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黄心川教授:法显大师与改革开放精神


   日期:2021/6/3 17: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法显大师与改革开放精神

黄心川

中外文化交流一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开放的中国不断成长,汲取外来文化,铸塑品格的必然之路。我们曾经熟知玄奘大师,他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但是在玄奘之前,法显大师则是开拓中外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交流的领路者,今天我们聚会北京灵光寺,怀念法显大师的英雄事迹,讨论他的贡献,重续前缘,对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曾经说过法显大师的精神表现在他融通中斯文化,用博大的胸怀虚心吸取域外的文化来充实国有的传统文化;不屈不挠的一往无前的顽强精神;为了攀登知识高峰,作出示范,开启中国人留学海外的先风;传译经典,推动中国佛教界早期最重要的文化事业之发展;南归金陵组织译经,以报国恩。为中国佛教界树立了爱国爱教的典范。法显作为中国佛教界的高僧,在他身上所表现的精神,不仅在过去得到了时人的推崇,而且在现在仍然显露出不灭的光芒。它不受时代的改变所限制,也不随社会的迁移所转移,这就是法显精神的现代价值!

今天我在这里接着过去的讲过的再接着讲,法显精神除了现代价值之外,还有着其重要的国际意义。当前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发生巨大的变化,无不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结果。胡锦涛主席最近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特别指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奋力开辟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道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虽然改革开放是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理念,但是如果我们将改革开放定性在解放思想,引进外来的思想文化之层面,那么这种思想早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时代时就已实践。

众所周知,佛教是外来的宗教文化,不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古代的中国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着与外界密切联系和学习外来思想文化的情况。佛教徒将佛教思想思想引入我国,改革了我国的传统思想结构,开放的中国接受了佛教的理论教义,提升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我们的先哲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完全可以提升到改革开放高度的。所以我才说佛教的传入也是古代改革开放的结果,当然这种改革开放的思想是在中国古人开放的心态下所呈现的,与我们今天特指的改革开放思想还有着一定的差别。无庸讳言,法显的成就,也是古代改革开放这一理念下的表现。

法显是我国第一个走出去的佛教大师。虽然他在国外只呆了几年,对他说来是取得丰硕的年华,而对中国佛教来说也是开放和引进的黄金时代。正是由于法显到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通过他的游记——《法显传》,使我们对西天佛国和佛教之岛楞伽岛有了最初的了解,特别是斯里兰卡岛国的情况被纳入了中国人的视野。在《法显传》里,我们不仅知道这个岛国大小乘佛教并举,而且还看到了每逢佛牙节来到期间,整个岛上充满了节日的气氛。玄奘在印度住了十七年,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但是他只到了南印度,最终也没有过海到斯里兰卡。法显亲自到了斯里兰卡,他对斯里兰卡的记述,是最早的历史资料,其对历史文化所作的贡献因而更加宝贵,也使法显成为斯里兰卡家喻户晓的人物,享誉中外,可谓功不可没。我们可以说,中斯两国的佛教历史文化交流的源头就在法显这里,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是存在的,他的国际意义也于此中而体现出来,现在我国还有数十人在斯里兰卡留学学习佛教文化,这是庚续了法显以来的一千余年的中斯佛教与文化交流传统,也是当代改革开放的成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黄心川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黄心川教授)  

 黄心川教授:佛教造像艺术之路 

 黄心川教授:论玄奘精神 

 黄心川教授:中观派简介 

 黄心川教授:《第三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一 

 黄心川教授:开展四川佛教研究的意义 

 黄心川教授:地藏精神与当代社会 

 黄心川教授:《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序二 

 黄心川教授:法显《佛国记》所载印度超日王时期佛教盛衰情况 

 黄心川教授:“三教合一”在我国发展的过程、特点及其对周边 

 黄心川教授:印度瑜伽与少林武功 

 黄心川教授:鸠摩罗什和中国民族文化 

 黄心川教授:佛教应该与中国社会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