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十重戒 第二‧盗戒


   日期:2020/8/5 22: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二‧盗戒

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盗。咒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劫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菩萨戒以杀戒居第一,因为菩萨是以慈悲为本,而杀对于慈是一个大的反面。比丘戒是以YIN戒居第一,因为比丘他是以出三界为目的,而这YIN欲是轮回的根本。这是菩萨戒和比丘戒两个不同的地方。那么现在开始讲第二条盗戒。

什么叫做盗?不与而取他物,名之为盗;未经他人许可而擅自取用,乃至把物移到别处,这都叫做盗。

自盗有八种:

(一)灼然劫取:明目张胆,公然劫夺。人在眼前,他不管人给不给,他就硬强取,公然劫取,如土匪、强盗等打劫者是。

(二)潜行窃取:潜行,或是夜间,或是人不在的时候,在暗中来窃取,也就是偷窃而取。

(三)诈术骗取:他用诡谲、计谋、诈术,或打妄语,用种种欺骗的手法把这骗去,这也是盗取。

(四)势力强取:仗着势力压迫,强迫非给不可。

(五)词讼取:就是打官司。双方争取财产物质,由官家裁判,他想方法必定要得到胜诉。诉讼胜了,那么这钱就到了他手了。

(六)抵谩取:这个抵谩取也就和那个强取差不多,就是硬性手段而订取。

(七)受寄托而不还:人家把东西寄放在你这儿了,但是日子久了,寄放那个人他忘了。他忘了,但是你没忘,他存在这儿的,你应当还他呀!但是你不还,他忘了,你也假装忘了,那么这样也算盗,这叫寄取。

(八)应输税而不纳:应当纳税而不纳税,或故意报少分量,这都是盗税。这个盗戒要是详细分析起来很复杂的,除此八种盗之外,还有移盗:把物搬移到别处,譬如,先见一样东西,本来想拿,后又改变初衷而不取,放下了,但不放回原位;没拿,但是你给挪地方了,这叫移盗。

教人盗:教人为我劫取,乃至为我偷税。若只教人作以上八种盗,但利不入己,并不为利己,不结重罪,是此戒兼制。

方便盗:彼物自来,而方便藏举,也不璧还物主,如攘羊之类;这个物自己来,方便把它藏起来了,如顺手牵羊之类,这叫方便盗。

咒盗:以种种咒术取他物,或差遣鬼神强取,这些个都是一种不正当的取法。在中国东北曾听说这个故事:在北方,最大的生意就是当铺,它的资本大。有一个当铺,某日来了一个人,他先向这当铺里头要一杯水,他看着这杯水,然后口中念念有词,对水里持咒,他就把它盗了。当晚,掌柜一收钱的时候,各柜里头都没有钱了,全都空了。这就是以咒术盗取的例证。

盗因:兴心故取他物,或以谄心,或以曲心,或瞋恚心,或恐怖心,是名盗因。心里头刚一起心,故意地要取他人之物,或以谄媚心,歪曲心、瞋恚心、恐怖心,这都是叫盗因。总言之,不是光明磊落,而是纡曲偏颇之心。

盗缘:穿窬窥阚等缘。即是从窗外或门缝窥看,知道东西在那地方了,然后可以去取。

盗法:发钥拣取等事。以钥匙开启物主之房门、抽屉、橱柜、夹万、储物室等皆是。

盗业:举他物离本处。把他人的东西,取离本处,搬到另外地方。

戒文中云「乃至鬼神有主劫贼物」等者,是举轻况重的意思。乃至一针一草,这针、草,是很轻微的东西,举这轻微的,来比方这贵重的,若不是人与,也不擅自取之。古德云:「一芥不以与人,一芥不以取诸人」,一芥子之价值纵微薄,尚不随便与人或取于人,何况夺劫或偷窃他人珍惜之财产?岂能如法?华严经十地品第二离垢地云:「性不偷盗。菩萨于自资财,常知止足。于他慈恕,不欲侵害。若物属他起他物想,终不于此而生盗心,乃至草叶不与不取。何况其余资生之具?」故守戒律若要精严,则丝毫不能毁犯。

戒文中云「佛性」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此性亘古不易,是没有改变的,永久是这样的,与前戒中常住之意相同。戒文中云「盗人财物」者,意显从人边结重罪,偷这个人的财物,从这个人的那方面得罪。

此戒亦具性遮二业。(一)性业:盗人财物,国法亦不允许。此是天理人情,故云性业。(二)遮业:此戒亦为佛所遮止;遮,又有遮蔽自性清净戒体之意。就像酒戒,酒戒是遮戒而没有性业,因为喝酒是不犯国法的,卖酒也不犯国法的。云何盗乃性遮二业具足?因为盗是侵损他人之依报。依报,谓众生所依之而生存。如山河大地,房廊屋舍,饮食卧具,余一切资用之具及日常必需品等,皆属依报。人之身体为正报。盗他人的东西就是侵略他人的依报,他以这个为生命,如果没有这个他就不能生活了;因为夺他人的外命,令人忧悲苦恼,这在国法方面上也不容许的。

具缘:此戒是五缘成犯。

(一)是有主物:这个物是有主的。

(二)有主想:盗的时候,你也知道这是有主的,有这个思想。

(三)盗心取:你发盗心去取。

(四)值五钱:按照印度古时之王法,凡盗物过五钱者,均属死罪。西国一大钱,值中国古时十六小铜钱。

(五)举离本处:若将他物挪至别处,即结罪。具足此五缘,则成重犯。

又第一缘「有主物」者,分为三品。

(一)上品:包括佛物、法物、现前僧物、四方僧物、父母师长物。此戒与世法不同。世人眼里,儿女盗父母的财物,官家要是把他抓去,也都是罪轻,因为父母的财物终属儿女,所以不结重犯。但在佛法里,盗父母师长物,比盗他人物其过犹重。何以故?因为父母生我们色身,育我成人;师长生我法身,助我悟道。三宝、师长、父母于我们有恩,其恩泽比海还深。这恩最大的,我们应当报答,应当孝顺哪!如今反变不孝顺,还偷盗他的东西,这心里头该有多么残忍呢!所以这个罪就重。约清净来说,比盗普通人的罪重。又盗三宝物,一般人认为此犯不重,想:「这三宝物,反正都是别人送他们的,他们都是平白得来的,也不是挣来的,所以滥用或偷窃应该无所谓吧!」一作此想,在因果上已大错而特错!按照因果来说,盗三宝物、四方僧物及父母师长物,这个罪过比盗他人物的罪过大,即招三涂苦报。又三宝、父母师长,予恩既深且厚,吾人若不鞠躬尽瘁,以报宏恩,反擅盗其财物,则违所有善法,断所有善根矣!以上谓上品有主物。

(二)中品:人天物;或是普通人的物,或是天神的物。

(三)下品:鬼神畜生物。盗上品,及中品中人物,结重罪。盗中品中天物,及下品物,结轻罪。

盗取有八种,弥勒菩萨有一次化缘,我看那个似乎有点儿像抵谩取似的,就是硬性的化缘。在杭州有个员外,这个员外是片善不为,分文不舍,家财大户,就是丝毫不舍。那么弥勒菩萨大概是宿世与他有点儿缘,说:「这个人,依他的行为,这样的举动,舍这个身,恐怕来生就要堕落饿鬼了,得要叫他做点儿善,别叫他做了饿鬼。」弥勒菩萨是为了救他,不叫他堕落饿鬼的关系,所以上他家去化缘,决定非得化成功不可。

拿着缘簿就到那员外家了,说:「我来化缘来了。」「化缘哪。」这个员外怀里头抱个小孩子,这小孩子的帽子上绣了红色的龙,他想刁难,说:「你化缘啦!能够叫我们小孩的这个龙,红色能变成金龙,我就可以舍。」弥勒菩萨说:「你看!这不是金龙吗?」因为弥勒菩萨有神通,说变,一点也不费难,马上就变成金龙了。

他这样想:第一次刁难没成功,第二个怎样呢?门外头有个石头是圆形的,就像鼓似的,他说:「你能令石头能够敲得像皮鼓似的,那我才能舍。」弥勒菩萨说:「你去敲。」一敲,就像皮鼓一样的咚咚响,这又没难住。之后,他说:「要是能叫石鼓像一个花盆似的,能够开出红花来,那我才能舍。」弥勒菩萨说:「你看!这红花不是就出来了吗?」说完,马上就出了红花。

因为弥勒菩萨有神通,说了就能做到,以后这几样刁难都没成功,这员外他就得舍了,把簿子拿起来就写了,好比写成一百或是二百,写的时候,他说:「每一页都得有我的名字、我的钱数,那才能行。」写完了,一看,每一页每一页都有他的名字,把这都写完了,这不舍是不行了,但是这个人他因为悭贪过度,他说:「不行!我还是不舍,你这和尚太怪。」弥勒菩萨说:「你不舍,你就说不舍,你为什么刁难我?又变金龙啦!又石鼓开花啦!又咚咚响了!要这么刁难我,干什么了。你知道我费多大劲了!」他说:「我看你一点劲也没费。」「没费,那你变一个!」这时候,金龙也就变成红龙了,那石鼓就变成石头了,什么都成了原样了。结果都恢复原样了,他就变不来了,他说:「管你费劲不费劲,就是叫我舍钱,我是不干的!」

他就不舍。弥勒菩萨说:「你真不舍?你不舍,我就跟你拼命!」他说:「拼命?你能把我怎么的呢?」「怎么的?我死在你家里头。」「你死就死,活该!也不是我杀的,也不是我害的,你死就死呗。」说着说着,崩登就倒地下了,倒了就死了。弥勒菩萨现在是装死,那能真死呢!倒了一个钟头,这个员外摸摸鼻子也不出气了,摸摸手也凉了,摸摸脚也凉了,摸摸头也凉了,摸摸胸脯也凉了,唉呀!这回员外心里可真怦怦就跳起来了。因为员外是个大户,家里头闹人命,那还得了,中国古代有句话「人命关天」,而且又是一个和尚,这事儿可不是小事,他心里头怦怦地跳。

这时候,外头又来个和尚,说:「你看到我师兄了没有啊?」他说:「我们这儿可有个和尚,是不是你的师兄?」一看,说:「哎哟!这是我师兄啊,他怎么倒了呢?」他说:「上我们这儿化缘来了,我们说不舍,他就说要死在我们这儿。」「那哪能?你不舍就不舍,不舍哪能就死呢?哎呀!我师兄的气性很大,大概你们说什么讨厌话了,把我师兄给气死了,这回我得去报官。」

这时候,旁边就有人做鲁仲连,这个说情的人就出来了,他说:「得了,不必了!你们出家人都是四大皆空嘛!死了死了嘛!那么你们来化缘,叫这个员外多出点儿功德就好了嘛!」说:「要照你这么说,我们四大皆空就是四大皆空,我们就不去告发了。他出功德,出多少功德啊?」一看哪,好比说,舍一百,「这不行!这么一条人命,几个钱怎么行?得加二十倍,少了不行!」那么这时候这员外怎么着都行,说:「好!二十倍就二十倍吧。」好比说,一百元,二十倍就是两千元,这么哪。把钱拿出来之后,旁边的人说:「员外拿二百圆钱叫他买棺材,赶快装起来吧!」说:「那不行!连这工作钱带这棺材钱得一齐拿,这才行。」「好了!要一齐拿就一齐拿吧。」就拿了。拿了,这个人拿去买棺材去了,等了两个多钟头,也没有回来。

唉呀!这个员外又开始心里又紧张起来了,心里又怦怦跳起来了,说:「这事儿,钱还骗走了,而这人命的事儿还不完,这事儿可怎么办呢?」正在紧张着急的时候,这个死的和尚乓就起来了。那时中国都是土地,没有地毯,起来了,就拍拍身上的土,之后说了两句话:「善化不足,恶化有余!善化不足,恶化有余!」说了这么两句话就走了。所以,他这个就是抵谩取。这是什么意思呢?非得要达到成功不可,如果不化成功,这个人他一定要堕落的,因为这个人悭贪过度,舍这个人身,就要堕落饿鬼了。弥勒菩萨为的是恐防他堕落饿鬼,所以来这儿间接地化他。

说堕落饿鬼啊!有一个人,他这个人是个很有地位的,作大生意,当一个董事,还没出殡的时候,他已经堕了饿鬼了,就是很细的腿,很大的肚子,很细的脖子,很大的脑袋,就堕落这么一个饿鬼身。饿鬼身,来就鞭尸,鞭他这个前生的尸,打他这个尸首。打尸首,它有这一套歌,「因这臭皮囊,劫劫波波忙。只知贪快乐,勿肯暂回光。白业锱铢少,黄泉岁月长,直须通棒打,此恨终难忘。」

他鞭这个尸,说鞭这尸的意思,就是「因这臭皮囊」,就因为这个他前生的身体,因为他前生这个臭皮囊。「劫劫波波忙」,劫劫波波,这个劫波就是一种时分的意思。时分,时分最长者叫做劫波,时分最者叫做剎那。言说他生生世世的这么样忙,就因为这臭皮囊。「只知贪快乐,勿肯暂回光」,只知道贪快乐,遇着好吃的吃,好喝的喝,尽是贪这世间的快乐,没有一时之间,好好地回光返照、思想思想,没有这个!「白业锱铢少,黄泉岁月长」,业,造的恶业叫黑业,造的善业叫白业。因为他做的善事,就锱铢那么一点儿都没有,都很少。死后叫做埋在黄泉,可是死了,倒在地下啊,黄泉岁月长,那么那个岁月就很长了,不是一天、两天,一埋就多少年。「直须通棒打,此恨终难忘」,直须,因为他一边这么念着,之后他就拿着棒子打他这前生的尸首,他就恨他前生这个身体,没做好事,现在堕落这样一个饿鬼身了。所以弥勒菩萨去化这个员外,就是怕他堕落饿鬼身。堕落饿鬼身,那就不是一劫、二劫、三四五劫,那是很长的期限,就不是短时间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慧僧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慧僧法师)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参 劝大众奉行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