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信解行证与佛法之修学


   日期:2020/8/4 15: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信解行证与佛法之修学                      

  前几天跟大家谈到《华严经》的入世精神,乃在于「解行并重」、「自觉觉他」;最近「辽宁大学永惺佛学研究中心研修学苑」师生三十八人赴港,进行了为期七天之参学交流活动;参访了香港佛教联合会、粉岭观宗寺、中文大学、香港大学等地,进行了友好交流,这实在是一次殊胜难得的参学经验,所谓「历事练心」,对学僧们的学习与见识增长均有莫大裨益。

  我们都知道,佛法的修学可分为四个层次,即信、解、行、证。所谓「佛法如大海,唯信能进入」;《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古德说︰「有信无解,增加愚痴。有解无信,增加邪见。」确实是至理名言,但对学苑的学生而言,早已有了「信」的基础,故应特别注重「解」与「行」两方面。

  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信」为入路,而「解」更有着关键性的地位,因有「解」才能「行」,无「解」则「行」不得通。  
  曾有学者说︰「宗教有数万信徒,不如有十数之理解者。一个宗教得亿兆之教徒,不足为喜,遇亿兆之非宗教徒,不足为惧。盲并非损害于教,而盲从者,乃有大危害于教也。」犹如猴子捞月,以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其危害将是难以估计。《阿含经》说︰「虽多诵经,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解由见闻,而生心解,所谓︰「犹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了。」如对佛法不能理解,纵信佛教数十载,烦恼痛苦,亦不能减少。

  因此,「解」就是要明白佛法的大义;因有解始能实行,而实行必须以戒为本;持戒能修福德,解理能开智慧,是故修行人必须有行有解,解行相应,福慧双修,才能得到佛法的真谛。「乘戒四料简」说︰乘急戒缓,虽生四恶趣,亦可闻佛法,如八部鬼神;戒急乘缓,虽生人天,不易悟道;乘戒俱急,生于人天,闻法悟道;乘戒俱缓,永堕四趣,无所依怙。「根遮四料简」说︰根利有遮,生多障碍,处处碰壁。根钝无遮,虽无遮障,但缺少智慧。根利无遮,非单一切顺利,尚有智慧。根钝有遮,折磨很多,愚痴无知。乘戒是因,根遮是果。种如是因,得如是果。正如《普贤行愿品》偈颂云︰「智海广无量,不测反增谤,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智学成菩提,愚学为生死,如是不了知,斯由少学过。」《大智度论》亦云︰「有慧无多闻,是不知实相,譬如大暗中,有目无所见。」又说︰「多闻无智慧,亦不知实相,譬如大明中,有灯而无目。」「多闻利智慧,是所说应受,无闻无智慧,是名人中牛。」所以,如果我们不想成为「人中牛」的话,就要多闻、多学。
  
  什么是「行」?修行佛道,是名为行。《华严经》说︰「譬如贫穷人,昼夜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多闻亦如是。」所谓︰「解一丈,不如行一尺;解一尺,不如行一寸。」应要坐言起行,方能得到真实利益。有解无行,名为狂慧;解如火焰,行如水漾,是火燎原,非水莫救;有解无行,易生傲慢,自命不凡,目空一切,行能除我执,傲慢之火熄。古语道︰「行解相应,目足并用,如鸟双翼,如车二轮。」而千里之路,始于足下;只要信、解具足,方向清晰,目标明确,敢于前行,勇于前行,将来定必有到达目标之一日。
  
  如何才能「证」?以无漏正智,能契合于所缘之真理,谓之证道。所谓︰「悟道而后修道,修道而后证道。」因悟而修,即是解悟;因修而悟,即是证悟。以天台宗来说,可分为三类︰

  一、断见思惑:离分段生死,证阿罗汉果,得一切智。

  二、断尘沙惑:离变易生死,证菩萨果位,得道种智。

  三、断无明惑:离二种生死,证究竟佛果,得一切种智。

  如能彻底证悟,即可成佛。依《占察经》说,有四种成佛:

  一、信满成佛:信于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是为信满成佛。

  二、解满成佛:依解行地,深解法性,无造无作,不起生死之想,不起涅槃之思,心无所布,亦无所欣,是为解满成佛。

  三、行满成佛:依究竟之菩萨地,能除一切无明法障,菩提之愿行,应皆具足,是为行满成佛。

  四、证满成佛:依净心地,得无分别之寂静法智,以及不可思议胜妙之功德,是为证满成佛。

  《心地观经》说︰「法宝之中不出教、理、行、果。因教显理,依理起行,由行证果,四法收之,鲜无不尽。」教乃起信,理应生解,行即实行,果是证果,所以教、理、行、果,即是信、解、行、证,一切法门,无不包括。虽言行解相应,方能成为法器,而仍多有能解不能行,或能行不能解,纵然如是,亦胜于无解而不行。古人说︰「能言不能行,国之师也。」佛亦曾说︰「师虽是凡夫,然能说圣法,如食母乳,勿嫌面丑;如采枝果,勿嫌枝曲。」又说︰「能行不能言,国之用也。可为世人作模范,能行复能言,国之宝也。」

  经云︰「世间有五种宝,甚为难得。一者、如来出现于世,甚为难得。二者、如来演说正法,甚为难得。三者、能信解正法者,甚为难得。四者、如来演说,能成就者,甚为难得。五者、临危救厄,知回头者,甚为难得。其中随得一宝,即能了生脱死。」

  由此可见,佛法之修学,若能有正信、有真解、有实行,又何愁不证、不开悟?所谓「智学成菩提,愚学为生死」,生死与菩提,看的就是我们有没有智慧。

  然而,我们如何才能获得智慧?其实,学僧们的修学或参学过程,就好比《华严经.入法界品》中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锲而不舍的求道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最佳榜样;值得我们细心观摩、耐心学习;至于应如何亲近善知识,更当深心体会,不可轻易略过。因此,从明、后天开始,会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过程,连续在博文内为大家逐一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对有心学佛之人有所助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