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劝修净土诗》第六、第七首


   日期:2020/11/26 18: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劝修净土诗》第六、第七首

好,请看第六首。“称性庄严非外得,天然果报自无穷。一尘遍入诸尘里,万法全收一法中。华映玉池人倒影,身游佛国地俱空。色心依正原无碍,但得情忘境自融。”好,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是无尽的,而且是称性庄严。什么叫称性庄严?就是称合法性来庄严。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是称性发的四十八大愿。能够称合法性发愿,那说明这个发愿的菩萨至少是初地以上的菩萨。大菩萨才能叫称性,是从实相里面显现出来的,一切庄严都是实相的表达。好,既然是称性的,那我们看这个“性”。在天台家,有个词叫“性具事造”。我们业力凡夫现前一念介尔之心,也“性具”——就是本性上具足如来的智慧德相,具足法界所有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换句话来说,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也是我们这些众生本具的庄严。所以我们无论是观察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还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现量享受这样的依正庄严,归根到底还是自己本具的,不是从外面得到的。这一点很重要!阿弥陀佛就是我们自性的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寿;观世音菩萨就是我们自性的慈悲;大势至菩萨就是我们自性的智慧。极乐世界的菩萨就是我们自性的俗谛;声闻就是自性的真谛。无尽的庄严就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性德。现在好像是外面的东西——外慕诸圣,实际上回归自性,都跟我们性体无二无别。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称性庄严非外得”,如数家珍,不由外得。一定要了解这样的道理。

好,那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所享用的一切资生用具、福德智慧的果报,也是法尔自然现前的。比如说我们的饮食,念头一动,七宝钵器自然现前;我们要穿一件衣服——七宝的衣服,你念头一动,想要什么珍宝,想要什么款式,想要什么色彩,都是自然现前的。还有我们所住的宫殿,还有我们供养他方世界或者本土佛菩萨的一切华、香、幢幡、宝盖——一切供养之具,你只要念头一动,它自然地现前。而且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没有数量的限制,无穷无尽。大家想一想,这个就不得了了。我们在这个世间为什么苦?就苦在没有天然的果报。我们吃点饭很辛苦,要耕作,要插秧,要收割,要脱粒,要……很麻烦。穿点衣服也要种植。你得到什么东西,都要辛勤的劳作。甚至生存资源越来越匮乏,就要去拼命的竞争。它没有自然现前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福报不够。既然没有自然现前的东西,得要通过劳作,通过竞争才得到。好,这一念心使我们把道德就会放在一边,“我就要得到这些资生用具”。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道德提不上来?就是生存资源的获得没有自然性。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自然福德的资生用具,所以他没有生存的压力,不需要残酷的竞争,也不需要货币的交换。他就能够非常悠闲。当然也非常精进的修行佛法,提升精神生命。把自己法身慧命彰显出来,是极乐世界往生者唯一的生活内容。然后救度众生,自利化他。好,这是“天然果报自无穷”。

那么西方极乐世界法法圆融,一个微尘就能够遍入所有的微尘里面,一个佛国也能遍入到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同时其他的诸尘也收摄在一个微尘里面。所以在一微尘里面,可以显现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这就是“一多相即”。一法可以遍到所有的法里面,而同时万法又能够全收到一法里面:一多相即。这就是事事无碍的境界。

在这个七宝池里面,有四色莲华;莲华又有光和色,也就交相辉映。莲华在八功德水里面,水非常的澄清。那水不是氢二氧的水,水是七宝的水。由于水是七宝,宝与宝之间也是重重叠叠的,所以它水的层次性就非常微妙。那水的层次性跟它七宝的这种成分,有一个立体的辉映。然后每个珍宝放出它相应的光,有它相应的色。这种不同的光色,互相的相渗互即、辉映。这个水又非常的澄清,于是人这身影投在水上,就有他的倒影——影子。人有倒影说明这个水非常的澄清,才显出他清晰的影子。

好,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他就得到了种种的自在,所以他能够分身散影,化身就游戏到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距离的概念,在他到了事事无碍境界的时候,都是空的。对于西方极乐世界佛菩萨来说,他并没有像我们所感知的那种十万亿佛刹遥远的距离。十万亿佛刹的空间距离,是建立在我们凡夫的这种生灭心基础上。我们生灭心还有时间,有空间,才建立这么一个幻相。如果证到了诸法的空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话,那么他方的刹土在一念之间就可以过去;就在一念之间,他能度过很多很多的劫,作很多很多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佛事。就在这种空里面,可以念劫圆融:一念可以延伸无量劫,无量劫可以融摄在一念。这个“地俱空”就是空间的距离打破了。

你要看到,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是能感知到这一点。当讲完了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时候,阿难尊者希望能见到阿弥陀佛。得两土世尊的加持,就向西方顶礼,愿见阿弥陀佛。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时,一顶礼,还没起来,阿弥陀佛现前。阿弥陀佛现前,放出炽盛的光明,如黄金山威德巍巍的时候,大家注意:就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天界的宫殿、修罗的宫殿、人道的境界,以及畜生道、饿鬼道、阿鼻地狱的境界,以及他方佛国的境界,以及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全都现前。当全都现前的时候,你想想:就在佛光里面,我们认为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空间距离就打破了。

实际上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当处的。为什么在临命终阿弥陀佛来接的时候,弹指间就去了,一念间就去了,屈伸臂间就去了?他为什么去得这么快?你就是以光速到十万亿三千大千世界外,也得要有很长的时间概念。所以到了事事无碍的境界,是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的。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好,这样无论是极乐世界的心法,还是它的色法,还是依报庄严,还是正报庄严,它都是真如法性的一种显现。真如法性,它是没有障碍的,它是绝待的,它是圆融的。所以它本源上没有任何障碍。就像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些往生者也没有障碍。可能就是在一个空间当中能够站立很多很多的人。不像我们人有血肉之躯,你在这个空间,第二个人就不可能在这个空间。为什么?他有障碍。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是一个无碍的境界。可能就在同一个空间,相互都能够在里面生存着。就好像光与光、影与影、香与香一样的。香和香在一个空间,它没有障碍;光与光,它没有障碍。是不是这样的?这些都是超出我们逻辑思维的,我们很难理解。但它一定是圆融无碍的。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这种法界的土,所有的众生往生,它都能够容纳?如果有障碍的话,他可能说:“我只能容纳一定数量的。”但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它都能容纳。它就是事事无碍了。

实际上事事无碍境界是来自于:我们执著的凡情只要超越了,消失了,那么一切的色法、心法、依报庄严、正报庄严,这些心境一如了。心境一如,到了一种真如自性的层面,它就法尔自然地圆融到了一起。所以看到这样的一些庄严,我们都能够时时领略到本地风光:真如——法性——实相——涅槃。透过这样事事无碍的境界,马上我们能领略到我们的自性,就能令我们豁然大悟,伏灭无明。这些境界——称性庄严的境界,都是来帮助我们修行道业的。

请看第七首。“琼枝瑶草色长新,别有乾坤世外春。红藕华藏金砌鸭,绿珠帘映玉楼人。尘沙莫计声闻辈,海水难量大士伦。博地亦能容入会,何时得与圣贤亲?”好,先看这一首。这些诗句都是对依报庄严的描述,透过这个描述,最后落实在信、愿上。谈到西方极乐世界,它的宝树也是琼枝。“琼枝”就是那种带有红颜色的玉。“琼枝瑶草”,一般用“瑶草”是代表那种仙境。神仙境界的一种瑞草,就叫瑶草。表明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生态都是非常吉祥、美好的。这些草哇,树枝啊,它们的颜色——不会有枯萎——是永恒的,是那样的清新。表明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的世界——法性土。所以这些树木、花卉,都是称性而起,无衰无变。那么这种“世外春”,就不是我们这个世间所能看到的那种春色。春代表生机勃勃。这是我们世间之外的春色——“别有乾坤”,就是三界之外的刹土。

我们这个世间是业力感召的,有三维的空间、一维的时间,叫四维时空连续区。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它也谈四界,但是它的缘起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显现的。他这个世界产生的性功德,就像天亲菩萨在《往生论》讲的——“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因为阿弥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萨,观察到他方世界那种有时间、有空间的秽土,都是建立在众生虚妄的业力基础上的,所以他要发愿建立一个清净的刹土。众生的秽土是由他颠倒的见显现出来的。阿弥陀佛的净土就要从他正道的见——真空妙有中道之见——来建立。由这个见解,他就能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正道大慈悲”;这种大慈大悲的驱动,就结晶了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的那种蓝图,经过无央数劫积功累德的修行,就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样的大慈悲,他不是世间的,他是出世间的——出世间的功德。所以大慈悲的善根生起的西方极乐世界,它就是“别有乾坤世外春”。

好,进一步描述:它遍地都有莲华。这里特别谈到“红藕华”——红莲华。这个华伸展的非常茂密。它的宝池伸展的莲华可以藏起“金砌鸭”。就是有黄金砌成的台阶;这个鸭子呢,很优游自在的在那里行走。莲华的叶子都能够把它遮盖住,就好像把它藏起来一样。这是指宝池的情况,有鸭。那么在岸边又有宝楼。这里宝楼就提出是玉楼。白玉或者红玉的楼阁里面有人——有往生者。它的帘子都是用绿色的宝珠缀成的。那个宝珠有光又有色,就辉映到那个玉楼里面的人。这叫“绿珠帘映玉楼人”。

好,这就表明西方极乐世界的往生者,他的生处是莲华,他的住处是在宝楼。这些往生者有声闻,有天人,有菩萨,他们的数量非常之多。这里就谈到“声闻辈”。声闻辈就是阿罗汉了。谈声闻,里面也含摄着缘觉。观察十二因缘而开悟的缘觉——或者叫辟支佛,都摄在“声闻辈”里面。在《无量寿经》或者《阿弥陀经》里面,都谈到这种声闻。阿弥陀佛的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纵然很多的有着阿罗汉神通的人,来共同计算阿弥陀佛初会声闻的数量有多少,都算不清楚。所以就用“尘沙”。尘就是把一个刹土变成微尘,你算得出数量吗?算不出。“沙”是指恒河沙,也很难算出恒河沙的沙子有多少。就是比喻没有办法计算声闻的数量。那么不仅声闻辈无量无边阿僧祇数——不可计数,那些菩萨大士:菩萨有从十信位到登地的菩萨,这里谈到“大士”,都是指大菩萨——一生补处菩萨,你都没有办法算清他的数量。这叫“海水难量”,《无量寿经》有个比喻:你拔一根毫毛分成一百份,一百分之一的毫毛就非常小,来沾大海里面的一滴水;好,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都像大目犍连的神通,这么多的人来共同计算这些菩萨的数量,他能计算到的就像是这个毫毛上的水,不能计算清楚的就如大海水。这就是“海水难量大士伦”。

好,那这些都是圣贤哦!他方世界四土划分,声闻辈应该是在方便有余土——断见、思惑;菩萨大士,应该是在实报庄严土。那么我们这些凡夫,实际上是不能生到实报庄严土和方便有余土的,但是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个特别——“博地亦能容入会”。“博地”就是指我们这些业力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见、思惑还浩浩的存在。但是博地凡夫也能够以信愿称名感通弥陀愿力,带业往生,一去之后就跟这些声闻、菩萨大士在同一个莲池海会——圣会。那么这桩事情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比如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当下也有四土。我们是凡圣同居的土,有圣人,有凡夫。那圣人在哪里?比如说一些名山就有菩萨:文殊菩萨在五台,普贤菩萨在峨眉,观音菩萨在普陀山。但是一般凡夫见不到,除非是特殊的因缘。所以我们在凡圣同居土,是跟圣贤隔开了的。各人不同的业力,只能感受到跟他业力相应的时空态。见、思惑没有断的凡夫,不可能跟阿罗汉同处在方便有余土,更不可能跟这些菩萨大士在实报庄严土相会。

但是极乐世界却有一个特别,我们在《阿弥陀经》看到“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个“诸上善人”就不是一般的善人:像声闻、缘觉,这都是叫善人,菩萨也是善人的范围;一生补处菩萨才叫“上善人”。那么我们一去,就能够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菩萨把手同行,这个就是他方世界所不具备的。由于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样的一句经文,我们就能够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四土能圆融在一土。我们这些业力凡夫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但在凡圣同居土我们却能见到声闻,见到菩萨,乃至见到阿弥陀佛。也就等于凡圣同居土含摄着上三土,这就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

这些菩萨大士都是功德甚深。在《无量寿经》里面,谈到这些极乐世界菩萨的种种功德。用了二十三个比喻,来比喻他的功德甚深。比喻他们禅定的功夫坚固不动,就像须弥山那样的;他们的智慧就像明亮的日月;他们的胸怀就像大海,生出种种的功德宝藏;他们断烦恼的这种智慧炽盛如火,烧尽烦恼的柴薪;他们的平等心、忍辱,就像大地;他们洗濯垢污,就像清净的水;乃至于他们的慈悲广大,就像虚空。你说,这样一个甚深功德的大菩萨,我们一去就跟他们同为胜友,把手同行,这样就使我们的道业有很大的增上功能。好,既然博地凡夫都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这就很值得我们向往,很值得我们去求往生。那么这样,我们就非常神往地预期:我什么时候才能够到极乐世界与这些圣人亲近在一处呢?所以就要谈到这种盼望、这种渴望、这种欣求之心。一去呢,就能够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的殊胜功德。

                       ——庚寅年五·一佛七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大安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大安法师)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要有真诚心 

 大安法师: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念佛 

 大安法师:简单才美 

 大安法师:凡有愿者 终必能满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对国学推广志愿者的开示 

 大安法师:通途与净宗菩提心的异同 

 大安法师:庚寅年冬月大安法师与居士谈话 

 大安法师:十八高贤之刘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