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冯达庵居士:密宗的持诵与辨境


   日期:2021/7/31 21: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密宗的持诵与辨境

冯达庵

持 诵
  持诵为密宗要道,亟须说明;金刚法界之持诵法,精细微妙,初学遽难契机,暂置勿论。今惟就莲花法界言之。
  凡曾如法忏悔持菩提心戒,得入坛受胎藏界灌顶,传得本尊印明者,应随力庄严道场,供养本尊圣像,日日依轨修习真言。按普通程序持诵满十万遍,能破初重妄执,得与本尊变化身相应。满二十万遍能破第二重妄执,得与本尊受用身相应。满三十万遍能破第三重妄执,得与本尊法性身相应。
  若灌顶之前,既深契真如法界者,能以少数当三十万遍,其或根器低下,或事相缺乏,或俗务牵缠,但能忆持不忘,且复依时念诵,则持满百万至三四百万遍,亦得破初重妄执。满千万遍或破二重或破三重随人而异。
  然欲计程收效,除不忘菩提心外,应守下列诸戒。 (一)须力行十善。
  (二)须力矫酒食肉茹辛诸习。
  (三)念诵时须一心系念真言,不得攀缘他事。
  (四)真言须字字正确,不得以依稀仿佛之译音读之。
  (五)念诵中间,若不获已而有涕唾咳嗽等事,则此遍不计数。
  (六)念诵声音勿太缓,勿太急,勿太高,匆太低,勿太大,勿太小,中间不得与他人共语。
  (七)持诵本尊真言,务须专一。未到破执境界,不应改持他尊。
  (八)从阿阇黎处受得真言,不应滥授他人。
  (九)不起骄慢之心,常存慈悲之念。
  (十)求大悉地者,中途不应作摄伏魑魅魍魉等事,亦不为人禁诸恶难。
  上文汇集苏悉地苏婆呼等经要旨,约为十条俾便省察,如能遵守,成就非难;有所抵触,收效斯小。若多所违犯,自无成就可言。

辩 境
  学人依法持诵,日有常功,自然渐感法验。惟境界正当与否,不可不细加分辨。
  吾人为六尘所惑,耳目昏迷,人趣环境中,眼所见者限于当前最炽之境。稍涉疏远,便不能睹,无论其他诸趣也。此方人类,福德非厚;诸天善种,自难流露于心。而鬼神恶种,则随时具备,乘机显现,而人不及察焉。
  其屏俗虑,讲修行者,心稍宁静,鬼之影像遂得倏见于前,外道重视此事,以为大效在是。佛门之具正知见者,不惟不取,且恐鬼境频起;熏心渐浓,临终将牵入鬼趣。
  密宗以培植佛种为旨,诸天境界尚未所当轻。鬼影若现,亟宜放弃。学人所当知者一也。
  功行幼稚时,凡情犹盛,未易从现量中得见本尊。有等根机或循夙习,能随意识开为法尘,宛若佛菩萨当前,此属独影境。亦有邪种出现,认识未清,由意匠展转幻作佛菩萨相,此属带质境。两种境界皆非真实,执着不舍,势入邪道。学人所当知者二也。
  持诵过程中渐达于一心不乱之境,本尊种子或流现于眼前,得见瑞相,其威仪若与本尊符契,且有种种光明。斯固正当法验。倘威仪不类,只属夙善随缘偶露,非与本尊相应,学人所当知者三也。
  上述境界,纵与本尊相应,只见化身,若遽生欢喜,且起分别之见,则凡情复炽,境界随失,其能泯去分别二执,庶得与本尊相见焉。
  然仅安住于别之见, 则凡情复炽, 境界随失。其能泯去分别二执,庶得与本尊相见焉。
  然仅安住于此,临终不过往生本尊化土,得少为足,非密宗本旨,学人所当知者四也。
  得见本尊化身,斯破初重妄执矣。从此精进不懈,再破二重妄执,开顶门眼能见本尊受用身,功行到此,克证无生法忍。生前堪为人天导师,临终得生本尊报土。然不过菩萨境界,非密宗即身成佛主旨,学人所当知者五也。
  百尺竿头更能进步,摧破三重妄执,则于莲花性海中提出本尊法性,遍布行者肉身一切支分,从一一毛孔流出,光明普及大千世界,当是毛孔流出。当是时,内离能运之心,外泯所达之境,法法无相,惟一片佛性妙用,无边而亦无一片之见。
  入此大舍三昧,行者肉身即是本尊法身当下,便处本尊常寂光土。若更精研,自心三十六尊妙性一一证之,斯契密宗究竟之旨。

摘自《菩提心》1999年第4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冯达庵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冯达庵居士)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