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习禅的人如何调心?


   日期:2020/7/20 21: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习禅的人如何调心?
 
修行人的毛病,不外乎昏沈、散乱两种障碍;所以,坐禅时不是昏沉欲睡就是心神散乱。
 
入定调心,基本上要注意两个要点:一、调伏妄想、杂念,使心能收摄专注。二、调伏坐中昏沉、浮燥的毛病,使心能于最合适的情况下,修学禅定。
 
一、调伏妄想、杂念
初学打坐的人,上座开始要专注时,念头会如狂象一般,东奔西跑,平常接触人事物的影像,一一会浮现。此时要调伏这些乱想杂念,必须将心专注在所缘境上,例如专注在鼻端、或肚脐、或丹田,不令心放逸。平时,接触外境时,若能守住六根,坚守戒法,不随意攀缘执取,可以帮助上座后,迅速调伏妄念。
 
二、调伏沉、浮病令宽急得所
坐时心中昏暗、脑筋一片空白,头低垂好似快睡着了,是为沉相。这时候要把心念系在鼻端,让心念专注在鼻孔呼吸的出入,一阵子后,就能再提起精神,专注在所缘境上。假使坐时心念一直散乱,身也坐不安稳,念头不断向外攀缘,此是浮相,这时候,把心念安在肚脐、丹田(肚脐下两指宽度的地方)的地方,可以制伏杂念。初学打坐的人,通常上座后,心都是散乱的,但慢慢会沉淀下来。当心沉淀下来、妄念较少时,心又容易落入昏沈中。所以,初学打坐的入门功课,就是如何达到「不沉不浮」是心调相。
 
另外,打坐时也会因不懂调和身心的方法,造成宽急的毛病:
 
一、心急病相:打坐时,因太过于摄心用念,以致造成胸臆疼痛。若有此种现象,应当先身心放松,观想气往下流出,慢慢的自然能去除此病。或用一吸三吐的呼吸方法,微微张口,将胸中的气吐出体外,如此身心自然能调和。
 
二、心宽病相:打坐时,心念散乱,身好逶迤(坐姿偏斜弯曲),没有精神,有时口中流涎,心中昏暗不明。这时候,应该调整坐姿,让身体端正,使意念清晰,并将心念重新专注在所缘境上,自然使心安住。
 
打坐的人,不管坐的时间长短,收摄心念时,都可以感觉身、心、息的调与不调,只要能以善巧方便,适时调节,令心安静,必能使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修定可成。{14}
   2004.04.2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