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雪漠:不要让仇恨蒙蔽双眼


   日期:2020/10/22 21: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不要让仇恨蒙蔽双眼

四为嗔之结,火烧功德林。

功德非有为,源自清净心。

在繁忙的都市里,你常常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每个人都非常忙碌,非常急躁,一点小小的摩擦,就能引爆一座嗔恨的火山。所以,公交车、地铁里,你常常能目睹一些无意间的碰撞所引起的争吵。有个学生告诉我,她曾经亲眼看见有人因为这样的小摩擦而起了杀心——他在冲动之下掐住了对方的脖子。可见,嗔结是魔鬼,在它的教唆下,人会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违背道德标准的事情。

什么叫嗔结?嗔结,就是仇恨之结,指的是嗔恨心非常重。

嗔为五毒之一,是众生做出各种恶业、被生死轮回所缚的其中一个原因。愤怒的人,跟酒醉的人一样,是失去了理智的。被怒火狠狠烧灼着的你,既体会不到爱,也体会不到欢欣与快乐,所有对善的向往与坚持,都会被烧得烟消云散。你看,假如那个因为一点小摩擦而动了杀心的人,不能及时找回自己的理智,放纵自己的愤怒,他或许就真的会掐死那个与他发生争执的人。当然,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就难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个责任是世界回馈给他的一种反作用力。嗔恨行为的反作用力中最直接的一种,就是他会失去所有的宁静、快乐与坦然,陷入后悔、心虚与对后果的担忧当中。

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刚开始心还很清净,安住于本元心之中。忽然,别人侵犯了你的利益,你便怒火中烧。那么,我问你,当你嗔火炽甚的时候,刚才的清净到什么地方去了?有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被嗔火烧了。这便是“火烧功德林”的含义。

仇恨之火生起时,心就不清净了。这时,明空没有了,智慧也没有了。你心中的一切清明和智慧,都叫那把仇恨之火烧尽了。这是外部世界加诸于你的吗?是外部世界夺走了原本属于你的东西吗?不是的。是你执著于个人利益的心,让自己陷入了愤怒的痛苦,其实,激起你愤怒的那个瞬间早就过去了。

试想,公交车上的小小碰撞足以成为置人于死地的理由吗?显然不能,它仅仅是个如梦幻泡影般转瞬即逝的小小细节、小小记忆,那么,为什么那个人会因此而产生杀人的冲动呢?或许是因为他在生活中积累了极多的怒火,他的心灵时刻处于一种焦躁、压抑的状态,他对外部世界的恨意就像被强行压在水中的皮球一样,一个不留神,理性按力就会减弱,这时候嗔恨的皮球就会狠狠地弹出水面,对他的心灵造成难以想象的冲击。这时候,他就不由自主地生出了杀心。

社会上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如果他又是一个嗔恨心很重的人,那么他就很可能会把怒火发泄在比他弱小的群体身上,比如,他会动不动就发火,甚至还会虐打自己的妻子、孩子和宠物等等。他的行为不断种下恶的种子,当这些种子发芽结果的时候,他就会承受恶的业报。况且,话说回来,当一个人不得不将怒火发泄在一些无辜的弱小生命身上的时候,他其实是非常可悲的,因为他显然是懦弱和无助的。而且,埋没人类本有的良知,必然使他时刻生活在战战兢兢当中,生怕自己那些见不得人的行为会让他失去仅有的一些东西。

所以说,忍辱在六度中非常重要。要是你不能忍辱,嗔火一烧,清净心就丢掉了,功德也就没有了。比如,有人讲法讲得非常好,戒律看起来也很谨严,可是有一天,他怒火中烧,大发雷霆,张牙舞爪,就原形毕露了。这时,明眼人一看,马上就明白他的境界了。

当然,发怒有两种,一种是示现,另一种是真正生起了嗔恨心。有时,为了调伏众生,善知识也会示现发怒相,但实际上他心里是没有半点嗔意的,玛尔巴示现怒容打密勒日巴就属于这一种。

一点嗔心起,百千障门开。一发火,你的功德就可能消失。因为,真正的功德,不是有为之功,而是源自清净之心。我经常告诉别人,如果你的布施是为了求福报,那么你就没有功德。你的有为之心,求来的仅是福德。

比如,一般的布施,是三轮体空,施者空、受施者空,施的过程也空,三者都不执著,才能生起功德。也就是说,你要明白,布施仅仅是你的一种选择和经历,它不是你身上的标签,也不是你用以换取别人的尊重与功德的那个铜板。当你乐于布施而又不执著于它,心中也没有施者、受施者与布施这些概念的时候,你的行为才能真正生起功德。在清净心中,才能生起功德。不清净的心是生不起功德的。

梁文帝问达摩,我修寺院无数,度僧无数,有没有功德?达摩说,没有功德。梁文帝问为什么没有功德?达摩说,清净妙圆的智慧,源于空寂的清净之心,这样的功德,不是以世间的有为之心能求到的。换句话来说,正因为梁文帝有求功德的心,所以他的行为才不能生起功德。

世间法中,只能得到福德,得不到功德。所以,一定要有清净心。清净心最大的敌人就是仇恨。当你生起嗔心的时候,清净心就没了,不清净的心中,是生不起功德的。所以,生活中常有人说:不要让仇恨蒙蔽你的双眼。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