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陈沛然博士:去欲断爱,何能慈悲?


   日期:2020/7/30 21: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去欲断爱,何能慈悲?
第258期明觉 文:陈沛然

  学佛要「去欲断爱」,「去欲」较易明白个中道理,然「断爱」则是何真义?素来佛菩萨皆慈悲,究竟「爱」跟「慈悲」有何分别?对众生无爱,又何能慈悲?生慈悲之心念时,又怎能不萌爱意?  
  
  「去欲断爱」之语意分析
  
  去欲断爱之「爱」是指贪恋,这个「爱」字与我们日常用语之语意不同。佛教所言之「爱」,是从梵语Tŗşņa翻译而来。佛教之言「我爱」,乃是表示对自我之贪恋执著,由此而使人自己捆绑自己,故此而有烦恼,不得解脱。
  
  日常用语之「爱」,则有著不同的语意,若言「自爱」,此乃表示人对自身之自重、肯定,是正面之价值,显示人需要珍惜自己,是生命境界升进之基础起点。
  
  在原始佛教之「十二因缘」中,因众生有「爱」而有「取」,故有「有」而有「生」、「老死」。这个「爱」便是指贪恋而迷执,从而要作出具备排斥性之选「取」行动。「爱」则「取」,不「爱」则不「取」,由是人自身迷恋於自己的执取中,进而造成「有」(业报),牵引自己的生命进入生老死病之轮回状态。
    
  「去欲断爱」断除贪恋与迷执
  
  去欲断爱就是要断除对爱欲之贪恋与迷执,免使主体性丧失,以防生命受爱欲之对象牵制而下堕。这是断爱之「爱」,此「爱」是我执之「我爱」(不同於日常所言之「自爱」)。但是,对众生慈悲,在其中当然含藏著无尽的爱。
  
  四宏誓愿中之「众生无边誓愿度」之慈悲精神,便是包含了对众生之肯定,确定众生平等上进之精神,便是包含了独立存在的价值,这是无条件之「无缘大悲」之慈爱。这「爱」具肯定积极的价值,而不是贪恋迷执之爱欲之「爱」。  
  
  断除爱欲之「爱」,不断除「慈悲」之慈爱
  
  故此,明白了「爱」之具备不同的语意之后,便不会把「慈悲」之慈爱看成是爱欲之「爱」。由是得知,佛家之实践,乃是断除爱欲之「爱」(贪恋迷执),而不断除「慈悲」之慈爱。
  
  所以,生慈悲之心念时,其实已蕴藏爱意,此「爱」是慈悲之「爱」,而非爱欲之「爱」。那么,慈爱之「爱」是否执著?是否不应有执?
  
  慈爱之「爱」乃是坚持理想之执,此乃择善固执之执,而不是爱欲之迷执。坚持理想、确定生命步往上进的道路,此虽然是执,虽然是肯定之坚持,然而却不会丧失自主性,生命不会迷惘浑噩。故此,这是执而无执,乃是无执之执。慈悲之爱执,其实是生命上进的必要条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陈沛然博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陈沛然博士)  

 陈沛然博士:人为甚么要涅盘? 

 陈沛然博士:禅学之特色 

 陈沛然博士:禅学之方法论:当下指点 

 陈沛然博士:佛教基本精神之十大原则 

 陈沛然博士:为《大长今》揭开生死之谜 

 陈沛然博士:为何渡己必先渡人? 

 陈沛然博士:《无间道》――走上永恒痛苦之路 

 陈沛然博士: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大只佬》 的因果 

 陈沛然博士:佛教生命观:我走我前路――六趣众生 

 陈沛然博士:我应该怎样听经学佛? 

 陈沛然博士:烦恼是甚么?烦恼从哪里来? 

 陈沛然博士:金钱是否万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