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十一


   日期:2020/10/27 7: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十一)

    ──宽运法师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午斋过堂开示

    什么是有记法呢?「有记法」就是可以记录之法。如能招受爱,或非爱等果是。所谓「四圣谛」:苦、集、灭、道。

「四沙门果」:沙门译为「勤息」,是勤修息灭烦恼之义。古时是出家人的通称。「四沙门果」就是「四果」,所谓(一)预流果(初果)、(二)一来果(二果)、(三)不还果(三果)、(四)阿罗汉果(四果)是。

「四辩」,为法、义、辞、乐说之四种无碍辩才。

「四无所畏」:①一切智、②漏尽、③说障道、④说尽苦道等无所畏。所谓四种化他之心不怯之义。

「四念处」:①身念处─观身不净、②受念处─观受为苦、③心念处─观心为无常、④法念处─观法为无我。

「四正勤」:①已生之恶应除断;②未生之恶使其不生;③未生之善应生;④以生之善使其增长。

「四神足」:①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而起此定。②勤神足─于加行位而勤修此定。③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注。④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

「五根」:根有生长与护持之义。①信根─深信诸道法,能成就一切圣道。②进根─依所信的谛理而起修,能勤求精进。③念根─对于所修的道法爱乐希求,念念不忘。④定根─收摄其心在于所修的道法,相应不散。⑤慧根─慧照现前,正观分明,不使邪妄相混。

「五力」:①信力─信根增长;②精进力─精进根增长;③念力─念根增长;④定力─定根增长;⑤慧力─慧根增长。

「七觉分」:①择法觉支、②精进觉支、③喜觉支、④轻安觉支、⑤念觉支、⑥定觉支、⑦行舍觉支。

「八圣道分」:①正见、②正思惟、③正语、④正业、⑤正命、⑥正精进、⑦正念、⑧正定。

   什么叫做无记法呢?不是善,不是恶,不能招感爱,或非爱之果。又这里所示的虚妄推度,非理问难等事,不能记录,也名叫无记。所谓①世间:众生世间、五蕴世间、器世间为有边。②世间为无边。③世间亦有边亦无边。④世间为非有边非无边。⑤世间为有常。⑥世间为无常。⑦世间亦有常亦无常。⑧世间为非有常非无常。⑨如来灭后为有。⑩如来灭后为无。⑪如来灭后亦有亦无。⑫如来灭后为非有非无。⑬我以及众生为有。⑭我以及众生为无。⑮我以及众生亦有亦无。⑯我以及众生为非有非无。以上虽有十六种问题,然而不出「断」与「常」二见。此二见自为不可记。

    过去有几位如来般涅槃?有几位声闻、辟支佛(独觉)般涅槃?未来有几位如来?几位声闻、辟支佛?几位众生?现在有几位佛陀住世?几位声闻、辟支佛住世?几位众生住世?其实所谓凡夫、觉者、其数为横无边之故,因此不能以多少之数为记。

    那一位如来最先出现?那一位声闻、辟支佛最先出现、那一位众生最先出现?那一位如来最后出现?那一位声闻、辟支佛最后出现、那一位众生最后出现?那一种法(染净等一切法)最为初始?那一种法最为后?因竖无际之故,亦不可记。

    世间(众生世间、五蕴世间)是从什么地方来?去世后往什么地方去?有几个世界(器世界)会成立?有几个世界会坏灭?世界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世界到底要归到何处去?外道都说有众生最初出生,所谓或从冥谛中来,所以同样归于冥谛中去。或者说世界均是微尘所成,所谓至妙之色,永远不变。所谓聚则为身与器,散就成为微尘。这些论说均为不记,因为这些都是自我想出来的邪见。

    什么是生死的最初之际?什么是生死最后之际?生死为无始无终,故这些事均为不可记。这就是名叫无记法。所以,菩萨摩诃萨乃作如是之念:一切众生都长沦于生死当中,并没有多闻,不能够了知这些所有一切之法。我应当发心修持多闻藏,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便为诸众生演说真实之法。

    我们要知道,以上这些「无记」问题,其实对我们的修行是毫无益处的,就好像我们在这里头担心,这个天什么时候会掉下来?事实上是不需要担心的,而且也担心不了,这就是「无记」。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知道什么是世间与出世间;什么是常与无常;什么是记与无记;什么是迷、什么是悟;当然更要知道什么是一个菩萨所应学、所应修的。

   「十无尽藏」其实就是「十行法门」后之「胜进」,故亦可称为「十行胜进」;「胜进」即是「胜进道」(注);「胜」,乃殊胜之义;「进」,为升进之义;「道」,是通道、过程之义。即指比前阶段更殊胜而进趣完全解脱的修行过程。

    由此可见,菩萨道的进阶,必然是一层比一层超胜。今天我们学佛,就是要以菩萨为榜样,以成佛为目标;虽然佛说《华严经》的目的,原本是为法身大士而讲的,现在说给我们听,就是让我们依法而修,次第的进入菩萨境界;所以我们听经闻法后,就必须要努力深入经藏,探寻法性的真实意义。菩萨道是漫长而艰辛的,大家现在听不明白,又或者听了觉得做不到,没有关系,但是最重要是生欢喜心;有了欢喜心自然就会有欢喜行,如是以正知、正念一步一步的前进,一层一层的上升,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乃至于等觉、妙觉;当然一下子要达到佛、菩萨的境界,是不可能亦绝不容易的,所以,我们首先要从「十信」开始;但是大家知不知道,要真正达到「十信」位需要多少时间呢?要一小劫的时间!试想这是多么漫长的岁月啊!往上还有十住、十行...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圆满成佛呢?实在是难以想象呀!

    所以,现在大家听一听,只是种下善根、结下法缘,要生起真实的信心,实在是很困难啊!单单理解经义都已经不容了,何况是身体力行去实践呢?这六度万行对一般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但虽然是「难」,并不等于做不到,一个真正发了菩提心,即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人,也就是发了心的菩萨,就必定能够做到,所以,我们学佛就是学菩萨的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学菩萨的上求下化、自利利他;学菩萨的精进不懈、永不退转;不过,这条菩萨之道,由于漫长遥远,我们就应该趁着现在身强力健之时,好好地用功,努力储备资粮,纵使不能今生成就,我们亦可以发愿求生西方极乐,如果因缘福德具足,到了极乐净土之后,就可以和诸大菩萨成为同学、伴侣,一起修行,听经闻法;回忆起自己以前学习过、读诵过《华严经》,自然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如是坚持继续去学、继续去修,将来就一定能成就。(未完待续)

注释:

注:

胜进道,梵语 viśesa-mārga,巴利语 vīsesa-magga。胜,殊胜之义;进,升进之义;道,通道、过程之义。即指比前阶段更殊胜而进趣完全解脱之修行过程。又称胜道。为四道之一。即于「解脱道」后,为更进一步断除余品之烦恼而进修方便;或安住于前时之加行(方便)、无间、解脱等阶段。胜进道有二种,其一系为更断余品烦恼而进趣,即于四道中之解脱道,或于断一品之烦恼后,更于无间道为断除余品之烦恼而修方便;于此,对前品而言,称为胜进道,望后之所断,则称方便道,或无间道、解脱道。其二乃不求胜进而生知足等相,或对于已断之烦恼惟作观察而已。即于解脱道之后,于无间道不修方便,仅于前品生知足之想,不求胜进,或住于放逸而不进修,或于已断之法,以观察智而更观察,亦称胜进道。其中,前义乃望后之所断而修方便,此为胜进之原意,如是则加行、无间、解脱等三道即等于胜进道,三道之外,别无胜进之体,亦无别立胜进之必要;若以后义而言,则于其余三道外,别有胜进道,即安住于前品,或观察思惟而更不进趣后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