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柔和忍辱 慈悲一切(下)


   日期:2020/8/3 23: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柔和忍辱.慈悲一切(下)

──西方寺纪念释迦世尊成道佛七法会 宽法法师开示

最后,上者是学做菩萨,就是上等的发心;上等的发心首先就是要「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总说六度、四摄」;「四摄」即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布施其实就是结缘,将我们自己所有的东西拿出来跟大众分享,这就是结缘,就是自利利他;因为帮人家其实就是帮自己,如果我们不肯跟别人结缘,我们的人缘就不会好;所以我们学佛,首先就是要学会布施。「爱语」,就是说些关心别人、安慰别人的话。「利行」就是做些有益于别人的行为,就好像今天大家来念佛,原因是别人要来而且劝你一起同来,你说:好啊!念佛功德无量。这都是利行。当然还有「同事」,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佛,可以说,大家都是同志;同志也就是同事,我们一同做什么事呢?做佛事,做成佛的事。以上所说的是「四摄法」。

而「六度」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我们可以看见,六度、四摄都是以「布施」为首;布施就是慈悲利他的精神;六度、四摄都是菩萨道的基础。


因此,释迦佛在《无量寿经》中对我们众生殷殷劝诫,他是怎么劝的呀?他说「汝等如是广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就是教诫我们要广植德本,这个「广植德本」也就是累积德本,即广行六度、四摄。而且还要多行「布恩施惠」,我们很多时候,就是不肯布恩施惠,舍不得布施;「施惠」就是利益于他人,令他人获得真实的利益,如果我们不愿施舍,如何能够令到他人获得真实的利益或好处呢?接着是「勿犯道禁」,就是不要犯法、不要犯戒、不要犯规条;我们不应该做的,就不要去做;还要「忍辱精进」,这个忍辱精进很难,因为我们一般人都是不能忍;不能忍的话,精进就不用说了;所以修行要不断精进,实在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我们发心精进修行,很多障碍都来了,真的非常的不容易,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一心智慧」。

「一心智慧」的「一心」,也可以说是一心念佛,一心念阿弥陀佛;一个名号坚持到底,由此而生定、生慧。跟着就是「转相教化,为德立善」;为德即是立德,而立德即是立善,古人有所谓「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其中的「立德」实在是非常的重要,因为我们中国人特别重视德行,拥有德行就是一个完美人格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人格就不完美,所以人必须立德;能立德就能立善,所以说「为德立善」。

然后是「正心正意」,佛教有「八正道」,其中行持的准则,就是正心、正意,就是不欺他、不自欺,我们很多人,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欺骗自己的;所以我们要以不欺、不骗的心来斋戒;这样的话,才能够「斋戒清净」,如是「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因为我们娑婆世界苦恼特多,最有助于修行,所以,我们在这里一天一夜的修行,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为什么呢?因为极乐世界里面,不但只没有恶人,就连三恶道的名字都没有,所有的人都是善男子,都是大丈夫。那你说了,这样的环境,众善自然成就,多么的清净自在,但是相对而言,我们娑婆就苦多乐少,而且我们常被五欲六尘所蒙蔽,所以在这里一日一夜的修行,比在无量寿国,就是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的功德还要大,为什么?因为实在太难了,由于难能所以可贵。

佛陀在经中继续说下去:「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发之恶。」因为在彼佛国土之中,就连头发丝那么一点点的恶都没有,所以能「皆积众善」,每个人都在都做善的事情,都在那里累积善行功德,而且怎么样啊?「无为自然」,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殊胜庄严,其实都是阿弥陀佛的变化所作;所以说,阿弥陀佛他的三十二相妙法身正报庄严,而他的依报清净国土同样亦是无比的庄严;因此,「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就是我们在人间之中,为善十天的话,就胜过在他方诸佛国土中修行一千年的时间。这个修行的功德,很多人可能都没有考虑到,因为娑婆世界实在是非常难修行的,所以大家能在这里念一天佛、修行一天,真是很有福德、智慧;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的福德圆满、智慧圆满。

如果今天大家没有福德就不能来念佛,没有智慧就不会在这里听经、念佛,这个因缘实在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在《无量寿经》中,佛陀才会说,我们在人间修善十日十夜,胜过在他方诸佛国土修善一千年那么长的时间。「所以者何」,为什么呢?他说「他方佛国,为善者多,为恶者少,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当然,我们前面都说了,极乐世界没有恶人,没有恶的名字,没有纤毫如发丝之恶事,但是其他国土又是怎么样呢?就是「为善者多,为恶者少」,所以「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完全没有造恶的地方,是清净无染的国土。但是我们娑婆世界情况就差太远了,「唯此间多恶,无有自然」,世间做恶事的人很多,所以没有自然的福德。


而且这世间的人「勤苦求欲,转相欺殆」,每一个人都在勤苦求欲,希望让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贪看妙色让自己的视觉得到满足;爱闻悦耳的音乐,让自己的听觉得到满足;喜闻好香,让自己臭觉得到满足;贪图美食,让自己的食欲、口腹得到满足;身贪细滑,让自己的触觉得到满足,就是不断地追求五欲的快乐,每天都在苦苦的追求,是故「心劳形困」,每个人都因欲望的追逐,而令到自己的心疲惫不堪,苦恼困顿,形容憔悴;而更严重的是,这些人就好像「饮苦食毒」一样,每天所喝的是苦,所吃的是毒,整个人生毫无快乐,而「如是恶务,未尝宁息」,这样苦苦的挣扎及追求,每一天都没有停息过,还以苦为乐!其实这种追求五欲之乐的心,将来可能就会令我们堕落到三涂六道中去了;而且我们又求出离之心,所以佛陀就慈悲指示我们解脱之道,但修菩萨行以至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实在是太远、太漫长了,这实在是「难行道」,而且绝不容易成就,于是佛陀就教给我们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只要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可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易行道」,而且绝对有保证。那你说了,我们那有不修的道理呢?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珍惜当下的因缘,一心念佛,将来大家皆共成佛道。这才是今天我们佛七开示的真正目的。好了,今天时间到了,阿弥陀佛。(全文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