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尽形修习,造极为则;念佛三昧,心力所成


   日期:2020/11/28 15: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西方确指》尽形修习,造极为则;念佛三昧,心力所成

    菩萨曰:“心行处灭,是诸佛常住真心。心行处有,是众生生死业心。其间不容丝发。若汝等能绵密加工,使此心无些子空隙,方得几分相应。莫略做半年十月,便谓我能苦心修道。不知此正障道处,切宜慎之。又工夫虽加,若未到铜山铁壁,推不倒、移不动处,犹未是打成一片。切莫见些影响,便即歇手,是为半途之废,必至弃其前功,毫无所益。此又学道人大病,不可不知。要知佛法如大海,转入转深,断非小小知见之所能尽。应尽形修习,造极为则,切莫作容易想。”

     好,请看下面。第三十五段:尽形修习,造极为则。就是对这个净土法门要发长远心:尽形寿修习这个法门,要把它修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才歇手。觉明妙行菩萨开示:心行处灭,是诸佛常住真心;心行处有,是众生生死业心。这个道理,大乘圆顿的经典常常是这样表达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心行就是我们的念头。这个生灭的念头没有了,灭尽了,“生灭灭已,寂灭现前”。那个寂灭是十方诸佛的常住真心。这常住真心有时候表现为佛性,有时候表现为一真法界,有时候表现为圆觉,有时候表现为无量光、寿。所以我们要体会常住真心,一定要达到无念的状态。那么“心行处有”,就是我们心里这个五蕴——尤其是受、想、行、识,念念不间断。有那个念头的话,这个有念的业识的心,就是我们众生无量劫以来在六道生死轮回的“业心”。所以是真心还是妄心,就是在有念和无念当中判断,这里面是不容一丝毫的差错。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修行做功夫怎么做?就是要截断这种生死的业心。要像香象过河,截流而过。截流而过,我们念佛就得要“绵密”——净念相继,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使这个念佛的心没有一点点“空隙”。你稍微有空隙,马上妄想、杂念乘虚而入。这个妄想、杂念不招自来,汹涌澎湃,这是无量劫以来的六尘缘影在我们内心的累积。所以一定要把这个空隙挡住,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净念相继,才有可能得到“几分相应”的功夫。这个功夫确实是要发长远心的,要累积起来的。这个心性上的功夫,不是你在外面作秀,做宣传广告。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功夫用得是不是得力,用得是不是绵密,这是不能骗人的。做功夫一定要长远地去做,不能说念了半年或者十个月,就好像沾沾自喜:“你看看,我多么苦心修道,每天我要念多少。”你就是做了半年、十个月的功夫嘛,你就觉得很了不起了,甚至就想歇手不干了,这恰好就是障道之处。千万要避免这样的一个短期行为。

    再就是,念佛功夫虽然精进,你念得比较长远,但是这个功夫如果还没有到“铜山铁壁,推不倒、移不动”的时候,还没有到“打成一片”的时候——我们确实念佛的功夫要取法于上,争取做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你要耕耘哪,你一天几万声佛号要雷打不动地去念。你无论是闭关还是打佛七,真正是要忘我地投入,使这句佛号在心性上像铜山铁壁一样的坚固啊。铜山铁壁的力量上来了,你虚妄的妄想、杂念,它就进不去。这样,念念都是清净的佛号,你才有功夫成片的可能性。你千万别说“我念念佛,好像得了点轻安,好像很舒服”,就认为功夫到家了,差不多了,就停下来了。这就是半途而废。你半途而废,必定是前功尽弃。为什么呢?古人把修行比喻成钻木求火。木头里面有火,但你钻木求火的这过程,得要有很大的耐心。你不能钻一钻就停下来,停下来,再拿起来钻:这个样不是猴年马月都不会成功吗?!所以钻木取火就是你盯着这个木头不断地钻,钻得有点“影像”——就是有点暖气了,有点温度了,但是你还要钻钻钻。钻得即将起火的前身,它还会冒烟。等冒烟的时候,还不是成功的时候,你还要继续钻钻钻,钻到“砰”它火起来了,你才成功了。如果你钻得火没有起来,只是有点温度,有点冒烟,你就停下来,它又冷了;冷了,你再钻。那不是前功尽弃吗?毫无利益吗?念佛也是啊。本来你这段时间念得很清净,念得比较好了,这时候你一放放个几个月,去忙世间的事业去了;等忙了一头雾水——心很散乱,想一想,再来念念佛;念一段时间,又觉得还不错,又放下来了,又去忙什么东西。你就等于是:钻木求火,火没有出来,老是给它中止。

    这是凡夫众生修道的大病:得少为足。这是不可不知道的。要知道这个心性的修行:“佛法如大海”,你功夫用到一分,对佛法的理解就增进一分。佛法像深广的大海,你会觉得越进入就越深,永远找不到它的底,无有边涯。这佛的智慧无限深广,你怎么能说你修行一段时间就能到家呢?大家知道龙树菩萨,他是公元二世纪左右的一位上根利智之人,他原来没有接触佛法之前,所有外道的书籍、典籍都通达。他真是过目不忘,非常聪明:等他以后出家,在很短的时间当中把所有的佛经全都看完。看完了以后他就生了一念傲慢之心,觉得自己是不是可以另外立一个宗教做教主。大龙菩萨就怜悯他,怕他以这种傲慢心造孽,所以就方便引他到龙宫,打开龙藏让他看。龙树菩萨这一看:“哎呀!龙藏里面无量无边的佛经。”这时候他才知道佛法太深广了,他傲慢心才被降服下来了。《华严经》是龙树菩萨从龙宫诵出来的——大本、中本、小本。诵了一部小本的《华严经》,十万偈。翻译成中文是四万五千偈,我们八十一卷的《华严经》,不够小本《华严经》的一半。

    所以这个佛法的大海,绝对不是凡夫那种鼠目寸光的知见所能穷尽的。现在我们在这世间修行佛法,为什么难?难就难在:第一,我们的知见狭劣,难以理解大乘佛法圆顿的奥义;第二,寿命短暂,你想,好不容易看点佛经,有点味道,但是寿命到了——死魔。所以我们在这个时代,要以谦恭的心尽形寿来修习净土法门,一定使修行这个法门到达一定的高度——这里讲“造极为则”。造极为则: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作为我们的目标。这个目标,说实在话:我们要树立取法于上,但能不能达到?还是有相当的难度。事一心不乱是伏断见、思惑;理一心不乱都要破一品无明。有相当的难度,但我们也要尽量去做。所以对佛法的修行切莫作容易之想,就是最有智慧的人,他面对佛法的大海,都有兴叹之感,更何况一般根机的人。在这个时代我们发四宏誓愿——佛法无边誓愿学,我们要发这个愿,但在西方极乐世界才能真正兑现这个愿。

    菩萨曰:“念佛三昧,是汝心大势力之所成,非由他致。今尔等念佛,昼夜不能如一,乱想犹复间真,皆是用心不得力处。”

    好,请看下面。第三十六段:念佛三昧,心力所成。这谈念佛三昧问题。三昧是正受、正定的意思,能念的心、所念的佛打成一片,离开心意识,展示我们心性的全新境界。念佛三昧是我们一切净业行人所神往的一个境界。那这个境界是由什么所成就的呢?还是唯心而已,是由心的大势力所成就的,不是由其他的原因所导致的。这个心怎么有大的势力,就是我们要考量的。现在我们的心没有力量,叫做怯弱的众生,通身都是业力,都是烦恼,都是分别,都是执著。于是我们都是业识的心,是虚妄的心,它是没有力量的。这个心的大势力,就是我们自性的清净心——妙觉本明的心——显现出来了。它是无尽的宝藏,是从空性里面显发出来的巨大的力量。修心为什么要持戒?持戒,使我们心有力量的一个重要的功能。你不持戒,就是贪、瞋、痴,你行为就很邪僻,于是这个心就被你的业障障碍住了。那持戒使我们的心趋向跟道相应:对治贪、瞋、痴,就能够心比较清净,比较稳定。这时候心的力量上来了——心性力量。所以戒律——持戒,是有力量的。

    那有持戒的力量,就会导致禅定的力量。禅定的功夫不可思议,那个定中都能有种种不同的神通——神通是从禅定里面出来的。那禅定尤其能开发自性的般若智慧。这个般若智慧力量就更大,所以比喻为金刚,能够摧毁一切——摧毁一切烦恼。当我们把烦恼、分别摧毁的时候,我们自性本具的真如——如来——的力量就现前了。我们戒、定、慧的修持,包括菩萨六度的修持——菩萨六度为什么要布施?布施就是破悭贪心。凡夫有悭贪心,它就遮盖了心性的力量,就使“我”怯弱。如果是布施了,悭贪心没有了,它力量上来了。常常发脾气,瞋恨的心一覆盖,没有力量了,所以要忍辱。这些都是让我们心得到解放、得到解脱的一些方法,而且必须要修行的方法。

    好,那么念这句阿弥陀佛,是让我们的心得到大势力的最好法门。为什么呢?这句阿弥陀佛直接指向我们自性本体的一个生命的原型——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就直接撬动我们本元力量的源泉。无量寿证到了,无量光就现前了。无量光、寿就有穿透一切的大势力,就能让我们得到念佛三昧。你在念佛三昧当中就能见到阿弥陀佛的报身,就能获得阿弥陀佛的神通、光明、妙力的巨大加持,这时候六种神通、种种应化都能现前。所以我们了解这个,明了念佛就是修清净心,念这句名号就安立在无上正真之道。这句名号就是打开自性如来藏的金钥匙。以生灭心忆佛念佛,最后到达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这就是心的大势力从因到果的过程,也就是大势至菩萨所示现的专修念佛三昧的根大圆通的方法。大势至,你看这个名号就告诉我们:就通过念这个名号,得到心性的大势力,就叫大势至。由于他通过念佛打开了心性的大势,就能到达如来地。“至”就是到达,到达如来地,到达阿弥陀佛的刹土,所以就叫大势至。

    所以我们一切专修念佛法门的人,以这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方法去修行,我们每一个人也能成为大势至菩萨。菩萨开示:“汝等念佛,昼夜不能得到一心,妄想杂念常常还在间断,这都是念佛用心不得力的情况。”念佛不得力,妄想杂念常常汹涌,所以心性的力量也就很难显发出来,念佛三昧也就遥遥无期。

                  ——2009年11月8日大安法师讲于秦皇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大安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大安法师)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要有真诚心 

 大安法师: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念佛 

 大安法师:简单才美 

 大安法师:凡有愿者 终必能满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对国学推广志愿者的开示 

 大安法师:通途与净宗菩提心的异同 

 大安法师:庚寅年冬月大安法师与居士谈话 

 大安法师:十八高贤之刘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