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曾琦云居士:密宗法义初探


   日期:2021/8/25 13: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密宗法义初探

曾琦云

按:本文写于1994年,当时正是气功热潮时期,藏密气功广告也漫天飞舞。很多人被一些所谓气功大师的广告引诱,沉迷于气功的小天地里面而不可自拔。故写成此文,并向藏密专家多识教授求教。多识教授当时是西北民族学院藏语言文学系主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干事,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研究员,甘肃省藏学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收到此文后,多识教授很快就回了信,说:“琦云同志,我虽然很忙,但以很大的兴趣阅读了你的文章和书信。当前国内外谈藏密、修藏密的人多如牛毛,简直不屑一顾。有时觉得闭眼、塞耳还清净些,因为我对汉地人的谈密修密没有什么好的印象。一见到那些港台和内地气功师的低劣的谈密文章,我直感到恶心。因为从其中根本看不到正信正解的成份。但看了你的这篇文章后,我感到很意外,尽管对密宗的源流和修持方面的解说还不够十分精确和妥当,但对密宗与气功关系,对闻思修、戒定慧的认识,对第二佛陀宗师的评价等方面闪耀着难能可贵的智慧之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你慧根不浅。”当时,我发现许多练功人背离了佛教的宗旨,看到那些对密宗气功趋之若鹜的人,一点都不懂佛法,忧心如焚。当时有广告说“班禅的老师××活佛恩准××传法”,我将此事询问多识教授。他回答说:“××活佛并不是班禅的老师,班禅有几位老师,是那些人,我了若指掌。把××说成是‘班禅的老师’,这本身就是一骗局。如果这谎是××所说,那就足以证明××其人了。藏传佛教对灌顶资格的要求极严,像拉卜楞那样的有四、五千僧人,着名格西(大善知识)上千人的藏区大寺,具备灌顶资格的大德高僧,在一个时代也只有三、五人。像××那样今日闻法,明日便大肆宣传灌顶的人,在藏传佛教史上尚无先例。同时,灌顶也非上师恩准就可以的问题,必须具备金刚上师的二十个条件和闭关成就。××称大师,借××活佛之名,到处聚众进行所谓‘灌顶’,在青海和北京高级佛学院被当作笑话来议论纷纷。为此,去冬在全国藏传佛教研讨会上,我已经向××活佛的传法提出过批评。宗师的绝密心法,大威德怎能这样乱传?××又不是受过戒的僧人,这样胡作非为定会受到黄教护法阎罗王的惩罚。”正如多识教授所说,汉地的假大师,假法本太多,真正的密宗法本并没有翻译过来,真正懂藏密的人,在汉地也是找不到的。鉴于汉地还有一些想真心学密的同志,故将此文重新整理出来。它既可以供学密入门的人阅读,也可以供学佛入门的人阅读。其中有关密宗的内容,已经插入多识教授的来信或作适当修改。

目前,密宗气功正在华夏大地以及国外许多地方兴起。但是,沉迷于密宗气功的人,往往缺少对密宗法义的了解,更缺少对佛法的认识。从低级阶段来说,密宗是一种气功,可以强身健体。但从全部密法来说,密宗决不是气功。不仅密宗如此,所有佛家功法都如此。如果只是把密宗瑜珈功法作为一种普通气功,甚至以此作为满足世间欲望的一种手段,这就大错特错了。如此下去,必将误入歧途,甚至落入魔境而不能自拔。密宗是生命解脱的无上大法,即使用最高级气功的标准来衡量它,也很不恰当,更不能与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气功相比。

已故佛学家,禅密净俱圆通无碍之大德,当代科学家黄念祖教授(1)曾总结今世人向往学密之动机往往是:“好奇,求神通,占便宜,找窍门。贪求名闻利养,想当上师,以淫欲心爱慕双修”如此等等。诺那祖师曾慨叹曰:“汝等汉人与我们康藏人不同,你们一学密法便想当金刚上师(2)。”真正有成就的金刚上师毕生难遇,但现在有的人一蒙金刚阿闍黎(3)灌顶,便以金刚上师自居。一受慧灌,便任意双修。黄念祖老居士是密宗大德,曾已继承红教嫡传弟子衣钵,但他终其一生不以上师自居。他说:“密宗善知识(信解佛法学问渊博的人)难遇,恶知识易逢。”(所引均见黄念祖之《谷响集》)语重心长,值得我们深思。因此,密宗行者择师不可不慎重,目前密宗出现一些不可收拾之局面,终因那些既无传承,又无修证的所谓上师而引发,一盲引众盲,俱堕入泥坑。密宗最重上师,遵从上师如佛,如遇邪师则一同落入金刚地狱,永无出头之日矣!

我非学密之行者,但对密宗无上大法也深深钦慕,对目前学密的混乱局面,深为忧虑。如不引起重视,及时加以纠正,密宗这种本为生命解脱的无上大法将面目全非,遗害无穷也!只因自己学识浅陋,且无修行体会,故不敢轻易动笔。但作为同道的探讨,觉得也未尝不可,这就是写这篇文章的动机。

(一)密宗与气功

密宗功法就是佛法,只谈功法,不谈佛法,是何密宗?怎不会片面执偏?正如盲人摸象,各执一端,不辨真假,自以为是。但是,一提到宗教,许多人就会与愚昧迷信连在一起。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总得亲口尝一尝。佛法中的深奥道理,只有真正的密宗行者和佛法修行者,才深有体会。佛教存在了两千多年,总会有其中的道理。否则无数信仰者(前几年统计现在世界有佛教徒六亿人)如此孜孜以求,难道他们都是疯子吗?要知道,修道练功,总要达到一种理想境界。所谓佛、菩萨、阿罗汉(4)都是修道练功所达到的一种境界,达到这些境界的人,原也是凡夫俗子,只因孜孜以求而各有所证,以至达到最后解脱的佛。如果不承认他们是已得道的圣人,为何今天还有这么多人顶礼膜拜,并取得与他们的信息相感通呢?虽然自然科学飞速发发展,但生命之来去始终是一个谜。许多许多高僧大德(现称大气功师)都有特异功能,佛法名为五眼六通(5),这是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相信人体的潜能是无穷的,修道练功可以开发自身的潜能,从而成为对生命大彻大悟的人,这才是练功的真正目的所在。所以佛菩萨并不是生来就是佛菩萨,他们也是从凡夫修成的。他们与凡夫不同的是,已经觉悟了生命的本质,达到了大解脱大自在的境界。佛也不是神,他没有创造真理,也不主宰世界,他只是把觉悟到了宇宙生命的原理告诉我们。根据佛所说的道理去修行,同样可以成佛。要知道,佛是真语者,戒妄语是佛门大戒,我们应当相信。因凡夫愚痴,故佛法是“世间难信之法”。但只要我们坚信无疑,必定会成正果。韶华易逝,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智者不可不慎!

目前气功方兴未艾,但很多人不明功法原理,人云亦云,鹦鹉学舌,盲修瞎练,,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我地有人练功反成为精神病患者,有人练功反使双臂残疾。我往往见练功者一练功就执着于引气,气到哪里了,又到哪里了。如此胡乱引气,是好人也会引出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须好好来研究一下气功之“气”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

我国古代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易·系辞上》:“精气为物。”疏:“谓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论衡·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主。”《难经·八难》:“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灵枢·刺节真邪》:“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因此,气并不就是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为区别于后天之气,故又写为“炁”(如《关尹子》“以一炁生万物”).此“原始祖炁”是推动胎儿内呼吸的动力,出生后,启动脏腑经络,并司理后天之气。通过练气功,均匀呼吸,静心去妄,以后天之气引先天之气,二气混和,呼吸绵绵,任督循环,身心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百病就无处生起了,《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气功强身健体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密宗也非常重视修气脉,有“三脉七轮”之说。密宗行者言:“气不入中脉,而云得证菩提者,绝无是处。”(见南怀瑾先生《东方神秘学》)如此看来,密宗也应是名符其实的气功了。但是,只要稍懂佛法的人便知道,密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而佛教认为人体由四大假合(6)而成,此假合之体终究是不长久的,最终要归于“无常”(7)”而寂灭。四大体空,为何密宗反而执着于此臭皮囊,不但重视人体的气机,而且注重锻练身体,认为是成佛的妙道。这就是密宗表面上不同于汉地佛法的特点。但仔细分析,就如禅净二宗,表面上未讲修气脉,实则已囊括其中矣。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达到解脱的途径。但是,如果就此认为密宗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气功,那么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果执迷不误,不知色身(8)是假,无心道人(9)是真,盲修瞎练,不明宗旨,反易受其害也!

密宗注重练气,实际上是为了返本还原,然后寻找清净净本性。佛法认为生命之形成来源于气,由气而成万物。《楞严经》对此有深刻的阐述。世界形成首先来自风,风即气也。《楞严经》云:“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行世界”天文学家认为星体最初为星云旋转于太空中,实际上就是风轮旋转而生地大,后来星云逐渐凝成星体,就是最初的恒星。此时温度最高,旋转不已,风金(坚执欲明之心凝固而成有凝之相)相摩而成火光,火光遇冷而上蒸,“故有水轮含十万界”。水与火本来是一样。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的(H2O),氢可燃,氧助燃。最先成为世界的元素是氢,它是气体,故有风;可燃,故有火;可凝为液体,故有水;可凝为固体,故有地。如来说:“四大之性,清净本然,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宇宙世界原本清净无尘,万物都由因缘产生,有情生命和大千世界皆从心识而来,因心起无明而生妄念,执空为有,组合四大而成为一实体,使如来本性囿于四大假合之身而不现,此心身实体谓正报,即有情众生,此心身依止之身外诸物,即无情世界,如山河大地房舍衣食,谓依报。正报与依报都为前业(一切心身活动)之果报,此生彼灭,循环不已,无始无终。因此,虽然从色身起修,引先天元气,回归自然,己初有成就。但是,此离大道仍远,找不到究竟,仍属有为法。“有”即是常见,即固执身心实有的邪见。《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古德云:“一切归一,一归何处?”智者当自悟,不可妄猜禅宗公案。(有关密宗与气功的问题,后文还会谈到。)

(二)密宗与显教

学习密宗功法的人,他们虽然热衷于练气功,但对佛法却一无所知。好象学密宗功法,就象打拳跳舞一样,学几个姿势和几个动作,就是在学密了,这就要使智者哑然失笑了。学习密宗的人,必先学习佛法显教。先不知显,何能知密?什么是显教?释迦牟尼佛一生传授所说之法,都是公开的,所以叫显教。至于佛法密意,也即是诸佛心印,则不在言传之中。不可思念的佛法密意,以凡夫之心何能测度?所以释迦牟尼佛终其一生,没有明传。

有关汉译藏密佛教资料说,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七百年,为了使末世众生速得成道,离苦得乐,而另传密法。他以神通显化,不再经母胎而出世,在南印度一个国度里,正当国王夫妇在后园闲游时,看见池中巨莲,中间一朵,忽然放大,异乎寻常,从花蕊中跳出一个婴儿,这就是后来密教的教主——莲花生大师。长大以后,继承王位,以种种神通威德治理国政,以后舍弃王位周游传法。当中国唐太宗时代,便入西藏传授,从此使西藏成为佛国。这就是藏密之由来。

这种说法不符合藏密起源,藏学家多识教授给我来信说:“密法是佛陀亲传,并非莲花生所传。佛陀在大转三乘显法*轮的同时,给文殊、观音等大菩萨和锐根弟子密传了密部四续。如给乌杖国思扎菩提传密集主续,给香巴拉法传时轮主续等等。这类续部经典中的很大一部分译成了藏文,现保存在甘珠尔部,总数占大藏经的50%以上。莲花生是八世纪的人,八世纪末吐蕃王赤松德赞执政时来藏传法,是藏地旧密的始祖,并非所有密法的鼻祖。他与佛陀时代相隔一千三百多年(按现代的佛历)。莲花生也并非莲花中所生,看莲花生正统传记便知。”

另据资料,传说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八百年间,印度佛教中出现一位龙树菩萨,打开释迦牟尼佛留在南印度一座铁塔,取出密宗经典,从此世上便有了密宗的流传。到了中国唐玄宗时代,有三位印度密宗大师——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来到中国,传授密宗法门。宋末元初,由蒙古人带入西藏的密教,两相融会贯通。到明朝永乐时期,认为密宗过于怪异,便下令废逐,以后一直流传在日本称之为“东密”。

密宗是我国佛教十大宗派(10)之一,它是纯正的佛法。藏密学者,必先学习显教佛法十余年,方才入密。连显教都不懂,何能深入密教?西藏《大藏经》较之汉地《大藏经》,少有出入。三藏十二部(11)都是佛法的根本,先不深入经藏,何能了解佛法密意?实则显中也有密,密实则不为密。藏密佛法谓显为共行,密为不共之行,连共行都不懂,何况不共之行?

格鲁派(黄教)认为显密一切经论都是修行证果的教授。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即是先集中精力专修显教理论,然后才深入密法。他认为在整个佛法修习程序上,必须先显后密。只有在打好显教经论的基础,才能进入密法专修,以便使佛法义理同密法修证实践有效结合起来,进而由“生起次第”达到“圆满次第”的修行境界。故宗喀巴大师依阿底峡尊者《菩提道灯论》而作《菩提道次第广论》与《略论》。以人、天、声闻、缘觉、菩萨道五乘次序,贯串戒、定、慧解脱究竟,发扬显密圆通的理论。阿底峡尊者是噶当派的祖师,其《菩提道灯论》认为显教与密教完全相通,强调僧人必须先显后密,循序渐进地修行。宗喀巴早年的启蒙教师顿珠仁钦是噶当派有名的喇嘛,宗喀巴后来虽然博采众家,但噶当派显密圆通的理论更得到发扬光大,其《菩提道次第广论》直承《菩提道灯论》而来,一脉相承,一气呵成。然后他又集合密教修法理论,作《密乘道次第广论》。因宗喀巴大师传承的教法严守戒律,清静苦修,流传至今而不衰。其弟子于显教理论和密教修行都有很高成就,博学多才者众多,故能存正去邪,使密宗发扬光大。达喇与班禅转世至今,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传承系统。

今天一些学密者,首先不去认真研究显教理论,就想直接入密,实则为密法的一些假现象所引诱。这些人专作个人的如意算盘,听说密宗可以即身成佛,而现世利益也很好,如求治病可治病,求发财可发财,求神通可得神通,不舍世俗夫妇关系的,有双修法,求官求名的,有增益法。既然可以这样舒舒服服地成佛,又能得到这么多利益,何乐而不为呢?这些要求当然是可以达到的。但是,由于这些人没有很好地学习显密理论,甚至没有读过一部经,不明白佛法的最终宗旨,专想如此轻松地满足个人的“私欲”,那么就完全违背了密宗的初衷,实可哀哉!

(三)密宗、禅宗、净土宗

我国佛法今天主要有三大宗,即密宗、禅宗、净土宗。密宗瑜珈即是“相应”,即身口意(身语意)三密与佛相应。所谓相应法者,在下部密法中,身作手印、口念咒语、意作观想。佛之身口意三密,凡夫不可测度,不可思议,故称为密。一旦身口意三密相印,即得身口意三业清净,妄心不起,万法归一,心如止水,圆融自在,即达三摩地(12)境界,也即即身成佛。净土宗以信愿持名念佛为宗,实则是密宗显说,身在礼佛,即身密相印,口在念佛,即口密相印,心在想佛,即意密相应。如此一心念佛,心不杂乱,何能不感佛慈力加彼而生净土?所谓净土即为心净(念佛得三业清净)而得之净土也,凡夫心秽故而得秽土也。三千大千世界都在一念之中。禅宗也是密宗,“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心意下功夫”。禅宗以心印心,此中之密,凡夫何能测度?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本无宗派。传法后人为对机治病,故分宗派。但不管是密、净、禅,还是其他宗派,都是解脱之法,都是佛陀所讲之法,没有上下高低之分,归根到底是一个法。宣化上人开示说:“禅、教、律、密、净,虽说五宗,归根到底是一个,没有两个”如果用禅宗的话来说,连一个也没有,一说即是错。此理太高深。现在众生根钝,无法了解其中奥秘,反有落入断见之弊,故不宜参禅。

综观现有佛法,对于现世的人来说,净宗与密宗最为适宜。如以方便而言,净宗尤胜密宗,只因方法简单,许多人反而不信,须知最高深的的法往往也是最简单的法,简单实则不简单啊!如念佛一法,念念相续,心无杂念,一心不乱,谁能做到?再如《观无量寿佛经》之观想法更难矣。密宗法门虽也是解脱的捷径,但此种修行,悉待阿闍黎之灌顶加庇而后能入,应亲承教授,非文字所能传也。密教有戒云:密无师承,不可滥学;未经灌顶,窃法无益。故此为局限之处,为汉地学者带来困难。

把密宗与净土宗进行比较,其共同点都是他力法门。净土宗要感通阿弥陀佛加被才能生西,而密宗不仅要感通诸佛菩萨慈力加被,尤其还要感通上师的慈力加被。但是,一谈到他力法门,有些人就不大相信。如果不相信有佛,何必还去修道成佛?要是佛不救我,他何会降生我土谆谆教诫?要知道,佛是觉者,他是达到与宇宙时空融为一体,已超越时空相对,其信息无时无刻不布满整个虚空。简单地说可以比喻成一种宇宙能量,这种能量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如果说看不到,那么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很多,如电磁场、无线电信号,我们都看不到,难道你能否认它们不存在吗?佛菩萨就好比电波一样,非凡夫肉眼所见。但是,佛菩萨有应化身,他的真身我们虽然看不见,若我们感应道交,即可看见应化身。只不过他们化现的男女之相并非仍有男女之欲。《广州日报》报道:记者采访法门寺,看到了该寺圣涎法会拜佛舍利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利上空显现,被摄影师抓紧拍下的一张照片。当时目睹此景的数百中外高僧无不惊奇万分,诵佛之声震耳,场外十万僧俗则激动地呼喊:“佛祖显灵!”喊得山摇地动。时间正是1987年11月9日12时3分(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涎日。

通常说,佛有三身,即法身、应身和报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法性身、真如、如来藏、实相、法界圆成实性等。此法身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常住不变,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证得了。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静坐悟道后第一句话即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性,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既然人人都有佛性,那么人人都是佛子,所以佛就在我们心中,心即是佛也。既然人人都是佛,那么就你中有,我中有你也,何能区分于你我?所以佛的心中无你我之分,他是真正的“无我”者。正因为基于这种觉悟,故佛能同体大悲,挽救众生出苦海,使众生由迷而悟,转入圣境。众生自执有“我”,即私欲膨胀,贪嗔痴随之而来,造杀、盗、淫、妄等罪,身心不得清净,沉沦苦海不能自拔,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报身是由诸佛各自功德智慧而成的身,有自受用身和他受用身的分别。自受用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证法乐之身,他受用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诸佛法身相同,因其本愿不同,故显其不同之报身。法身正好象一室之灯光,光光相照,互相圆融,没有区别。但全室之光,又来自不同的光源,又区别于其中,报身即是如此。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身,如佛在印度降生,八相成道,即是应化之身。《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音门品》说观音有32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不仅有情生命有其应身,无情世间也有其应身,即山河大地、山石土木、九流十教、贫富贵贱中都有其应身,只要机缘成熟,他就应世度生。只不过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还不知道呢!因为佛即“无我”,他何会称名道姓来救你,并指望你今后的报答呢?如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金刚经》就反复阐述了“不住相”的道理,故如来把度众生作为应尽的义务,度而无度也,不达到这种境界就成不了如来。

从整体来说,佛之三身是连成一体的,法身是体,报身是相,应身是用,一而成三,三而成一。三身之境界,凡夫无法测度也,非言语文字所能说明,只有自证方能了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就是佛法密意之所在。佛乃大慈大悲,何能隐瞒密法而不外传,作为个人的专利品呢?只因菩提心印,妙密难明也,若言下顿悟,法外忘相,正如六祖所云:“密在汝边!”何秘密之有?那么在未悟佛法密意之前,怎么办呢?那就只有靠上师和佛力加被,身口意三密相印,才能证得。密宗是从果上起修,即诸佛本尊是已成之佛,我们是未成之佛,本尊已觉,我们未觉。既有导师指明道路,我们何必另寻他路呢?已经煮成的饭,我们怎么不吃?反而要去另起炉灶呢?须知修成佛必经三大阿僧祗劫(13)。要想此生有个了断,必依如此捷径(他力法门)才能解脱。同样,净土宗也是如此,因阿弥陀佛在成佛之前(因地里)发了48愿,要造成一个极乐世界,接引众生往生而证佛果。现在是已经结成的果实,我们去吃就行了。即净土宗也同样是从果上起修,以阿弥陀佛愿力宏大,念佛者在世吉祥如意,临终十念就能往,万修万人去,不漏一人也。是捷径之捷径,故密宗诺那祖师说:“修任何本尊必须兼修西方净土。”六成就法即有往生一法。黄念祖大德曾作一偈云:

清净一句万德严,禅密净土一而三

掩耳不闻末后句(14),无心犹隔一重关(15)。

六根齐摄当下是,三密相印刹那圆。

持名即禅即持咒(16),且却即是祖师禅(17)

一般说来,密净为他力法门,禅宗为自力法门。实际上自他是不二的。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故他力即是自力。但众生虽然有如来智慧德性,因妄想执着,却不能证得。故凡夫与佛又有天壤之别。如果自认是佛,不须求证,则成为狂禅,认贼作父了。因此,众生根钝,须以毒攻毒,方能证知诸法空相。故密净首先当一切归一,至于一归何处,则待后自能证悟。身结手印,口诵真言,心中观想即能与诸佛三密相印,靠三密加持之力即得一切归一矣。同样,身在礼佛,口在念佛,心在想佛,即与阿弥陀佛相应,全假即真,事理圆融(18),方知诸法空有不二,所谓“参到山穷水穷处,山河大地是如来”。

有关三密相应和禅净密的问题,多识教授来信说:“关于身口意三密相应法,说成是‘身作手印,口念咒语,意作观想’很不妥当。下部密法中,有这样的说法,但这种解释非常肤浅。在无上密中对‘三密相应’的解释不是这样的。一切有形、有色之物,都属身密,一切声音,都是语密,一切智慧都是意密。这三密包括了整个物质和精神世界,‘密’就是指物质和精神的不可思议性。修三密相应是密法的全部内容,不能只理解为‘结手印’,‘念咒语’、‘观想’之类。上密(核心密)的三密修法,不但与禅净不同,就连事、行、瑜伽等下三部密法,也有很大的差别,能即身成佛之法,也只有无上密部才有。”

(四)上师、三宝

学习密宗之人,极其重视与上师、三宝(佛法僧)相印。如果拒绝上师及诸佛信息(或说宇宙能量),想自求成佛,有如煮沙成饭,终不可得。拿若巴尊者说:“有人学法有得,以为自修自证,不信是上师功德所加持,此为最大过患。”故《密宗法义精要》云:“行者行住坐卧,均不离上师、三宝,行时,想上师在右肩,举步若绕塔:坐时,想上师在顶上空中;食时,想变成甘露,先供后食;卧时,想住上师凊净刹土。一切行动,应启请上师,三宝加被精进行持。特别于念诵回向时,一心请求慈悲摄受,令一切有情皆成菩提道,不遗一人也。”不皈依上师、三宝,虽然也能修得外道神通,但终究不能解脱而堕落。印度外道掌简巴,常修气功,亦戒杀、盗、淫,且作七供,虽相当成就,但不能解脱轮回,即以不知皈依三宝故。

既然密宗如此重视三宝加持,尤其重视上师加持,那么择师与遵师不可不慎。现当末法(19)时代,求有成就之上师,恐怕毕生难遇,必须广参多闻,辩正离邪。《最胜密法》说:“如灌顶传承不断桥者(即传承次第未中断),护戒清净,三门(20)妄念少,慈悲心重者,可依。”又“有最胜密乘已证空性,已见本尊,慈悲方便,或不为现世名闻利养,而以度生事业为重者,可依。”莲华生大士云:“弟子不观师之功德,轻信止者,如服毒药;师不拣择弟子而传法者,如走路不看犬,行当自蹶。”

一旦依止上师和三宝,当坚信上师三宝之加持力,断除一切疑虑。《密宗法义精要》云:“谓初于师见其功德,生清净信;中于自观六道(21)苦,从忏罪积资多门深生意乐,希求解脱成佛;后于三宝见为资粮田。舍彼无所依怙,惟彼能救,启坚固信,归心投止。”“一切加持、一切受用、加持等之大小,恒视信力之浅深。否则,释尊当前,亦将疑二。弥陀及诸大菩萨之慈力遍满虚空,无信者难摄受也。”有一故事说:“藏中有子,常贸易于印度。母求佛迹,屡无以报,母以死逼之,乃拾犬牙贻母,谓是佛牙。母信心顶礼供养,牙常放光,且飞出舍利。及母命终,现五色瑞相焉。”此母因不疑牙是假,故心已与佛相通,全假即真也,何不感佛力加被?同样,我们所供佛菩萨相不也是纸印泥塑吗?可一心礼拜,是心作佛矣,故与佛相通,此功德不可思议。因此,信总比不信好。一心祈祷,即有感应,方知此信为真。故密宗瑜伽相应的关键是首先要具备信心。弥拉日巴尊者之弟子请师曰:“上师呀!我求你之加持。”尊者曰:“弟子呀!我求你之信心。”故“信为道源功德母”。有了信心,心不杂乱.一心称名,即得感应。有些人说,我也相信上师、三宝之加持力,但就是发现不了有何感应。这是因为内心杂乱,污垢很多,组成一道墙与之相隔,故感应力微弱难于觉察。归根到底,仍旧是信力不足。故而有污垢,难于相应。一旦舍命以求,必能迅速取得感应。为何人在危难中,向佛求救而得感应大呢?因此时已全心向佛,信力大增,故胜过平常念佛。故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有信才能发愿,发了愿才会修行。

(五)戒、定、慧三无漏学

皈依了上师三宝后,就要依教起修。戒定慧是三无漏学,缺一不可。下面就从戒定慧入手,粗浅谈谈密宗修法问题。

戒学体现了佛法立足的根本,体现了人类的道德规范,也即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精神文明建设。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必须约束自己,要有一个规范。一个国家的规范是宪法,佛教的规范即是戒律,没有规矩何能成方圆?故佛法以戒为本,依戒生定,因定发慧也。阿难曾问佛:“世尊涅槃后以何为师?”佛告以戒为师,若能守戒,与佛在世无异。戒能断恶,灭贪嗔痴三毒,证“无我”法身。戒不清净,即会作恶,作恶者则周围是恶知识和恶信息,心态即不能安祥和平衡。如此怎能身心清净入定?又怎能由定开发智慧呢?一失足成千古恨啊!故《佛遗教经》云:“戒是正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放逸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得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佛在涅槃前还如此殷勤嘱托弟子必须严守净戒,可见戒之功德胜过一切,我们不可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佛教传入西藏后,曾经有一段时间,戒律松弛,僧侣腐化,佛法衰落:而遭法难。朗达玛等恶人灭法,决非偶然也。阿底峡尊者入藏后,才开始收拾这种混乱局面。而宗喀巴大师承前启后,从整顿戒律入手,开创了藏密佛教的新局面,成为一位伟大的宗教改革家。大师见许多修学佛法的人,一向精神散漫,贪欲无厌。虽自诩为大乘行人,却对趣证无上佛果的菩萨戒,不能实行。有些学习密法的人,只求灌顶,而不知依止上师和护持三昧耶戒,以至求升反堕。更有狂者,竟说学密不要守戒。因此,他于无量法会中,为大众讲《菩萨戒品》、《上师五十法颂》、《密宗十四根本戒》等大乘戒。大师主张严守净戒,僧侣必须独身不娶。寺院组织管理必须严格要求,他强调守戒的重要,破戒的可怕。破密宗根本戒,现在不但有可怕的灾难,死后还要堕入金刚地狱。此地狱专为密宗行者而设,比无间地狱(最痛苦的地狱)还要痛苦万分。大师不仅广泛宣传严守戒,而且本人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当时有些僧侣虽然反对太师的讲法,但见大师清净苦修,严守净戒,也不得不感动而投奔其麾下。故大师以自身的规范,在大众中树立了榜样,美誉流传四方。又加上其以神通显化,更受到了广大僧俗的热烈拥护,使萎靡不振之道风一跃而为欣欣向荣,旧日颓景一去不复返矣。大师成为一代德高望重佛教领袖,世世代代受到人们的思念和钦敬。

密宗戒律分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三类。当常观察自身于身三、口四、意三(22)是否清净。古德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严持戒律,即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此即能净化心灵。心灵净化,即能心无杂念,入定开慧。在身口意三业中,按观在的形势,身业首当戒杀。当今杀心太重,众生本为一体,只因业报,改头换面,你杀他,他杀你,世代冤冤相报,何有了期?佛陀教育,杀生断大慈种。《密宗法义精要》云,杀生供佛,佛决不会来领受,徒为魔所食,魔当再来,受害无穷。修道者总要注意吸收周围的好信息,杀生是一种极恶信息,行者必当远避。在口业方面要注意的是,要静默少言,祸从口出。你不说话,就不会无端生祸。仁者语默动静当严加注意。在意业方面,当戒贪欲,去嗔心,离愚痴。当今之人,火气太大。佛道之人,当制火气。“一把嗔心火,能烧功德林”。《佛遗教经》云:“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故佛强调要修忍辱波罗密。“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匆出恶言”如能如此观想,则嗔心迎刃而解矣。以上是从律仪戒来说。又摄善法戒当以清净三门,礼拜供养,或行住坐卧,时时观照缘于六度(23)不少间接。如见佛像、佛塔、经典,当恭敬礼拜。见佛像,不管是好是坏,是金是泥,均当视如佛在目前,礼拜供养。一切佛像都有佛的信息,开天目者,即能见闪光。如果佛像已坏,则要发心修好,或劝人修好;如果不干净,则要清洁。见经书也当礼拜如佛。经书即是佛的法身,是佛所讲的话,全都是佛的信息。有如佛在目前,何能不恭敬尊重?见僧人亦当恭敬尊重供养。僧是住持佛法的人,是我们可以直接见到的老师,可度我们到真理彼岸,故当恭敬尊重。俗人不可轻议僧人之短长,要以无分别心恭敬尊重。又于有情以无我心缘于四摄(24),自不生罪,且能利济,令他脱苦,所修功德均当回向法界众生,是为饶益一切有情。饶益有情,即是自觉觉他,即是自利利他,即是发菩提心。众生自执有我,何能证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同体即大悲,故菩萨总把度人作为自己的义务。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其大愿大悲之力何等浩大!不度众生是不能成佛的。度了众生即是度己,不求自利反能自利。

定学是开发无漏智慧(现称人体潜能)的根本途径。《圆觉经》云:“无漏清净慧,皆从禅定生。”《妙法莲华经》:“我得一切智,尽诸禅定际。”《大智度论》:“实智慧从一心禅定生。”“得禅定则实智慧生。”《坛经》:“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定是慧之体,慧是定之用”。什么叫“定”,“定”即是“心住一境而不散乱”.《佛遗教经》“若得定者,心则不散”,即不受外界干扰也。若要达到这种境界,先当离愦闹,一门静修,走成佛捷径。大德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弥拉巴尊者云:“入山静修,快如成佛。以人多,易起三毒(贪嗔痴),心不清净。贪受用等,亦从此起。”《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静处之人,帝释诸天所共敬重。”有人以为“大隐市朝,小隐山野”。但是,先不能做到小隐,何能做到大隐呢?先不能静中求静,何能闹中求静呢?故找个安静的环境静修是非常必要的。

禅定之力,功德无量,能破除一切妄想,杀烦恼贼,顿使“一切归一”也,即第六意识不分别,第七意识不执我,第八意识不落印记,此也即是不二法门,即生死与涅槃合一不二,烦恼与菩提合一不二,阴与阳一不二,意与气合一不二,心与物合一不二,生与灭合一不二,明与暗合一不二,有与无合一不二,自与他合一不二,事与理合一不二,色与空合一不二。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很好地说明了禅定的次第境界。观世音菩萨对佛陀说:“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寂,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见《楞严经》)故《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25)皆空”,于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顿证如来本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为了证悟这种如来空性的境界,密宗把禅定分为三:初安乐住,次解疑,终究竟无念也。具体证修方法很多,如宁玛派(红教,祖师莲花生)有“大圆满法”等,噶居尔派(白教,祖师玛尔巴,印度为谛洛巴)有“大手印法”等,萨迦派(花教,祖师萨迦巴)有“大圆胜慧法”等。格鲁派(黄教,祖师宗喀巴)有“大威德金刚法”等。因密宗重传承,未得灌顶,不得窃法,窃法无益也,故本处只能从外观上作一些大致的了解。

据有关资料说,藏密瑜伽遵循五种次序,即加行瑜伽、专一瑜伽、离戏瑜伽、一昧瑜伽、无修无证。加行瑜伽(如四皈依法、大曼达供养法、大礼拜法、金刚心菩萨法)为一切法之基础,先有加行,后才有四瑜伽。礼拜、供养、护摩(26)、念诵、研习教理等等,皆为加行。专一瑜伽即是专精观想,住于一境。离戏瑜伽即是定久慧生,脉开心解,证悟菩提,还同本得,皆为“离戏之事”。向上精进,打成一片,即是一昧瑜伽。再进而得到“无修无证”之果位。具体仪轨修法有一共通组织,即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依佛法之信、解、行、证次第而言,一切众生由初发心而登正觉,都皆从此生圆二次第而修。即如净土宗,单以持名念佛法门而论,亦已具备生圆之序,而不别列其次第名目者,正为诸佛、菩萨之密意。

多识教授来信说:“藏密瑜伽遵循五种次序的说法,也不适当。这只是宁玛派初级阶段修法中的一个方面,并不代表宁玛各派的修法,更不能代表整个儿宗法的修法。所谓生起、圆满二次第,也仅仅是无上密的修证程序,下三部密只有有相、无相瑜伽,连‘二次第’这种特殊术语都没有。把‘二次第’说成所有密法的修正程序是非常错误的。下部密中也有自身佛的观修法,但决不是生起次第。真正的生起次第是生、死、中阴身客观规律的体验性修法,方法属于核心密,并非一般的观想和念咒。”

修密法并非首先就是修气脉,即练气功,多识教授来信说:“上密先修生起次第,而生起次第还涉及不到气脉修法,圆满次第才有气脉的修法。汉地的学密人,不会走路,就想飞行,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不为解决生命问题着想,只想得到一些低层次的身通,便修气脉。这样至多只能获得一些糊口的法术。以此为无上成就,愚弄群众,其结果便是堕入金刚地狱,永不翻身,真是可怜!”

修气脉成就必须先有理论指导。童蒙止观、六妙法门即是寓气脉成就于身心修练之中,调身、调息、调心,修止修观,有一套系统的方法,不能盲修瞎练。再如净土宗念佛一法,也须静心念佛,调身,调息,调意,然后才易得成就也。

密宗修气脉之要,大体会于一身中之三脉七轮。三脉谓左脉、中脉、右脉,乃身体之要枢。七轮谓其顶轮、眉心轮、喉轮、心轮、脐轮、海底轮,分上中下三部分。打开中脉,使诸佛能量和信息畅通无阻,即达人体这个小宇宙与佛的大宇宙相合成一,也即由小我进入大我(入我我入)。这种打通中脉的方法,与道家注重修任督二脉,打开大小周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很有相似之处。儒释道本为相通,其他一些正宗功法,也是佛法的基础功。但是一切外道功法,比起佛法来,都达不到究竟。也即是不能明了万法皆空,得不到五眼六通中的漏尽通。尽管如此,对于修道者来说,广学多闻是必要的。闭门造车,往往会成为井底之蛙。自以为是,贬低他人,也即是佛法所说的“我执”未尽。

密宗打通中脉,入定开慧的方法很多。在二次第中有三寂:身寂、语寂、意寂。多识教授来信说:“身寂是生起次第的最高成就,语寂是气入中脉的体验,修成的征候是入静外部呼吸停止,意寂是修炼中假死状态,五大分离,元神脱体的死的过程的真实体验,它的结果是元神元气化为佛体‘幻身’,这是修炼的高级阶段,决不是修明点和丹田之类。”

密宗又名真言宗,持咒是入定开慧的重要方法。一个咒语,绵绵密密地念,水滴不进,雨打不湿,即是入定。咒语有不可思议之神通力,凡人不可强作解释,现有人称为宇宙语言。咒语是诸佛心印,故念咒很快能与诸佛相印,快马加鞭,得道最快。宗喀巴大师说,必须念诵、观想有证量后,方可进修气脉明点。念诵是念诵真言咒语,真言是诸佛菩萨的信息,使人与诸佛互相沟通,帮助行者进入定境。有人说,真言是一种音波频率,而佛即是宇宙能量,也体现一种音波频率,两者相呼应,即产生共鸣。这种相印,使身体的气入于中脉,畅通三脉七轮,使每一脉结舒解,自成光明清净的境界。实际上,密咒通一切法,诸佛成佛离不开,何况我辈后学?例如净土宗以念佛为主,但为确保生西起见,也须加持“大悲咒”、“往生咒”、“楞严咒”、“十小咒”。憨山大师(27)云:“念佛不得力者,可以持明(持咒),仗佛心印之力,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再说念佛与念咒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嗡、啊、吽三字根本咒是梵文声母之总纲,形成了宇宙万有生命的根本音,它震动身体脉结,清理脏腑宿疾。此三字之“啊”字即是念“阿弥陀佛”第一字,华严经四十二字母原文:“唱阿字时,入般若波罗密门,各以菩萨威力,入无差别境界。”(注:“阿”不可念ē)故一句佛号我们就可当作一句咒语来念,其中自有信息密码。再如“嗡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咒即是莲花生大士祈祷往生极乐世界所唱的咒语,故一句咒语也可以也可当作一句佛号来念。就是号称自力法门的禅宗,参禅者参至种子翻腾时,进退两难,不假密咒佛力加持,即不能过此关。憨山大师云:“历代禅宗大德,均密持神咒,潜假佛力,但秘而不说。”

整个密宗靠三密加持,达到三密相印的三摩地境界,密宗行者选好自己的本尊后,就必须努力便自己身口意与本尊三密相印。其方法在上密生起次第有四修正法,四瑜伽法,三殊胜法,四十九性法,圆满次第有五次第法、六次第法,那若六法,俗谛幻身和真谛光明心双修、双证法等。正如多识教授说“深如大海,广若天空,很难以一法或数法概括。”

总之,密宗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依,立十种心,统摄诸教,建立曼荼罗(28),身口意三密相印,即凡成圣,其不可思议之力,唯佛能知,非因地菩萨所能测度。故行者能于禅净外加修密法,则进步更快。

慧学是佛法的归结处,可分为闻(听闻佛法而生智慧)、思(思惟佛理而生智慧)、修(勤修禅定而生智慧)三慧。行者广学多闻,一门深入,入于甚深禅定,最后必能开发出无漏智慧,证悟宇宙的本来面目。

凡夫被五欲(色声香味触)所障,五欲即由五根(眼耳鼻舌身)而生,五根产生欲望又来自第六意识的分别。此分别又来自第七意识(末那识)之“执我”,向内执着这个四大假合的肉体为“我”,向外执取万法为实,故眼见色,耳听声,鼻闻香,舌尝味,身有触。为满足五欲,生贪嗔痴三毒,造杀、盗、淫、妄等大罪业。所造善业和恶业种子,都存入第八识(阿赖那识),也即藏识。凡夫以为作恶,别人不知,实则自己第八识已种下种子,正如摄相机一样全部录下了恶的信息,此生或来生机缘成熟,放出来的就是恶果。《大宝积经》:“纵经百干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涅槃经》:“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法句经》:“妖孽见福,其恶未熟。至其恶熟,自受罪酷。祯祥见祸,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因果轮回,沉沦苦海,可怕可怕,慎之慎之!修道的目的就是解脱轮回。要解脱轮回,先当离开五欲。五欲不生,“我执”即断,心则无念,此身何能再有轮回?《佛遗教经》:“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铲除五根之欲,当修知足之法。《佛遗教经》:“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并不称意。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虽富而贫。不知足者,常被五欲所牵,为知足者所怜悯。”淡泊知足,不为世俗名利富贵所左右。如此即能入道。即得第六意识不分别,第七意识不执我,第八意识不落种子。如此即能把八识转为四智,即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为佛成功所作一切普利众生的智慧),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为佛观察诸法及一切众生根器而应予药与转凡成圣的智慧),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无我平等,对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悲的智慧)。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一切事理无不明白,有如圆镜洞照万物)。这样,我法二执,俱已断除,断惑证真也。

通过闻思修,入于甚深禅定,能够得到无漏智慧,同时也能获得很多神通,现在名为特异功能,佛法名为五眼六通等。对于这些神通,只是佛法的附属品,开悟证果必然会来。对于修道者来说,解脱是第一重要的,根本目的是获得无漏智慧。至于某些神通,其他外道也能得到,但漏尽通,任何外道也得不到。故有神通的人并不就是已经开悟证果明心见性了。而开了悟的人,并不马上就有神通。如果以神通来衡量正与邪,那么天魔的神通就很大,天魔也是圣人了。现在国内外有个别人别有用心,自称证果,以小神通蛊感人心,我们可要提防,不可上当。释迦牟尼佛在经中告诉我们,末法时代有诸菩萨入世度生,作种种形。但决不自称菩萨,以泄诸法密意,除非临终阴有遗付。我们要多读三藏经典,特别是要读《楞严经》,以提高辨别正邪是非的能力。关键之处,我们是要通过闻思修而获得生命解脱的无漏智慧。《佛遗教经》云:“若人有智慧之照,虽是肉眼,而是明见人也,是名智慧。”有了认识宇宙真相的智慧,即使在生没有神通,仍是肉眼,也会得到解脱。有了神通,为度生方便,也只能偶然用之。如为个人名闻利养,蛊感人心,其恶果不堪设想,智者不可不慎啊!

写到这里,倍感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测度;倍感众生沉沦苦海而不自觉,可怜可哀!于是不禁悲喜交集。悲的是众生刚强难化,执迷不悟。喜的是自己能有缘研究佛法,实乃大幸。但愿一切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不要以为现在是科学的天下,科学成了迷信。科学发达来自人类物欲的膨胀。为满足五欲,科学制造机器,把人变成机械人,人类惰性成日增加,精神日益空虚,道德日益退化。另一方面,科学无限制地攫取大自然的能源,大面积地破坏生态平衡,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新的挑战。此外,科学依赖于能源,能源一旦枯竭,交通要断绝,工厂要停工,城市要瘫痪。由于能源的危机,再爆发战争的危险性时刻存在。对于修道者来说,对于五欲的追求是解脱的大敌,沉迷于物质享受之中,何能认识无上大道?故智者常叹:人心不古,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富贵荣华,均如梦幻空花。即使有万两黄金,也生不带未,死不带去。连我们寄居的这个身体都靠不住,何况身外之物?但也有生也带来死也带去的东西,那就是你心识中的业,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在名利物欲的追求中,心态则失去安祥和平衡,由心病而致身病,各种病症应运而生。先有身体,才有享受,身不健康,名利富贵,于你何益?要治身病,先治心病。安贫乐道,知足常乐,乃千古名训,为心病良药。

仔细地回忆一下藏密佛法,他们为何经受多次危难而长存不坠?乃因他们视西方物质文明发明是发疯,科学领导世界只使人类会快速走向灭亡之路。不是吗?如果核战争一起,地球不就会毁灭吗?而人心欲壑难填,总会为“我”而斗争,小战不断,大战的危险性时刻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佛法良药能够挽救世道厄运。它从断除人心欲望人手,达到“无我”境界,那么世界不就走向大同了吗?敬以此文祈祷世界和平,人民幸福,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最后录太虚大师(29)写的“宗喀巴大师法相赞”以敬礼密宗历代祖师:

释尊大法,策源月邦,派分三干,化各一方。

锡兰支那,爰及西藏,莲花生后,密咒当阳。

律像经教,若存若亡,末经猥杂,染风孔张。

大师崛起,浊激清扬,菩提之道,次第宣鬯。

下中上士,胥归金刚,根深枝茂,德隆誉芳。

此土禅净,今亦沦荒,扶戒研理,救之不遑。

唯师与我,志趣相当,千里万里,不隔毫芒。

我行未逮,我心正长,瓣香先觉,景仰无量。

注释:

(1)黄念祖(1913~1992),毕业于北京工学院,曾在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学院等地任教,他于禅宗皈依当代大德虚云大师,于密皈依红教大德诺那祖师嫡传弟子莲花正觉王上师及白教大德贡嘎上师,于1959年继承莲花精舍金刚阿闍黎位,受王上师衣钵及遗嘱。后拜谒夏莲居大师后,观末法机缘独弘净土法门。晚年日夜注解净土大经,1992年4月圆寂,得五色舍利百余粒。更奇的是有台湾弟子,远隔海峡,在自家佛堂助念,竟于灯花上爆出舍利。

(2)金刚上师:密宗又名金刚乘,金刚上师即是具备密宗某法之传承系统,且受灌顶,并即身成就者。

(3)阿闍梨:意为轨范师、正行者,即是灌顶师。

(4)佛即觉者,菩萨即觉有情(众生),阿罗汉即解脱轮回,

(5)五眼:肉眼(凡夫之眼,遇暗和障不能见)、天眼(天人之眼,远近昼夜都能见)、慧眼(声闻之眼,因闻佛法能识别万法假相),佛眼(照见世界本来面目)。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6)四大:地水火风。世间有形物质均由四大组合,人体毛发牙齿、皮骨筋肉属地,唾涕浓血、痰泪便利属水,温度暖气属火,呼吸属风。物质总是由元素合成,科学家分析为原子、分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如果用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即使一种最简单的生命也制造不出来。可见四大本空,因心识而来。

(7)无常:世界一切事物都不是长久的,常住不变的。

(8)色身:物质组成的身。

(9)无心道人:亦称无位真人。临济禅师说:“在我们肉体中,有一位无位真人,常通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出出入入,出于你们所见之处,所听之处,所思之处。尚未自觉体认的,务必打开心眼好好看看它。”

(10)十大宗派:俱舍宗、成实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密宗、法相宗、净土宗、律宗、三论宗。

(11)三藏十二部:经律论为三藏,十二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事、未曾有、方广、议论、授记。

(12)三摩地:又名三昧,译为“正定”。即离诸邪念,把心住于一处而不散乱

(13)劫为计算时间之单位,阿僧祗译为无数长时间。菩萨分为50位,须经三个阿僧抵劫。

(14)末后句:宋黄龙禅师观水磨发明心要。佛眼曰:“吾有末后句待吩咐汝。”黄龙掩耳而去。

(15)古德云:“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16)《大集经》:“若人但念阿弥陀,是为无上深妙禅。”

(17)“且却”又为立断,乃红教大圆满法中之要法。

(18)事理:世间森罗万象之相叫事,真如之理体叫埋。

(19)末法:佛说随着众生“私欲”增重,道德减退,“我执”加深,学佛法的人会越来越少。谓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一旦法灭,人类也即毁灭,世界又重新开始。

(20)三门:身、口、意。

(21)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前三道谓善道后三道谓恶道。

(22)身三:不杀生、偷盗、邪淫。口四:不妄语、两舌、绮语。意三:不贪、不嗔、不痴。

(23)六度: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

(24)四摄:布施、爱语、利行(损己利人)、同事(共事作朋友)。

(25)五蕴:蕴是积集的意思,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就是一般所说的物质,变碍为义,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受就是感受,领纳为义,其中包括苦、乐、舍三受;想就是想像,于善恶憎爱等境界中,取种种相,作种种想;行就是行为或造作,由意念而行动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识就是了别的意思,由识去辨别所缘所对的境界。在此五蕴中,前一种属于物质,后四种属于精神,乃是构成人身的五种要素。

(26)护摩:以不动尊为本尊,在本尊前设火炉,将盐肤木投入火中焚烧,称为智慧之火,以焚去一切烦恼与恶业。多识教授补充:“护摩是火供,分息、增、摄、杀四类火供法,本尊不一定是不动金刚,焚烧之物也种类繁多,并不独是盐肤木。”

(27)憨山大师(1546~1623):又名德清,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纳儒释道为一。有《梦游集》等多种着作留世。

(28)曼茶罗:又名曼怛罗,是“佛城”、“佛园”之名称,有立体建筑和平面图画两种。

(29)太虚大师(1889~1947):主张人间佛教的改革家,一代高僧,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任过各种重要职务,有《太虚大师全书》传世。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曾琦云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曾琦云居士)  

 曾琦云居士:《楞严经》漫谈 

 曾琦云居士:论《安士全书》的思想内涵 

 曾琦云居士:石头希迁大师参同契心要论 

 曾琦云居士:论跨世纪佛教的六大走向 

 曾琦云居士:佛教从寺院走向世间 

 曾琦云居士:“无我”论 

 曾琦云居士:一切唯心论 

 曾琦云居士: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中国肉身菩萨隐莲 

 曾琦云居士:在爱情中实现涅盘——与现代禅一起讨论佛教爱情 

 曾琦云居士:大净土论——《西归直指》导读 

 曾琦云居士:从佛教人间化及其哲学基础看和谐社会的构建 

 曾琦云居士:生活禅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