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31


   日期:2020/7/28 18: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普贤行愿品》偈颂(31)

第三讲  ⑦

  
            果平法师 讲授      
 
出家愿

常得出家修净戒,

还希望自己能够常常出家,常常地修净戒,这是出家愿。

佛在讲经时告诉我们说,居家为大病。如《本生论》云:“如同牢狱家,永莫思为乐,或富或贫乏,居家为大病。一因守烦恼,二追求艰辛,或富或贫乏,悉皆无安乐。于此愚欢喜,即恶果成熟。”居家之苦,犹如大病,其一有守家的烦恼,其二有追求的辛苦。比方说,有一点财产,要守着财产不流失,非常痛苦。一个有钱人他会害怕自己的财产哪一天被人抢了,谁又会来诈骗他等等,这些烦恼是不会降临到一个没有积蓄的僧人身上的。

在家人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也很辛苦呀,背井离乡,起早摸黑,费尽心血而所得却很有限。这样的生活又如何能与行云自在的出家生活相比。所以佛说居家为大病,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总是不快乐。

在座的大多数是在家人,你们体验的俗世痛苦比我们还要真切一点吧。所以佛说,出家好呀,因为出家是以修道为目标,可以作一个清净的人,生活远离浮躁,以追求正道为这一生的目标。佛在他的教诫里面,常常赞叹出家的好处,为了消除修道弟子对生活的顾虑,佛在《地藏十轮经》里面有讲到,佛自己把无数个作转轮圣王的福报,回向给他的修道弟子,只要他们能认真修道,那怕到以后,谷米贵到一斗珍珠才能换一斗米,这些修道弟子也不会因精进修道而缺衣少食。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放下万缘一心修行,真正对世间法能放得下,就不会因为修道而饿死。

这是佛给我们的一个最大承诺,有这句话,我们还会为生活而担忧吗?有这句话,我们还有必要积攒什么来以备不测吗?这些烦恼会因对佛的信心而顿时消除,因为只要我们愿意修道,就不必为衣食而忧,因为佛已经把无数个作转轮圣王的福报回向给了他的弟子,以此保障,我们决不会因为修道而饿死。这就像佛给每一个修行者都买了衣食保险,由佛亲自作担保,保证他的弟子没有生存的违缘。

所以普贤菩萨会发愿,希望能够常出家。出家好呀,能够披这样的清净衣,修这样的清净梵行,这当然比居家要殊胜很多。佛在世的时候,很多王公大臣,也希望体验一下出家人的生活。因为在世俗,有非常繁杂的事情,从早到晚,为衣食而忙,被俗务缠身。而出家人,从一早起来,就进入一种清净的状态,与法相应,修道不懈。

因为出家生活殊胜,佛为了满足在家弟子想体验出家生活的愿望,于是为他们制定了八关斋戒。所谓的八关斋戒,就是让这些在家人,能够有一天的时间体验一下出家人的清净生活,所以这个戒的戒体只保持一天。比方说今天有因缘,想要受持八关斋戒,从一早起来可以自受,也可以在法师面前受,受戒的戒体保持到什么时候呢?保持到第二天明相出。八关斋戒让在家人,有短期体验出家生活的机会。可以想象,佛在世时那些王公大臣,对出家人是多么的羡慕啊。

不毁净戒愿

“常得出家修净戒”

普贤菩萨发愿常常出家,并修持清净戒律。对戒律的受持是“无垢无破无穿漏”,持戒清净的标准是什么?是无垢、无破、无穿漏。无垢指的是发心清净,无有烦恼垢障。即自己持戒非为得世俗好名而持,非为贪世间供养而持,持戒只为修道。无破指的是持戒无犯,清净圆满。无穿漏指对于微细戒都能护持无过失,行持无瑕疵。

只有在戒律上做到无垢、无破、无穿漏,才能算是持戒清净,即从发心到受持戒律都圆满无缺。

随众生音声而说法愿

天龙夜叉鸠槃茶,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发愿自己能为一切众生宣说正法,我说法的对象是:天人、龙族、夜叉、鸠槃茶、人、非人。可以说包括了所有众生,我都发愿以正法教化他们。希望我能精通所有众生的语言,用他们能听懂的话来宣讲正法。

也就是说,讲法的语言不仅人道众生能听懂,鸟也能听懂,一切傍生道众生都能够听懂。不仅如此,地狱道众生,饿鬼道众生,修罗道众生,天道众生都能听懂我讲的法。希望自己是一个语言大师,能够像辩才天女一样,舌根能够发出种种美妙的声音,能够恒常地以这种悦耳语来教化众生。

以上,一切趣中成宿命是不忘菩提心第一因,常得出家修净戒是不忘菩提心的第二因,常为众生说法是不忘菩提心的第三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果平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果平法师)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1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2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3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4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5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6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7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8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9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10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11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