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劝修净土诗》第十八、十九首


   日期:2020/11/26 11: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劝修净土诗》第十八、十九首

   “六字真经堪读诵,谁言名字假非因。即名显体方称妙,托境观心易入真。蜾蠃祝儿终肖父。蛣蜣丸粪亦遗尘。劝君早发西归愿,臭秽何容恋此身。”

“南无阿弥陀佛”是六字真经,有时候称为六字大经王。一切大、小乘经典都是对六字的注解,大、小乘一切行门都是从六字流出。六字就是实相,就是法界,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心。所以我们就应该至诚恳切的去读诵这六字真经。这六字里面包含的义理、境界非常深邃。如果我们不了解的话,就可能会轻视,轻忽。有人就说:“你这六个字就是一个名字、名号嘛!这个名字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它是假的呀!我们宗门下说名字是指向真理——‘月亮’——的手指。这个名字是工具,要透过这个文字的‘指’,指向那个实相的‘月’。”一般会这样去讲。“所以这个名字的假法,它不是成佛的真因。”从通途的教理来看,这个质疑得不错。

但是净土法门在这个名字和实相方面,却有一个深刻的辩证关系。“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名字,它就是实相的音声化,不是一个假法——借这个名字就能显示法性之体,就是一真法界的全体大用。这一点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面和盘托出。“称如来名”,这个如来名是实相身,是实相的身,也是为物的身。“为物”就是为众生。这个实相,就是一切实相的功德都在名号里面。既然是实相的显现,你念这个名号,实相的功德就会显现。同时在这个名号当中,阿弥陀佛把度化众生的一切方法、光明、善巧都融进去了。所以这句名号就大不可思议,叫妙音——实相的音。称念这个名号就能显现法性之体,就能把阿弥陀佛的全体功德彰显出来,这才叫妙。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境界,也不是一般的境界,它是从阿弥陀佛的愿心显现出来的。全体的境界就是涅槃常、乐、我、净的表达。所以观察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观察实相的心,西方极乐世界真如法界的这种功德,你去观察,就是以真如熏无明,就能打开我们烦恼、执著所禁锢的如来藏性。

所以这个净土法门有个特点,它是从相上入手的。“指方立相”,“住相证果”,这是善导大师两句话。这八个字体现了净土法门一个本质的内涵。可能般若系经典、宗门下是要扫荡,一切指归向上:一法不立,一尘不染。然而净土法门却是从建立法的角度,从相上入手,这个相不是我们业力感召的虚幻的污秽之相、败坏之相,而是由阿弥陀佛清净、平等的愿心所显现的相。所以这个相就称为第一义谛妙境界相。第一义谛是诸法的空性。这个相是从空性里面借助着愿力的中介显发的,所以这个相当下就是实相。那实相是无相无不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净土法门指方立相,就能住相证果。住在弥陀的清净之相上——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相,六字洪名也是相,住在这个相就能证到实相的果。所以“托彼名号,显我自心”,依托这个境就容易入到真如法界。

那从“以果地觉,做因地心”修行下手的功夫来说,这里又有两个比喻。这两个比喻很形象。第一个比喻就是蜾蠃。蜾蠃是一种昆虫,它自己不能生育孩子,然而它就把别的昆虫——比如桑虫——拿过来放在自己的巢穴里面。这个叫螟蛉子——就是过继过来的,对它说“似我,似我,似我……”,就是“像我,像我,像我”。它只要对这个过继过来的小虫讲“似我,似我”七天,这个过继过来的还真的跟他一样——真的像一个蜾蠃的形象,包括它的习性。他用这个比喻我们凡夫众生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在内心念。这个名号它具足着阿弥陀佛灵明不昧的法身、报身、应化身的功德,我们念佛就有阿弥陀佛的加持,念佛就是香光庄严。念念都是佛号,就等于趋向了佛那样的功德、那样的清净、那样的平等。所以我们越念佛就越像佛的心,越像佛的形态。这就像蜾蠃祝“像我、像我”一样。我们终身念佛就会像佛了,就是香光庄严了。这就是“以果地觉,做因地心”。如果我们靠自己,说“趋向于佛的样子、佛的样子”,很难。因为我们与生俱来的业力、业识的心举心动念都是污染,都是罪恶,都是生灭法,都是人我是非。我们要变成清净,变成无我,变成慈悲,变成感恩,变成一种平等,很难。但是要有个方法把我们凡夫的心趋向佛心,这个名号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古德也曾经比喻过。你比如一条蛇,蛇的性就是弯曲的,它在那里就盘在一起。你一定要求这个蛇“你给我身体直起来”,你再怎么要求它,它可能勉强直个几分钟,马上它又盘起来了。这是它的蛇性。我们人性里面这种分别、执著、贪婪,这是我们的人性。与生俱来的劣根性: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贪、瞋、痴、慢、疑。但是要把这个人性变成佛性,这里面要有方法。就像对那个蛇,你要让它直,只是让它靠自己的力量直,它怎么也直不了,所以要借助一个善巧方便。于是你找一个竹筒子——竹筒是直的,你就让这个蛇钻到竹筒子里面。钻到竹筒子里面,你不直也得直呀,它不允许你弯曲。那这个名号就好像竹筒子,我们念这个名号,我们凡夫的心就会像佛心一样,那样的清净、那样的平等、那样的慈悲。这就是古德常常讲(的)“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就这个道理。所以这个佛号从终极关怀方面,能够让我们带业往生;从现实的修行功夫上,能够让我们降伏烦恼,趋向佛心。

第二个比喻就是蛣蜣,它把那个粪土做成丸子,它会很爱惜。所以省庵大师最后劝勉——“君”就是对一些净业行人的尊称——劝君赶早发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要知道我们这个身体都是臭秽不堪的。种种的污秽,三十六种不净之物。由我们身心的污秽、无常,才感得我们生态环境的污秽、苦难。所以通过对身体的厌离,也同时对我们身心所感召的依报厌离。没有一点值得留恋的地方,赶紧到西方极乐世界清净的刹土去。

好,请看下面。“娑婆魔外事纵横,寂灭无如安养城。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佛无彼此皆同体,地有东西是假名。何事劝人生彼国,只缘此土道难成。”

娑婆世界天魔、外道干扰修行人,这方面的事情甚多甚多。这个魔有天魔,也有我们的五阴魔,有死魔,有烦恼魔。这些魔能够障碍我们修行。外道——无论其他的宗教还是附法外道、种种新生的宗教,都在用它的一些境界、“神奇”来诱惑我们,妨碍我们修行、出离、解脱的正道。这些都是我们娑婆众生的共业所感——唯心所现。我们要寻求一种寂静、安乐的安身立命之所,遍观法界一切刹土,没有比极乐世界更好的了。“安养”是极乐世界另外一个表称,“城”是代表涅槃城。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够安享涅槃——寂静、常、乐。

那什么叫极乐世界呢?这个“极”是不二的意思、绝待的意思。我们这个世间讲乐都是在对待法里面说:你有苦,才去说乐。如果说一个乐,还是苦,因为这个乐它会变化的:乐极会生悲的,祸福是相倚的。所以只有离开了苦、乐的对待,超越了苦、乐的差别,才叫极乐。有人不了解这个道理,常常指责念佛人,说:“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不是贪心吗?就看到西方极乐世界黄金为地,这里你没有黄金,就到西方极乐世界——想得黄金;念头一动就有百味佳肴,就有七宝宫殿。自己贪快乐,不是为了修道。”他会这样去指责。有时候听到这个指责,自己还哑口无言,“哎呀!是不是贪心呢?”他不知道这里谈的极乐是苦和乐都超越了的,才叫极乐。不是对苦来说乐,也不是人天福报那种五欲的乐,这些都不叫极。这个“极”是绝待的,是我们法性流现出来的那种乐。一般的乐我们讲,一个是五欲——一种感官的快乐,眼睛喜欢看美好的颜色;耳朵要听美好的音声;舌头要尝美好的味道;身体要得到细滑的触受。这些都是世间的乐,这种乐不叫真乐,是很低级的乐。那稍微高一点的乐,就是禅定的乐。但禅定的乐它也不究竟。一定是从清净的法性显现的——叫法乐或者叫法喜,它才是不会变异的真正快乐。这样我们往生的是极乐世界,不是天上人间败坏的感官上的快乐。你要了解这么一个区别。既然是极乐,到那里,在乐的状态当中,不会有受乐之想,不会有对那个乐的贪恋、执著、分别。

好,还有人就说:“你说往生,‘往’,有来有去才叫往,有‘生’就有死,所以说往生就有生死,那怎么能说是无生呢?佛教终极的目标是要无生法忍哪,你生灭法都是无常的,都是逼恼的,都是凡夫轮转苦难的一种现实啊,那为什么谈往生的问题?”天台宗几位祖师对这个问题都有讨论,不论是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还是幽溪大师写的《净土生无生论》,对这些问题都做了很好的讨论。那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也不可能展开来谈,总之这里面要了解一个辩证关系。这个往生是站在凡夫生灭心的基点上来谈的。我们离不开生灭心,就有空间的往和来的问题,现在谈无生还不是我们的境界。虽然是往生——这样一种现象界的表达,但要观照它的体性。观照它的体性是空的,毕竟空、无所有的。所以往生本质上就是无生。由于是接引凡夫众生——初机的人,就善巧方便说往生。但你通过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无生的刹土,一切都在奏响无生的妙乐。等到从莲华里面出来见阿弥陀佛的时候,你才能现量地亲证到无生法忍,叫“华开见佛悟无生”。这时候我们才知道,往生是佛接引我们的权巧。通过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证无生,才是佛的目的。

那有人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不说念释迦牟尼佛,反而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或者说:“不叫我们念十方诸佛,为什么偏偏只念一尊佛呢?”反正我们的问题疑问会很多。“那为什么念西方的阿弥陀佛?东方还有阿閦佛,为什么不好啊?还有弥勒内院,离我们更近哪,更容易去啊?”好,我们都要把这个疑结给它解掉。这里就谈到为什么(有)这种情况。佛佛道同,十方诸佛证到的是同一法身,佛果地上的境界没有彼此的差异,他(们)都是同体的。所以说念哪尊佛,是完全站在度化众生的立场来说的。念哪尊佛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益众生,十方诸佛就把那尊佛推到第一线,以他为主,其他的佛就为伴。主伴圆融,共同完成度化众生的这桩大事、佛事。十方诸佛证到的是同一法身,也就是说念阿弥陀佛等于念释迦牟尼佛,念一尊佛也就等于念十方诸佛。这就是佛佛道同,从理上我们要建立这个知见。

那从事相上来看,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教主,我们是他座下的弟子,叫他本师。我们要听话,本师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就老实的念阿弥陀佛。那这个理由是什么呢?前面说了,我们心散乱。如果介绍了很多刹土让我们去念,让我们往生,我们就莫衷一是。所以为了让我们的心得到专一,就专门介绍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是第一个道理。第二个道理就是阿弥陀佛跟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最有因缘,缘分最深。佛能不能度众生,众生能不能接受佛所度,这里面的关键就看有不有缘。有缘就能度,没有缘就度不了。那阿弥陀佛是在我们娑婆世界示现出家、发愿,建立净土,又无量劫以来随形九法界跟我们这些众生广结法缘。只要一个众生不能得度,阿弥陀佛都跟随着我们到人道,到畜生道,到饿鬼道乃至到地狱道,不疲不厌。所以我们才能够一听到阿弥陀佛名号,感到悲喜交集,感到好像很熟悉,甚至泪流满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是结了缘哪,缘很深哪!那么你说,极乐世界是在东面还是西面?东、西的这种方位都是假名,前面都也谈到了。我们娑婆世界说距离十万亿刹土之外的极乐是西方,那在极乐世界的西面来看极乐世界,它是东边了。所以不要执著东和西的概念。

那么再要体会:释迦牟尼佛以及历代的菩萨、祖师为什么那么殷勤劝勉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甚至那种悲心切切——“搥门打户劝修行”?我们要了解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娑婆世界修道很难成功。最起码的修道成功标准:你离开分段生死,破见、思惑。试问,这个世间的众生有谁能破见、思惑?得一个初禅都很难哪!你就是开悟,也不等于了生死啊!而且这个五浊恶世修道的环境越来越差。你看在我们中国农业社会,很多寺院在深山老林——寂静的阿兰若,他修戒定慧还有那么一种感觉,可能还能修得一种境界。到了现在寺院都是开放的,都搞旅游了,那加上整个的外境影响,自工业化以来整个人心都是浮躁的,都是向外奔逸的。飞机呀,汽车啊,高速火车啊,这些,实际上外面越动——肯定对修行人是有影响的,我们的心也动了,也快了,心动是无明之相——我们无明就越来越厚重。这个世间修行真的是进一退九,很容易退转,很难得到功夫的进展。由此,我们这个世间也唯有靠念佛。信愿称名,仰靠佛力带业横超,才是我们唯一的生路。到那儿去成就佛道就容易,就快捷。一定要了解这个真相。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成都大慈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大安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大安法师)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要有真诚心 

 大安法师: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念佛 

 大安法师:简单才美 

 大安法师:凡有愿者 终必能满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对国学推广志愿者的开示 

 大安法师:通途与净宗菩提心的异同 

 大安法师:庚寅年冬月大安法师与居士谈话 

 大安法师:十八高贤之刘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