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陈沛然博士:禅学之方法论:当下指点


   日期:2020/7/31 9: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禅学之方法论:当下指点

  第269期明觉 文:陈沛然

  禅师是怎样教徒弟的?

  禅的教学方法论如何?

  禅师为何那么厉害,如何啓导弟子?

  本文揭开禅学方法论之前提,

  让你直入参禅的世界!


  禅的教学方法论,其实就是如何教人,以及教人「如何教人」。

  教人的另一个意义,就是通过教导别人而教导自己。

  再进一步来讲,当你教人的时候,与此同时别人亦会教你,让你懂得学习,其意义在於让你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得到提升。

  当下指点

  禅教学之方法论的最大特点就是「当下指点」这四个字。

  禅之所以这么难,就是因为禅法变化莫测,难以捉摸,旁人无法明白到底发生何事?

  因此,显露禅的教学出来,让大家有迹可寻,亦让大家能够明白禅师说话和问答的用意。

  有一侍者向道林禅师辞行,表示寻向各方,去学习佛法。

  禅师便把握良机,当下启发弟子,

  抽取一茎布毛,指点弟子佛法就在当下,

  正在现前,不用外求,无须到处寻寻觅觅,

  好好的活在现实之中,就能体证佛法之真实性。

  侍者因而有所悟。 [1]

  禅法教学的前提:个体生命是千变万化的

  「当下指点」这四个字预设了一个前提,就是生命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都有他的个体独特性。

  所以作为一种教学的时候,就必需要相应千变万化的个体独特性,并作出相应的点化,而不能程式化地去教导每一个个体,此即意味著教学并没有公式,并非像软件程式一样。

  程式的思维

  若要求所有的事情客观化、步骤化、程序化,此即是程式的思维。正如电脑,它的好处就是客观、有必然性、有步骤,使学习的人有规矩可依,能够一步一步地学习。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电脑却是非常愚笨的,只要违反一个步骤就无法运作,程式化的死穴就是不懂变通。

  人的个体独特性:人的生命是千变万化

  人的脑是非常机灵活泼的,人的生命更是千变万化,因此我们无法以一条公式或程式教导所有的人。

  世上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个体独特性,只要稍懂心理学常识,都知道人是有很多种类型的,若用中国俗语来讲,即是「一样米养百样人」。

  心理学将人归纳,然后演化各种的类型出来,不同类型的人各有优点和局限。譬如完美型的人,他的优点是很有上进心,追求生命的圆满境界,不希望自己行差踏错;然而,这种人是很难相处的,经常吹毛求疵,以一百分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别人,即使自己和别人达到九十九分,他也不满意。

  这种追求完美的人,不单给别人逼迫,也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因为他永恒地活在要求之中、永恒地活在压逼之中、永恒地活在要求圆满之中,这是非常痛苦的。

  因此,若以「当下指点」的方法面对这种凡事追求完美的人,教学的重点就是要教他学会欣赏。让他学会欣赏别人付出的努力、时间和心意,即使别人达不到满分的标准,也要接纳和宽容,并以欣赏的角度看世界,肯定别人作出的努力和奋斗,使他从自我劳役和逼迫别人之中得到解脱。

  若用现代心理学来讲,则是教人容忍、关怀、宽容和接纳;若用佛法来讲,则是要让这种人修习慈悲。

  慈悲众生的意思即是接受别人的不足,而且还能欣赏别人和提升别人、帮助别人,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别人、逼迫别人。

  一一相应教学法

  禅师之所以对每个学生的应对都不同,就是因为禅师很清楚了解每一个学生。他们天天一起生活、一起坐禅、采茶和种菜,有了共同生活的经验,所以禅师清楚每个人的性格。

  为了一一相应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和背境,所以禅师必需对他们当下指点,并非单纯地坐下对每一个学生讲解相同的经论。

  「当下指点」教懂我们如何待人接物,知道如何跟人相处,亦知道不能以一条公式来对待所有人。这并不意味著我们处事虚假,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面孔,这是意味著我们了解每个生命都有他的个体独特性,於是乎便能够和每个生命个别相处,甚至乎可以点化他们,并帮助他们得到提升。

  这种「当下指点」就是禅教学法的本质前提。

  有一僧人问本寂禅师:人人皆有佛性,自己如此愚昧,有否佛性?

  禅师当下著弟子伸出手来,然后点指:一、二、三、四、五,全部具足。 [2]

  禅师直下与弟子数手指,由此具体而踏实地真真正正作出指点:全数具足。让「愚笨」的弟子安心。

  (原载「香港佛学研究所」网页)

  [1] 「因侍者辞,(道林)禅师问:: 汝去何处?对曰:向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我这里亦有小(少)许。侍者便问:如何是这里佛法?师抽一茎布毛示,侍者便悟。」(《祖堂集》)

  [2] 「人问:古人曰:人人尽有(佛性)。弟子在尘蒙,还有也无?师曰:过手来。僧过手,乃点指曰:一、二、三、四、五,足!」(《曹山语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陈沛然博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陈沛然博士)  

 陈沛然博士:人为甚么要涅盘? 

 陈沛然博士:禅学之特色 

 陈沛然博士:佛教基本精神之十大原则 

 陈沛然博士:为《大长今》揭开生死之谜 

 陈沛然博士:为何渡己必先渡人? 

 陈沛然博士:《无间道》――走上永恒痛苦之路 

 陈沛然博士:去欲断爱,何能慈悲? 

 陈沛然博士: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大只佬》 的因果 

 陈沛然博士:佛教生命观:我走我前路――六趣众生 

 陈沛然博士:我应该怎样听经学佛? 

 陈沛然博士:烦恼是甚么?烦恼从哪里来? 

 陈沛然博士:金钱是否万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