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之第八难[被辱不瞋]


   日期:2008/7/3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八难:被辱不瞋

佛说人有二十难,被辱不瞋第八难;
   凡夫总是爱颜面,受欺受辱愤难填;
   转化心念从心起,培养不瞋胸襟宽;
   一忍天下无难事,被辱不瞋亦不难。

   佛说人有二十难,被辱不瞋第八难,凡夫总是爱颜面,受欺受辱愤难填」。佛陀告诉我们人的心中有多少难关要过,其中一个就是「被辱不瞋」的困难。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有一种自我心态——谁对我好,我就很欢喜;谁对我不好,我就很生气。好与不好,都是在形态上,形态则不开声与色。脸色不好、行动不好,或是声音不好、传话不好等等,都让我们无法容忍,无法不生气。看看一些冲突事件,往往是由于被辱、瞋怒而发生。凡夫爱面子,好像被人欺负就很没面子,一口气吞不下去,心结难过关,就会发生问题。
   每天都有类似的新闻事件发生——原本很好的兄弟,相邀去喝酒作乐,只因几句话不投机或是彼此看不顺眼,就发生口角而后拳脚相向,甚至聚众寻仇,变成打群架、杀人放火等等。这都是因为吞不下一口气,所以看对方不顺眼,这就是凡夫的心态。
   佛陀教诫我们——心中最难调伏的除了贪以外,就是瞋怒的心。有了瞋怒,即使平时富有同情心,或多么勤于布施,一旦瞋心发作,还是「一把无明火,烧尽功德林」。任你平时做得再多再好,只要一时火气无法忍耐,过去所做的一切都将付之一炬。

培养不瞋胸襟宽
   所以这念瞋恚心一定要好好地降伏。《法华经》中提到一位「常不轻菩萨」,他永远都不轻视人,不论人家如何侮辱他、骂他,他都是欢喜接受。他时时低声下气,人家骂他,他还顶礼膜拜;有人打他,他闪避之外,还在远远的地方祝福对方。他就是受持「不发脾气」的法,以宽大的心胸待人处世,这就是降伏瞋恚心。
   但是,凡夫只稍微受了别人一点不好的声色,就会觉得「不尊重我,欺负我,让我没面子」,这是凡夫的计较心,所以说「凡夫总是爱颜面」。「受欺受辱愤难填」,只是稍微受到委屈,就说别人欺侮他,用狭窄的心态,来看待世问的人事。有时明明一句很好的话,他却曲解了,说别人侮辱他。世间常有这类事情发生,我们如果能善解,即使真的听到不好或恶毒的话,也会变成很好的助缘来警惕我们,端视自己如何去看待人、事、物所产生的境界。
   如果用瞋怒的心来面对一切的人物,这样我们的生活形态,也将时时忿忿不平。我常常说,人要懂得善解,才会有包容心,凡事善解,世间哪有坏人?哪有让我们怨恨的人?所以「转化心念从心起,培养不瞋胸襟宽,一忍天下无难事,被辱不瞋亦不难」。
   只要我们愿意转化心念,那我们与常不轻菩萨也就相差不远了。希望我们可以做到从内心尊重他人,不论别人如何待我,都用宽大的心去面对。

包容善解致祥和
   有一位苗栗的老菩萨,他在路上被一对骑着摩托车的年轻人撞倒,送到医院已回天乏术。
   他们全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也都是慈济人,尤其往生的这位老菩萨,以往也都将静思语中爱人、助人的观念,运用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上。在他家里,到处都能看见他亲手抄的静思语,这些都是很简单的教化,但是他时时放在心里,应用在生活周围,无形中他的邻居、同村的人也都受到感化。
   最难得的是他的家人,从他的太太一直到儿孙辈,整个家庭成员都有菩萨心,全家过着佛化的生活。但是这样的家庭同样会面临无常的到来,八十几岁的老菩萨,早上出外散步,一场车祸就此天人永隔,亲朋好友们都很不舍,更何况是他的家人!但是,每个人都能充分善解、包容,家属们虽然很心痛,但却原谅了这对肇事的年轻人。
   其实,家属们怕这对年轻人内心受到惊吓,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的生活,所以除了原谅他们,甚而还安抚他们,让他们心安。家属们将对方赔偿的钱,以肇事者的名义捐助慈济希望工程,希望今生虽然有这样因缘,但愿将来不会留下坏的结果,甚至能化恶果为善缘。这就是宽大善解的心,加上转念生慧,让社会达到真正祥和的气氛。
   若是动不动就对人事不满意,动不动就发脾气,表现丑陋的形态,这样不仅有损自己的道德,也会带给社会不安定的气氛。所以不论遇到任何事,如果能心平气和,那么戾气也会化为祥和,这实在不困难,只在于转化一个心念。好的心念,若能常常涌现,就会时时吉祥;如果将不好的心念放在心里,日常生活就会有层层难关。  
   我们要运用自己的心念,慢慢地拓宽心胸。所以「一忍天下无难事」,只要我们愿意忍耐,而且还能忍而无忍,成就真正的大忍,想开了,面对不如意的情境就没什么困难。所以培养宽阔的本性,以善解为起点,包容他人就会成为很自然的事,因此,「一忍天下无难事,被辱不瞋亦不难」。
   我们刚开始在学习时,「忍」当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就像一把刀插在心上,应该会很难过。不过,培养到最后,凡事看开了,就不会有障碍,所以「被辱不瞋亦不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