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超然法师: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六


   日期:2020/7/17 16: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六

哎,如果您自觉不属于“生而知之”的人,没办法自己悟道,那么,大师告诉您了:

“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若已悟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忌法。”

“如果自己总是不能够悟解实相,就必须勤奋刻苦地参学善知识,依止于善知识的教导,才能够得以开悟自性。”

“如果自己已经透彻地悟解了,那么,不去向善知识求学,也是可以的。”

“这些已经悟解的人,不同于那些迷惑的普通人,那些人没有能力分别清楚是非与黑白,一开口,就会宣说虚妄的佛法,以自己的执着心,诽谤佛陀,诋毁教法。”

哎,所谓的“悟解”,不同于理解,其中,“悟”是指觉悟自性,或者了悟实相,等等;而“解”呢?则是指能够解开心结,也就是解开自己心中的烦恼。

所以呢,圣僧宝志禅师,在其《大乘赞》第十首,一开头就说:

“悟解即是菩提,了本无有阶梯;

堪叹凡夫伛偻,八十不能跋蹄。”

——啥叫做真正的开悟呢?嘿嘿,那就是啊,不仅仅觉悟了,还要能够随时解得开自己的心结才行啊!还要放得下牵挂执着才对呀!

哎,所谓的悟道,本来没啥好悟的,不会得到啥东西,只不过是破除了心中的根本执着而已。一旦根本执着消融,所谓的佛性呢,也就了了现前啦。虽然现前,却并不是说真有那么个东西,真有那么个样子,叫做佛性;而是呢,时时了知,现前一切,无非佛性,无非自心。如此了知,却并不需要思维,而是当下明了。

对于这样的人,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很清楚,他们“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自然,也就通达了一切法呀。哎,各位兄弟姐妹,所谓的“通达一切法”,并不是说他们什么都会了,什么都不用学了,而是说呢?他们不会再执着于一切法实有,因此,一切都畅通了。

——畅通的心,就是觉悟之心,就会显现出本有的光明,就好比,万里无云的晴空当中,太阳在虚空里,大放光明一般啊。

所谓的“迷人”,是指一般芸芸大众,对内执着于自我,对外执着于境界,像这样内外执着,也就迷失在了自己的分别妄想当中,所以叫做迷人。因为陷入了连续不断的,分别妄想与执着,而把自己本有的觉性迷失了。

像这样的迷人,是没有能力分别清楚法的正与邪,黑与白的。“皂白”,就是黑白。因此,当他们讲经说法的时候,如果肆意发挥的话,就难免错解佛法,把自己的虚妄见解,错当做了佛法,而加以宣扬。严重的,甚至会在不知不觉间,诽谤佛陀,诋毁佛法。

稀奇的是,在末法时代啊,哎,这样的人反而会广受欢迎。为啥呢?嘿嘿,因为呀,他们所说的虚妄分别之法,与世俗之法格外相应的缘故啊。

——那该咋办呢?难道,尚未开悟自性的人,包括那些尚未开悟自性的法师们和大居士们,就不可以讲经说法了吗?

——并非如此。如《金刚经》等等佛经所说,读诵受持大乘经典,乃至于随力为人解说,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广为诸佛所赞叹,所赞许,远远胜过了无量身命布施之功德。毫无疑问,咱大家,理应当依教奉行啊。

不过,尚未开悟的人讲经说法,是属于典型的教学相长,是在学习讲经,必须要有谦逊而慈悲的态度。应当依据经论,如实地进行讲解,不应当随意发挥;应当避免自以为是的标新立异之说,避免哗众取宠的行为才对。同时,最好谦虚地参考祖师大德的注解,进行讲说,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解。

而对于那些已经如实了悟自性的大德们,他们讲经说法或许会不拘一格,但是,却总是能够契合法义,契合如来的真如密藏,能够真实地利益众生,能够善巧地住持佛法。同时呢,他们最显著的特征,是放下了名利之心,拥有了平等的慈悲,没有了刻意的造作追求,只是随缘自他两利。

最可怜的,是那些明明没有悟道,却以悟道者自居的人,他们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博取信众和名利,在佛法当中擅自做主,或者标新立异,或者迎合世俗,或者自赞毁他,开创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简易法门,美其名曰方便。并广收弟子,树立山头,拉帮结派,高举行菩萨道的大旗,实际上呢?嘿嘿,无非搞的是些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崇拜而已。

对于这样的各类沽名钓誉之徒,达摩大师说道:

“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师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它指挥,不觉堕生死海。”

“诸如此类的人,尚未真实悟解,为了名利欲望等等目的,纵然不断地讲经说法,犹如下雨一般,也不过都是些魔说魔法,本来就不是佛说佛法。”

“这样说法的老师,就是魔头和魔王,而盲目追随的弟子们呢,就是魔的子民。迷惑无知的人们啊,任由魔头所说的魔法所指挥,却没有觉察到,自己将因此而堕落在生死苦海当中,难以自拔。”

哎,所谓的“魔”,也是众生,咱哪,千万不要把人家想象成为某种恐怖的样子,把人家“妖魔化”。在佛法当中来说,比较恰当的理解是,“心邪为魔”。因此呢?嘿嘿,咱每个人呀,都有魔的一面,谁没有动坏心眼儿的时候呢。

——当咱陷入了粗重的贪、嗔、痴之时,咱呀,差不多就是魔。反之,当咱发起了慈、悲、喜、舍之心,显现出了平等心、宽容心和清净心的时候呢?嘿嘿,咱不就像佛了嘛。

不过,如今的人们呀,比较而言呢,更喜欢作魔,而不是作佛。哎,不信,您要是把他叫做佛,他呀,或许就不高兴了:啥意思?讽刺俺哪!

哎,您要是把她叫做魔呢,比如,您对她说:美眉,您真是魔鬼身材呀!她呢,马上就会高兴地回应您:哎呀,是嘛!谢谢!我的网名,就叫做某某小魔女呀!

——不得不说,咱这个时代呀,到处都充满了禅意。

——无敌的禅意。

啥意思呢?嘿嘿,这是一个概念崩溃的时代,一切无形的束缚,上面啊,都已经布满了裂缝,随时准备土崩瓦解。

哎,一旦摆脱了概念的束缚,嘿嘿,何处不是禅呢。

——禅者,随心自在也。

所以呀,“魔”也罢,“佛”也罢,都由人作,都由心生啊!正所谓“佛魔一心”是也。因此呢,咱并不需要痛恨“魔”和“魔王”们,而只需要远离,只需要怀着慈悲心和怜悯心,方便远离就好。至于残酷的争斗,是不必要的,那只能两败俱伤,而且,咱要是一个劲儿地,和“魔”缠斗的话,嘿嘿,那咱,又算啥角色呢?

——俗话说得好,“狗咬狗,两嘴毛”哇。

在这里,达摩大师所说的“魔”和“魔王”,特指的是那些尚未开悟自性,却以善知识自居,从而谋取名利的人。他们凭着自己的思维见解,和种种臆测,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曲解佛法,迎合世俗的口味,因此而广收弟子,将无知的弟子们引入歧途。

他们,对于正法具有极大的破坏力,他们的内心,充满了贪欲,所以,达摩大师把他们叫做“魔”和“魔王”。而那些盲目跟随的弟子们呢,不妨就叫做“魔民”,他们因为跟错了老师,就会陷入邪知见当中,与法远离,从而,使自己超越生死轮回的路,变得遥遥无期。

问题是,所有的魔和魔王,都极善于伪装,都会巧妙地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者间接地,宣称自己是某某佛,是某某菩萨,是大师,是得道者,是末世的拯救者,是证悟实相的人,是大成就者,是实证无生法忍的超级大德,是活着的圣者,等等,甚至超越了多数古代的高僧大德们。

而且,他们由于得到了邪恶鬼神加持的缘故,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非凡的本领,什么看看前生后世,驱除怨家债主,咒语治病,等等,不一而足。如今的人们呢,嘿嘿,是最现实的,也是目光最短浅的,哎,他觉得呀,谁有本事,谁名声大,谁势力强,谁弟子多,俺就做谁的弟子,比较靠谱哇!

其实呢,从现象来观察善知识,在末法时代,是最不靠谱的了。为啥呢?因为呀,越是真正的善知识,越是近于无为,外相呢?越简单,越平实。

哎,不是说名字叫做平实就行,而是要言行举止都平实,才可以呀。那些到处批判别人,甚至批判各个宗派古往今来高僧大德的人,哪能叫做平实呢。那是典型的自我标榜,他批判别人的目的,在于彰显自己呀。这其实是一种并不高明的炒作手段,混社会的人都懂,哎,批倒了名人的人,肯定会成为名人的。

那要是批倒了古来各宗派大德高僧的人呢?嘿嘿,当然就会成为崭新的一代大老师啦!哎,真是聪明啊!为啥呢?因为呀,死人不会说话,他可以尽情地批判人家,而不会遭遇阻击。差不多,左绕右绕,搬经弄论,铺天盖地地来他一通,嘿嘿,别人就晕了,他呢,就堂而皇之地风光起来了。

对于这些,根本就没有明心见性,却自我标榜的所谓老师和大师们,达摩祖师说道:

“但是不见性人,妄称是佛。此等众生,是大罪人,诳它一切众生,令入魔界。”

“只要是尚未明心见性的人,却狂妄地自称是佛,或者默许弟子们称自己是佛,等等。像这样的各类众生,是极大的罪恶之人,他们会欺骗其他一切众生,比如自己的弟子们,等等,引导他们误入魔的境界。”

哎,所谓的“妄称是佛”,有好多种方式,或者自己公然宣称,或者默许弟子们宣称,或者假造种种奇异景象和预言,来间接地宣称和标榜,等等。嘿嘿,骗子们的花招,真是数不胜数啊。

其最终目的呢?无非是为了博取名利,扩大自己的影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等等。或许,他们也会做些慈善事业,也会宣称自己的法门是正觉佛法,也会提倡真善忍,也会高喊行菩萨道,高唱度众生的曲调,大声疾呼住持正法,等等。

不过呢,嘿嘿,骗子终究是骗子,早晚要露出马脚的。最多最多,到了临终的时候,是否能够自在地面对死亡,是否能够提前准确地预知,将是衡量真假修行大师的关键。所以呢,咱国人自古以来的盖棺定论,颇有道理呀。

——哎,各位兄弟姐妹,时值末法五浊恶世,建议您呐,在修行方面,不要轻易地相信活着的人,不要轻易地相信活人的言论和教法,包括超然在内。

为啥呢?因为,还不完全具备说服力的缘故啊。

如果您需要老师,需要依止善知识,或者依止金刚上师的话,那很好。但是,请一定一定仔细进行考察,全面地考察自己未来的老师和上师,看看他是否已经明心见性,是否具有不染尘欲的出离心,是否具有平等普遍的慈悲心,是否具有持戒的言行,是否比较宽容自在,是否心境祥和,是否发自内心地敬仰佛陀,是否通达大乘教法,是否看淡了名利和欲望,是否能够洁身自好地注重实修,而不是到处攀缘。是否,真地愿意,并且有时间来指导您修行。

如果这些条件基本满足,您才可以考虑依止,另外,还要看您和这位善知识之间的缘分,是否良好。而这样的考察和观察呢,应当进行比较长的时间。比如,藏传佛教某些教派的优良传统当中,就要求金刚上师和弟子之间的相互考察,需要进行三年的时间。

嘿嘿,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呀。自己的法身慧命,怎么可以轻易地托付给别人呢!除非,对方是真正了不起的善知识,真正的菩萨行者,真正的明心见性之人。那么,如果善知识也接受您的话,双方一旦达成依止和被依止的师徒关系,您自己呢,必须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弟子才可以。

——啥样的弟子才合格呢?

——把师父当做佛陀来看待,真正信受奉行他的教法,绝无丝毫怀疑,就差不多了。但是,同时,又绝不能要求师父像佛陀一样完美无暇,甚至要求师父具备佛陀的能力。或者说,不应当用分别心和执着念,来挑剔师父的缺点。

这,非常地不容易,很少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所以呢,当咱大家,都在纷纷感慨善知识难寻难遇的时候,嘿嘿,您是否知道,诸佛菩萨们,持法大德们,也纷纷在感慨弟子难得呢。

为啥说尚未见性的弘法者,尤其是那些妄自尊为善知识,乃至于妄自称佛的人,是魔王,是极大的罪恶之人,会把弟子和一切众生引入歧途,骗入魔界呢?达摩大师继续说道:

“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凭何免生死?”

“如果尚未见性的话,纵然能够解说三藏十二部教典,也都是魔在说法。”

“像这样仅仅凭着知识和学问,就讲经说法的人,正是魔王家里的眷属,本来就不是佛家弟子。”

“尚未见性的人,连法的正邪与黑白都分辨不清楚,他们凭什么能够免除自己的生死轮回,进而帮助别人免除生死轮回呢!”

——哎,达摩祖师一声狮子吼,真可谓惊天动地呀。

嘿嘿,这句话,也吓退了无数的出家人和在家居士,从此,再也不敢讲经说法了。他们说呀:哎呀,不得了,祖师说啦,没有开悟就讲经,就是魔呀!将来会堕落地狱的,太可怕啦!

不仅如此,哎,当别人讲经说法的时候,他来劲了:“嗨,你开悟了吗?”

——谁敢随便说自己开悟了呢,一般都会谦虚,或者避让,等等。水平高的,人家可能会跟你打个禅机:“啊,谢谢关心,我刚才吃过饭了。”

这位二百五,哪懂机锋呀,他接着来劲:“嘿,还耍滑头!你没开悟就敢讲经,你知道不,达摩祖师说啦,你就是魔,就是魔王呀!你等着下辈子下地狱吧。”

——像这样理解祖师的开示,达摩大师呀,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啦。

为啥呢?嘿嘿,此乃祖师照应当时那个时代的情形,应机而说的,是典型的方便开示啊!

哎,当时是啥时代,南北朝啊,公元五百年前后,佛陀涅槃一千年刚过,正法时期刚刚结束,像法时期刚刚开始,佛教相当发达,得道高僧大把地有,印度和西域来的菩萨、圣僧、罗汉们,比比皆是呀。

那年头讲经说法的人,都是不得了的大法师,要不然,嘿嘿,早就被人家给哄下来了。

在那年头讲经,确实需要有真实的见地,至少也要具有非凡的慧解,要不然,真是会耽误别人的法身慧命啊。

另外呢,达摩大师也的确是如实说,是胜义说,是契合究竟义之说,绝非妄语,而是应上乘根基的人而说的。因为呀,只有见性之人,才有能力住持正法;所说法义呢,才能够圆融透彻,而不会落入邪知邪见当中。

——但是,嘿嘿,这样的开示,却不是普遍适用之说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咱如今的时代——末法时代,因为,不契合世俗义的缘故。

各位兄弟姐妹,咱要知道,没见性的人,也可以学习讲经说法,也可以随着自己的能力,为初学者讲解呀!而且,只要是本着自他两利的发心,为了大家的觉悟与解脱来说法,就是“好心说法”,本身就功德无量。哎,这是佛陀在诸多大乘经典当中,所印可的。因此,这种说法不够圆满,是契机的方便之说,需要咱大家善巧理解。

并非仅仅达摩大师如此,通常,禅宗门下,祖师大德们的开示,常有如此的契机之说,契合胜义之说,而并不契合普遍妙理,不契合世间法。古人把这叫做“契机不契理”,只能够称之为“论”,而不能够称之为“经”。啥叫做“经”呢?嘿嘿,就是普遍适用的修行法门呀。

佛经则不同,能够契合普遍的圆满妙理,照应到出世间法的同时,也会照应世间法,从而能够契合大多数众生的根机,普遍适用,这叫做“契理契机”,所以称之为“修多罗”,译为“契经”,简称为“经”。

——这是佛陀的殊胜之处,智慧圆满之处。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因此而认为,经,胜过了论,嘿嘿,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为啥呢?嘿嘿,难道您没听说过吗,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乃至于“法无高下,契机者妙”啊。

咱大家呀,学会了如此全面深入,而没有偏执地观察法义,哎,您呢,就堪称之为“善学者”了。您要是能够如此地深入经藏,必将会智慧如海呀。

因此,关于讲经说法的问题,咱大家还是要依照各部大乘佛经的教导,依照佛陀的教导,无论自己见性与否,都可以随着自己的能力“为人解说”,乃至于如《金刚经》所云:“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其功德,无量无边呀。

关于“免生死”的问题,也叫做“了生死”,哎,至少要明心见性才可以初步做到。为啥呢?

——因为呀,见性的人,现量明达了自性不生不灭,所以,从见地上,超越了生死轮回,初步觉悟了生死如幻。犹如,透过水波,观察到了无形的水性,知其本无高低起伏,本来没有水波的形相;同时呢,也就明达了,无论水波如何地涌起,都是如幻的假相而已,对于水本身,丝毫也没有破坏呀。

哎,生死轮回也是如此,无论因缘果报如何地让我们生生死死,见性的人如实观察到,自性并不会随着生死轮回而有丝毫的改变,犹如水性,永远也不会被水波的起伏破坏一样。

对于大家来说,这或许只是一个美妙的道理,而对于见性的菩萨们来说呢,嘿嘿,这是每一个当下的默契,每一个当下的自知自明,自觉自醒啊。

——各位,请从这里努力,各自明了。切莫陷入思维分别,务必要明见本有的不生灭性,如对镜自照一般,清清楚楚。这,就叫做见性。对于这样的人,达摩大师继续说道:

“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处?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如果能够见性,那就是佛;不见性呢,就是众生。”

“如果说,离开了众生性以外,另外有一个佛性,可以被找到的话,那么,这个所谓的佛性,如今到底在哪里呢?”

“既然找不到,就说明,当前的众生性,就是佛性啊。”

“因此,当前众生性之外,没有另外的佛了;而所谓的佛陀呢?也就是当前众生的本性啊。”

“除了当前的众生性以外,没有另外的佛陀,可以被找到;而在佛陀,或者说佛性之外呢?也没有另外的众生性,可以被找到啊。”

哎,祖师的这段开示,把佛陀,或者说佛性,与咱自己的关系,与一切众生的关系,完全说透彻了。

那就是说呀,咱就是佛,佛就是咱。哎,不需要任何转弯抹角,本来如此。问题是,需要咱大家,明见当前的如如自性才可以,才可以如此地确信无疑,自性,就是如来。

各位兄弟姐妹,让您见到佛性,您或许会觉得有些遥远;可是,见到自己的众生性,这有何难呢!

就在咱自己的见、闻、觉、知,与所见、所闻、所觉、所知的无法分割之处,何处不是咱的众生性呢?何处不是咱的佛性呢!

就是那个,不需要分别思维,而自然明明了了的本来能力啊。只要停止攀缘,只要咱的心不留恋任何东西,那么,每一个当下,它,就在那里;虽然没有相貌,却无处不在。

——这,就叫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的这句经文,也是一个巧妙的实修口诀,需要咱大家,反复地观察与实践,一旦到达了如此的心境,自然就会明白的,犹如六祖大师一样。这里,世尊是在告诉咱,当咱大家平息了思虑分别,心中无所留恋的时候,那个仍然活生生而不曾死去的,就是咱的妙明真心,就是咱的本来佛性呀。各位,请多静心观察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超然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超然法师)  

 超然法师:《四十二章经》白话(下) 

 超然法师:《四十二章经》白话(上) 

 超然法师:《金刚经》白话(下) 

 超然法师:《金刚经》白话(上) 

 超然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白话 

 超然法师:《佛遗教经》 白话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十二章 贤善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十一章 圆觉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十章 普觉菩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九章 净诸业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八章 辨音菩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七章 威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