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昭慧法师:超四相以修善法,是名佛菩提


   日期:2020/7/10 20: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超四相以修善法,是名佛菩提

昭慧法师开示,释净慧记录

■97年岁末共修

97年12月14日上午,本院举行每月例行的共修法会,大众诵念《金刚经》、《普门品》与佛前大供。

昭慧法师开示梵呗诵经的技巧,极力改正居士们以一定韵律大声“唱经”的习惯,并谆谆教导云:汉传佛教梵呗之美,在于诵经时既不是齐唱,也不是和唱,而是在各自讽咏而高低错落的差异之中,呈现“不规则融合”的特质。因此千万不要唱经,否则旋律一旦固定,很难再抛掉它,连带会让周边诵经的人,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而大声唱成一团,卒难再作任何改正。

当日法师并开示道:

学院已印制了明年的行事历,好让大家先行了解明年度的学院行事,希望大家把共修当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优先排出空档参加。因为身为佛弟子,不应远离三宝。过去,佛弟子一般会在初一、十五到寺院参加法会共修,但是如今在西方强势文化之下,我们的假日也都跟西方一样,配合基督宗教做礼拜的时段放假。东方的佛教、道教相形之下比较弱势,初一、十五只有家庭主妇、老人家才有可能到寺院里来共修,其他只好远离寺院。

学院是个教育机构,忙文化、忙教育、忙社会关怀事务,就把我们累翻了,比较没有办法兼顾到护法们的共修需求。但是一些老学员希望每个月有个共修的时段,为了感恩护法们长期护持学院的心意,我们因此在三年前商定每个月一次的共修会。共修有种大众共振、共鸣的力量,大家在佛陀面前把法义复习一遍,并且聆听开示,这跟一个人在家里念经,感觉是不一样的。

佛法是无价的,共修会不要大家缴会费。世俗观念是“享权利就要尽义务”,因此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共修会难免有一些花费,要大家分担,这有什么不对?但是,我们希望,佛弟子的境界要比世间法高一等,要超越“权利、义务”的算计,要学习“无我”。苦难的人更需要佛法,但他们可能连奉献经费的能力都没有,难道我们要设下“权利、义务对等”的门槛,让他们自动地知难而退吗?因此,只要任何人有心来参加共修,我们就竭诚欢迎他的到来,不须设下缴交会费的制度。

但是“无价”并不表示“廉价”,所以各位要珍惜闻法、共修的机会,而不要动辄把共修时间挪作他用。我个人的生活非常忙碌,这种共修的形式,对我个人而言,绝无迫切的需要。可是一拿到行事历,我就赶快把一整年的共修时间填在个人的记事簿,除非临时有重大事情必须处理,否则我一定都会参加。只要各位来共修,我就把共修当做“重要事”,全心奉陪大家。这样做,表达了我对三宝事的殷重心,也是对各位的尊重与平等心。

我常向学团中的师父们说:来到寺院里,如果只想到要享受权利,一听到做事就起烦恼,那你连世间重视“权利、义务对等”的正人君子都还不如,怎能修道!不如赶快回家去“吃自己”(台语)吧!如果你在这里,要吃饭,不想烧菜;要如厕,不想洗厕所;要享受这里的清风明月,却不想拔草、浇树、扫庭院,这种人修什么道?最起码也要往上提升一层,达到世俗的水准──既然享受了权利,就应该要尽义务。既然在道场中享受了大众心血的成果,就要尽忠于分工合作的职事。因为,道场中没有谁是该了你、欠了你的,你没有权利认为:“因为我要修道,所以一切都应让我坐享其成。”这是“权利、义务对等”的观念。

但是倘若只想到“权利、义务的对等关系”,心境还是不够开阔,没有《金刚经》里“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超越境界,于是容易起计较心,注意别人是否也尽到了该尽的义务,是否会比我享受更多的权利,在意自己是否会吃亏。这样的心态,其实还是没有上道!所以,我总是要求学友们,要比“权利、义务对等”的观念,更向上超越一层,学习作无私、无我的奉献,愿意让身心较为弱势的学友,在学团中受到更为优惠的照顾,而不计较自己做的比他们多。

不要老是想:那几位身心弱势的学友,为什么职事比较轻松。而要这样想:住进病房的人很轻松,不用做职事;中风、瘫痪的人更轻松,连饭菜都要人来喂。但这难道就是妳的愿求吗?显然不是。因此能为众生服务,身体能动,精神正常,这是一种福气。我要珍惜这样的福气,为弱势学友多作承担,并且勤奋而无私地发心作务。这样心念一转,人的境界就会开阔了。别看这好像与修道无关,其实这正是修道——“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而修一切善法,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98年元月客来法谈录

98年元月3日,高铨德、李瑞瑛伉俪陪同埔里敦煌石窟艺术中心王惠雄居士参访本院,昭慧、性广法师陪同访客参观新校舍工程,商谈讲堂佛像事宜。王居士首次参访本院,极为赞叹本院环境清幽简朴,“很不像一间寺院”,并且细腻地指出他的观察:院区内完全没有设置功德箱。他指出:寺院广设功德箱,有时给人很大的压迫感。昭慧法师向他说明:

经济困苦的人更需要佛法,为了避免他们来到寺院会有压迫感,因此学团完全不在口头或形式上作任何捐献的要求或是暗示。也正因为如此,吾人对于大护法也就更是深深感恩,因为在形式上,他们并没有受到任何特殊礼遇或是荣誉名份,只是在征信录登载一笔,以昭公信而已。竟能如此无私奉献,并与我们共同呵护经济上较为弱势的善男信女心里的感觉,这样以纯净的心性来修学佛法,是甚难希有的。

但也正因为如此,学团还是不敢自满,而必须谦逊地承认:这种心灵自由而又兼具社会主义的风格,并不能成就庞大教团的伟大志业,因为这样做,毕竟还是有违人性之常。因此吾人对于庞大组织的大教团,依然是欢喜赞叹的。例如:九二一或四川赈灾,慈济、佛光、法鼓所呈现的惊人动员力,对于苦难众生有即刻的巨大助益。这就不是学团所能做到的了。

 

■98年5月17日共修开示

我们有非常大的珍惜感与感恩心,一向以佛法的纯净之心面对护法居士们,不但没有“小我”,更不会强调“大我”。学院从来不会教大家凝聚一种“弘誓共同体”的意念,只希望大家能够共同为佛法与众生而精进办道。

强调大我,内聚力太强,就会给人有排他的感觉。例如在母亲节当天,三大教团都举办浴佛活动,你去那边就不是这边的人,去这边就不是那边的人,这就是内聚力太强而区分彼此的缘故。可是你若身历其中,大我的感染力很强,就很难产生内省的能力。但这种氛围的好处是,当人需要归属感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善的归属,他们的共同力量就会强大。浴佛时众多人一同向佛陀发愿,那种共振的力量是很巨大的,我相信在这共振之中,一定对共业有若干敲击的力量。因缘生、因缘灭,负面的共业是因缘而生的,我们可以用共愿来消减部份乃至全面的共业。所以慈济、佛光山或法鼓山深获社会肯定,这是值得我们随喜赞叹的。

我们更希望居士们,能逐渐连“大我”也予以解构,解构掉“我”与“我所”的分别心,不去区分任何人是不是归属于弘誓的信众。来此研修佛法的人,往往跨寺院、跨教团。我们为什么可以做到?因为我们没有“大我”的框框,所以排他性不强。但凡事有利则有弊,各个信众都是“个体户”,凝聚起来就不太容易。因为操兵是要组织化的,要不断地操兵排演,培养凝聚力。像3月15日在中正纪念堂举行的反赌大游行活动,平时没有要求大家一定要参加学院的活动,临时要鼓励大家,联系起来就很吃力。不像大教团平时有分支组织,有动员层级,一声令下,大家就可动员起来。

但是也正因为这样,大家在这边的心灵是很自由的。我们虽然没有“大我”的品管、纪律,但是有戒增上学、定增上学、慧增上学做为进德修业的要求,并贯彻于生活之中。我们没有积极募款,却依然能成就如此庄严的道场,让我们对默默布施的法师、居士们,非常地感动与感恩!

我们要用清净的正法来滋养法身慧命,主事者的举心动念要很小心,不可以为本位的利益或“大我”的意识,给信众作“彼此相属”的明示、暗示。这是常态下的众生相,佛教界也不免俗,但在这方面就得特别小心。

也正因为如此坚持弘传正法的纯净度,学院就会感应到一样有清净特质的人,他们不会介意自己的名字有没有被亮出来,弘誓的许多居士都是这样的护持者。护持三宝,并不表示要财大气粗才能护持,许多志工都是家无恒产,来学院默默地、勤勤恳恳地为大众服务,保持道场的庄严,打造这清净的国土,让来到这里的人一看就非常清凉喜乐。

内心常怀感恩,这是人生很重要的功课。今天我看到王兴钦居士的莲位,就想起同学告诉我:王居士得癌症住在医院疗养,听到我们举办315游行,居然从医院里抱病出来参加游行。我听了非常感动!当天我不知道他来游行,一直到他往生之后,听同学们讲起,才知道在那一天,有这样一位居士,在生命的尾声,抱着强烈的意志,为众生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并且用这样大的愿力来渡过人生的最后阶段。所以当我看到他的牌位的时候,内心产生非常大的感恩之情。

常怀感恩,内心就很快乐;不知足,内心就会有忧恼。如果知足,内心会有非常大的感动。要知道,天底下没有任何人是该了你的,我们空手来到这个世间,一切所获都是来自亲人与社会,乃至万物众生。即使有人不是为了你做事,可是你倘若从旁沾了光,也要对此怀抱感恩。如此,我们的心将常常维持在感恩的状态,这将使我们感觉幸福盈满,并且乐于将拥有的美好事物与人分享,作为对众生的报恩之行;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习惯于不计较回馈地行于布施,而内心仍然充满喜乐,体会到《金刚经》讲的“无住相布施”的境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昭慧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昭慧法师)  

 昭慧法师:佛教生命伦理学之研究方法论 

 昭慧法师:佛教与女性 -- 解构佛门男性沙文主义 

 昭慧法师:如何看待女性在台湾佛教的崛起 

 昭慧法师:有关受具前阶规制之种种──沙弥(尼)、式叉摩那 

 昭慧法师:「护生」精神的实践举隅——台湾动物现有的处境与 

 昭慧法师:从佛教伦理学看器官移植问题 

 昭慧法师:佛教与社会运动 

 昭慧法师:禅观教学的“传统”与“现代”禅观教学的“传统” 

 昭慧法师:宗教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层原则──以基督宗教与 

 昭慧法师:“生死根本”解惑──记一封印公导师的手谕 

 昭慧法师:介绍印顺导师 

 昭慧法师:印顺导师对本生谈与西方净土思想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