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悉达多太子与频婆娑罗王(一)


   日期:2020/11/13 19: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悉达多太子与频婆娑罗王(一)

守摄诸根.远离五欲(上)

──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我们经常说:「心清净则身清净。」四大不调的原因,其一是我们食五谷杂粮,此外是我们的心不够清净。所谓「外着相,内动心」;为什么「外着相,内动心」呢?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东西想不开、放不下;我们为什么会放如此的放不下呢?以下让我来讲一个公案给大家听:

众生难度.菩萨心难发


我们都知道,舍利弗是佛陀的大弟子,他最初是学小乘法的,有一天发心修菩萨道,行大乘布施,他不但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房屋、田园、财产等,都布施给别人,最后甚至连身体、性命,也毫不吝惜的布施出来。发这样真切的愿心,可以说是惊动天地,结果忉利天的天人都知道了,于是就想来试试他的道心。

天人化现为一个二十余岁的青年,在舍利弗必经的路上等候。见他来到的时候,就嚎啕大哭;舍利弗见了不忍心,上前慰问道:「年轻人,为什么在这里哭得这么伤心呢?」年轻人说:「啊!告诉你也没有用!」舍利弗说:「我是学道的沙门,发愿救度众生的苦难,只要你有所求,凡是我有的,都可以满足你的心愿。」年轻人又说:「你帮不了我的,我在这里哭,并不是缺少世间上的财物,而是我的母亲得了不治之症,医生说一定要用修道者的眼珠煎药,我母亲的病才会好。活人的眼珠已经不易找,修道人的眼珠又怎会肯施舍给我呢?想到病床上呻吟待救的母亲,我难过地在这里伤心痛哭!」舍利弗回答说:「这不成问题,我刚才告诉你,我是修道的沙门,我愿意布施一只眼珠给你,救你母亲的病难。」「你愿意布施一只眼珠给我吗?」青年人欢喜得跳起来。舍利弗说:「我的一切财产都布施给人,现正想进一步行大乘菩萨道,将身体布施出去,但苦无受施的人,今天遇到你,满足我学道的愿心,我真欢喜高兴的感激你,你设法来取去我的一只眼珠吧!」

六十小劫前修道的舍利弗心想,自己有两个眼珠,布施一个给人,仍然还有一个眼珠可以看到东西,这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妨碍。于是他叫青年人设法取他的眼珠,青年人不肯,并说道:「这不行,我怎么可以强夺你的眼珠呢?你愿意的话,可以自己挖下来给我。」舍利弗一听,觉得有道理,当即下大决心,勇猛忍苦的把左边一个眼珠挖出来,交到青年的手中,并说道:「谢谢你成就我的愿心,请你拿去吧!」青年人接了眼珠,大叫道:「糟啦!谁叫你把左边的眼珠挖下来呢?医生说我母亲的病要吃右边的眼珠才会好。」

舍利弗一听,真是糟啦!他怪自己怎么没有问他一声再挖眼珠,现在怎么办呢?把左边的给他,还有右边的可以看东西,若再把右边的眼珠挖下来给他,那连走路都看不见了。可敬可佩的舍利弗,他不怨怪别人,他想,发心发到底,救人也要救到底,难得遇到一个肯接受布施成就自己道行的人,于是就再把右边的眼珠挖下来给他。舍利弗这么想后,就安慰青年说道:「你不要急,刚才怪我粗心,没有问清楚就挖眼珠,现在我知道了,反正人的身体是虚幻无常的,我还有右边的眼珠,我愿意挖下来给你做药,医治你母亲的病。」

舍利弗说完后,又再下大决心,勇猛忍苦的把右边的眼珠挖下来交给青年。青年接过舍利弗的眼珠,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说,把舍利弗的眼珠放在鼻子上嗅了一嗅,当即往地上一摔,并骂道:「你是什么修道的沙门?你的眼珠又腥又臭,怎么好煎药给我母亲食用!」青年人骂后,并用脚踩着舍利弗的眼珠。舍利弗眼睛虽然看不到,但他的耳朵没有聋,他听到青年人骂他的话,用脚在地上踩踏他眼珠的声音;他终于叹口气,心中想:众生难度,菩萨心难发,我不要妄想进修大乘,还是先修自利吧!舍利弗这样的心一生起,天空中实时出现很多天人,对舍利弗说道:「修道者!你不要灰心,刚才的青年是我们天人来试探你的菩萨道心的,你更应该要勇猛精进,照你的愿心去修学。」舍利弗一听,很惭愧,利他的菩萨心又再生起,当即成就了不退的道心。六十小劫以来,舍利弗不休不息的学道,一生值遇佛陀,证得圣果,并得天眼通。

悉达多太子与频婆娑罗王

为什么要说这个公案呢?因为我们的身心容易生病;即或偶尔发起大乘之心,可是却障缘重重,真的是不容易啊!所以我们开始学佛的时候,便要发大乘心。好像我们前天所讲的,频婆娑罗王年青的时候便发了五种誓愿;这五种誓愿,现在就不再重复了。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我们要发大乘心,要学释迦佛一样,把一切都放下。因为释迦佛未出家之前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他在二月初八日深夜,骑着心爱的白马犍陟,悄悄逃离王宫,把身上的七宝衣,换成破旧的袈裟,改装为沙门。据《佛本行集经》卷第二十三〈劝受世利品〉中记载:

尔时太子,过是夜已,于晨朝时份,穿着整齐的衣服,从般茶山,安祥而行,至王舍城。为了乞食的缘故,可是左右前后,都无法找到钵器,忽见一处有大花池,便对池旁一人说:「仁者可否施舍一片池中的莲藕叶给我呢?」这个人听到之后,立即便入池中,取了一片藕叶,以奉太子。是时太子,接受了藕叶,便入城乞食。当时王舍城,内外人民,观见太子相貌端正,威神巍巍,见了之后,各生大希有心,共相谓言:此人是三目大自在天,来到我国。其中或有远行的人,为了营事的关系,准备远至于他方,当见到太子,便实时返回。或是有人,欲造作事,于中途看见太子形貌,便停下手中的作业,来见太子。若有坐着的人,见到太子后,亦不自觉地站起来,赶快来到太子前面。或复有人,双掌合十,恭敬一心;亦有人,以头礼敬太子。甚至有人,以微妙的音声对太子说:「善来!善来!」当时王舍城内,所有见到太子的人民,无不生欢喜爱乐之心。

王舍城内,周匝四方,或男或女,丈夫妇人,欲营商的人,皆悉舍弃,赶来观看太子,目不转睛地看着太子。他们皆悉生大欢喜希有之心,见太子行于街巷里,城内商贾估贩,所有贸易,一切停止,不作买卖。店舍内,醉酒迷乱的人,悉得苏醒,不复饮酒。各舍一切燕会音声,奔走来到太子前面,或复随逐左右而观;或复在前,回顾而视;或复在后,跟随着太子行走。城中无数的妇女,或倚门侧,或立窗间,或在楼中,或居屋上,手上所作生计,都暂时停止。遥观太子,家家户户,各各喜欢,互相问道:「这个人是谁啊!是从从那里来的呢?不知是什么种族、什么名字呢?」由于太子庄严端正,威仪无比,今日成为沙门,容貌气宇,实非一般常人所能相比,是人民从未见过的,所以人民见后,异常称叹。此消息很快便传遍城内外。

当时摩揭陀国,王舍城主,频婆娑罗王,在高楼上,与诸大臣,围遶而坐,遥见太子,被大众前后拥护,安祥而行,进入王舍城内。频婆娑罗王,生大疑惑,心想,他到底是何人呢?即从楼下,出宫门外。见太子身,威仪举动,端正无匹,犹如夜空众星,为诸观者之所爱乐;如摩尼宝,内外光明,表里洞彻,威德炽盛,照耀巍巍。时频婆娑罗王,便问众大臣说:「我生已来,从未见过有人,形貌如此高贵,身色面目,顶额广平,皎洁分明,显赫照曜,如莲花叶在于水中,而不为水之所点着。是身威德,毛悉右旋,眉间毫相,如琉璃净,亦如白珂,亦如泡乳,色炎光具,如满月轮。其二足趺,蹈地千辐,步举文现,迹不差移。不怖不惊,不战不栗。智慧安静,犹如须弥。他到底从何而来,忽然至此呢?是什么种姓、又是谁的儿子呢?生于什么国土、名字又叫什么呢?。」

众大臣之中,有人说他是天王,有人说他是帝释,或有人说他是大龙王,或有人说他是毘摩质多阿修罗王,或有人说他是婆梨阿修罗王,或有人说他是毘沙门护世神王,或有人说他是日天,或有人说他是月天,或有人说他是大自在天,或有人说他是梵天。另外还有人说他将来必成转轮圣王。当时众大臣之中,别有一臣,对大王说:「去此不远,十由旬外,正在北方云山之下,有一种姓,称为释氏;释氏有一国界,名曰迦毘罗婆苏都,其国土中,有一国王,名为净饭;净饭王生有一子,名悉达多。初生之日,父王即召集解相婆罗门及相师等,为太子占相;相师占看完毕,对大王说:『大王当知,今此太子,具二种相;若在家,将来必定成为转轮圣王,统领四天下,守护大地,乃至如法治化世间。若舍王位,必定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遍十方。』大王当知,此人应该就是那位太子。为什么呢?此人现今,剃除须发,身黄金色,着袈裟衣,舍国出家,游行到此。」频婆娑罗王听了大臣这番说话后,内心思惟,往昔我未为王时,曾发誓愿,如今可以应现了。于是便吩咐大臣查探这位出家人居住在什么地方,然后回报给他知道,以便他前往观看供养。于是二位大臣便跟随着太子所行的方向,不暂舍离。

当时太子,在王舍城内乞食,见人民大众处处充满,心想:如是大众,无有归依,无救无护,常为生、老、病、死所缠,但却不畏不惊,不怖不恐,亦不知寻求解脱之道;无有导师,愚迷惛闇,没溺烦恼,痴无有智,日日灭损,染着诸阴,苦空无常,不知厌离;是多么的可怜啊!于是太子,便发慈悲心,倍加精进勇猛,作是念言:「我今当作一切世间归依之处;我当救护苦恼世间;当为世间说解脱生、老、病、死的方法。」 (未完待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