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能弘法师:一切法门不离止观二门


   日期:2021/8/20 17: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切法门不离止观二门

止生定,观生慧。止曰奢摩他,观曰毗婆舍那。

止:分为有所止和无所止的修法。有所止以一善法门为所缘,如呼吸、佛号或咒等。无所止即无所住,明了、如如不动的觉性现前,如禅的修法。

观:有解脱道重视的无常苦空观(四念处观)、十二因缘观;也有菩萨道重视的中观、唯识观、禅宗的见地。当然“观”是否属于菩萨道或者是解脱道还是人天善法,也要具体省察一下自己是否发了菩提心,或只是发了出离心,或只是人天善法的心,是以什么目的来修这种观法的。即使是极高的见地,但发心却只是人天善法的追求,也只能修成人天果报,不可能成菩萨道、成佛的,因果如是。

有止无观不能成就,有观无止也不能圆满,必须止观具足方可,当然人之根机不同,有的人比较易止,定多慧少故;有的人慧多定少,易观。那么修法开始有所偏重而易入手,但过程却须克服自己的弱点,而令止观互融才能圆满成就。这中间自己不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须有善知识引导方可。故此未真正着手修行前,必须先依止善知识,选择一具足戒、智、悲乃至德行圆满具足的明师(善知识)乃是修行的重要关键。

止观二门中,止是以制心一处而安定心,心安定,烦恼暂时不现行。观是以智慧透破身心世界(内外诸境)之无常、缘起本质而放下执取,若只是安定心而没有慧观还不彻底;若只是慧观而无定力的深刻培养,慧还只是粗浅的。故此必须止观互相融和。在修习止观前一般先强调戒,乃是在克制业力(主要是粗重的恶业)的主动惯性。持戒清净,能暂时克服粗重烦恼,但中等乃至微细的烦恼还是未能克服,故此必须进一步修止成就定力,但定力成就只能克服中度的烦恼,微细的烦恼还是未能透破,故此必须从定起观,透破无明,证悟本性,才能终究解脱。故此戒定慧三无漏学缺一不可。经曰:摄心为戒(即克制心之妄动,不造作身口恶业),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三无漏学也不离自心。

以慧了知色、声、香、味、触、法皆是无常生灭,刹那不停,不被假相所惑,那么生起只是生起,消失只是消失,无执取,安于正念,安于一法门,即定力现前,乃至身心中生起任何的感觉:冷暖、苦乐、得失、荣辱、美丑、善恶也只是平静的看待他们,如此又如何能妨碍自心之解脱呢?在明白妄念的当下,放下执取的心,安静地看待,即不会影响自心的解脱。照样的修行,何时何地皆可如此觉醒无迷惑地修行,修行乃是在当下转念,转变惯性执取的习气,安住智慧的觉照,平静地看待一切,如此戒定慧即同时具足。功夫在平常的时日中,不论行、住、坐、卧,任何时间懂得转念即是真正的修行,否则会修得疲累而事倍功半。起心动念并不妨碍解脱,解脱在于是否透破假相,而以无迷惑、觉醒的心面对一切。

假相无自性即是真如法性,无二无别,不执不住,即是中道,一心三观,本来解脱,高明处是如此。然而,一般的功夫还是以戒定慧次第修习中逐步成就比较亲切。持好戒,有一定的定力即可修观,不一定要达到深定;若执著于深定的状态而不能以慧观看破假相而无碍解脱,还只是一种暂时对于现象的避开,并不能由此彻证觉悟,因为执著于深定乃是在心的暂时安定状态,时间不论多长,总是有限的。而且唯有透破现象生灭无自性所达到的彻悟,彻底地看破放下才是真正的无所不定。因为他(她)再无迷惑,也不怕面对,缘起无自性的幻影又怎能障碍绝对觉醒无迷之心呢?一切悲智德行圆满具足。故此修行中顿悟渐修最终还是会归一真无妄的心地功夫的。

禅定高而缺少正见慧观,还是会陷入轮回。因为执著于定境本身即是未曾透破无明,不知平静的禅定之境与动乱的现象皆是无常、无自性的,唯透破动静假相,才彻底翻身,这需要佛法的正见智慧。

“止”乃对善法境一心专注所达到的功夫,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也。“止”有数息而止,有观想而止,有念佛而止,总在一心专注达到定之效果。外道也有止之修法, 但没有佛教正见所修之观, 故此没法解脱生死。如明身心世界皆梦幻泡影、看破放下、无所执、平常心是道、无所住修一切善,乃慧观引领方便行,属观察修法,能破邪见、邪行,破我法实执,契无我缘起真相;如了知心念念念生灭、无住无执、观照分明、省察放下、住无所住,属观照修法,契无常,直至证真如法性,成究竟觉悟;也可从观身不净、观受是苦等具体修法中落实修观之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能弘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能弘法师)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附:河北武强弥陀院佛学考试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答学佛弟子问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不能没有了信仰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走向佛教的光辉生命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五大工程的伟大意义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人类的终极目的何在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弥陀院未来发展之五大工程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殊胜地念佛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佛教乃无上彻底的真实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应该尊重别人的善因缘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如何圆满孝道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佛教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