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勤办道业报亲恩、父母恩难言尽、念佛佛现


   日期:2020/11/28 18: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西方确指》勤办道业报亲恩、父母恩难言尽、念佛佛现

有年少僧四人进谒。菩萨曰:“诸年少!众生无始时来,因于恩爱,故成眷属。而眷属中,父母于子,又为恩之至重,爱之至切,难割难舍。今尔等出家离俗,得为比丘。当知父母于尔,又有恩上之恩,非言所喻。故应趁此壮年盛力,勤办道业,答父母最初割恩断爱一片苦心,方不愧出家两字。若复放逸懈怠,以致终身废坠,是不孝中之不孝,为天地间极重罪人矣!当因吾语,猛生痛念。”

请掀开文本,请看第三十二段:勤办道业报亲恩。有年少的比丘四人来参拜菩萨,请求开示。觉明妙行菩萨做了如下的开示——这对于出家众尤其要加以关注——菩萨云:“诸年少比丘,众生无量劫以来,是由于恩恩爱爱的因缘才成为家亲眷属。”在家亲眷属、人伦关系当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五伦里面的父子关系也是父母跟子女的关系——是恩爱极重的。父母对子女那种血缘的爱,是至深至切的。由于深切故,所以难割难舍。要让这些年轻的比丘回光返照,知道父母恩重。“现在汝等出家离俗,能够到佛门里面得做比丘,就应当知道,父母对你们又是恩上之恩。”第一个恩就是生育了你;第二个恩,难割难舍的爱又割断了。这种恩上之恩的程度,不是语言所能比喻的。恩重如山哪!天地深广都难以比喻父母的恩德。作为出家人怎么去报答呢?就应当趁“壮年盛力”——年轻力壮的时候,精勤地去修行道业。只有道业成办,才能报答父母最初割恩断爱的那一片苦心。如果不能这样做,这个后果严重。只有成办道业报答父母之恩,才不愧为“出家”两个字。

那么父母对于割恩断爱的一片苦心,到底是什么苦心呢?有时候,可能年轻的比丘不一定能够确切地去理解,那么这里可以引用一封母亲的信。这是清代玉琳国师的母亲给玉琳国师的一封信。看看一个出家人的母亲的恩爱——她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子的。玉琳国师母亲的信是这样写的:我与汝往世有甚深的因缘,才能这一世得一个母子的情分,现在却竟然恩爱从此永诀。“怀汝时”——就是怀胎的时候,是“祈神祷佛”——祈祷神佛,愿意生下一个男孩子——“男子”。十月怀胎满月,命若悬丝,生下的是一个男子,就像珍宝一样地爱惜。三年哺乳不倦,是极为的辛勤劳苦。刚刚长育成人,马上送到学堂去念书。每天下课稍微晚点回来,我就在门前悬望——“倚门悬望”。父亲早亡,母亲还在,兄薄弟寒,我无依靠。娘无舍离儿子之心,儿子却有丢弃母亲之意。一时汝往他方——就是出家到处参访求学,我是日夜常洒悲泪。苦哉苦哉!你既然再不回家,只得任从汝便,再也不望你回家了。不愿你学王祥卧冰、丁兰刻木。这是二十四孝的两个孝子:王祥为了母亲吃鲤鱼卧在冰上,感得冰开,鲤鱼跳出来;丁兰父母早亡,就刻木像,日夜像父母活着一样地供养。现在你出家了,我也盼望不到你像王祥卧冰、丁兰刻木那样的孝顺,只是愿你如大目犍连尊者度我的来生。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话,我就郁闷情结还在。这是一个比丘的母亲的一封信,代表着普遍的母亲的心态。

一个出家人如果不能了解父母恩重、父母割舍让你出家的一片苦心,还在僧团里面放逸自己的懈怠,不在道业上精勤修行,自己终身道业不得成就。自己不能解脱自己,那你父母盼望让你救度的愿也落空。世间,你行不了世间的孝道——赡养父母;出世间,你又不能让父母出离六道轮回:那可就不是不孝之中之大不孝吗?天地之大,怎么能容这样极重的罪人呢?出家人要有这么一种观念。“你们要因我这样的开示,猛然回首,痛深思念,即办道业,报答父母让你出家的一片苦心。”好,这是第三十二段。

菩萨又示众曰:“诸善男子!人之一身,父母所生,父母所育。现前尔等种种营谋,种种受用,即使父母不曾与得一钱,也还是父母生却你身,故有今日。万事身为大,身为本。从本而推,岂不是父母之恩难言难尽。所以佛言,于父母边出一高声重语,尚获罪无量。况今有甚于此者耶?若言父母或以不堪相加,不得不诤,则是视父母如路人矣。只可欢然顺受,父母自有感悟之日。决不得争个你非我是,做逆天背伦之人。”

请看第三十三段:父母之恩难言尽。这还是谈孝道,可见佛门对孝的关注是多么的重大。这出在一个极乐世界菩萨之口。觉明妙行菩萨又开示众弟子:“诸善男子,人的一生,身体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育。你们现前种种的生活状况、种种的资生用具——到达这个程度,即使父母没有给过你们一分钱,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家产,但是你们的身体也还是父母生养的,才有今天你的事业、你的家产、你的生活。在所有的事里面,身体为最大,身体为根本。”就是修道也离不开这个假合的身体,人身难得,人身是修道的道器;人做世间的事业,也要靠这个身体。“从这个根本上来推究,可不是表明,父母生育我们身体的恩德,是难以用语言所表达的吗?”就光这一点——生育了你的身体,恩德都无量无边。所以佛在经典当中说,一定要孝顺父母,如果你用不孝的心,在父母旁边出一高声重语——就是不听父母的话,还跟父母用高声重语来对抗,这就尚且要得无量无边的罪过。更何况现在有人比在父母前用高声重语讲话还更严重的行为,那他的罪过更是不堪设想。

对这一点,我们看看现实的生活,确实孝道文化已经遗落得太多了。普遍地不知道对父母孝顺,不知道对父母孝功德无量。供养父母等同于供养十地菩萨的功德,父母就是家里的活佛。不供养父母,不恭敬父母,而且埋怨父母——你看很多做子女的埋怨父母穷,没有给他这个,没有给他那个。只是想到向父母要钱,没有想到返哺之恩——回报父母,甚至有很多抛弃老人的现象。有些多子女家庭,本来父母老了,应该是一家养一段时间,然而就像踢足球一样的,你踢给我,相互踢吧,让父母真是无家可归。医药费也不出,相互推诿。子女住最好的房子,父母住最差的房子。最近我还听一个居士说,在农村他亲自经历的真事。就是父母老了,那个村庄竟然有这样的习惯:把年老的父母赶出门去讨饭。还有一位居士说,她的一个哥哥在农村,竟然把他的老母亲用摩托车拉到沙漠里面丢下——丢弃了。过了几天以后,他的那个老母亲就在那里饿死了。死的时候很惨,一手指着天,一手就是那样的一个姿势——踮着脚。望着天、指着天的样子,就是这样一个死亡的情况。他一谈都谈得太悲惨了,竟然发生在现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还有杀害父母的现象。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连孝都没有,那就是连动物都不如:羊都有跪乳之恩,乌鸦都有反哺之德。现在连动物都不如了,这就非常糟糕。所以对父母的孝道,我们一定要在这个时代重新张扬。

孝是万德之本。一个人在家里孝都做不到,你说他还能够对社会、对他人有好的行为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传统社会把孝和忠是等同来看的: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你在家里是孝子,在朝廷做事才是忠臣。所以你看看,现在在政治上的那些贪污腐化——那些贪官们,他就是不忠嘛:拿着国家的薪水,利用自己的权力去牟取私利。国家给他的待遇不低,但是为什么做这个事情?最终的根源还是不孝。如果在家里是孝子,他就在朝廷是一个忠臣。所以我们提升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建立每个人的道德人格,要从孝下手。这个孝文化是放之法界而皆准的真理。

那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哪怕是父母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有讲的不对的地方,你都要容忍。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有的人说:“哎呀!我的父母……”就像前天有个人说,他要管教父母,认为父母打麻将,喝酒。光讲出这个话,显出这个行为,一看就是不孝。不孝马上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来,果然是一个精神分裂病者。你怎么能这样呢?即便是父母有让你不能接受的东西,你也不要去争论。曾子他有个孝行:父母打自己,用小棍子打就容忍;用大棍子打,要打死的话,就赶紧跑,但是不去争论。只可欢心地去顺受,如果你争论,要跟父母辩一个是非邪正,你就把父母看成是路人了。所以古人对这种父母和子女天然的血缘关系,是非常护持的。比如,为什么小孩子不让父母教,是让其他人去教?因为教育它是要责善的,做的不好,是要责怪他的,甚至要打他,但是父母如果在教育过程用打骂的形式,就会破坏父母和子女的血缘关系、亲善的关系。所以就叫“易子而教”。自古相互易子,你的子女给另外的人教。自己的子女给他人教,那老师教小孩要在家里孝顺父母,父母要教小孩在学校恭敬师长。相互这样地教育,共同地来扶持这个幼小的心灵,在一个道德的、礼仪的层面成长起来。


    对父母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可以婉言劝谏——等父母高兴的时候你可以劝谏一下。如果劝谏三次不听,你也就不要再去争论了,等待父母慢慢醒悟过来的日子。千万不可争一个你是我非——这就是不孝之人。你看《二十四孝》为什么把虞舜放在第一?虞舜在处理他父母的关系问题上——他的父母确实在一般看来是很顽劣的,他的母亲是一个后母,他的父母甚至就要害死虞舜,还有他的一个后母生的弟弟——象,这三个人共同对付他。虞舜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当中。父母对他不好,他只是自己责怪自己,说自己做得不好;但是对父母一定是恭恭敬敬,欢然顺受。最后终于把他的父亲、母亲还有弟弟感化过来了——大孝。尧——唐尧寻找他作接班人,就是由于他大孝。大孝都感得:他耕田的时候——在历山耕田,青鸟为他拔草,大象为他耕田。他都有这样殊胜的感应。你看,尧看中他作接班人,真是看准了。他对于顽劣的父母,竟然这样地能转化,尽到了纯孝之心。他把这一念孝心一扩大,所有的天下百姓都是他的父母,你看他会奉行什么样的政治?百分之百的仁政、德政。所以他以孝治天下,垂衣裳而天下治——无为而治,就是他孝感人心,孝通神灵。如果一个不孝的人,整个的道德人格完全瓦解,做人都做不好,所有的事业全都破产,业障深重,下一辈子做地狱的众生去了。这是不得不加以了解的。

菩萨曰:“诸弟子当知,十方诸佛是众生心,十方众生是诸佛心。是故忆佛念佛,则十方诸佛现汝心内。然亦非诸佛之入于尔心,亦非汝心出于诸佛。皆是觉妙本明,不可思议。”

好,请看下面第三十四段:觉妙本明,念佛佛现。这一段阐示佛跟我们众生内在的同体的关系。觉明妙行菩萨就开示,“诸弟子,你们应当知道,十方诸佛是众生心,十方众生是诸佛心。”这两句话怎么理解?十方诸佛他在以前发心修行,也是凡夫众生,由于他勇猛精进,修菩萨六度万行,断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证到了法界理体。那么十方诸佛所证的是什么?所证的就是我们一切众生现前介尔一念的心,十方诸佛证到了。这个心,我们本具——在因地当中具足佛性了,十方诸佛在果地上让它朗然现前了,这就是:十方诸佛所证的是众生的心。他证到的这个心,是一切众生和诸佛同体的真如妙性。所以在这样的心里面,十方诸佛都在这个心性里面——含摄。《华严经》有句话,就是菩萨要思惟,他的念念当中有无量无边的菩萨都成佛了。不仅菩萨成佛,在这个菩萨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也一时都成佛了。因为十方众生跟这位成佛的菩萨是同体的。所以佛在众生的心中,众生就在佛的心中。这就是心、佛、众生等无差别。于是佛所证的心——心是无心,以无心应一切众生的心。所以佛证到了无为法性,就能遍知十方无量无边众生的心。由于无心,就能应众生的心来示现不同的身份,来教化救度。由于我们众生的心,跟诸佛的心是平等不二故,所以当我们忆佛念佛的时候,十方诸佛就法尔自然地在我们的心内显现出来。

这里十方诸佛我们理解为法界藏身阿弥陀佛的话,忆佛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就在我们的心中显现出来。这就是《观经》讲的,当我们忆佛念佛的时候,是心就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佛相就出来了。但是我们有时候觉得:念佛,佛相为什么我看不到?念佛的时候佛就现在面前,这是由于我们心还很浑浊,很散乱;当我们念到心清净的时候,就能够见到佛。所以得念佛三昧,现前就见佛了。这个现象也不是阿弥陀佛从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地方到了你的心里,也不是你的心就变出了阿弥陀佛。这里面就是我们本具的觉妙本明。“觉妙本明”,就是我们这个佛性的一个表达。这种本觉是奇妙的,是光明的。本觉的理体跟阿弥陀佛的关系,就像一个摩尼珠跟另外摩尼珠的关系——光光互摄的。所以当我们起心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显现出来了。不是阿弥陀佛来我这里,也不是我要去阿弥陀佛那里,都是法尔自然的一种显现。有阿弥陀佛的愿力,有我们的妙觉本明的心,就像这个摩尼宝珠自然映出另外一个摩尼宝珠的影子。这个珠子映过来,我们这个珠子也映过去,而且这个映着阿弥陀佛影像的影子,又映到了另外一个珠子里面,这是重重无尽的,像因陀罗网一样的。这个确实属于大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在我们所思惟的有限时空态里面,它是很难去理解的。只有到了事事无碍的境界,才会现出这种法尔自然的现象。这是觉明妙行菩萨让与会的弟子知道这桩事情——在理上明白。你去念佛,就能够契入到第一义谛的境界,得上品往生的资粮。

                  ——2009年11月8日大安法师讲于秦皇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大安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大安法师)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要有真诚心 

 大安法师: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念佛 

 大安法师:简单才美 

 大安法师:凡有愿者 终必能满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对国学推广志愿者的开示 

 大安法师:通途与净宗菩提心的异同 

 大安法师:庚寅年冬月大安法师与居士谈话 

 大安法师:十八高贤之刘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