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二十五


   日期:2020/10/26 14: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二十五) ──宽运法师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午斋过堂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今天的雨下得非常的大,昨天还是晴空无云,阳光普照;依佛法来说呀,这一切都是无常法,就是我们的身体也是因缘所生,当然也是因缘所灭;所以说,宇宙万物之中无有一法不是依因待缘而生的,所以法性本来都是平等的、都是寂静的。但是,由于我们凡夫心的妄计区别,所以变现成种种的差异。

我们今天继续讲到《华严经》的〈十定品〉第二十七,其中说到菩萨以清净心行三昧:

「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清净深心行三昧?佛子!此菩萨摩诃萨,知诸佛身,数等众生,见无量佛,过阿僧祇世界微尘数,于彼一一诸如来所,以一切种种妙香而作供养,以一切种种妙华而作供养;以一切种种盖,大如阿僧祇佛剎而作供养;以超过一切世界一切上妙庄严具而作供养,散一切种种宝而作供养;以一切种种庄严具庄严经行处而作供养;以一切无数上妙摩尼宝藏而作供养;以佛神力所流出过诸天上味饮食而作供养,一切佛剎种种上妙诸供养具;能以神力普皆摄取而作供养。于彼一一诸如来所,恭敬尊重头顶礼敬,举身布地请问佛法;赞佛平等,称扬诸佛广大功德,入于诸佛所入大悲,得佛平等无碍之力,于一念顷,一切佛所勤求妙法。」

菩萨以清净心虔求佛法,是故于无量佛所,以一切种种妙香、妙华、宝盖、上妙庄严具、种种宝、无数上妙摩尼宝藏,还有种种上味饮食、上妙诸供养具等供养诸佛如来,而且恭敬、尊重顶礼,赞佛平等、赞佛广大功德,如是即得「入于诸佛所入大悲,得佛平等无碍之力」,而能于一念之间,于「一切佛所勤求佛法」。

以上经文所说的是,菩萨求法的虔敬、诚恳、清净与种种的「外事供养行」,乃至「三业供养行」。可见恭敬、赞叹如来,是菩萨必学、必修之行。然如来为何出现于世,说法化度一切众生,而后又入于涅槃?其目的与意义何在呢?

其实,如来之所以兴出世,无非是欲令一切众破除无明,永断生死,证得与佛一样的大悲、大智与大能。所以经文继续说下去:

「然于诸佛出兴于世入般涅槃,如是之相,皆无所得,如散动心了别所缘,心起不知何所缘起,心灭不知何所缘灭。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终不分别如来出世及涅槃相。佛子!如日中阳焰,不从云生,不从池生,不处于陆,不住于水,非有非无,非善非恶,非清非浊,不堪饮漱,不可秽污,非有体非无体,非有味非无味,以因缘故而现水相,为识所了;远望似水而兴水想,近之则无,水想自灭。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得如来出兴于世及涅槃相;诸佛有相及以无相,皆是想心之所分别。」

诸佛入般涅槃之相,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其实终「皆无所得」,原因就是行者「散动心了别所缘,心起不知何所缘起,心灭不知何所缘灭」,所以终不分别如来出世及涅槃相;其实如来涅槃相是不难理解的,就好像我们说佛有三种身:法身、报身、应化身,这个「应化身」一样是如来的相,他是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而应化在这个娑婆世界之中,在这个应化的时候,如来是显现有相的;在法身的时候,則是湛然不动;而报身的呈现,就是他所成就的功德。所以这点大家要懂得。经文中再说到,如来涅槃之相又好像什么呢?「如日中阳焰,不从云生,不从池生,不处于陆,不住于水,非有非无,非善非恶,非清非浊,不堪饮漱,不可秽污,非有体非无体,非有味非无味,以因缘故而现水相,为识所了;远望似水而兴水想,近之则无,水想自灭。」其实这就佛境界的描述。不过从本质上说,终究是「无相」亦「无得」的。但何以行者会以为有所得呢?

我们都知道菩萨修行是从初地、二地、三地……一路一路的上来,所以菩萨常在定中,而在十地以上还有等觉、妙觉;到了等觉、妙觉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入大定、真正出离于生死。然何谓「生死」?以佛法来说有「二种生死」,即「分段生死」与「变异生死」;「分段生死」是凡夫们于三界内肉体上的生死;「分」即分限,「段」即形段;就是说六道众生,随其业力所感果报身,则有长有短;命则有寿有夭,而皆流转生死,故名分段生死。(六道:天、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变易生死」是菩萨们于三界外精神上心念生灭的生死;因移果易,名为变易。是指声闻、缘觉、菩萨虽离三界内分段生死,而有方便等土变易生死。如初位为因,后位为果;又后位为因,后后位为果。以其因移果易,故名变易生死。(方便土者,修戒定慧方便之道,得生其中,在方便土。)当然到了等觉、妙觉之后,就能永断二种生死,到那时候就无所谓涅槃与不涅槃,也无所谓十地、九地、八地,因为那是一种完全没有分别的、平等、圆满、清净的境界。(未完待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