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雪漠:擦去蒙在佛教文化上的灰尘


   日期:2020/10/26 13: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擦去蒙在佛教文化上的灰尘

内容提要:“善”是什么?“善”就是一种利他、利众,从而达到最根本的利己。它就是指这样一种精神和行为。“善”的本质,就是善待众生、利益万物。

儒释道文化中,关于善的论述比比皆是,千百年来深入人心,也广为流传。

“善”也是佛家的主要精髓之一,其实践者多被称为“善人”,其实践的宗旨讲究十种善行,如五戒十善等。我记得,季羡林先生曾在媒体上呼吁,说是传统文化研究不能忽略释家。这倒是的。我们平时谈国学时,对儒家、道家涉及较多,而对佛家就重视不够了。

这种现象很复杂,一两句话说不清。我认为,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一直把儒家、道家归为哲学流派、思想流派、文化流派,而把佛家归为宗教流派。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些误解、偏见与习惯性思维。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佛家也是一种思想,一种哲学。那么,我们就可以不因一些政策性的敏感,而讳谈佛教文化。现在,有时一些佛教学者——而不是教徒——也认为出版宗教著作很难。笔者的小说像《大漠祭》、《猎原》、《白虎关》,像《西夏咒》、《西夏的苍狼》,出版社都很喜欢。而像《我的灵魂依怙》、《大手印实修心髓》等等,曾在出版时屡屡遭遇尴尬。虽然我不是教徒,但因为内容涉及了佛教文化,总能引起诸多的误解和不便。

笔者曾在法兰西学院等,讲过东方文化,其精髓当然是佛教文化。法国学界反响强烈,某家报纸拟出以专版,内容当然没有任何佛教名相的烙印,但因为其思想中有了佛教文化的精髓,虽然专版已签发,但最后还是被撤下来了,理由是:观点不对。

这种状况很普遍,仿佛我们的国人并不知道,佛教文化其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它,中国文化便“残废”了。

在我的印象中,许多哲学、思想、文化流派的表述,虽然言辞各异,但其内涵却很相似,究其核心,还是这个“善”字。“善”是什么?“善”就是一种利他、利众,从而达到最根本的利己。它就是指这样一种精神和行为。“善”的本质,就是善待众生、利益万物。千百年来,这些善的思想深入人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其中,佛教文化对“善”的弘扬最成体系,有许多重要的理论和礼仪,更有诸多实践性的指南。有人谈善文化不谈佛教,或是别有用心地解读佛教,对佛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片面地简单地等同于迷信。还有人甚至认为,它是用来麻痹、欺骗、愚弄人的一种工具或手段,甚至以讹传讹,造出无数的谬论。这一切,都给佛教文化发挥更大的积极意义设置了障碍。那种诸多的谤佛者,无异会成为人类文化的罪人。

我认为,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因为佛教在印度几乎“绝种”了,现在在印度传播佛教者,也多为中国人――向全人类贡献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其实,我们只要反过来想一下,一种文化、一些理念,如果能伴随很多民族,伴随很多国家和地区,流传了几千年而不绝,这就充分证明了它的生命力,证明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性和巨大的文化价值。

我发现,无论是中国的雅文化,还是俗文化,其内涵和核心都渗透了佛教文化。也就是说,都在弘扬真善美这个主题时,佛教那许多流传下来的经典,承载了一种非常质朴的、属于人类心灵本有的积极的精神。

我更希望,能真正擦去蒙在佛教文化上面的灰尘,让它发出本有的光明。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