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卅七 菩萨修持


   日期:2021/6/22 12: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卅七) 菩萨修持

 佛语阿难:生彼佛国诸菩萨等,所可讲说,常宣正法,随顺智慧⑧,无违无失⑨。
   (这是说极乐菩萨自行化他皆随顺智慧)
   佛再跟阿难说: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们所讲的都是上契诸佛所说之妙理,下契一切众生的根机的正法,决无戏论。他们自行化他,皆随顺智慧而行,故一点也没有违背真理和误导众生的过失。
◎注释
⑧随顺智慧 是以智慧作前导的意思。
⑨无违无失 无有违背真理,也无有过失。

于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①,无染著心②。
   (这是说极乐菩萨在修布施方面无有过失)
   由于凡事都以智慧作前导,故虽生于无量众宝所庄严的国土,可是对于所受用的一切万物,都不认为是我所有的,也不对之生起贪爱执著的心。于作布施时,丝毫不起我能布施,你受我施,之中还有所施物的念头存在,真正达到三轮体空,能所双亡的境界,故无有过失。
去来进止③,情无所系④。随意自在无所适莫⑤。无彼无我无竞无讼⑥。
   (这是说极乐菩萨在修持戒方面无有过失)
   他们时常都到十方世界去供佛闻法,教化众生,身体虽有去、来、进、止之动相,心情却没有任何的系缚,如如不动;对众生已无亲疏的分别,平等普度,虽终日度生,但不见有众生相,心中清净,随意自在;又已亲证生佛平等之清净心,已无人我是非之分别,故亦无竞诤斗讼之一类事。所以极乐菩萨,三业清净,皆无过失。
附记:“去来进止,情无所系”是指身业离过;“随意自在,无所适莫”,是指意业离过;“无彼无我,无竞无讼”,是指口业无过。因三业清净,故能做到持戒没有丝毫的过失。

于诸众生,得大慈悲饶益之心。柔润调伏⑦,无忿恨心⑧。
   (这是说极乐菩萨在修忍辱方面无有过失)
   极乐世界的菩萨,常到他方世界去教化众生,皆以大慈悲饶益众生之心为本,以忍辱一切为行。他们已证我空,成就生忍,能忍受众生的无礼、诽谤、漫骂和加害;已证法空,成就法忍,能忍受来自自然界的风吹、雨打、饥渴、寒热等事;又已悟无生法忍,所修之忍波罗蜜,圆满具足,无有过失。他们常以柔和忍辱之法去调伏刚强难伏之众生,对众生同体大悲,无有厌舍,故毫无忿怒仇恨的念头。
附记1:这段经文,显示极乐菩萨,皆以“慈悲为本,忍辱为行”到十方世界去普度众生。其实,凡是发心度众生的菩萨,非具备慈悲和忍辱不可,因为众生多数刚强难化,不但不接受你的好意,反而会以恶口劣行来对你,为了度众生,你必须“慈悲为怀,忍辱为行”,你要受得苦、看得透、站得稳,以无限的慈悲,行无限的忍辱。并且要做到:内不见有能忍所忍,外不见有能辱所辱,中间不见有恶口劣行相加等事,三轮体空,一心清净 。
附记2:慈悲二字,是佛教的根本,没有慈悲,便没有佛教。所以凡是佛教徒,皆应培养慈悲心,让慈悲的种子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慈悲是慈与悲,“慈”是愿给一切众生快乐的心;“悲”是愿拔一切众生痛苦的心,怎样培养慈悲心呢?应修“慈悲观”,方法之一是静坐时,心中默想:“慈”者与乐的心,一切众生都是我多生多世以来的父母、兄弟、姐妹,我誓愿给予一切众生快乐。“悲”者拔苦的心,一切众生都是我多生多世以来的父母、兄弟、姐妹,我誓愿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如果心中时常这样想,不但慈悲的心与日俱增、道业猛进,而且有不可思议的感应,令你福慧增长,心想事成,因为慈悲心即是佛心啊!
附记3:佛门有一个修忍辱不起瞋恚心的妙法,就是:静坐时,心中默想:一切众生,都是我多生多世以来的父母、兄弟、姐妹,我要原谅他们的一切罪恶。如果有人用言语来骂我,原谅他!有人用手来打我,原谅他!有人用脚来踢我,原谅他!有人用石头来抛我,原谅他!有人用木棍来击我,原谅他!有人用铁器来伤我,原谅他!甚至有人用刀来杀我,也原谅他!倘你时常在心中这样地默想,心胸就会日愈阔大,态度就会日愈柔和,而且待人也会日愈慈悲仁爱,这时如果真的有人来欺负你、侮辱你,你也会笑骂由人,付之一笑,一切不与之计较了。所谓“有诸内必有诸外”,心中时常这样默想,外在的行为就会这样地去做。
附记4:在《涅槃经》中,本师释迦牟尼佛自述他过去生中受辱而不起瞋恨心的事迹如下:佛于过去生中行菩萨道时,生于南天竺国,当时该国的歌利王,不但骄慢自大,而且性情暴戾,残忍无道。有一天我在城外之山中坐禅,歌利王带了一群宫人綵女,也到山中来玩乐。他见到我,就问你是什么人?我答我是一个修行佛道的人。他又问:“你证得阿罗汉果吗?”我答还没有。他又问:“你已证第三不还果吗?”我答也还没有。歌利王就说:“你既然连三果都还未证,必然还没有离欲,怎可以开眼看我的宫女?”我回答说:“大王!我虽是未离欲之人,但我的内心,早已没有爱染之念!”他说:“我不信你的说话,我现在要割掉你的耳朵,看你能不能忍。”大王说罢,真的把我的耳朵割下来。那时我的耳朵虽被割,但我的容颜不变。随他而来的大臣对哥利王说:“像这样的大士,我们不该伤害他,他在受割截之时,容颜没有一点改变,好像没有这回事似的!”大王说:“我还要试试他,不但割截他的耳朵,还要割截他的鼻子,及支解他的手足和整个身体。”大王说到做到,因为我于无量世中,已经修习慈悲,愍念罪苦众生,所以心无瞋恨。然而大王仍然不信,说你内心不瞋,从何得到证明?当时我即这样立誓:“如我真的没有瞋恨的话,那我这个已被支解的身体,立即恢复原来的样子。”说也奇怪,发了这个愿之后,我的身体真的立刻恢复原状。因此,我更发愿;“愿我将来成佛时,第一个要救度的人,就是你大王!”如今我成佛了,首先救度的憍陈如,就是过去割截我身体的那个歌利大王。

离盖清净,无厌怠心⑩。
   (这是说极乐菩萨在修精进方面无有过失)
   极乐菩萨,个个都远离盖覆人们自性清净心的五盖,所以都没有贪、瞋、痴等烦恼;但对于尚在苦恼之中的众生,却视若自己,时空无尽地到十方世界去普度众生,精进不懈,毫无疲厌怠惰之心。
附记:菩萨普度众生,皆如《普贤行愿品》之所说:“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礼敬,乃至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佛教菩萨之伟大,于此可见一斑。
◎注释
①无我所心 无我、我所有之念头。
②无染著心 无贪染执著的念头。
③去来进止 指身体有去、有来、有前进、有静止的动相。
④情无所系 心情没有任何的系缚。
⑤无所适莫 没有亲疏的分别。
⑥无竞无讼 无有竞争、斗讼。
⑦柔润调状 以柔和之法去调伏刚强的众生。
⑧无忿恨心 心里没有忿恕仇恨的念头。
⑨离盖 远离五盖。五盖即五种的烦恼。盖就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盖覆人们的心性,使不生善法。五盖即: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法。
⑩厌怠心 对所修之法生起厌烦和怠惰的心。

等心①、胜心②、深心③、定心④;爱法⑤、乐法⑥、喜法之心
   (这是说极乐菩萨在修定慧方面无有过失)
   极乐世界的菩萨,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永远保持其等心、胜心、深心和定心,语默动静皆如如。在内不动心,外不著相的同时,却又生起爱法、乐法、喜法之心,成就了闻思修三慧,所以他们的禅定和智慧,皆无过失。
附记1:这里所说的“等心、胜心、深心、定心”四种心,指的是从世间禅至出世间上上禅;“爱法、乐法、喜法”之心,指的却是闻思修三慧。此禅定和智慧,加上前面所说的四度,合之便是“六度”。从经文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极乐菩萨修布施则三轮体空,心无染著;修持戒则三业清净,心无分别;修忍辱则同体大悲,无瞋恨心;修精进则时空无尽,无有疲厌;修禅定则语默动静,其心如如;修智慧而爱乐诸法,喜修大乘,证明他们着重“理修”,不著人、我、法相,达到理事无碍、真俗圆融、空有不二之境界,故无任何过失。
附记2:这段经文,处处谈心,可见修行,就是修心。佛法时常强调“万法唯心”,认为法由心生,法由心灭,只要心净,则一切皆净。所谓“修心”,就是向我们自己的心地下功夫,在内心作大扫除,扫去一切的妄想分别执著,除去一切的尘思俗虑,使之荡然无存。一般而言,我们凡夫的心鄙陋而自私,圣贤的心则圣洁而无私,我们若想超凡入圣,就必须把鄙陋自私的凡夫心一一除掉,转而积极培养圣洁无私的圣贤心。我们应去除的凡夫心是什么呢?就是贪心、瞋心、痴心、慢心、疑心、恨心、覆心、诳心、谄心、骄心、害心、嫉心、悭心、无惭心、无愧心、不信心、懈怠心、放逸心、昏沈心、掉举心;我们所应培养的圣贤心又是什么呢?就是慈心、悲心、喜心、舍心、施心、益心、定心、信心、念心、达心、直心、慧心、戒心、愿心、忍心、不退心、大乘心、无相心、平等心。

灭诸烦恼⑧,离恶趣心⑨。
   (这是说极乐菩萨惑业既尽苦报自除)
   由于所修之六度,非常如法,做到无违无失,故尔永远不会再有贪瞋痴之烦恼,也就永远不会再有三恶趣之苦报了。
附记:这两句经文,讲的是有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因果定律。灭诸烦恼,是因;得离恶趣,是果。彼国菩萨,惑业既尽,苦报自除,所以他们得生“但受诸乐,无有众苦”的极乐世界。这是本愿中第1“无三恶趣愿”,第2“不更恶趣愿”和第10“速得漏尽愿”等诸愿功德所成就的。

注释
①等心 等持的心,定的别名。梵语三摩地,华译为等持,即心安住于一境而平等维持之义。又是等至的心,也是定的别名。身心平等安祥叫做等,要以定力才能达到这种“等”的境界,所以叫做“等至”。
②胜心 指超越四禅八定之无漏胜定。
③深心 这里指深妙之禅定,如佛华严三昧或首楞严定等是。
④定心 即定心三昧,又叫做观佛三昧。一心称佛名号叫做口称三昧;观念净土之依正二报,叫做观佛三昧,或定心三昧。观念法门说:“若得定心三昧及口称三昧者,心眼即开,见彼净土,一切庄严,说无穷尽。”
⑤爱法 指三慧之中的闻慧。
⑥乐法 指三慧之中的思慧。
⑦喜法 指三慧之中的修慧。
⑧灭诸烦恼 灭除一切之烦恼。此烦恼是指贪瞋痴慢疑恶见之六根本烦恼。亦可指见思、尘沙、无明之三种惑。
⑨离恶趣心 这里指不再堕落于三恶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陈义孝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陈义孝居士)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示念佛三昧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十三、科学时代的往生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十二、古德时贤的金玉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十一、一个简单的念佛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十、往生极乐的三种福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九、往生极乐的九字真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八、往生极乐的三要三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七、认清我们的娑婆世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六、净土三经的特别提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五、特色如云的念佛法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四、说之不尽的往生利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三、美妙绝伦的极乐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