一篇稿子,就是长达两万四千多字的论文〈瑜伽大乘“识变”义之成立〉,这可说是一年多来山居研修唯识的读书报告。常公这才于我的文章中,大约知道了我对唯识学的体会。以一位精通唯识学,讲课又非常叫座的长老,竟对一个晚辈刚起步的唯识研究,在人前人后称赞不已,让我深深感受到他护念后学的器度胸襟。

  由于与他老人家很谈得来,所以偶遇假日,我会下山坐车到淡水去找他聊天,因此也多了一些对他生活面向的瞭解。

  一如常公平素给人的“质朴”印象,崇福别苑里没有什么昂贵的摆设。一楼是客厅、饭厅与厨房,二楼阳台往前眺望,可看到淡海与观音山的胜景,左侧是“环堵皆书”的书房。常公是位雅人,除了早餐后与午睡起来喝杯好茶,此外别无嗜好。我常常就在一楼客厅或是二楼的常公书房里,陪他边喝茶,边谈天。有一回他告诉我:“喝茶喝久了,一天不喝,就会头晕。”这令我警觉到:原来这么淡雅的嗜好,都会成瘾。因此二十年来,我不敢让自己养成固定时间喝茶的习惯。

  常公的谈兴很高,话题很广,天南地北无所不聊。由于他很有人生智慧,因此我常会将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事因缘向他报告,并听从他的建言。

  常公早于民国三十七年,就在杭州受学于印顺导师座下,那时他才二十岁出头。自此以后,从大陆、香港而到台湾,他一路追随导师,闻法、讲学、建设道场。除了演培、续明长老之外,在早年福严精舍的男众法师里,他算是在导师座下年纪最轻、资格最老的门生。听唯慈长老说,他是最得导师钟爱的学生,因为他绝顶聪慧,反应机灵,文笔又好。我相信导师是个爱才的人,他会为佛教而珍惜人才,那不是出于私情的个人喜爱。

  常公淡泊自处,对人则情义深重。有一次与我闲谈,讲到他自我放逐而远离学团的心境时,不禁喟叹道:“导师总是说:‘你们发心做事,要为三宝而做,可不要为了我的缘故而做。’但他的意境太高了,却忽略了我们的资质。想想看,我对导师有极其深厚的师生感情,如不是为了他,那又何必扛那么多责任呢?”

  当时宗涵法师(朱玉兰)还未出家,但追随常公最久。印象最深的是,用餐之时,她在常公左侧,我在常公右侧。其他来别苑挂单的比丘尼,一律坐在玉兰的左边。对于严僧俗份际的人而言,可能会对居士坐在尼众之前,未感习惯,但我却从这里看到了常公待人应事的公道。玉兰是个温婉的女孩,但性格较为软弱,常公在座位这样的细微处都保护着她,以免不懂事的后进尼众,有着僧尊俗卑的阶级意识,让玉兰因其居士身份,而在别苑永居劣势。

  有一回,别苑新来一位住众,她国中读完就不想升学,到别苑来亲近常公。常公向我幽默地说:“收到不想读书的徒弟,其实是一种福报。”当时我还不知此中深义,尔后成立学团,渐渐地体会到:道场的作务繁重,倘有几个“不想读书”的学僧,心无旁骛以投入职事,那真的是主事者的大福报。

  离开福严精舍之后,我在因缘际会之下,投入了护教、护生的一连串社会运动,周边也有了新的人事因缘。但在忙碌生涯之中,渐渐也就罕与常公晤面,只知他老人家情系祖庭,毅然将崇福别苑产业出售,集资修复泉州崇福寺。起先他还走动于海峡两岸,为重建事业而奔忙,后来则几乎定居泉州,罕见返台。偶而回台之后,他还会挂个电话给我,邀我得空到泉州宏法;我也热切敦请他莅临新建的学院校舍参观。但是生活的忙碌,让相互的承诺统统落空,在他的有生之前,他既没能抽空前来学院普照,我也未能抽空到泉州向他礼座。

  最后一次见到常公,已是去年六月五日的事。原来,导师过了百岁嵩寿,病危住在慈济医院。常公那时也积劳成疾,驻锡泉州养病,闻导师病危,连忙扶病返台探视,未久也就住进了慈济医院。六月四日上午导师圆寂;下午,他还勉强拖着病躯,赶往追思堂瞻礼导师遗容。六月五日(导师圆寂翌日),我抽空从慈济大学追思堂走到医院新大楼病房探视常公。在病榻上,他诵念着自己所书写的挽联:

  “演性空,持中道,学推龙树,义林尊泰斗;处时变,立高风,德类弥天,浊世导清流。”

  短短联语,不但对仗工整,词语典雅,而且将导师的一生德学,作了最精辟的描述。我当场将联语书写下来,并且禀告常公:“即使追思会场不吊挂任何挽联,《弘誓双月刊》还是会登载出来。”

  常公近年为病所苦,对生死早已看得淡然,因此乍闻他在泉州圆寂,内心虽然不舍,但也感觉他其实是“如释重负”!此时此刻,想必他是在兜率内院的弥勒菩萨座下,进修唯识深义吧!但他对三宝、对祖庭、对师长、对后学都如此情深义重,想必不会久留净域,势将乘愿再来娑婆,为传播佛陀的正觉之音而再度献身!

  九五、五、十八 完稿于尊悔楼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昭慧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昭慧法师)  

 昭慧法师:佛教生命伦理学之研究方法论 

 昭慧法师:佛教与女性 -- 解构佛门男性沙文主义 

 昭慧法师:如何看待女性在台湾佛教的崛起 

 昭慧法师:有关受具前阶规制之种种──沙弥(尼)、式叉摩那 

 昭慧法师:「护生」精神的实践举隅——台湾动物现有的处境与 

 昭慧法师:从佛教伦理学看器官移植问题 

 昭慧法师:佛教与社会运动 

 昭慧法师:禅观教学的“传统”与“现代”禅观教学的“传统” 

 昭慧法师:宗教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层原则──以基督宗教与 

 昭慧法师:“生死根本”解惑──记一封印公导师的手谕 

 昭慧法师:介绍印顺导师 

 昭慧法师:印顺导师对本生谈与西方净土思想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