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广学」与「多闻」(七)


   日期:2020/8/4 14: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广学」与「多闻」(七) ──学佛人应有的志向与愿心


(三)悲愍有情

上面说到五处观察所皈依境中,如来由具大悲故,成所皈依处。此大慈悲,亦是如来与外道差别不共功德之一。如《大般涅槃经.梵行品》赞佛说:「大慈愍众生,故令我皈依。」又如《增一阿含经》第三十一〈力品〉说:「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为力,弘益众生。」故皈依三宝者,应学如来,于诸有情,断除损害而修悲愍心;于诸有情,先修悦意慈,见诸有请,皆甚可悦意;复修行极亲厚心,极爱念心,欲作恩心,欲拔苦心,无厌倦心,代受苦心,令心调柔自在。

于诸有情生起拔苦与乐的堪能意乐,这有三种修相差别,如《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说:「一、有情缘慈,即普缘一切有情,发起与乐的增上意乐,修慈俱心,当知是名有情缘慈。二、法缘慈,即善于一切有情,住唯法想增上意乐,不起有情相,正观唯于法上假说有情,修慈俱心,当知此名法缘慈。三、无缘慈,修慈行者,复于诸法,远离分别,不起法相,修慈俱心,当知即此名无缘慈。如有情缘、法缘、无缘三慈差别,如是菩萨普缘一切有苦有情,发起除苦增上意乐,修悲俱心,即是有情缘悲。若住唯法想,修悲俱心,即法缘悲。若不起法想,住于无相,修悲俱心,即无缘悲。」如《大般涅槃经》卷十四〈梵行品〉说:「慈之所缘一切众生,如缘父母妻子亲属,如是义故,名众生慈。法缘者,不见父母妻子亲属,见一切法,皆从缘生,是名法缘。无缘者,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是名无缘。悲喜舍心,亦复如是。」

修慈悲心,能断瞋恚,是成圣的种姓,而且所得福报,无量无尽,如《大般涅槃经》卷十四说:「若于一众生,不生瞋恚心,而愿与彼乐,是名为慈善。一切众生中,若起于悲心,是名圣种性,得福报无量。设使五通仙,悉满此大地,有大自在主,奉施其安乐,象马种种物,所得福果报,不及修一慈,十六分中一。」是故,皈依三宝的佛弟子,为成就证圣的种姓,及获得殊胜庄严的大福报,应急起修行慈愍有情的心行。

(四)于三宝所勤修供奉

(1)总说

学佛之人,在皈依三宝后,应随时以清净信心,忆念三宝的功德,随己力能以其或少或多的诸供养具而为供养。这是培养个人福德的事,亦是自己依、正二报的庄严因行,所以应该欢喜虔诚地时时无间于三宝前随力勤修供养。

如《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戒品〉中说:「于日日中,应于三宝前,以其或少或多诸供养具而为供养。」若未广设供养,最低限度亦应做到「下至以身一拜礼敬,下至以语一四句颂赞佛法僧真实功德,下至以心一清净信随念三宝真实功德。」这就是说,若无财物设供,即以身、语、意三业供养。在《宝云经》中,非常具体地指示了对于三宝的供养方法,如经第一卷说:「云何名菩萨恭敬施具足?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香花伎乐遶如来塔,涂扫佛地,若诸朽故崩落,修治严饰,如是名为恭敬佛。恭敬法者,听法、读诵、受持、书写、解说,思惟其义,如法修行,不颠倒取义,是名恭敬法。恭敬僧者,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种种杂物,供给所须,奉施于僧,乃至贫下无所有时,当用净水敬心持施,如此施者,名恭敬僧施。若能如是供养三宝,是名菩萨恭敬施具足。」

(2)供养差别相

供养可分为有十种,如《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说:「当知供养,略有十种:

一、设利罗供养,二、制多供养;三、现前供养;四、不现前供养;五、自作供养;六、教他供养;七、财敬供养;八、广大供养;九、无染供养;十、正行供养。」

分别略释如下:

1、设利罗供养:设利罗旧译为舍利,这里是指如来的色身。设利罗供养,就是供养者亲身现前供养如来的色身,是名设利罗供养。

2、制多供养:制多义翻塔庙,就是于为如来所造的一切塔庙前,无论为新为旧,设诸供养,是名制多供养。

3、现前供养:就是供养者,于如来色身,或于如来的塔庙,亲身面对其前现见而设供养,是名现前供养。

又若供养者,于如来所,或如来制多所,现前施设供养品时,发起增上意乐相应的清净心,作如是的思惟:「若一如来法性,即是去来今世一切如来法性。若一如来制多法性,即是十方无边无际一切世界所有如来制多法性。是故我今供现如来,即是供养其余三世一切如来。供现制多,即是供养其余十方无边无际一切世界,若窣堵波、若龛、若台、若故制多、若新制多,当知是名菩萨俱供现不现前一切如来及以制多。」

4、不现前供养:即供养者,于不现前一切如来,及如来塔庙,作如是之观想:「我现前普为三世一切如来,一切十方如来塔庙,施设供养,当知是名唯供不现前如来及塔庙。又若于佛涅槃后,为供养如来故,为如来造立形像,或塔庙,或龛台,随己能力,造一造二,乃至百、千、万、亿,而设供养,亦是不现前供养。」

如《瑜伽师地论》说,唯供现前佛及塔庙,获得广大福果。若唯供不现前佛及以塔庙,获得大大福果。若俱供养现不现前佛及制多,应知获得最大福果。为无有上。

5、自作供养:即供养者,于如来所,或如来塔庙所,欲设供养,为了恭敬,唯自已亲手作供,不使人代作或帮供,是名自作供养。

6、教他供养:供养者为令所余有情皆能培植福德,发心供养三宝,于如来所,或如来塔庙所,欲设供养时,于诸供品,非唯自作,亦劝父母、妻子、朋友等,令于如来所,或如来塔庙所,随力随能,作诸供养,当知是名教他供养。若于贫苦无力兴办供养的有情,兴慈愍心,将自己供品,布施与他,令其于如来前及如来塔庙前持用供养,愿其招感福乐果报,但自己无所供养,是名唯教他供养。若自己于佛及塔供养,亦施他令供,其名自他俱共供养。

如《瑜伽师地论》说,若唯自己供养,应知获得广大福果。若唯教他供养,应知获得大大福果。若能自他俱共供养,应知获得最大福果。为无有上。(未完待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