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高永霄居士:从佛教的观点看遗传基因工程


   日期:2021/1/2 12: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从佛教的观点看遗传基因工程

<<高永霄>>

一、 从遗传学到基因

遗传学开始和发展于一百年前(一九零零年)的三位植物学家(Correns, Tachemak, Vries),他们同时发现遗传特性是一种很明确而又可预测的模式在运行着。这证明:所有子代所获得的遗传特性都是来自两个遗传单位-父母双亲,同时他们发现了这个理论却早在一八六六年已有一位名为孟德尔(G.Mendel)的植物学家经已提出来,他成功地进行了着名的豌豆杂交试验,从中正确推论出这遗传的原理,并且于是年发表了该项实验报告。

其后,跟着而来的科学家更发现遗传单位的细胞核里构造物中有被称为‘染色体’(Chromomere)的存在,而在一九零九年由丹麦生物学家乔安森(W. Johannesen)定名为基因(Gene),这就是生物体内的每一项生化特性都是由基因所控制,它就是生命的基础。

到了一九四零年以后,生物化学家有更多的发现基因的功能在制造所有生命体的基本结构——蛋白质,更证明基因是由细胞核内的某种酸性物质所构成的,这种核酸在去氧核糖中蕴藏特别丰富,因此就名为去氧核糖核酸(DNA)。

现在的科学家更不断研究人体基因组(Genome)内的三十亿个基因的特性,影响到人体的致病因素,希望能够征服了三千种已知的遗传疾病,并把其中使人失调,残疾,或早夭的基因分离出来,而该项基因缺失造成人类身心或心智损害的生化途径,假如有方法阻断这条生化途径,可以利用新药物来作治愈或者预防疾病,这就会使人类受益,直接造福生命,这便是善良效果的一面。

但是在另一方面,假如有人以自私自利心为出发点,企图以个人的基因移植到别人的身体,培育成为复制的个体,永远留于世上,这种无性生殖可能带出的不良效果,乃影响到社会道德,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相信一般宗教家,道德家等都不敢苟同的,虽然这种遗传工程根据科学的不断研究,实验的进展程度来预测,我们推论迟早总会出现的,至于成败之效果为何,则言之尚早。

从孟德尔以来,遗传学的发现虽然只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可是它的发展已经一日千里,其进展轨迹更可以从复制羊‘多梨’的出现,及人类基因组的所有密码而能够成功解读,认为基因可以控制细胞的功能,个体的发育之理论,而一部份的遗传工程学家更向着复制人的方向前进,虽然在许多人类学家,哲学家,尤其是宗教家的反对下仍继续工作,因此对于未来世界的整个社会肯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 基因与佛家理论的关系

生物间共有的基因,显现生命是一体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基因因为生物学设下限制,使它不能漫无边际地吹嘘它能够解答人类的一切状况。在佛家的立场来说,因为每个人在阿赖耶识中的种子都是随着环境而不停地变化,这并非科学家所能了解的,科学家只能找出一部份答案,但在每个生命体的种子是差别不同的,科学家并不能用科学方法(基因原理)去解决,唯有每个生命的本身才能够找到答案。

人类遗传学历史上,绝大部份的时间都局限在血统系谱方面的研究,而这些系谱之所以突出,主要是因为他们有异常畸型的不同现象。而并非属于完美类型、生物学已证明、完美类型根本不存在,反而出现大量遗传的变种,数以千计的遗传特质,都是正常的变化,例如《唯识三十颂》中之每个人的第八识内的种子是‘恒转如瀑流’,这种变化只是让每个人都与他人不同,种子似常相续的不停地变化。因为基因的变化太多,因此当今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非但和所有世界上其他人不一样,甚至和过去存活的,以及未来要出生的,也都不是一样,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因缘业果’的道理为依据,形成每个生命的差异。除非能够成为圣者,才可以显现出真正完美的人生形象!

现代遗传学,也不过是寻求变种的差异,这种工作必须用更精密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才能辨别,也许可能发现其中因素,但是因为时代的推进,这种理论可能再被推翻。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只是这个世界(外在的)看他们的方式不同,就是连他们自身(内在的)看这个世界的方式也不一样,科学家就是以物质的构成不同作为解释,但是在佛家来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每个世界,所以对事物的现象看法亦有不同,这是用精神方面的层面去解释,对于生命感受世界的相差方式的不同原因,这样也可以说前者是‘唯物的’,而后者则属于‘唯心的’,前者是以‘基因’为依据,而后者则以假立‘种子’为基础作为解答人生问题,亦即是唯识宗人对宇宙人生的解释。

三、 佛教的立场谈基因

站在佛教的观点来看,一切现象界(世俗谛)的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的情况下而成立的,亦由因缘缺乏的离散中而消灭。这便是物质的‘成、住、壤、空’,精神的‘生、住、异、灭’和生命的‘生、老、病、死’之因缘业果的无常道理。

因此,在佛家的真实义(境)亦分为四种,表列如下:(根据《瑜伽师地论》)

真实义——

1、世俗谛(尽所有性)

A 世间极成真实

B 道理极成真实

2、胜义谛(如所有性)

C 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

D 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

A 世间极成真实。即是世间上各种事物随顺假立,世俗串习悟入觉慧所见同性,即地、水、火、风之四大,色、声、香、味、触、法尘,饮食衣乘,田园宅舍,忧悲喜乐等世间事物。

B 道理极成真实。即是诸智者发现的道理义,世间一切学问,如科学、数学、哲学、因明,文学、医学、工艺等事物。

C 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即是一切声闻缘觉之无漏智及后得世间智所行境界,即四谛法——苦、集、灭、道,及十二因缘三世道理,实证人无我之圣谛现观(人空之理)。

D 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即是诸佛菩萨之已入善净界于一切法离言自性,平等无分别智所行境界、实证法无我之第一真如无上所知的边际义。(人法二空之理)

因此,在佛教的立场而言,一切世间知识可以利益人类生存条件而成就者,都是良善的,可以接受的,为改进人群生活和存在的良好事情;可是假如以自我为中心,个人的利益,偏见、执着、岐视的动机而对人类有害,更对生命有不良的影响之行为和事业,就是不善的,而结果会受到未来痛苦的报应,由此可以分别出遗传因子学亦只是列入道理极成真实部份,为世俗谛的一环。

所以,从佛教的观点看遗传工程对人类的苦乐结果现在尚未能推论,因为人类对基因的研究仍在发展阶段,而DNA的制造历程相当复杂,无疑地它能影响一切生命的成长和改造,而对人类的未来命运亦会构成十分严重的效应。

参巧书籍:《瑜伽师地论》。《唯识三十颂》。《唯识学源流》(拙着)。《遗传的结构与功能》(史密斯—凯利着)《基因圣战》(毕修普—瓦德霍兹着)《命运之舞—基因故事》(史提芬—琼斯着)。

二零零一年五月五日完稿于香江百丽花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