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如何对治瞋心?──吃些亏处原无碍 退让三分也不妨


   日期:2020/11/8 7: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何对治瞋心?

         ──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

    由于生活上种种的压力与污染,现代人的心都比较复杂、混乱;因爱而起贪、因恨而生瞋、因妄想执着而成愚痴,贪、瞋、痴三毒形成无穷的烦恼,更是种种痛苦所以产生的根源。

    社会上大部份人都自私自利,尔虞我诈,所以瞋心都很重,以致社会充满了暴戾之气。所谓「瞋」,是个总名称,它的内容包括不满、愤怒、怨恨、看不惯和不自在等内心的感受。呈现在外表上,则是一种愤怒的表情或动作,让人觉恐怖及威胁。

    瞋心,就是瞋恨心,也就是瞋恚无明的心,为三毒之一。一个人如果生起了瞋心,就会丧失理智,忘却本性;一不顺心,一不顺眼,便会恼怒打骂伤害别人,因此造业无穷,将来受报无尽,实在可悲可叹。由于生起了瞋心,种种障碍之事便会随之而产生,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瞋心之害,可想而知。

  瞋心是修行的最大的障碍,是障道的祸首。过去有一位道心坚固的禅师,用功非常精进,他常在山间坐禅,但是久而久之,鸟声频频,使得他难以入定。后来他移到水边坐禅,过了一段时间,鱼儿在水中蹦跳之声又使得他无法安静下来。接着他唯有再迁到崖下、树下坐禅。可是无论走到那里,一坐下来,都有声音干扰他,使他无法入定。这时禅师就起了一念瞋恨心――这些鸟和鱼实在太可恶了,令我无法禅修,我以后要上山吃鸟,下水吃鱼。由于这念瞋恨心所发起的恶愿,禅师来生果然投生为鸬鹚,上山捉鸟,入水捕鱼。

    又过去还有一位禅师,临命终时,口流涎水,苍蝇飞来争食,这位禅师也起了瞋恨心,即投生为莽蛇。传说宋朝时候的秦桧,过去,也曾经在地藏菩萨前做过香灯,只因他长远心不发,无明烦恼未能断了,故被瞋心所害而成为万世唾骂的一代奸臣。

  上述这些例子,都是瞋心的报应。因为一念瞋心,而沦为异类,这是多么可惜啊!还有像社会上一些情杀事件,往往都是因爱成恨,甚至把别人毁容了,或是用暴力手段来对付变心的一方,彷佛一定要看到对方受伤害,才能消去心头之恨。这是多么可怕啊!其实,并不一定要发生让对方受到伤害的行为才算是瞋,只要是存有希望对方受伤害的心,就已经是瞋了。

   瞋心是妄想心的一种。古德说:「凡夫成佛真个易,去除妄想实为难。」所以,我们每一个学佛修行的人都应该断除瞋恨心。如何断除呢?就是要修慈悲观、修忍辱度,所谓「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慈悲观,就是慈悲一切众生的观法,为「五停心观」之一。当我们明白到,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眷属,都是未来的佛,自然会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就不会有恼怒众生的想法。我们有了这种慈悲心后,即使别人对自己有损害的地方,也能宽恕和容忍。宽容就是「忍辱」,而「忍辱」是菩萨「六度」之一;「佛说无为最,忍辱第一道」、「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是故,能够忍辱的人,就是一个有涵养的人;学会了忍辱的功夫,就能找到对治瞋心的方法;修得了涵养的功夫,就能息灭无明瞋恚的火焰。无明瞋恚之怒火能将我们的一切功德烧毁,所谓「一把无明火,烧灭功德林」。涵养功夫很深的人,他不会发无明怒火,见到一切善恶顺逆境界,亦不会动心。

   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因此,我们学忍让,必须从每件小事开始,形成习惯,如果小事不忍,一遇大事则想忍就很难了。世间有大成就的人,都是有忍辱功夫的人。古语云:「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有敬履之谦。」我们学佛,所学的正是出世间法,又怎能不谦卑、不忍辱呢?释迦牟尼佛过去世曾为忍辱仙人,身体被节节支解都不生任何瞋恨心;我们为了些微小事就大动肝火,实在太不应该了。

   正如憨山大师《醒世歌》所说:「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面对过去冤家、仇家逆境的考验时,应布施慈悲喜舍,或思惟「报冤行」,不怨天,不尤人,以德报怨,甘心承受,处处以慈忍来对治瞋心──慈悲心能令我们心量扩大,产生容人的雅量,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暴戾为祥和,解冤释结,化火焰为清凉。若能进一步明白众生与己身真如平等、自他无二,就能做到冤亲平等,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如此学佛,才会有真正的利益与收获。

  忍辱是一种美德,可以增长福报。所以如果有人欺负你、冤枉你、毁谤你、污蔑你,你不必伤心,而且要感到欢喜,因为它能为你消除业障、送来福报。所谓「清者自清」、「邪不能胜正」;《金刚经》亦说:「若人受持《金刚经》,为人轻贱,是人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修学正法,行持正道,将来必得无上正等正觉,你说利益大不大?所以,我们学佛之人一定要学忍辱、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将来必定成为菩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