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宽运法师西方寺夏令营开示──食存五观


   日期:2020/11/16 22: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宽运法师西方寺夏令营开示

──食存五观

日期:二零一零年七月二日

大家一定要吃饱啊!出家人本来是日食一餐的;这个习惯在释迦佛的年代开始便留存下来,所有的出家人都是日中一食,过了中午就不吃。因为中午是佛吃饭的时间;早上是天人吃饭的时间;夜晚是三恶道吃饭的时间。所以出家的修行人,只能在中午之前吃饭。后来,由于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较大的体力,大家感到不适应,才逐渐变成两餐。所谓「持午」或「食斋」,就是早上只吃一餐,过了中午便不吃;过了中午还吃,便是日食两餐了。如果过了中午仍吃,那只是食素,而非食斋;过了中午不吃,那就是食斋。因此食斋又叫「守斋」。尤其是我们出家人,吃饭的时候要心存五种观想。吃饭是五堂功课之一,我们把食饭当作功课来做。 

我们为什么要到五观堂吃饭呢?首先出家人耕耘大众的心地,所有东西都是十方的供养。如一粒米、一杯水,还有住的地方,一切的电力、能源,乃至种种器皿都是十方的供养。所谓「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所以身为出家人,白白接受了别人的供养,便应该有所回馈,应该为别人做回向。所以,我们过堂吃饭的时候,就不应该讲一些不该讲的话,想一些不该想的事情。我们要做到身、口、意三业清净;身拜佛、口念佛,意里面想着佛。所以空师才特别教大家拜佛;经上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为了要消自己过往宿世的业障,所以大家要学习拜佛。 

我们吃饭的时候,应如何观想呢?这就是佛教所说的「食存五观」。首先「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即是要思考自己何德何能去接受他人的供养呢?要知道一切食物都是来处不易啊!刚才说了,一粒米都是施主送来,一担水都是行者担来啊。这是第一种观想。

第二种观想是「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抚心自问,自己的德行够不够?自己做到了没有?我们必须做到学佛所学,行佛所行;佛讲,我们才讲;佛做,我们才做。依循佛法来行,我们能做得到吗?如果能做到,我们要继续保持;如果做不到,我们应该有惭愧的心。

第三种观想是「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出家人过堂吃饭只有一餸、一饭、一汤,就是不让你拣择,不让你起起分别心。一般人吃饭,都是喜欢的多吃点,不喜欢的少吃点。但出家人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吃饭是「正事良药,为疗形枯」,这是第四种观想。因为我们要了生脱死,在未成佛之前,我们一样要吃饭,睡觉,为的是将来成佛,所以不让自己的身体生饿。因为饿也是一种病。甚么病呢?饥饿病。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进食来资养色身。第五种,即最后一种观想呢,「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我每样事都做得很好、很妥当,吃饭才不会惭愧。为甚么不惭愧呢?因为「我每样事都做得很好,就不昧因果了」。出家人讲因果,自己种下什么因,将来就会得到什么果。现在我吃了别人供养的东西,又不修行,将来是要还的。我们众生未得解脱之前,都仍在六道中轮回,,如果我们欠了别人的,就会流转于六道中去偿还。我们出家人不想负因果,就不要随便去做恶业,而且要修善业。所以说,「为成佛道,应受此食」。这样的话,我接受食物才不会感到惭愧,因为我每样事都做到一百分,我是一个够资格的出家人。 

所以出家人应供不容易。为甚么不容易呢?十方众生也好,法界有情也好,在佛门里种福,我们出家人要为他们做回向。怎样回向呢?俗语谓「财进山门,福归施主」;经上说「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布施,后必得安乐」。如果一个人用欢喜心来布施,将来一定会得到安乐。所以我们要为布施、供养的人做回向,我们吃饭的时候要发愿;如何发愿呢?「要断一切恶,无一恶不断」不能因为恶小而为之。不可以。我们要断恶修善。如何修善呢?「要修一切善,无一善不修」,任何微细的善都要修。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就是教我们自净其意,所以我们吃饭的时候要心存五种的观想。我们吃了别人的供养,应怎样呢?要反省自己的德行、要回向功德。我们大乘佛教,所行的是菩萨道;菩萨道就要发愿度一切的众生,无一众生不度,也就是慈航普渡了。我们要有这样的心愿。所以出家人每一天过堂食斋,都要用这五种观想去思维。如果能做到的话,就不会感到惭愧,将来就不昧因果。

佛教经常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我们要知道因果不空;欠下因果的债,将来还是要自己去还。如果我们能做到,将来便能成佛,做菩萨,利益众生、帮助众生。我们应要有感恩的心、惭愧的心。感恩,即感恩大家的供养,感恩十方的众生。所以我们要供养十方的佛,供养十方的僧,供养十方的众生。没有众生,成就不了我们今天的道业。如社会上的士、农、工、商,大家要互相依存;因此,我们不用耕田,有饭吃;我们不用织布,有衣服穿;我们不用盖房子,有屋子住,全靠大家的互相依存。今天,大家来到西方寺,费用是全免的,但这并非西方寺的支出,而是十方的施主供养大家的。所以大家在这里过堂,也要思考一下自己有什么功德可以吃这餐饭呢?有什么功德叫衍空大法师来陪我们呢?他事务很多、很忙碌,但他了解佛教、体会佛教,他用禅法来教我们心安。若存此心,我们就会很珍惜这个机会。这样大家不论一餐饭,一个早课,一个晚课,都能生起正念。

同时,我们出家人要有威仪。怎样的威仪呢?就是行、住、坐、卧四种威仪。「四威仪」是出家人必须遵守的。如果不能够遵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出家人。作为人天师表,就不够资格了。如何检视一个出家人是否够资格呢?一般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立如松」。我们明天吃饭的时候会再跟大家讲行、住、坐、卧四威仪。今天大家第一日来,很多规举都未了解,所以先简单地讲过堂,明天再讲四威仪。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