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于凌波居士:杨仁山的学佛因缘及其对近代佛教的影响(二)


   日期:2021/8/16 17: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杨仁山的学佛因缘及其对近代佛教的影响(二)

于凌波

四、金陵刻经处始末

同冶五年(一八六六),文会在南京约集了十多位同志,分别劝募,筹画设立刻经处。在同志中发心最切的,是江都郑学川居士。郑居士未几出家,法名妙空,在扬川东乡砖桥创办了“江北刻经处”。以后十五年间,刻印了两千多卷佛经。

文会在南京创办的“金陵刻经处”,也成立于同冶五年。成立之初,参与创办者曾开会公议,有所谓二二不刻”的条例,即:一、疑为伪经者不刻。二、文义浅俗者不刻。三、乩坛之书下刻。以后数十年间,刻经处都维持这一原则。金陵刻经处刻出的第一部经书,是《净土四经》,即《无量寿经》、《十六观经》、《阿弥陀经》及《普贤行愿品》的台刊本。文会于(重刊净土四经跋)一支中称:

“子初闻佛法,惟尚宗乘,见净土经论,辄不介意
,以为着相庄严,非了义说。及见云栖谙书,阐发
奥旨,始知净土一门,普被群机,广流末法,实苦
海之舟航、人道之阶梯也。……适来金陵,护见此
本于王君侮叔处。觅之数年者,一旦得之,喜出望
外。……自逆匪窜扰以来,其版想不复存。今者匿
募信拖,重镘梨枣。”

至于金陵剔经处,自同冶五年创立,至宣统三年文会逝世上,先后四十余年间,共刻印出了多少径书呢?据蒋维乔《中国佛教史》所载,文会手订(大藏辑要),共列经书四百六十部,三十三百二十卷。文会生前,经他亲手校订出版者,为数在两千卷左右,而由刻经处流通出去的径书约百余万卷,印刷流通的佛像十余万张。这下能不说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成果。

文会对佛教的贡献,犹不止此。主要在于他由日本搜求得我国唐宋古德的遗疏着述,有近三百部之多。这是我国散佚在国外的逸书,重回国内,刻印出版。这件事要由文会随曾纪泽出使欧洲说起。

光绪四年(一八七八),曾纪泽奉朝旨为出使英法两国大臣,纪泽函邀文会以参赞名义同行襄助。文会在英伦结识得日本真宗僧人南条文雄。南条文推是一八七六年到荚伦留学的学者之一。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佛教学者与僧侣赴英留学,接受西洋教育,攻习梵文者顿下乏人。如笠原研寿、高楠顺次即、村上专精等,都是那个时代的留英学者。

文会与南条文雄结识,闻得南条称日本有不少中国古代的逸书,就托请南条在日本代为搜购。南条不负所托,返回日本后即尽力协助。文会与南条相交垂三十年,书信往返,不曾间断。南条代文会搜求得中国散逸佛书近三百种,南条曾谓:

“明治二十四年以后,余与道友相识,所赠居士和
汉内典,凡二百八十三部。而居土翻刻却赠来者,
殆及十余部,如昙鸾、道绰、善导、窥基、智旭之
书,亦在其中。”

南绦代为搜求的经书中,如窥基的六十卷《成唯识论述记》亦在其中。如文会于(成唯识论述记叙)中称:

“有窥基法师者,奘公之高弟也,亲承师命,翻译
《成唯识论》,会萃十家而成一部;并以闻于师者,
着为(述记),学相宗者,奉为准绳。迨元季而失傅
,五百年来,无人得见。好学之士,每以为憾。近
年四海交通,得与日本博土南条上人游,上人以此

书赠子。”

金陵刻经处虽然成立于同治五年,但是并没有固定的“处,一址。最初,文会在南京城内的北极阁借得一片土地,盖了一处储存经版和佛书的场所。后来因为北极阁土地发生料纷,文会不得已把经版佛书储存到位于南京花稗楼租赁的住宅中。这以后,文会曾到苏州香雪海看过土地,想盖一处永久的储畈藏书之所,但也没有成功。直到光绪二十三年,才在南京延龄巷,兴建了“金陵刻经处”的永久处址。

南京廷龄巷的金陵刻径处,占地二十一亩,合一万四千平方公尺,盖了一百二十乡间房子,分成几个院落。最初,文会一家人也迁入居住,留出一部分给刻经处使用。到文会临终前,遗命把全部房舍捐给金陵刻经处。杨家后代以后分批搬走,并在南京市政府办了产权转移的手续。

有金陵刻经处如此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房舍,所以文会以后在刻经处内创办只恒精舍,欧阳竟无在刻经处内创办支那内学院、法相大学特科,使延龄巷的金陵刻经处,成为近代佛学复兴的摇篮。

五、杨仁山对近代佛教的影响

文会曾两度以参赞名义出使欧洲。第一次是光绪四年,随出使英法两国大臣曾纪泽去的。光绪六年,曾纪泽改任出使俄国大臣,文会即辞职返国。第二次是光绪十二年,贵池刘芝田出使欧洲,以文会襄助过曾惠敏公(纪泽)使欧,娴于英法国情,坚约同行协理。文会倩不可却,仍以参赞名义随行。此次出国四年,于光绪十六年回国,此后文会未再出山任事,惟以刻经为职志。

光绪二十一年,锡兰人达磨波罗居土来华,由英国传教士李摩提太之介绍,与文会在上海会晤。达磨波罗以复兴印度佛教为目标、希望得到文会的支持。文会对达磨波罗的抱负十分赞同,曾计画训练出一批精通英文梵文的青年,到印度去协助达磨波罗弘扬佛教,这就是他后来创办“只恒精舍”的原因。

文会晚年二(十岁以后),追随他学佛的弟子为数顿多,如谭嗣同、桂伯华、李证刚、黎端甫、蒯若木、孙少侯、侮顗云、欧阳渐等,是其着者。欧阳渐撰(杨仁山居士传),称:

“惟居士之规模弘广,故门下乡材。谭嗣同善华严
,桂伯华善密宗,黎端甫善三论;而唯识法相之学
,有章太炎、孙少侯、侮顗云、李证刚、蒯若木、
欧阳渐,亦云伙矣。”

光绪三十四年,文会在金陵刻经处内,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斩新式教育的佛教学堂——只垣精舍。只恒精舍是年冬季开学,翌年初春,太虚法师也入精舍就读。《太虚大师年谱·宣统元年》载曰:

一春,大师以华山之策发,栖云之怂恿,就学于南
京只恒精舍。凡半年,于古文及诗顿有进益。杨仁
老授《楞严》,苏曼殊授英文,谛老二谛闲法师)任
学监。同学有仁山、智光、开悟、惠敏等,与梅光
义、欧阳渐、邱曦明,亦有同学之谊。  ”

文会门下众多弟子中,人民国后,实以太虚大师与欧阳渐居士二人最为突出。二人同为佛教思想界之巨擘,对近代佛学之复兴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欧阳渐,字竞无,江西宜黄人,生于清同冶十年(一八七一),以优贡出任广昌县教谕。受同乡桂伯华之影响,从文会学佛。后以丧母、大病种种挫折,决计舍身为法,再到金陵刻经处,任校对经书之责。越年,文会病逝,以刻经处编校相属。时值辛亥起义,革命军攻南京,竟无于危城中守经坊四十日,经畈赖以保全。

人民国后,竞无于金陵刻经处内筹设支那内学院。民国十一年于内学院讲《成唯识论》,门下学人毕集,如吕澄、王恩洋、聂耦耕、黄忏华、陈真如、熊十力等皆列入门下。梁漱溟、汤用彤亦从而问学。粱任公亦受业兼句,以病辍,报竟无书曰:“自怅缘濩,下克久待。然两句所受之熏,自信当一生受用不尽。  ”

竟无后于内学院设法相大学特种,阐扬法相唯识之学。时太虚大师创办武昌佛学院,缁素两学院遥遥相对,虽匮有法义之诤,却带动了近代佛学的进步。

杨仁山居上,由一段“情缘”,促成他进入佛门,于佛经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处。他之创办刻经处,影响到后来各地继起的刻经处,如北京刻经处、天津刻经处。他之创办只恒精舍,门下人才辈出,促成了中国佛教的复兴。他是近代佛教复兴的启蒙者,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宏姆斯·韦尔契教授(Holmes Welch)誉之为“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文会可当之无傀。

摘自《慧炬》第342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