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黄国达居士:从四圣谛谈心灵创伤的疗愈


   日期:2020/12/17 8: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从四圣谛谈心灵创伤的疗愈

黄国达

佛法向来被归类为宗教,称为“佛教”,或看成深奥的哲理,称为“佛学”,然而以佛法的原貌来说,原始佛教的核心在于四圣谛的生命体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近于现代心理学,虽然两者浅深、方法各有不同,但以佛法的四圣谛来探讨个人心理经验,特别是心灵创伤的疗愈,确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苦圣谛说明生命的真相,在本质上是无常的、有缺陷的,痛苦的感受人人皆有,而人总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可是,当人们逃避痛苦时,就无法正视生命无常、缺陷的真相。

身体的生老病死、事物的成住坏空是无可改变的。当人受到伤害、遭受损失时,内心必然产生痛苦,痛苦可以说是大自然赋予生命自我保护的自动机制,只要针对引发痛苦的来源,采取适当的行动,痛苦就可以减轻和消除。如果无法改变,就要完全接纳,因为人的真实存在,本来就是无常、缺陷的。

但是若是没有针对实际问题采取行动,而是逃避问题、转移注意力,譬如说:工作遭遇挫折,就喝酒、找刺激,企图麻醉自己、忘掉不愉快。可是,逃避痛苦,变成逃避问题,有些伤痛的往事被遗忘,就会隐藏在潜意谶里,久而久之,就发展成忧郁症、焦虑症。

愈不敢碰触伤痛经验,就愈无法看清楚事实的真相,无意中启动了如合理化等各种自我防卫的心理机制,可是,否认或拖延问题,就无法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以及失眠、头痛、胃痛、胸闷各种生理上的症状,影响日常生活的正常运作。

那么,什么是事实的真相?从四圣谛的苦圣缔来说,就是由十二缘起而看到苦的生起,这与心理学的角度稍有不同,心理分析重视由促发、回溯伤痛经验,重新置身其中,让当时的情绪和想法重现,发现事实并不如当时所感受的那样可怕、无助,当我们以更宽广、清新的眼光重新审视时,伤痛即得以逐渐痊愈,走出心理疾病的漩涡。

集圣谛、十二因缘的观察,并不限于心理疾病的治疗,而是要清除所有的心理障碍,即使是“正常人”,仍然存在着无明与爱染,这就需要藉助于与定相应的般若观照才能袪除,不但苦生起的时候要观察苦的缘起,即使在乐受生起的时候也要观察其中隐含的无明与爱染。当无明与爱染袪除,心地光明、纯净,心理障碍便不存在。那么,即使再碰到挫折,也能以智慧平静地接纳、应对,而不致于产生忧郁、焦虑的情绪。

譬如,一个人很在乎名誉,当名誉受损,他一定会感到十分痛苦,金钱、感情也是一样的。透过般若智慧察照,知道名誉、金钱、情感都是缘起如幻的,不执取它、不依赖它,那么它们就像浮云般的来来去去,不能强求、无法把抓、留也留不住!既然如此,何苦强求、把抓呢!放下即是自在啦!

当一个人看不见真相时,思想就迷失了,思想不断地用过去挫败的经验告诉自己任何努力都是白费的;过去曾经有过的美好回忆,对比出现在的枯燥、乏味和前途茫茫;别人的成就、受欢迎,对比出自己是多么失败、不受欢迎,想像一套美好的秩序,如果外在事物、他人或自己不合乎这套个秩序,内心就焦虑不安,种种迷思总会使人感到冲突,透视这些迷思的谬误,才能活在真实的世界里,感受生命的自由和喜悦,否则将永远作茧自缚,被心魔所困。

当内心光明、纯净、空寂,就是灭圣谛的涅槃寂静,这几乎是一般心理学所难以企及的,其中最大的差异在于我见的破除与否、空性的明了与否。

涅槃的意义,是消散、尽离烦恼,这是亲证的境地,不是语言、文字、思想所能及的,但在功能上,如果有人契入涅槃,他的身与心都会有所变化,心理上呈现柔和、宁静、自由,生理上呈现柔软、稳定、活力的特质。纵使身体疲累、生病、受伤,外在环境恶劣,内心仍然是柔和、宁静、自由的。

当一个人经历痛苦而不挣扎、不逃避,看清事实真相时,扭曲的能量被释放出来,身心得到抒解。那么,类似的改变将会产生,他的心灵会呈现柔和、宁静、自由的特质,生理上也会呈现柔软、稳定、活力的特质,这就不止是伤痛的疗愈,而是身心的净化、活化。

以道圣谛来说,当下的涅槃寂静,也就是心灵的完全纯净并非一蹴可及,需要一段净化的过程,道圣谛以八正道为核心,依照不同的重点来说,有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合称三十七道品,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

戒、定、慧三者虽然有深有浅,却是一体的,不能单纯地看成前后次第的修行,以为先戒后定、先定后慧,而是戒为定、慧的根基,而定又能助成戒、慧,慧则能圆满戒、定。

戒律可以净化身、口的造作,事先预防,避免制造问题;禅定(包含静坐、步行、动中禅)能澄清内心的染着,培养觉知、放松,活在当下;智慧则脱离执见、洞悉真相,由此心灵回到空寂、纯净。内心的烦恼、痛苦就会逐渐止息。

心灵创伤的疗愈和心灵的净化、活化,也有类似的情况,它也是一种过程。在人的一生中,累积了很多的伤痛经验,储存在记忆库中,身体各部位也有对应的僵硬和阻滞现象,譬如焦虑导致胃痛、压抑导致胸闷焦虑。这些心灵垃圾的清除,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面对创伤经历的痛苦,以更宽广、清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发现生命的全然与纯然,心灵得到洗涤,就愈来愈可以展现出焕发的生机、自由和悦乐。

真正的力量源自如实的智照,当下的觉知、洞察、开朗和活力将会溶化业识的迷思:对过去的迷恋、懊悔、压抑,对未来的预期、希望、恐惧、忧虑,对现在的黏着、疏离、焦躁、逃避,种种迷障一一消除,回到真实、健全的生命。

如果不以平常人的心理健康为满足,更进一步消融自我感、实在感、时间感的幻相,那么心灵的提升与佛法的四圣就不谋而合了!

自我感、实在感、时间感的幻相同样出于离开当下,不能如实感知思想、意念的投射和误认。自我感是对身心现象的误认,不知它只是缘起的幻相,实在感也是不知事物缘起的幻相,引发单一、固定、僵化、窄化的误认。而时间感则是执取记忆、想像,产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切割,除了当下的缘起、流动,时间只是思想、意念的产物。

破悇自我感、实在感、时间感,当下即是法性、法界、法身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黄国达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黄国达居士)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七讲:冲突对立的消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六讲:盲点的突破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五讲:无常的观照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四讲:觉知与觉醒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三讲:六尘中的寂静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二讲:大自然的观想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 

 黄国达居士:‘学佛三要’导读 

 黄国达居士:‘成佛之道’导读 

 黄国达居士:‘我之宗教观’导读 

 黄国达居士:‘佛法是救世之光’导读 

 黄国达居士:‘佛法概论’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