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雪漠:人类最基本的素养是人格修养


   日期:2020/11/3 21: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类最基本的素养是人格修养

◎问:文学是“人学”,真正的宗教也是“人学”。一个作家最基本的素养应该是什么呢?

●雪漠:最基本的素养就是人格修养。我整个的生命时空中,主要在修炼人格,我们称之为修行。修行就是一种人格修炼。修行的“行”就是行为的“行”。人格是通过行为体现出来的。你的人格的某种境界,必须要由你的行为来体现。

信仰佛教之后,我进行了严格的修炼。我的修炼不是应付自己的那种修炼,而是闭关修炼。我每天坐禅四次,一座两到三个小时。在坐禅中间,觉得有兴趣就写点东西。我的写作,也是安住于空明之境中,让心中的东西流出来,变成文字,于是就出现了《大漠祭》、《猎原》,出现了《白虎关》,以及《大手印实修心髓》等。

因为自己即使在写作时,也不曾离开明空,所以我说写作是我修炼的另外一种方式。写作是另外一种修炼。坐禅是我的正修,辅助性的修炼就是我的写作,读书也同样是修炼。我在读书时也是持着宝瓶气。

当你修到一定的时候,突破某个界限,就能够明心见性了。开悟后的一段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修炼。这时要拒绝很多干扰,让你的心灵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和自主。当你能真正自主心灵之后,世俗不能再干扰你时,你可以再入红尘,进行历练。当那巨大的快乐和幸福不能改变你的心灵,那巨大的灾难和诸多的违缘也不能改变你的心灵时,你的人格修炼才算真正完成。

佛教所谓的成就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人格上,所以一个作家也罢,一个佛教徒也罢,所有修炼的目的就是完善人格。就如太虚法师说的那样:“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没有人格,就没有修炼。

现在的一些修行人很滑稽,把人格和修行分开了。他们说起教理头头是道,但在现实生活中做人做得非常差。那不叫修行。如果在人格修炼和行为之外再去追求一个东西的话,这是错误的。这不叫修行,这叫欺骗自己,或者叫欺世盗名。有人为了欺骗自己,装出一种修炼的样子,而人格却非常之差,这不叫修行。

◎问:那么,大而化之说,整个人类最基本的素养也应该是人格的修养吧?

●雪漠:对。人性包括两部分:一种是兽性,一种是神性。

当人没有梦想、失去神性的时候,他就是动物,不能叫人。好多人仅仅是个动物。所谓的六道轮回,不一定是除过人这个本体之外再去寻找另一个六道轮回,而是人类本身就示现了六道轮回。好多人失去人性,失去向上的可能性,他本身就是兽,他就在畜生道;贪婪、仇恨、愚昧充满他心灵的时候,他就在地狱道、饿鬼道;当仇恨左右心灵、自相残杀的时候,就在阿修罗道;当一个人消除了愚昧、仇恨、贪婪、嫉妒等等,达到一种神性高度的时候,就进入了天道,他就是天人。所以,人类修炼的所有目的就是消除那些动物性、欲望的东西,让自己达到一种神性的高度。这就是修炼的目的之一。

事实上,人类所有的善文化都是一种修炼内容,包括哲学等,甚至包括我们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这都是修炼的内容。所以“修炼”这个词,不仅仅是佛教独有的东西,而是整个的人类所有的文化、文明中共有的东西。只要你想达到一种“善”的层次,那么你就在修炼。

人类文明当中最伟大的就是善的、向上的文化。当你消除了恶、慢慢接近善的时候,你就在修炼。修炼甚至跟宗教仪轨没有必然关系。宗教的仪轨,就是通过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通过一种语言和象征的方式,让这个人的心灵接受善的熏染,让恶的东西一天天变少。就如一块地里,种满了麦子之后,杂草就会越来越少。佛教的修炼、道教的修炼、基督教的修炼,以及伊斯兰教的修炼,都是在用一种非常善的理念、善的语言系统、善的仪轨——也叫“宗教礼仪”,慢慢地把人熏染,像我们腌咸菜一样,把他腌透。久而久之,善的东西就会进入他的心灵,把恶的东西慢慢挤出去,或者把它消解掉,最后融入真正的大善。修炼的所有目的,不应该是非常神秘的,不应该是神神道道的,而是非常朴素的。禅宗文化里就有许多非常接近本真的修炼,“平常心是道”就是这个意思。

问:一个人想伟大是不是很难?

●雪漠:也难,也不难。当你见到街上寒风中的乞丐,把自己的衣服脱给他,把身上的钱给了他,并且无丝毫的为难、执著和自矜,像赤子对待母亲那般自然,那你就很伟大了。任何作家跟他相比都会很逊色了。

一般人做不到的原因是他的精神没有达到那种层面,所以很难伟大。当一个作家的人格超越了作家本身的层面时,他才可能伟大,才值得人们敬仰。

◎问:我看过您的《谈作家的人格修炼》,一个作家的人格修炼真那么重要?

●雪漠: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人格修炼。如果不使自己的心灵,像这个世界一样丰富和博大,而仅仅是进行文学本身的训练的话,他不会成大气候。好多作家充当了一种卖水的角色:从生活之海中要来一瓢水,就吆喝个不停,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兜售的货色。作家更应该注重的,是灵魂的修炼。当心灵丰富和博大成一个世界的时候,写出的东西自然会有一种大气。

托尔斯泰无论大作品和小作品,都有他独有的大气。无论《战争与和平》,还是一些很短的随笔,都有一种浓浓的托尔斯泰味道。那种味道,别的作家没有,也模仿不来。那是隐在文字背后的作家人格的体现。他必须经过灵魂的历练,达到很高境界的时候,才可能有那种大气。

托尔斯泰经历了无数次的精神危机和自我超越。他的精神危机是时代的困惑,他的痛苦是时代的痛苦。他的人格,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被称为“19世纪的良心”。所以,他才能傲立于世界文学的顶端。

在完成了必要的文学训练之后,作家最应该注重的,是人格的修炼。人格,决定了他未来的成就。

文学训练是很必要的,但这种训练并不难完成。最难的,是人格的修炼。如果他是大海的话,即使绽出一小朵浪花,也会有大海的气息。要是他是只猴子的话,无论他翻出多少个叫人眼花缭乱的跟头,并赢得了千万人叫好,但他仍然是只猴子。

所以,一个作家,要是不注重人格修炼,仅仅是在文学技巧上玩弄花样,无论他玩得多么出色,他仍然掩饰不住人格的小气和卑琐。老百姓对这样的作家很反感。这也是文学受到冷落的真正原因。

一部作品,最终是作家人格的反映。艺术手法,仅仅是手段而已。在这一点上,中国作家做到的不多。我更喜欢隐在文字背后作家的人格,这是一个作家最难得的东西。

--选自《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