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王雷泉教授:走出围墙的擦边球大师——缅怀净慧长老


   日期:2020/8/18 1: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走出围墙的擦边球大师——缅怀净慧长老

王雷泉

2013年4月20日上午,我在南京大学讲学间隙,惊闻雅安地震,净老舍报,当即发出一条微信。天灾接踵而至,佛门老成凋谢,痛楚难以言表,当晚在黄梅四祖寺讣闻下发一条跟帖:“深切怀念净慧长老!与长老交往已经30年,为长老精神感召,每年都赴四祖寺参加夏令营。去年长老身体已经非常衰弱,仍亲切接待禅学会参学团并作开示。长老为中国佛教进入主流社会,开辟了明确的方向路径: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祈长老乘愿再来!”

21日晚结束南大二天课程后,我与南京朱伟军居士见面,请他次日去黄梅转达悼念之意。复旦大学禅学会的同学参访过赵州柏林寺,亦多次参加过黄梅四祖寺的禅文化夏令营。23日禅学会与路过上海的包胜勇教授联系,请他转致禅学会和我本人对净老的悼念之意。4月下旬,禅学会组团参访中国佛学院、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赵州茶馆和龙泉寺。明影法师专程从黄梅赶来,29日上午在赵州茶馆和明杰法师一起为我们举行净慧长老追思会,我也在会上回顾与长老30年的交谊,共同见证30多年佛教复兴的艰难历程。

我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阶段,在《法音》发表了《日本新编〈大藏经索引〉介绍》(1984.1)和《天台宗止观学说发展的历史过程》(1985.5),开始与主编净慧长老有了文字上的交往。我毕业留校后,从1985年起连续担任三期宗教干部专修科班主任。这个班受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和上海市宗教事务局委托,我去北京联系工作时,就下榻在法源寺或者广济寺,有机会亲近正果法师、传印法师、净慧法师、明哲法师、白光法师等长老,与一些中青年法师和居士也有更多的沟通。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主任王新居士有个供休息的小屋,就在《法音》编辑部窗外,我有时也住在那间小屋,就更有机会与净慧法师长谈。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佛教从废墟逐渐走向复兴。当时百废待举,无论是中国佛学院所在地法源寺,还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广济寺,晚上办公室都是灯光通明,那些刚从逆境中解放出来的法师,其为法忘躯的工作热忱,强烈地感染着我。

当时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不明,理论界围绕着宗教是否人民的鸦片有激烈的争论。倒是气功、特异功能在80年代成为显学,佛教的书籍往往借助人体科学的名义才得以公开出版。

1987年初,气功师张宝胜在北京广济寺作特异功能表演。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也多次致函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要求共同发掘佛教智慧,以探索人体科学的奥秘。对此净慧法师是持保留态度的,他不赞成将气功与佛学相提并论。我在中国佛学院向贾题韬老居士请教时,他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广济寺有浓厚的机关氛围,法师们大多谨言慎行。郭元兴老居士为人豪放不羁,也喜欢探究神秘文化。我80年代初在《人体特异功能研究》连载过三年相关译文,经常与郭元兴先生讨论这类问题。有次郭先生把原国防科工委主任张震寰请到他房间,我们三人谈了整整一上午,认为如果不突出佛教的主体性,仅仅在人体科学层面上,以土法炼钢的方式涉及佛教的修炼内容,民众的信仰需求,很可能被附法外道所利用。1988年11月,中国气功界近500人在青岛举行气功与传统理论研讨会,试图正本清源,以遏制住具有迷信色彩的伪科学。在青岛会议上,我与时任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吴立民先生同为佛道组召集人,吴老向我介绍建构湖南禅宗祖庭网络的设想,并邀请我带领宗教专修科学员前往考察。

80年代的宗教理论界,正从鸦片论转入适应论,并顺应当时文化思想界的文化热,于80年代末由赵朴初会长提出“宗教是一种文化”的论断。净慧法师作为《法音》主编,高度关注宗教学理论的发展,对宗教政策也拿捏得非常准。对于我这个后生晚辈不知天高地厚的谈论,他更多的是倾听。我当时谈到许多大德高僧在公开谈话或撰文时,往往提及道安法师“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其实道安最得意的弟子慧远恰恰主张“沙门不敬王者”,应该把二者统一起来才对。法师听了笑笑,不置可否。过了一会,在不经意间提及赵朴老高超的政策水平,在文字工作中对他的指导,往往有点石成金之效。比如当时有个文件提到佛教界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经赵朴老点拨,改为“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我有时提到寺院收门票和经忏佛事过滥的问题,净慧法师从佛教刚从废墟中缓慢复兴的全局角度,耐心地向我解释,一方面为了顺应民众的宗教需求,另一方面佛教在建设中也需要有经济上的支持,随着佛教事业的发展,这些现象一定会得到改观。

净慧法师对我指出的佛教“非宗教化、非学术化”时弊非常重视,并不止一次在中佛协的会上提到这个问题。同时,他对学术界有些谈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书籍非常失望,说这些书能出版,是中国文化的耻辱。净慧法师对学术的重视,对学者的尊重,是学术界公认的。但是,对于学术与信仰之间的张力,净慧法师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学术研究不能淡化甚至伤害佛教徒的信仰。对于佛教界内有些大德的著作,他也坦诚地说到,这些书对佛教的伤害远远超过无神论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净慧法师也亲自撰写学术论文。在如何看待敦煌文献问题上,净慧法师先后发表《关于慧能得法偈初探—兼论〈坛经〉的版本问题》和《关于慧能得法偈再探》,从义理辨析和文献考证的角度,纠正了时人许多混乱的看法。法师认为敦煌文献对佛学研究有重要参考作用,但敦煌本《坛经》也只是传宗本之一,并非最初的原本,若以此否定南宗禅发源地的曹溪本,那就削足适履了。

1986年10月我到西安参加“隋唐佛教学术研讨会”,路过北京。净慧法师竭力安排我面见赵朴老,当时朴老说可以安排我与几个青年书法家在一起吃饭时见面。因为时间紧张,我最终没有去,法师就约我写篇会议综述,这就是发表在《法音》1987年第2期上的《大雁塔下的沉思》。过了二年后,我在1988年年底参加中国宗教学会第三届全国会议时,净慧法师陪我坐公交车去赵朴老家里,我们有整整一个晚上的谈话,对中国佛教发展谈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赵朴老提到星云法师将于1989年春率团来大陆探亲弘法,问我们复旦大学可否邀请他来演讲?我说既然是朴老出面邀请,我们当然随喜。后来有八个学术单位联合邀请星云法师。星云法师来大陆访问,净慧法师全程陪同。当时的场景和两岸佛教的差距,对于净慧法师提出生活禅理念,应该是很大的触动。

我曾经提到,近代中国佛教有以圆瑛法师为代表的保守派、以太虚法师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虚云法师为代表的清修派。当时海峡两岸佛教会的领袖都是圆瑛系,这与政治和经济环境有关。随着佛教注重修证的主体性诉求涌流,虚云一系将会发挥重要作用。正好1989年3、4月间,我应吴立民先生邀请要去湖南和江西禅宗丛林考察,净慧法师借给我一本《虚云和尚年谱》,告诉我一定要去当今的模范丛林云居山参访,去寺院前要先读有关寺志和人物传记,是谓“卧游”也。这对我受益匪浅。我到了真如寺当晚,就在方丈室向一诚法师借了《云居山志》研读。在湖南考察期间,也根据净慧法师的提示,从他中国佛学院的老同学戒圆法师处借阅了大量方志材料。后来我向净慧法师详细谈了湘赣考察的观感,提及我在湖南省委统战部汇报十天考察结果时,曾经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说古人尚且有“大唐国内无禅师”的感叹,那么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佛教的主体性和神圣性不足。这引起了吴老的深思,当时就说:“我们造业啊,现在受报应了!”吴老是党政高官中罕见的对佛学有深刻研究的学者型人物,可谓当代的“裴休”。

净慧法师告诉我,他受河北省党政部门邀请,将去河北主持佛教协会工作,并向我出示了赵朴老为即将创刊的《禅》的题词:“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我说他离开《法音》,将是对中国佛教思想文化建设的损失。他说还会兼顾《法音》的工作,特别强调:我们和尚的本行就是建寺安僧,寺院是佛教的根据地,离开了寺院,做什么都会落空。从法师在河北、湖北修建一系列寺院的事业来看,真是如蛟龙入海,将他当年困厄中对中国佛教的思考,逐一落实到生活禅的实践中,并总结出系统的理论。

1993年,法师打电话问我,即将创办的禅学研究所起什么名好?我脱口而出:赵州禅学研究所。他在电话中连声说好:既突出了赵州祖庭的禅风,又超越了时空。后来有关方面说赵州是县,而河北是省,故称河北禅学研究所。其实名称只是假名而已,重要的是净慧法师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他当年的理想:“来参真际观音院,何幸国师塔尚存。寂寂禅风千载后,庭前柏子待何人?”过了不久,净慧法师电话邀请我为首届生活禅夏令营授课,对象以大学生为主。我说:“您可真是打擦边球的大师!这在当今中国佛教,是真正进入主流社会的创举。”当年带了选修我“佛教哲学”课的四位复旦同学参加夏令营,并作了《中国佛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演讲。同年,发表了二篇文章介绍夏令营的理念和意义:《赵州吃茶记——生活禅夏令营散记》(《佛教文化》1993.4),《加强教团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复旦大学哲学系王雷泉先生访谈录》(《法音》1993.10)。第二届夏令营我又带一批复旦同学参加,并推荐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汲喆同学深入调研。汲喆后来在法国留学,他的博士论文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来自生活禅夏令营10多年的田野资料。

第二届夏令营之后,我对法师说:大学生到寺院,主要是体验宗教生活,接受的是法师的开示,我们教外学者可以淡出了。第四届夏令营是中国佛教协会和河北省佛教协会联合举办,法师来电话邀请我再次参加。那年明海法师赠送我一份“大金沃州三千邑众碑”的拓片,几年后我用电脑数据库对2000余邑众作社会分析,并对碑文做了标点和补阙,撰成《神圣化与世俗化——以“大金沃州三千邑众碑”为例》,发表在《中国禅学》创刊号上。2002年我在第十届生活禅夏令营即以此文演讲,当时营员人手一本定价数十元的《中国禅学》,以至于当时主编吴言生大为咋舌:老和尚真是大手笔,你这一堂课就花费了好几万哪!

2007年,我应邀参加在黄梅四祖寺举办的禅文化夏令营。当时我们正在筹备成立复旦大学禅学会,我带着几位骨干自备车子前往参学取经。参访黄梅各个禅宗道场之后,作为天台宗的研究者,我很想参访心仪已久的玉泉寺,结果净慧法师亲自带我们驱车6小时参访度门寺和玉泉寺。一路上法师与我谈到南宗与北宗禅法不可偏废,他自己也想闲下来闭关充电。只是为了报效家乡,在自己禅宗道场还没有完工的情况下,接受地方政府力请,承担起玉泉寺的恢复修建工作。净慧法师对中国佛教的复兴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但并无开疆拓土的企图,玉泉寺修复后,完全交付天台宗传人,并没有派去自己的弟子。在这之后,我每年都带着一些学生去黄梅夏令营,2011年8月还应法师之命,连续去二次授课。好几次在老祖寺方丈茶室,面对满目青山,我与老和尚品茗畅谈中国佛教的组织化与社会化的课题。谈及湖北省地方当局“打造大品牌,弘扬禅文化”的口号,老和尚爽朗地笑着说:他们打造他们的大品牌,我们弘扬我们的禅文化!

去年夏天我带领数十名禅学会会员参访黄梅丛林时,净慧长老留着长须,满脸疲惫,身体已经是很衰弱了。当时我还对长老说,希望有一段时间,准备好录像机,好好地请法师谈一生的坎坷经历,总结这几十年中国佛教发展的经验教训。老和尚笑笑:待缘吧。今年春接到长老最后一条生活禅语,我们已经凛然一惊,正商量着有空去看望长老,没有想到竟成永别。长老的一生与中国佛教同命运,有困顿,有磨难。既承负着不堪回首的共业,又忍辱负重、鞠躬尽瘁,为中国佛教的凤凰涅槃开拓新路。长老发扬光大了虚云老和尚的传统,为使中国佛教进入主流社会并向世界弘扬,贡献了他后半生的全部心力。今年复旦禅学会到北京参学,净慧长老在北京市区内建立的赵州茶馆,是山林佛教与都市佛教结合的典范、佛教走出围墙进入主流社会的创举。我为这次参学的法源寺、广化寺、赵州茶馆和龙泉寺,拟了一条横幅,就以此联作为这篇纪念小文的结语:

法源广化赵州茶,

龙泉涌注凤凰岭。

(作者系复旦大学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王雷泉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王雷泉教授)  

 王雷泉教授:走进精神公园——访王雷泉副教授 

 王雷泉教授:中国佛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禅定要略——从一念三千说看生存困境之解决 

 王雷泉教授:超克自卑与我慢——六即成佛的实践意义(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王雷泉教授:神圣化与世俗化(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禅的基本目标 

 王雷泉教授:心净则国土净——佛教哲学与环境生态 

 王雷泉教授:赵州吃茶记 

 王雷泉教授:加强教团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复旦大学哲学系王 

 王雷泉教授:《金刚经》是怎样一部经典 

 王雷泉教授:崇尚真实 呼唤真实——怀念正果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