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二章 认识路头与消除修行障碍


   日期:2020/11/20 19: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二章
  认识路头与消除修行障碍
  
  圣一法师云:“初发心个个勇猛,但须始终如一,严守戒律,方到宝所。每个人于无始以来所造业力不同,路途上所遭遇的境界也不同。虽到达有先后,若悟时则一切平等,无有高下之分。前进路上有通塞,有的人障碍重,有的障碍轻,所以古人在用功前,要培福基——福报基础,忏宿业,守戒规,亲近善知识,种种因缘和合,大事方告成。尤其业障,最能障碍修行。所以‘十大愿王’第四愿:要忏悔业障。妄想亦由业障而起,若过去无造业,则现在无妄惑。妄想不作业,故名‘妄想’;若作业,则为‘业障’。观音菩萨有大威德,求菩萨加持,办道因缘自然殊胜。
  当然重要的是自己能发道心,远离尘埃。笔者曰:初发心人,先作苦行培福,以及忏悔业障、读诵大乘经典、超度冤亲债主等,都是不可缺少之助道因缘”。有的人业障缠身无法用功,乃至体弱多病,想念佛念经没力气,想拜佛拜不动,烦恼重重。所以佛制比丘“五停心观”:“多障众生念佛观,多嗔众生慈悲观,愚痴众生因缘观,贪欲众生不净观,散乱众生数息观。”所以数息对治粗妄效果甚好。观鼻端呼吸进出和呼吸念佛容易对治散乱心,但须微细,急躁易出现胸痛也。
  宣化上人说:“凡是恶疾,如疟疾,癌症等,皆由鬼神在里面支配着,令人体内五脏错位,四大不调,都是业障鬼在作怪。因为人夙世有业障,时间到了鬼就来讨债。也因为这个人的阳气不足,阴盛阳衰,故鬼能得其便,你若能常无烦恼,智慧现前,鬼便无隙可乘,一旦生了欲念,发脾气,“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鬼便容易钻进来。以此类推,八万四千疾病,皆有前因后果,甚至蚊子咬你一口,蜜蜂蛰你一下,其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因果。人若明白这个道理,则一点错事也不敢做,一做错就要受报应,你若是能忏悔,能改过自新,知道自己的错,解开罪业这个结,那罪业就消了,就没有了,就好像你有病的时候,出了遍身汗,渐渐地这病就会痊愈了。”
  (笔者曰:由于过去生中每个人所造业力不同,贪嗔痴三毒及习气轻重也不同,要检点自己贪心重还是嗔心重,或是痴心重,一一给予忏悔,业障消除,功夫自然好用。冤亲债主能使你功夫不得力,能使你退失道心,你若破戒下地狱,它在旁边拍手大笑,达到它要报仇的目的。因此忏悔业障,读诵大乘经典,超度冤亲债主是不可缺少的助道因缘。)
  《释门法界录记载》:扬州郊区有个凉亭,一个怪物妖术很厉害,不少行脚参方人降伏不了它。其中有师徒二人持咒,因降伏不了它而身亡。与之同寺有一个专诵《金刚经》的老僧知道后到那里,天暗了,盘起双腿诵《金刚经》,那怪物跪在他面前听,老僧诵完后,问怪物:“你既然对《金刚经》这么恭敬,为何害死我寺二人?”它说:“因他们不诵大乘经典,嗔心持咒降伏弟子,弟子不服,现出原形,他自己恐怖而亡,非弟子害他们。”有许多人,遇到境界害怕,都用持咒来降伏它,而不知降伏自己的恐怖心及种种分别心。不晓得因好境界而生欢喜心,见坏境界生恐怖心,都是分别妄想。境无好坏,心有差别。正如六祖大师所说:“不是风动幡动,仁者心动!”如果能达到睹境不起心动念,则一切境界悉碍不着你也。参话头人提起话头,念佛人提起佛号,持咒人提起咒语,把当下一念欢喜心,恐怖心降伏了,则外面再凶恶境界,也动不了你。佛陀降魔成道,已作了榜样。古今有许多人知见不正,理路不明,贡高我慢,贪嗔痴心重,不肯虚心请教,有境界也不请问,放在心里,自以为是,时间久了出毛病,走岔路。
  毛病、岔路都是与魔有关,那么魔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佛法解脱的原理与行法》一书中有谈到,下面讲一讲:
  ⑴一切凡愚皆着的内魔
  什么叫做魔呢?
  善男子、一切损害他人的性命,阻碍他人行善事、走正道、令他人的智慧解脱不能增长的,都叫做魔。
  魔有很多类别,如五蕴魔、烦恼魔、业魔、心魔、死魔、善根魔、禅魔、善知识魔和菩提法智魔等。
  这些魔全从自身而起,与他人无涉,能由自己调伏,令不生起,因此,全叫做内魔,与不由自己控制的外魔有别。
  善男子,众生能凭自己的色、受、想、行、识,作许多魔事,使五蕴成为罪恶的渊源,障蔽正道,损害自己及他人的慧命。因此,作魔事的五蕴,便成为五蕴魔了。
  众生终日作业不息,恒作善业恶业。若作善业则受福报;若作恶业便受恶报,使自身恒受业力驱策,轮转于六道,没有止境。这样能障碍修行正道,损害自他慧命,使解脱难得。因此,业报便成为一种魔障,这就是业魔了。
  有些众生,心内存有很多邪念,对人与事,多存轻慢怀疑,不生敬重。这样,便会障蔽正道,损害自他的慧命,不能长进。因此,这坏心肠便成为一种魔障,这就是心魔了。
  众生是四大假合之身,寿命有限,终有一天坏灭,复归尘土,对世间及出世间的事业,因时间短促之故,能起障碍,更使众生恒在死亡恐怖之中。这样死亡便成为一种魔障,这就是死魔了。
  有些众生,执着自己诸根端正,稍有善根,便起自满之心,不复精进修行,更求上进。由此而障蔽了正道,损害了自己及他人的慧命。因此,这些善根,便成为一种魔障,这就是善根魔了。
  有些众生,悭吝于自己所得的善法,不肯用以开导他人,自持秘而不宣,害怕他人能胜过自己。这样,便会障蔽正道,损害自他慧命,成为一种魔障,这就是善知识魔了。
  又有些众生,于导致解脱的佛法,起死板的执着,不知善巧方便,不懂变通活用。这样,便会障蔽正道,损害自他的慧命,令修行难有进步。因此,佛法便成为魔障,这就是菩提法智魔了。
  善男子,上述魔障,皆从自身而起,没有凡夫能免。因此,梵行未净的众生,皆挥身是魔,常作魔事,与魔民无异。
  只有依佛法而行,始能对治这些魔障,把它们扫除,令不复现。
  善男子,行者降伏内魔之后,更复有外魔前来试探扰乱,必要内外诸魔皆能降伏,始能得证佛果,成为天人的导师。
  ⑵外魔——证道的考察者
  善男子,欲界天中,有魔王及其眷属居住,享乐与一切诸天同等。
  魔王有很大的神通力,常与其眷属魔民魔女等,与修出世间法的行者为难,扰乱其心。使那些正在净化身心近于成就的,易于堕落,回复过往的颠倒邪恶,不再精进修行。
  魔王与其眷属,能以种种形式,挑起众生的恶根性,扰乱行者之心,令他们再陷于邪淫、悭贪、杀生、嗔恚、散乱、愚痴之中,把自度度他、自利利他的抱负抛弃,重过身口意都行魔事的生活,永远要轮转生死,不得解脱。
  善男子,一般凡夫、浑身是魔,一切的身口意活动,无不是魔事,本身与魔无异,因此,魔王与其眷属,实无再来扰乱的必要。这样,他们所要蛊惑的对象,就限于那些稍有道行,但还未证得不退转道心阶位的行者了。
  为什么对象只是那些尚未得不退转道心的行者呢?
  善男子,若有行者,得不退转道心阶位,魔王便再不能扰乱他们,使他们再堕落凡夫之境了,否则便不名已证不退转阶位。
  这些圣者,道心不退,精进修行不灭,智慧定力甚强,对一切魔王魔事,早已看破,知道没有真实,犹若梦幻泡影,因此,对他们绝不起任何执着,更不因他们起丝毫扰乱。这样,魔王与其眷属,便无能为力,知难而退了。
  就是为了这缘故,魔王舍弃凡夫,回避圣者,而只扰乱那些接近证道的行者。
  为什么魔王不满足于欲界天的享乐,却要以种种形式,与行者为敌,以种种试探,退其道心呢?
  善男子,居于天界者,又岂有如是损人慧命之魔王?若有众生,如是恶作,早应堕落于地狱,岂能生于天界享福,任由他扰乱行者之心呢?
  善男子,一切魔王及其眷属,俱是不可思议解脱菩萨化身,以作魔事,只为试探行者之志向、探行者之操守、验行者之定力、测行者之智慧而已。
  行者若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志向坚定,誓死精进修行,宁丧身命财物,亦不肯再作魔事,堕于邪僻,他便能降伏各种魔怨,堪闻天地之大法,得宇宙之玄机,尽去一切无明妄执与愚痴颠倒,得无上的解脱,成为天人的导师。
  因此,魔王的扰乱试探,实是证道的考绩。而行者所要降伏的魔怨,其实都是自己的心魔。
  善男子,以此之故,所谓外魔,只是诱缘。若行者先不着心魔,一切外魔也无从出现,这样便更无外魔可伏了。
  佛性与魔性,同是一法性;
  佛心与魔心,同住于一心;
  外魔与内魔,全皆是心魔;
  慈悲成诸佛,恶毒变魔军;
  善恶一念起,佛魔即着身。
  ●印光大师谈排除病障的方法
  (一)、念佛解怨:人之疾病,乃夙世或现生有害人性命之事。此业不消,病决难好。倘若吃药无效,即可不吃。但息心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以期超度怨家。念佛虽不见效,仍有利益,不可与吃药同作一例。念佛当生惭愧心,不可生愤恨心。生惭愧,则怨家之怨恨可解。生愤恨,则是欲解更结矣。
  (二)、祈求鬼神:世人有病,及有危险灾难等,不知念佛修善,妄自祈求鬼神,遂致杀害生命供之,业上加业,实为可怜。人生世间,凡有业缘,多由夙业,既有病苦,念佛修善,忏悔夙业,业消则病痊。彼鬼神自己尚在业海之中,何能令人消业。即使有大威力之正神,若比佛菩萨之威力,直同萤火之比日光。佛弟子不向佛菩萨祈祷,向鬼神祈祷,即为邪见。
  玄奘法师临终,亦稍有病苦,心疑所译之经,或有错谬。有菩萨安慰言,汝往劫罪报悉于此小苦消之,勿怀疑也。当以此意安慰汝母,劝彼生欢喜心,勿生怨恨心,则决定可蒙佛加被。寿未尽而速愈,寿已尽则往生耳。(复周孟由昆弟子书)
  病与魔皆由夙业所致,但能至诚恳切念佛,则病自痊愈,魔自远离。倘汝心不至诚,或起邪淫等不正之念,则汝之心,全体堕落于黑暗之中,故致魔鬼扰乱,汝宜于念佛毕回向时,为夙业一切怨家回向,令彼各沾汝念佛利益,超生善道,此外概不理会。彼作声,也不理会;作怕怖,不作声,也不理会;但至诚恳切念佛,自然业障消除,而福慧俱皆增长矣!(印光法师复某居士书)
  若疾痛缠绵者,当痛念身为苦本,极生厌离,力修净业,誓求往生。诸佛以苦为师,致成佛道。吾人当以病为药,速求出离。须知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竟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煊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印光法师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弘一法师言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并持名诵经持咒之殊胜利益:
  (一)、速得成佛,经中屡言之;
  (二)、行邪道者令入正道,行小乘者令入大乘;
  (三)、能得种种戒;犯戒者,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四)、得长寿富饶官位子女等;
  (五)、所受用物无所乏少;
  (六)、一切痛苦皆除,水火刀兵盗贼刑戮诸灾难等悉免;
  (七)、转女成男;
  (八)、产时无苦,生子聪明少疾;
  (九)、命终后随其所愿往生;
   1、人中,得大富贵;
   2、天上,不复更生诸恶趣;
   3、西方极乐世界,有八大菩萨接引;
   4、东方净琉璃世界。
  (十)、在恶趣中,暂闻佛名,即生人道,修诸善行,速证菩提。
  ●弘一法师示持药师咒(大陀罗尼)之法:
  (一)、或据经中译音持念,或别依师学梵文原音持念;
  (二)、或念全咒一百八遍,或先念全咒七遍,继续念心咒一百八遍,后复念全咒七遍。心咒者,即全咒中口奄 字以下之文。
  未经密宗阿阇黎传授,不可结手印。擅结者,有大罪。
  持咒时,不宜大声,唯令自己耳中得闻。
  持咒时,以坐为正式,或经行亦可。
  ●印顺法师示以五色缕结药叉神将名字消除病苦灾难法:
  每念一位药叉大将之名,以五色丝线打一个结,如次念十二个名字,打十二个结。待病患痊愈,厄难息除后,将结解开。
  据《药师仪轨》云:一年十二月,每天十二时辰,均有一药叉为一大愿之象征,十二药叉即药师如来之化身。现药叉相,以示威严勇猛,能摧毁一切邪魔外道。
  ●弘一法师对治病苦的方法——用功办道之人,由于业障深重,有这个病那个病,障碍办道。病重时应将自己一切家事与自身一切悉心放下,专意念佛,一心希望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寿已尽,决定往生。即使阳寿未尽,亦能减轻病痛。倘不如是放下一切专心念佛,如寿已尽,决定不能往生,因自己专求病愈,不求往生,所以,不仅病情未得好转,反而会多起妄想,增加痛苦。病既重时可以不吃药,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广义道人论疾病——“凡人在病中,须观四大本空,五蕴非有。生时原不带什么来,死时亦不带什么去,湛然不动,心境一如,直下若能顿了,何有生灭去来之相,被三世所拘束耶?古佛偈云:‘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若到此田地者,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无有纤毫障碍处,无有纤毫挂念处。生亦得,死亦得,病亦得,健亦得,调养好亦得,不好亦得,如老僧前来所说,一一置于空闲无用之地,亦不分外,其或未然,请将古佛偈,默默提斯,自然得珍重。”维摩诘居士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古德云:“今时人只欲多知多解,广求文义唤作修行。殊不知多知多解,反成壅塞。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亡乃是真法。亡境尤易,亡心至难。人不敢亡心,恐落空无捞摸处。不知空本无空,为一真法界耳。”‘断欲无求’,列为四字真言。行有余方足问道,若不如是,只属言诠,全无道味。“断欲无求”的“欲”,归纳起来有财、色、名、食、睡。功夫未能上进,主要原因是五欲未断,业障未消,乃至冤亲债主干扰,戒律没守好,疏散放逸,理路不明,或用功方法不对等等。
  ●印光大师谈各种修行境界
  (1)菩萨现身
  须知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菩萨无境,以众生之境为境。故得有感即通,不谋而应。良由众生心之本体,与菩萨之心,息息相通。由众生背觉合尘,遂成通而不通之象。若众生一念生信,虔持圣号,背尘合觉。返迷归悟。又成不通而通之象。以故凡遇极大险难,举念即获感应。又菩萨现身,不专现有情身,即山河树木,桥梁船筏,楼台房舍,墙壁村落,亦随机现。必使到绝地者,复登通衢,无躲避处,得大遮蔽。种种救护,难尽宣说。(上述劝念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名号也)
  若凭空造楼阁,妄说胜境界,即犯大妄语戒。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其罪甚于杀盗淫百千万亿倍。其人若不力忏,一气不来,即堕阿鼻地狱。以其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也,汝切须慎重。所见之境有一分,不可说一分留一分,亦不可说九厘九,过说变罪过,少说亦不可。何以故,以善知识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为断耳。此种境界,向知识说,为证明邪正是非,则无过。若不为证明,唯欲自炫,亦有过。若向一切人说,则有过。除求知识证明外,俱说不得。说之则以后便永不能得此胜境界。此修行第一大关。而台教中屡言之,所以近来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胜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确是胜境,一生贪著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益矣,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著心,见诸境界,直同未见,既不生欢喜贪著,又不生恐怖惊疑。勿道胜境现有益,即魔境现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转,即能上进故。须知学道人,要识其大者,否则得小益必受大损。勿道此种境界,即真得五种神通,尚须置之度外,方可得漏尽通。若一贪著,即难上进,或至退堕,不可不知。(复何慧昭书。)
  (2)胜境与魔境辨
  魔境胜境之分别,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著之心。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则愈显。魔现,以此理勘,则便隐。此勘验真伪之大冶洪炉也。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亦无甚境界发生。若心中专欲见境界,则境界便多。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损,不可不知。
  (3)佛菩萨与怨家对头显相
  佛菩萨既现,必明了,能见其面目等。怨家,当现其可畏之相。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见好境界不生欢喜,见不好境界不生畏惧。能如是,则所见境界,皆作助道之缘。否则,皆作障道之缘。
  (4)舍邪皈正
  现今邪魔外道,不胜其多。彼皆自谓最为第一。诸位莫被此种魔子所惑。若前已经入过其门,则当舍之净尽。切勿谓入时已发愿,恐舍之,或致遭祸。须知舍邪皈正,如何有祸。不但无祸,尚有功德。
  (5)感应之别
  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
  其应之大小优劣,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纵令心不谛信,致诚未报。但能一念投诚,亦必皆蒙利益。但随己一念之诚,而分优劣,不能如竭诚尽敬者蒙益之殊胜超绝耳。如浑水中,亦有月影,但晦而不显。盲人虽不能亲见月光,又何常不蒙其照烛也。
  (6)凡夫二病
  一切凡夫具有二病,一是狂妄,二是愚痴。狂妄人,谓我本是佛,何须念佛。心净则土净,何须求生净土。此系执理而废事,其弊至无因果,坏乱佛法,贻误众生,此人必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以善因而招恶果,诚可怜悯。愚痴人,谓我系凡夫,何敢妄想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不知自己一念心性,与佛无二无别。但以烦恼惑业障蔽,故令即心本具的佛性功德不能显现。譬如大宝铜镜,经劫蒙尘,智慧人知是宝镜,愚人认为废物。佛悯众生迷昧自心,教令念佛,求生西方的缘故,以最爱惜众生的本有佛性,恐其永远迷失。
  (7)外道
  外道名目,累百成千。然其用功,总不外炼丹运气。即彼令人看经念佛,皆是门庭场面。彼固不以此为道。欲得彼之道,必须恳切至极。夜间独入其室,关闭门窗,外派巡者。只许一人入室。须先发极恶极惨之愿,若违彼教,定受此种惨报。发愿已,为其点窍指穴,或在头面,或在身中,身中之穴,必须脱去大衣,靠身之衣撩起而指。此种造作,实皆迷惑人之圈套。而一切外道,最初以一经传过道,不修即可成。使去秘密而明示于人,不发愿而任人进退。则外道更无立地之根据矣。佛法无秘密私相授受之事,亦不令人发诅咒。信则依之而修,不信则任彼退出。
  (8)佛弟子对乩坛之看法
  乩坛所开示,改过迁善,小轮回,小因果等,皆与世道人心有大裨益。至于说天说佛法,直是胡说。吾等为佛弟子,不可排斥此法,此其有劝人迁善改过。亦不可附赞此法,以其所说佛法,皆属臆撰,恐致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愆。
  (9)真学佛人与扶乩
  扶乩,乃灵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萨、某仙,皆假冒其名。真仙,或偶尔应机。恐千百不得其一,况佛菩萨乎。以乩提倡佛法,虽有小益,根本已错。真学佛者,决不仗此以提倡佛法。何以故,以是鬼神作用。或有通明之灵鬼,尚可不致误事。若或来一糊涂鬼,必致误大事矣。人以其乩误大事,遂谓佛法所误。则此种提倡,即伏灭法之机。
  ●宣化上人法语论魔
  1、人为什么会有魔业,就因为在往昔不听善知识教导,不受善知识劝诫,自己尽打妄想,造恶业,所以这生常受魔业缠绕,事业不能遂心满愿。
  2、魔从四面八方来考验。在人我是非,喜怒哀乐不用功夫,便乘虚而入。
  3、人交朋友,一定要选择良师益友,不能狼狈为奸,以后大家一起堕落。
  4、修道不争即没有魔,一争便有魔。
  5、魔很聪明的,他看这人有什么贪心,魔就用什么方法来诱惑你。所以我们修行人,也不用念什么咒,也不必用什么法,就老老实实的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埋头苦干,好好修行,什么魔也没有办法你。你一有贪心,有侥幸心,想要占便宜,找捷径,就容易着魔的。
  6、其实山妖水怪这回事,绝非空泛之谈。但话又说回来,净治其心,不存邪念,时刻都有天龙护身。牢守心头不留空隙,魔障又从何入手?
  7、“要学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若不想学好,则冤孽不会来找。愈想学好,冤孽愈来找,欲把债务算清。
  8、对魔不要有敌对心理,要当做助道的善知识。
  9、各位要注意,魔也会显神通,令贪心求神通的人,没有定力的人,落入圈套,失其道业,作为魔的眷属。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不可不谨慎。
  10、在末法时代,一切天魔外道,魑魅魍魉,山妖水怪所最怕的就是《楞严咒》,是破邪显正神咒。
  ●宣化上人论气功
  1、现在全世界都在讲究气功,可以说是一种时髦的东西。可是这个气功里边有很多分别,有真的、有假的、有正的、有邪的。要是中邪了,就会发神经。发了神经,心理医生也医不好你。
  2、不要见到学气功的,就以为这都是正的。学气功,想要赚钱的,想要发财的,这都是邪的,和利欲熏心的那种人,没有分别。
  3、现在的气功,都有股邪气,本来它应是正气,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是一种禅定的功夫。现在气功在那儿气得都狂了,你也颤颤抖抖的,我也颤颤抖抖的,哆哩哆嗦的是邪气,定力没有,散乱心发出来还以为自己发功,有了灵感,其实都在那儿发神经。你们看发神经才在那儿哆哆嗦嗦的。
  4、有两句话可以批评气功:“正人行邪法,邪法也是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也是邪。”不正即邪,不邪即正。
  5、“气功”这名实不相符的,气是没有知觉的,所以它根本就没有功,应该叫它“神功”、“鬼功”、“魔功”、“妖功”。
  (以上录自《宣化上人语录》)
  ●元妙叶禅师《宝王三昧念佛直指》云:详夫一心平等,体性无亏,虽缠绵于业识之中,靡不有出尘之志,方欲究道。魔影先彰,一事亏心,万善俱失,成小败广,得者还稀。况乎物欲交领,死生变争相仿效,易也皆然。使如来三大阿僧祗劫不惜身命所得法门,因兹障碍,退其心故。一旦在我灭,可不痛伤!暨为释迦之子,不以力争,坐令法界群有,永失慧目,甚于割切身肉也!今依经立十种大碍之行,名十不求行。此十摄一切碍,惟上智堪任,中下之人不敢希冀。若照察觉悟,省身体道,持之不失,则能入诸魔界,不为群魔沮伤,循诸色声,不为名声惑乱。乃至憎爱利名之境,人我得失之伤,我必先居碍中,彼碍岂能为碍?碍若无碍,道行可以直进。
  ●十大碍行
  1、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2、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心起,骄奢心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犯难为解脱。
  3、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即障自寂,以障碍为消遥。
  4、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挠,以群魔为法侣。
  5、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6、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7、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必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悟人处世,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8、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施德为弃履。
  9、见利不求占分。利占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已。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10、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为歉,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
  ●明藕益大师《十大碍行跋》云:“佛祖圣贤,未有不以逆境为大炉鞲者,佛四圣谛,苦谛居初,又称八苦为八师,苟稍存喜顺恶逆之情,终与夏草同腐而已,安能如松柏之亭亭霜雪间哉!美玉不琢不成器,黄金不锻不致精,钟不击不鸣,刀不磨不利,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欲为圣贤佛祖,必受恶骂如饮甘露,遇横逆如获至宝,方名素患难,行乎患难,方可于秽土,植净土因,方如莲出淤泥,超登不退。倘无事则驾言念佛求生净土,一遇不如意,辄悔愠咨嗟,吾恐三昧不成,生西未保。须于此十大碍行,一一自验。果于病时、难时,乃至被抑时,惟增念佛心,明苦空观,不怨不忧,庶莲萼日滋,可称三昧宝王矣。”
  ●《祖源禅师论十魔乱正》云:“欲成就修行大事,必内胜自我,外降诸魔。迥脱三界,跳出轮回,完成完全超越卓立的人格,凡丈夫者岂应有他志哉?”《祖源禅师论十魔乱正》节选于《金刚经总持论》,对于欲求出世的行者,其犹医王乎?世间有意完全自己人格者,亦应以此为眼、为鉴。师曰:“悟修禅那,非同小事。内外诸魔,恼乱正定。少无主宰,贪着爱境,困境打动,堕于魔网,本是善因,反遭恶果。初学后昆,慎之防之。愚开十条辨魔之义,自审自察,心魔天魔,用慧观照,消灭魔孽。心垢若净,诸障自泯,何怕天魔,焉敢惑正?今举十魔:一者宿冤,二者外惑,三者烦恼,四者所知,五者邪见,六者妄想,七者口业,八者病苦,九者昏沉,十者天魔。斯十魔障,能挠正修,慕道之人,谨之慎之。”
  (一)、如何是宿冤魔?师曰:宿冤魔者,谓之业障。远劫今生,在凡位中,于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杀盗淫妄、贪嗔痴爱等,多结冤家,故于今世会遇,虽学大道,宿缘未了,而侵扰不安,障诸圣事,不得成就。须生惭愧,恳祷忏悔,求哀三宝神力垂佑,一切宿业,自消自灭,一切冤家,自退自散。再发大愿,普利群生,可速得无漏,速证菩提,参禅之人,须自忏之。
  (二)、如何是外惑魔?师曰:外惑魔者,谓之人障。阐提小人贵贱等不顺心逆境,均可扰乱定心,让人不得安心修道。此无别故,皆是少权,或缺礼义,或因自高,或自我慢,或是口直,或是行粗,或是仗势,或是夸才,或是恶言,或称已能,或说他过,或少和色,或无恭敬、或肚不宽,或欠忍耐,故召不信,惑乱修行、生心动念、遮障本明。慕道之士,须要卑下,退己养德,方免人障。后学初进,当宽之忍之。
  (三)、如何谓烦恼魔?烦恼魔者,谓之事障,事障不除,能乱正修。所谓烦恼,烦生外境,恼生内心,修禅之人,定须断之。如不顿除,性定难见。见女心生,淫心烦恼;见杀生心,恶心烦恼;见财生心,盗心烦恼;见物心生,贪心烦恼;见人生慢,我相烦恼;见卑生心,自大烦恼;见逆生嗔,恚心烦恼;见顺生心,随意烦恼;见冤生憎,恨心烦恼;见亲生爱,私心烦恼;一切外见,内生取舍,俱为烦恼,难以尽述。参禅之流,定除事障,事障不空,烦恼必乱正定。
  (四)、如何谓所知魔?所知魔者,谓之理障,理障不除,能乱正定。云何所知之过?知我得悟,知我通宗,知我明教,知我会理,知我多文,知我多见,知我戒严,知我得定,知我有慧,知我证空,知我自在,知我无碍,知我得通,知我得妙,知我证道,知我成佛,等等所知,为之理障。理障不除,法执不忘,法执不忘,真心不现。修禅定者,必要泯之。
  (五)、如何谓邪见魔?邪见魔者,谓之执障,执障不除,必堕邪定。云何邪见如是乱正?执性不坏,谓之有见;执性本空,谓之无见;执本不死,谓之常见;执随气灭。谓之断见;执无生有,为自然见;执气化形,为邪因见;诸如非有非无、即有即无,一切邪执邪见,因缘自然,不离空有。断常两头,自障本理,往随歧路,参禅之流,须知悟之。
  (六)、如何谓妄想魔?妄想魔者,谓之自障,自障不空,生灭不停,颠倒散乱,遮障本心,参禅之人,须要空之。今举一二,以明妄障:如妄想悟道、妄想修证、妄想得定、妄想发慧、妄想多知、妄想能文、妄想名远、妄想多供、妄想为师、妄想众归、妄想续祖、妄想住刹、妄想弘道、妄想传录、妄想后嗣、妄想入藏、妄想神通、妄想玄妙、妄想奇特、妄想异怪、妄想长生、妄想返童、妄想飞升、妄想成佛,诸妄不空,动念乖真。初学慕道,泯妄为本。
  (七)、如何是口业魔?师曰:口业魔者,谓之狂障。若不俭言,纵意多谈,散心乱念,不得定心,口业因何,过之太甚?谈玄说妙,讲教言宗,自夸得悟,卑他愚迷;论人长短,说人是非;吟诗歌赋,信口胡唱;评论古今,议国兴废;昔日贤愚,今日凶吉;不干已事,高言诤论;他人得失,无故毁赞;说诸欲境,令人生爱;说诸不平,令人发怒;背后毁誉,当面称讥;一切利害之言,使自忘失正念。参禅之人,须要深戒,不但俭言养德,而当使心不乱。初机修行,慎之忌之。
  (八)、如何谓病苦魔?师曰:病苦魔者,谓之苦障。身多病疾,皆因业衍,或自失调,变生百病,不得受用,学道有碍。愚开数条,须自预防。调理脾胃,节择饮食,少食厚味,且忌生冷,饥莫读诵,饱莫负重。食后勿睡,夜忌饱餐。好吃腐烂,爱食煎炒,偏贪五味,强用非物,湿地坐禅,风处打睡,汗出入水,受暑贪凉,当风沐浴,露卧星下,大饥大饱,大喜大怒。大寒大暑,大雨大露,内伤外感,一切失调,生诸疾病,使身不安,后学须知,预防避之。
  (九)、知何谓昏沉魔?师曰:昏沉魔者,谓之睡障。睡障不练,昏沉太重。真心不朗,慧性不发,堕在暗昧,黑山鬼窟。其病何因,多此昏障?皆因食重,多贪厚味,语多丧气,劳形脾困,精神不清,浊气浑乱。愚疾多怒,懈怠放逸,不念生死,唯贪安乐。后学用功,须发精进,引锥剌肉,一头触柱,礼佛燃灯,立险经行,苦身磨练,睡魔方轻。不然纵意,真心不朗,参禅之人,勇猛降之。
  (十)、如何谓大天魔?师曰:大天魔者,非同诸障,皆因正修,将以证道,心精通吻,湛然不动,惊起天魔,及诸鬼神,宫殿崩裂,大地动摇,魔王惊怖,魍魉慌越,一切魔魅,俱有五通,同来恼乱,不容入圣。变诸异怪,化诸欲境,乱尔禅定。心生取舍,魔得其便,主人受害,自发颠狂。谓已成佛,生陷王难,死堕无间。参禅之士,正念分明,智慧朗照,一心不动,任他使能,我不见闻,正定降魔,自然消灭。后学修道,自慎辨之。
  ●清定上师说,去障有五力:一白净种子力、二熟修力、三特别空力、四拔困力、五发愿回向力。
  (一)菩提心力与持戒力;(二)念诵静坐;(三)甚深空观;无畏修行,好坏境界澈底放下。(四)无我猛进;(五)为正法久住成佛度众生。
  ●高峰祖师说:“功夫用到极处,有八万四千魔军在汝六根门头伺候。汝若有一丝一毫的分别心、贪求心、希求心、执着心,你就被它控制,广行魔事,成为它的眷属。”
  ●有一比丘尼念佛念得很好,出现一个境界:听闻水声、风声一切声音都是佛号声,后来为什么吊死呢?这也是岔路,也许是执着境界成病、着魔。她放下佛号去分别外境,境界趁机而入,被魔控制后,才会去自杀,见此境界后不理它,念佛应更加恳切,功夫可以深入一步也。
  (笔者曰:有一个老法师说,他以前看了《楞严经》里讲楞严咒心,“摩诃悉怛多般怛啰”的威力作用甚大后,发心念楞严咒心,后来也出现境界,满房间连床下都有人在念咒,把他吓得再也不敢念了。有一人修不净观,修到一定程度,在定中看见一个死尸在他面前后,再也不敢修观了。古德说:道高方知魔盛,非虚语也。由此而知,无论修那个法门都必须要把理路搞清楚,必须要亲近善知识,依止善知识。善知识有二种。一是大彻大悟人,称为明眼善知识,他有观察众生根机的能力,知你功夫到了那个阶段,有何执着禅病等,用各种不同手段方法,帮助你破迷开悟,破除你执着等等。二是一般普通善知识,知见正确,理路明了,有一定的功夫见地,实践经验,依止他不会给你带错路。(末见性不能称善知识,此处说善知识乃方便之说也。)上述境界若知是幻化的幻境,一切唯心所造,一切唯心所现,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的道理,不理它,只管照顾自己功夫。参话头人,话头要更加恳切,此时话头若不得力,可以暂时念佛持咒,降伏自己恐怖心也。念佛持咒人,佛号咒语应更加恳切,以降伏自心为主,度过难关矣!修不净观人也可以暂时念佛持咒降伏自心。用功人要有大丈夫的气魄,胆大心细冲过重重难关到达目的地。修道人没有魔扰是不可能的事,贵在知见正确,理路明了,识破它,不理它,把持得住,作得了主。)虚老说:“功夫用到有点受用时,境界说之不尽,但你只要不执着它,它便碍不到你。不执着就是不理它。好境界不取着,不生欢喜心;恶境界也不排除它,只照顾功夫。”有一个人打座时,一心想见观音菩萨,后来魔变现一个“观音菩萨”,下座后去追,以后打坐经常想见菩萨而成病,后来黄居士画大悲符水服后愈也。
  ●现在人学佛不得力的原因
  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
  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而自己依然迷执。事境为真,贪求不舍,以致烦恼如故。殊不知学佛是依照佛的教导,扫除自己的迷误,而明见自性,以脱出烦恼窠臼。而不是求佛消罪业,得福报的。
  第三、于初下手时,不明学佛的究竟,没有正确的决定,因地不正,故不免流于盲从。我们应该知道,学佛第一须明心见性。
  第四、依赖他人,为使修道能够速成。所以一心想求得最高无上的法,最好的师父,于是就生起种种“较量高低”的分别之见,生起诸多门户纷争的见解。时时萦回于心中,尤其在分别挑选不定时,这个法修了一点点,又去修那法,而不能一门深入地专修下去。结果往往是走回头路,或是走错了路。空耗时光,一事无成。
  第五、因为空耗时光,久无消息,于是就疑人谤法,或者是退转不修了,半途而废。
  第六、贪取于法,以多为胜。样样兼之,不能一门深入,结果是徒劳无益。
  第七、是向外驰求,不知痛切参究自心。想起来了或有了空闲时间,则在佛堂里修一下,念念佛打打坐,或参参禅,一曝十寒,终不得益。有的人甚至把修法当做消遣之事,无关痛痒,结果毕竟是毫不相干,一事无成。
  第八、不明“法无定法”之意。法法各有立场,不可强同,不依规矩而自生法见,妄自改基,以致修持不如法,而不得成就。
  第九、以修行人善,为学佛之极致,不知究竟了义。以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学佛唯一的成就,却不明白如何往生之义,以致修到中途不能再进。
  第十、纵然遇到善知识,但以耳为目,遇而不识,当面错过。
  第十一、喜欢妄测他人的意境,而自成妄。如说某人开悟了,某人没有开悟。却不晓得你要分别人家开悟了否,你自己须开悟。你自己没有开悟,如何能断人家是否开悟呢?人云亦云,妄自猜测。实在无意义,反而自心不清净。
  第十二、由于贡高我慢,对他人生疑生嫉、且耻下问。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不肯或不好意思去问,更或轻慢初学,而不知自障其道。
  第十三、先入为主,于法不知圆通变化,其性现前,不敢承当。
  第十四、错认无明为实,烦恼难除。菩提为佛独有,我辈此生无份,而不敢担当如来家业,不敢切实修证。
  第十五、当行住坐卧,人事往来,种种习气发生之时,一点也不自觉,任其流连往返,决不回顾自心。结果往往是虽然学佛修道,但却不得受用。
  学佛果真能将上述种种弊端弄明白,切实精进修行,对境不生爱憎取舍之心,知道这些都是自性的妙用,自性的显现,能透过现象而见其本质,这就是见性!再经过除习的锻炼,就是保养圣胎,让它发扬光大,即能圆证菩提。倘若对境心有粘着,更或念念不舍,那就不能自诩见性。要知道妄自尊大,未证谓证,未得谓得,是要下地狱、遭恶报的。不管是念佛、参禅或者修密,均须妄念消融,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消殒不可得。连虚空也不可得,连不可得也不可得,那才是证悟!开悟后对境才有力量,不致为五花八门的物境所动摇。否则,说食不饱。遇境即失,不得真实受用。所以,我们要时时反问自己,对境是否还粘着?是否真的识得本来?假如对境为妄想所左右,产生爱憎取舍之心,即就生死不了,就须深自惭愧内疚,痛下苦功,好好地修行。
  (摘自宁德天王寺墙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智光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智光法师)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十章 附录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九章 真假开悟辨别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八章 无心禅和论参禅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七章 虚老论参禅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六章 密参禅师对真空、来果、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五章 认识路头,参闻诸大禅德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四章 认识路头、识别真妄及善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三章 认识路头为什么要懂忏悔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一章 认识路头与持戒因果的重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序 前言 目录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网络版缘起及上智下光法师简介 

 智光法师:少些打工心态,多点儿事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