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刘嘉诚博士:观有情的缘起缘灭


   日期:2021/1/4 17: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观有情的缘起缘灭

刘嘉诚

释尊在《阿含经》中所揭示的无常、苦、无我我所(空)之根本教理,可以透过对有情的缘起缘灭之观察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依佛法所說,有情是身心的和合物,当身心等要素和合时,即构成有情的出生或存在,当身心等要素離散时,即成为有情的死亡或消灭。换言之,身心等要素的和合与離散,形成有情的缘起与缘灭,它们决定了有情的生死或存亡,而在生死存亡的过程中,所透露的讯息就是无常、苦、无我我所(空)的道理。

佛法对于有情是身心的和合物,主要是透过蕴、处、界等各个层面而作诠解。蕴是积聚的意思,五蕴是身心五种類别的聚合,其中色蕴属于身,而受、想、行、識等四蕴(名)则属于心,可見五蕴是重于心理的分析。五蕴(名色)虽重于心理的分析,可是在十二缘起观中,又表现出識与名色二支之相互依待的关系;也就是說,在身心的和合中,若離心識则无独存色身之有情,若離色身则有情之心識亦失其依附。因此,身与心的积聚固然成就了有情,然而身与心的離散却也消毁了有情,五蕴的积聚与消散形成了有情的缘起缘灭,也决定了有情的生死存亡。

处是认識能力生长的入处,就有情而言,是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门(内六处),亦即有情藉由六根门而得生长认識能力。其中前五根属于色身,意根则属于心。相较于五蕴之重于心,六处则重于前五根-吾人直接认識外物的五种感官知觉之生理分析。五根虽然是吾人认知外物的五种主要感官,但它仍然必须依赖于意根,才能作为生起前五識的所依,可見六处仍不出身与心的和合。在身心的和合中,若離五色根则无独存的意根,若離意根则五色根亦无从引生认識能力,因此从六根门的和合与分離也可帮助吾人观察有情的缘起与缘灭。

界是构成有情的要素,它们包括地、水、火、风、空、識等六界。相较于五蕴之重心理,六处之重生理,六界则重于物理的分析。六界的前五界-地、水、火、风、空,不仅是构成有情色身的物质要素,同时也是器世间(物质世界)的五种原素。依器世间的成立过程,五种原素是依空、风、火、水、地,亦即由物质的轻到重之顺序和合而形成器世间。由此而观察有情色身由和合到離散,依然是依空(气)、风(呼吸)、火(体温)、水(血淚)、地(骨骸)之由轻到重之次第崩解。有情的构成要素除了前五界之物质要素,还必须要有第六界「識」这个精神要素,如经云:「四大围空,識住其中」,才能成为有情。或所谓有情生存的条件-識、暖、寿,亦不外是指六界所包含的精神与物质要素,才能成就有情一期生命的形寿。

综观上述,佛教观察有情,虽然依蕴、处、界之不同层面而有重心或重色的差别,然而其一致的观点是有情乃是身心的和合物,藉由身心的和合与離散构成有情的缘起与缘灭。吾人若透过对刚死亡的有情之观察,则不难发现有情必须依赖身与心的和合,在亡者的尸体上,我们所观察到只是色蕴、五色根这些色法,四大也只剩下地、水二大,在死尸上丝毫没有名蕴、意根、識等这些精神要素;即使是短暂尚存的尸身,经过火化或时日的消逝,色身终将化为坏土,由此可見身心假和的有情,毕竟只是无常之物。释尊在经中指示我们,色是无常变異之法,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我所,无我我所故空。上述推論若透过邏辑上语句的涵蕴关系及如言三段論的传递关系,则可以导出色即是空的结論,而如果我们把色引申为蕴、处、界,乃至蕴、处、界所和合的有情,那么上述的推論则可写成:蕴、处、界是空或有情是空。换言之,在有情的缘起缘灭中,我们所观察到的是蕴、处、界及有情毕竟是空,除此之外,别无实有的蕴、处、界,乃至实有的有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刘嘉诚博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刘嘉诚博士)  

 刘嘉诚博士:佛教伦理学探究 

 刘嘉诚博士:《洞山录》禅语诠解 

 刘嘉诚博士:业自性空而能生果报 

 刘嘉诚博士:谈国内佛学教育 

 刘嘉诚博士:五戒对基本人权的维护 

 刘嘉诚博士:佛教的「众生平等」与基督宗教的「普遍救恩史」 

 刘嘉诚博士:三支比量与三段论 

 刘嘉诚博士:折翮叹罗什―缅怀印顺导师 

 刘嘉诚博士:树立佛教史观的佛学研究 

 刘嘉诚博士:奥坎剃刀与中观双钳 

 刘嘉诚博士:有情习以为常的错见 

 刘嘉诚博士:谈佛法所說的「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