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音声的启示


   日期:2020/11/10 19: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音声的启示

──宽运法师弥陀佛七开示

   释迦牟尼佛是一位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觉者,由于祂已经远离五欲,所以能够超出三界,脱离轮回。如果一个人耽着官能享受和欲望,则永远无法了生脱死,甚至连基本的佛弟子也称不上。佛经中说:「应解的已解,应作的已作,应除的已除(指去除烦恼),是名佛陀。」我们抚心自问,自己能否做到这样呢?当然,在座各位,包括我自己也做不到,我们充其量只是做到一部份,离真正的觉悟还差很远。

   《阿含经》中记载了一段佛陀的话,祂说:「即使一名比丘亦步亦趋地跟随着我,但如果他心中仍有贪念;强烈地贪着五欲,内心杂乱,不能镇定、不能控制五官,那么他便远离了我,我也远离了他。」就是说一个贪着五欲的人,即使在佛陀身边,但其实仍和佛陀相距很远。

     另一段经文中,佛陀说:「如果有一个比丘,身处我百里之外,只要他有克服五欲的决心,那么他其实没有离开我,我也没有离开他。」可见,修行人一定要控制眼、耳、鼻、舌、身的五种欲望,因为这五种欲望是我们烦恼的根源。

    我们昨天讲了「色」可以让多少英雄好汉丧失斗志,让所有众生迷惑颠倒,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声」。箜篌筝笛、丝竹金石音乐之声,以及男女歌咏赞诵等声,都能令凡夫听闻染着。它不仅令我们生起烦恼,更会令我们做种种的业。俗语有谓「绕梁三日」,可见连已过去的声音,都能使人生起虚幻的想象。

    提到音声,以下我跟大家说几个关于音声的公案:

过去有五百仙人于深山修行,其中有一个真陀罗女,在雪山一水池中沐浴歌唱;五百仙人本来修得很好,但被真陀罗女细软柔和、宛如天籁的声音吸引,退失道心,失去了禅定的功夫。从此以后,他们生起了追逐以及占有之心,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思,失去修行的种种功德,来生堕落到恶道。另一个公案则说,过去有五百仙人以神通在天上飞行,听到紧那罗女的歌声,心生贪着,失去了神通,跌落地上。

    现在有很多青年男女追捧歌星,香港人称他们为「追星族」,这些人因为沉迷偶像,不好好学习和工作,情况和五百仙人也是一样,类似的例子多不胜数。世俗的歌声都是让人兴奋、激情的,不像佛教的梵呗能让人内心舒服、和乐、安祥。因此,我们不要去听世俗的声音和歌唱,应该多听梵呗;梵呗不仅能令我们身心安乐,更能令我们念佛的信心增长。一个有智慧的人,念念都是圣谛,念念都能断烦恼,对种种的歌声都不会染着、贪恋,即使听到天籁,道心也不会被动摇。

   此外,《五分律》中有一个佛陀亲说的公案,当时佛陀告诉比丘,过去世中,有两只大雁,牠们与一个水池中的乌龟是好朋友。当时水池很快便要干涸,两只大雁担心将来乌龟会渴死,于是经过商量之后,想出一个办法,决定让乌龟衔着一根木头的中间,两雁则分别抓住木头的两端,带着乌龟飞离水池。可是,牠们要经过很远的路,才能到达另一个水源,过程中乌龟绝不能松口,一松口就会掉在地上。然而,当牠们飞到一个村庄的时候,一个小孩说:「真是奇怪啊!怎么会有雁吊着乌龟飞呢?」乌龟听到后,非常生气,正想开口说:「关你甚么事!」口一张开,便掉在地上摔死了。

   别人一句说话的声音,这乌龟便承受不了,由于牠很自尊、自大,不想因大雁帮助牠,而被别人看低。大雁帮助牠,令牠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其实大雁是在救牠的命;可是自尊比性命还重要。有一位居士对我说,他念佛的时候被别人取笑;我说不要紧的,因为念佛是为了生脱死,别人说好,我固然要念;别人说不好,我还是要念。试想一想,故事中的乌龟因为开口骂人而掉到地上摔死,是多么的不值得啊!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别人说不好便不念佛,因为不念佛的话,便断灭了往生极乐世界的机会,这是多么的不智啊!当然,我们都是凡夫,都喜欢别人赞美,但是赞美也罢,讥讽也罢,都是虚幻的、都是转眼便消失的。唯有念佛才是真实的,而且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顿全收」的法门,至诚念佛必定能和诸佛感应道交。

   以前有一个紧陀罗王屯仑摩弹琴唱歌,以诸法实相赞叹佛陀,连须弥山及上面的草木都随之震动,大迦叶尊者及其他佛弟子都不能自安。一般来说,八方风起,都不能动摇须弥山,此即所谓「八风吹不动」,可见屯仑摩的歌声是多么厉害。当时,有菩萨问大迦叶尊者说:「你是年资最高的长老,又是头陀第一,为甚么不能控制自心、不能自安呢?」迦叶尊者回答说:「人天的种种声音都不能使我起心动念,但这是菩萨以无量智慧功德变现的声音,所以我无法忍受。」大迦叶尊者是声闻人;声闻人是听了佛的说法而开悟的,对声音特别敏感,仍然会对声音起心动念,而我们在座各位都是凡夫,就更容易起心动念了。 

 我国宋朝有一位大文豪叫苏东坡,他对佛学的了解很深,我们现在寺庙常用的《焰口仪轨》内,很多佳句都是出自他的手笔。苏东坡在瓜洲任职时,与佛印禅师所在的金山寺仅有一江之隔。一天,苏东坡认为自己坐禅已得开悟,已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不为世俗的称、饥、毁、誉、利、哀、苦、乐等八种风所动,于是把自己的体悟作成一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并令侍者把自己的偈子送给佛印禅师印证。

   禅师看后,在纸上挥毫写了两个大字:「放屁!」并令侍者带回。东坡看了「放屁」二字之后,火冒三丈,立即乘船过江。佛印禅师已料到苏东坡会来,所以早已在江边恭候;苏东坡指责道:「禅师,你为什么污辱我的诗?」佛印禅师若无其事地答道:「没有啊?我骂了你什么?」 苏东坡指着「放屁」二字,叱责道:「这是什么?你还敢狡辩。」 佛印禅师呵呵大笑:「噢!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嘛,怎么被一个屁就打过江来了呢?」

  众生都是如此,人家赞美自己便高兴,被别人批评就生烦恼。我们念佛人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这个世界,即所谓「应作如是观」──人家赞叹我,我平常心待之;人家对我不好,我仍然是平常心待之。往昔有一位常不轻菩萨,他见人就拜、就顶礼;人家打他、骂他,他一样照拜;旁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所有的人都是未来佛,所以不敢对之轻视。我们都应该以这种心来对待别人,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即使遭到别人恶意相向,亦只回应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我们行也「阿弥陀佛」,坐也「阿弥陀佛」,时时刻刻、心心念念不离「阿弥陀佛」,把一切烦恼都转给阿弥陀佛,若能如是,不仅将来能往生极乐世界,当下也定能身心平和、安乐,并生出种种欢喜、愉悦,如此即是学佛最大的功用。希望我们都能从音声中得到启示,同时也要善护我们的音声。好了,今天时间已到,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