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七‧冒难游行戒


   日期:2020/8/8 7: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三十七‧冒难游行戒

若佛子。常应二时头陀。冬夏坐禅。结夏安居。常用杨枝、澡豆、三衣、瓶、钵、坐具、锡杖、香炉奁、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镊子、绳床、经、律、佛像、菩萨形像。而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行来百里千里。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头陀者。从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是二时中。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如鸟二翼。若布萨日。新学菩萨。半月半月常布萨。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若诵戒时。当于诸佛菩萨形像前诵。一人布萨。即一人诵。若二人三人至百千人。亦一人诵。诵者高座。听者下座。各各披九条七条五条袈裟。若结夏安居时。亦应一一如法。若行头陀时。莫入难处。若恶国界。若恶国王。土地高下。草木深邃。师子虎狼。水火风难。及以劫贼。道路毒蛇。一切难处。悉不得入。头陀行道。乃至夏坐安居。是诸难处。皆不得入。若故入者。犯轻垢罪。

此戒正禁冒难游行。若有菩萨比丘,年耆德重,有一种感化力,虽入险难处,但能够化干戈为玉帛,纯为利生,不犯。但新学菩萨,戒力不足,则不可冒险游行。

「常应二时头陀」:二时,指春秋两季,气候调适,不太冷,也不太热,故游行化物(化物就是教化人),无有妨碍。「头陀」,梵文 DHUTA,此翻「抖擞」,即是打起精神,用功匪懈的意思。头陀行有十二法:

(一)在阿兰若处:阿兰若ARANYA,即寂静处。这地方安静,远离喧闹,没有喧哗、打闲叉,都是很安静的,宜于进修。

(二)常行乞食:佛制比丘不自烹饪,不自己作食,而常行托钵乞食(乞食就是化饭)

(三)次第乞食:莫辨施主贵贱高低,次第行乞,作良福田。为什么佛制次第乞食?因为迦叶尊者,和须菩提尊者,他们两人乞食的时候,不次第乞。须菩提尊者,专乞富人,不乞贫人,他想:「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前生好布施,若不继续布施,把前生的福享尽了,来生他就不富了。」所以,他看那家房子高大、富有,就上那家去乞食,为的是给他继续种富贵之因。迦叶尊者,专乞穷人,不乞富人,他想:「贫人之所以贫,是因为前生没布施,若今生不化他,来生更贫。」为了要让他种富因,不再继续贫穷,所以专乞穷人。二位尊者的态度,令人生疑谤,故佛制要次第乞食。平等一缘,杜绝疑谤。

(四)受一食法:这一食法,就是一天吃一餐。佛制比丘日中一食,中午之前吃饭。天人是早上受食,饿鬼和畜生是晚间受食。但佛天人师是午前受食。《四十二章经》云:「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佛在世时,印度的比丘皆奉此制。后来佛法东流,在中国始创丛林制度,出家人不再托钵乞食,而在庙上用斋。后来有些丛林,宽容此制,由日食一餐,开为两餐。而今美国万佛圣城的出家人,皆行持日中一食,夜不倒单,这就是正依佛制。习头陀行,目的在割爱去贪,少私寡欲,所谓:「知足常乐,能忍自安。」在衣、食、住三方面,若能节制私欲,损之又损,乃至于无,则能证得大安乐,大自在!

佛教初入中国的时候就是两餐。为什么一食又开出第二餐呢?佛在世时,有一个人想供养大众僧。佛的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他想一个不缺的全体供养,可是他等这个日子,多久也等不到,总是那地方请几百人,这地方请几百人。之后,他就想把饮食做好了,放在大道上,请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从这儿过一下,就算全体供养了。佛说这是暴损天物。佛特意为他种福,所以就开出早晨这一餐;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有两餐。

佛法到中国南方,慢慢就增加起来了。因为跑香、坐香很容易消化。在天童,有个密云悟禅师,是一个了不起的修行人,他住锡时,有十八罗汉在那儿住。当时有个破禅禅师。破禅禅师有神通,他看大众师这么坐,饿得这么难受,就到厨房去偷锅粑,在每位前边放一块锅粑。厨房的锅粑天天不见,不知道什么人拿去了,找不着就报告方丈。

方丈有神通,知道破禅禅师在那儿坐,但他的灵魂,却到厨房去偷锅粑。密云悟禅师就说:「把破禅禅师抬放在广单底下。」破禅禅师偷锅粑回来,找不到他身子,不知身子那儿去了。这时候,密云悟禅师说:「不知惭愧!你的身子在广单底下呢!」破禅禅师这才找到他房子,从广单底下爬出来。这时人赃具获,密云悟禅师说:「你盗三宝物,盗常住物,要迁你的单。」

破禅禅师说:「我虽然是盗常住物,但我不是为我自己,我是为大众,大众饿得这么样难过,我是为他们。」密云悟禅师说:「不管为谁,你犯常住规矩,一定要迁你的单。」破禅禅师说:「你要迁我单,可以,希望你以后给他们加一顿饭。」密云悟禅师说:「你不用管我,你走,我吃四餐。」所以长江以南,一天吃四餐。

破禅禅师,从浙江宁波出来,中午要到汉口吃饭。路过南京,想看完了戏再去吃饭。湖北归元寺方丈,白光禅师也是高僧。白光禅师说:「今天吃饭,先吃饭,后开梆。」大伙把饭都吃了,吃完了饭才开梆。这梆声一响,破禅禅师来了。白光禅师说:「我们这儿已经过了斋堂,都吃完饭了。」破禅禅师说:「唉呀!我们行脚僧都是苦恼呀!没有钱到饭馆买饭吃,请您慈悲给我吃点剩饭。」白光禅师说:「你苦恼?苦恼,还有心看戏?」破禅禅师这一听,他知道了,就惭愧忏悔。之后,在那儿也吃点剩饭,当天就到四川。到四川,就建一座大庙,叫昭觉寺,有万佛城这么大。后来政府征去一部份做飞机场。

(五)节量食:节制自己的食量,防起贪心。人如果一食法,或持午,若不知节量食,就容易生病。佛在世时,有一医师,名耆婆,善能为比丘治病,因常为比丘治病,就升天了。比丘再有病,别人都治不好,目犍连尊者就上忉利天找他。他坐天车(就像汽车似地)内,看见目犍连尊者,他这一合掌,嘶,就跑过去了。目连犍尊者用手一指,这车就不转轴了。目犍连尊者对他说:「你见了师父,怎么不下车?」耆婆说:「唉呀!我不是不恭敬师父,天上的节目太多,没办法啊!我们是由不得己呀!」目犍连尊者说:「现在比丘有病,怎么办法啊?」「比丘有病就节食。」节食,就是不吃饭,三两天不吃饭,这一断食,病就好了。因为吃得过多,不能节量食,一见了好吃的,就多吃,这才容易发生病患啊!

山东青岛有个湛山寺,倓老法师在那地方立学校。弘一律师跟慈舟老法师都在那地方讲过律。因为讲律以后都是持午,人不知道持午的方法,就把人吃坏了。一到早晨的时候,就多多吃,因为昨天没吃着。到中午又多多吃,因为下午吃不着了。一天两个过饱,就把胃都撑坏了。胃撑坏了,这胃是一身之主,慢慢地,病就成功了,就要了命了。无形之中,因为饮食不会调和,就死了好几个。所以,节量食不至于有病,一定就吃这些,不多吃,若能这样,绝不能有病。

(六)中后不饮果蜜等浆:过中以后,不饮果汁、浆乳等。譬如,橙汁、苹果汁、蜂蜜浆等,都不饮了。

(七)粪扫衣:穿的衣服并不要穿华美的,而是从垃圾堆中捡烂布,洗干净了,晒干,把它拼在一块后,缝制成衣服。不贪好色故。

(八)但三衣:只存三衣随身。三衣是五衣、七衣、大衣,余衣不畜。

(九)冢间住:在坟墓间过夜。

(十)树下止:在树下睡。

(十一)露地坐:户外止宿。

(十二)但坐不卧:胁不着地。即是坐单,不躺着而坐着睡觉。

总而言之,头陀行就是「抖擞尘劳」之卓绝苦行,所以是圣人所称叹的。佛诸大弟子中,迦叶尊者是头陀第一。他的家财不逊皇帝。譬如,皇帝的地,要耕的时候,须要一千头牛;他家就用九百九十九头牛耕地,他不敢跟皇帝相齐,由此可知其富。但尊者勤俭节守,苦行最胜。一百二十之高龄,仍孜孜不倦,所以佛就赞叹,说:「有头陀者,即有正法住世。」

「冬夏坐禅」﹕冬天太冷,夏天太热,大寒大热,常应静坐,不再去游行化物。「结夏安居」﹕夏天游行最为妨道,尤其在热带地区,夏季时虫蚁滋生,若于此时行道,势必伤虫。世尊为慈悯众生故,听比丘九旬(三个月)结夏安居。出家人行道时必要十八物随身:

(一)杨枝:即是齿木,嚼杨枝有多种利益,如去暑,除痰,除口气等。但今人多改用牙刷牙膏以净口。

(二)澡豆:即是肥皂,用以洁身。

(三)三衣:

1)僧伽黎 SAMGHATI,此云上衣,或杂碎衣,以其条数最多故。此衣由九条,乃至二十五条不等。又云祖衣。
2)郁多罗僧 UTTARASANGA,此云中衣,礼拜诵经斋会时用,即是七衣,亦名入众衣。
3)安陀会 ANTARVASA,此云下衣,即五衣,亦名作务衣。南传比丘,时刻服戴,披袒右肩者,即是此安陀会。出家人要时刻衣不离体,如鸟二翼,恒与身俱,堪称佛子。

(四)缾:瓶有三种,1)净瓶,贮水供饮;2)随用瓶,贮水洗手;3)触瓶,贮水洗大小便处。

(五)钵:具云钵多罗,此翻「应量器」,谓体、色、量,三皆应法。「体」,宜用瓦铁二物,不得用金银铜木或七宝。「色」,以油麻熏成。「量」,则随人之腹量,分上中下三种。最大不过三升,最小不过升半。

(六)坐具:梵云尼师坛,此翻随坐衣,用以护身、护衣、护卧具。

(七)锡杖:竖圣贤之标,如地藏王菩萨就常持锡杖。

(八)香炉:修清净之供。

(九)漉水囊:贮水之器,为救物之具。

(十)手巾:为除垢所需。

(十一)刀子:长不过三指(一寸半),阔不过一指(半寸)。

(十二)火燧:导火器也。为备热食,兼为除冥。

(十三)镊子:为拔鼻毛。

(十四)绳床:随处栖息。

(十五)经:能契一心。

(十六)律:以规三业。

(十七)佛像:标心极果。

(十八)菩萨形像:托志真因。

此十八物,虽然是外物,既皆切于日用,亦可即事表法,那么既然都是切于日用,都是很重要的东西,都日用的东西,但是还可以即事表法,事理无碍,物物具有无量功德,故以如鸟二翼喻之,学人切不可生大我慢,而轻忽焉!

「布萨」:梵文 UPOSATHA,诵戒仪式也。有「长养」善根,「净除」恶业之义。新学菩萨,尤要遵守此戒。

「披九条、七条、五条袈裟」者,是指比丘、比丘尼而言。若式叉摩那(学法女)、沙弥、沙弥尼,只许用缦条衣,名为无缝袈裟。在家二众,于诵戒及入坛时,亦可用无缝衣,但余时不得,不可以搭衣在大街上走,或上商店去买东西等。「一一如法」:是指如法具十八物,及如法诵戒等。

此是遮业。正制冒难游行,兼制备十八物、如法诵戒。比丘不得冒难游行,入诸危难处,如水火风灾,刀兵贼难,交战之国界,若某国有暴君,流寇叛乱;或入森林郊野,豺狼虎豹,毒蛇猛兽,一切皆不得独行无伴,入诸难处,恐罹伤身害命故。虽云:大士宜为法忘躯,但也不应粗心罹致杀身之患。譬如儒教也教人杀身成仁,但亦有云:「知命者,不立岩墙之下」,与此意同。

具缘:三缘成犯。(一)难处:谓恶国界等。儒教亦云:「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二)难处想:心里明知是险难处。(三)正游行:发足后,步步结轻垢罪。

开缘:先非难处,正游行时,难事忽起。余十八种物,应备不备,随事结过。半月不诵戒,或不如法诵,亦随事结过。此戒尤制初学。盖因初出家菩萨,戒律不严,道行不精,势有「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之嫌。然大德高僧,屡屡能化险为夷,遇难呈祥,乃至身入烽火军阵,而能调息斗争。如近代大德虚云老和尚,曾多次感应此类奇迹发生。此种冒难游行,自然又另当别论。以下叙述几个公案,以供作例证。

虚云老和尚在云南时,在这地方修庙,庙修好了,就把庙交人了,又上别处去。因为云南不安静,在此处要上彼处去的时候,他的皈依弟子唐继尧(云南的督军),要派军队护送他,说:「师父!派兵护送吧?」虚云老和尚说:「不必!我什么也没有,身上一分钱也不带,我的衣服扔到道上都也没有人捡,没有什么令人喜爱的东西。」背个背架子就走了。

一走,走到中途,可真遇到贼难了,三十多个土匪把虚云老和尚打一顿,带他去见土匪头。土匪头说:「你从什么地方来?」虚云老和尚说:「我什么什么地方来(那地方就是唐继尧的地方)。」因为军队跟土匪向来都是仇敌。土匪头说:「唐继尧是个坏东西。」虚云老和尚:「嘿!这事儿真难说,假如他说你坏,你说他坏,你们俩互相的对立,老百姓就得吃苦了;如果他说你好,你说他好,你俩互相合作,都为国家效力,那么百姓就得到安定了。」土匪头说:「哎!你说这话很合道理呀!」之后,他就投降了。虚云老和尚从那地方出来的时候,刚一出门口,打虚云老和尚那三十多个人,都跪地下忏悔了。这是因为道德的感动,所以能化险为夷,遇难呈祥。

隋朝智者大师,是湖北省人,他要在家乡修庙,在那地方打坐。打坐时,突然来了飓风,瓦砾沙矶之后,出现一条大蟒蛇。这大蟒蛇能作人语,说:「什么人在我这地方坐着?」智者大师说:

虚空未作四海家,皆因人我界限差;
四大分离谁是我,也无界限也无他。

这么一说,蟒就现原形了,原来是关山帝君,故意恐吓智者大师。关山帝君听了这四句偈,现了关山帝君本像,说:「大师!您在这地方想要做什么呢?」

智者大师说:「我想在这个地方修个庙,以报家乡之恩。」关山帝君:「您要修庙!我与我子(关平)共同出力,七日完成。」七天就把大殿修成了。关山帝君不但给修大殿,而且做三宝的护法。或有不知者,说:「庙里头怎么还供奉关山帝君?应该修佛菩萨像才对。」因为,智者大师把他化了,从那时起,关山帝君就作为佛教的护法伽蓝。

虚云老和尚上湖北时,从那儿路过,作了个偈子(偈之原文,参见《虚云和尚年谱》二一二页),说:

「业风吹送到武昌,老病驰驱累众忙」:因为业风吹送,而到武昌(就是到汉口那地方)。年老(一百多岁)又病,我这么样驰驱奔跑,累着大家都来给帮忙。

「三月淹留三佛寺,一场灾难一惭惶」:淹留,就是闭关。因为有病,在三佛寺闭关三个月。受过一场灾难,有一次的恐慌。

「无心欲跨楼头鹤,有愿同登选佛场」:道教讲三千功、八百行,修成功的时候,能够跨鹤升天。好比说,人在楼上,仙鹤来了,就能骑着仙鹤升天,这是道教的办法。佛教没有这个,所以『无心欲跨楼头鹤』,我没有欲跨楼头鹤升天的心,有愿和发心护持佛教的大众,都到选佛场这地方来。

「尚想玉泉关壮缪,能于言下悟真常」:玉泉,那庙叫玉泉寺;关壮缪就是关山帝君的名字。我尚且想玉泉寺的关壮缪,他能够在「虚空未作四海家」这一言之下,悟了真常理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慧僧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慧僧法师)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参 劝大众奉行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