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魏承思教授:末法思想与房山石经


   日期:2020/10/4 20: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末法思想与房山石经

魏承思

  中国佛教的末法思想形成于北朝至隋代。经过北朝的废佛运动打击, 佛教徒中产生了一种“末法”思想,认为当时已经进入了末法时代。信行(540一594)创立的“三阶教”便是从这种思想中酝酿而成的。他把整个佛教按照时、处、人分作三阶,当时是佛灭1000年以后,社会浊恶,众生颠倒,到了第三阶时期,此时必须按照“普佛普敬”的佛法去做。所谓普佛,就是宣传所有人都具有佛性,一切人都没有差别,从而导致对一切人不分爱憎轻重的普敬思想。要求僧俗同信同行,勤于实践。三阶教设立无尽藏院,积聚钱帛,以供修缮寺塔和布施老病贫困之人。三阶教的教义,在佛教看来是反常的,是异端,因此,整个三阶教的历史是一部被镇压的历史。隋开皇二十年(60年)三阶教被下令禁止,以后又经过多次取缔,但仍时起时伏。在末法思想影响下,佛教徒们开始把经典刻在石头上以流传后人,体现了使佛教教义永远存在下去的护法精神。静琬的房山石经就是这种精神的产物。隋大业年间(605一617)年,幽州智泉寺(今在北京房山县)僧静琬为了准备在未来佛法毁灭后,能使佛经流通于世,发愿将一切经刻于碑石上,他30年刻经不辍。静琬死后,历代有人续刻。

  自隋至明,共开凿藏经洞9个,藏石经板4195块,成为现今我们研究中国书法和宗教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魏承思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魏承思教授)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后记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十章 中外佛教文化交流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八章 中国佛教风俗习惯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七章 中国佛教艺术和审美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六章 中国佛教文学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五章 中国佛教史学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教育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三章 中国佛教道德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二章 汉文《大藏经》与佛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一章 绪论:中国佛教文化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