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其它法师:试论七处徴心(国芹)


   日期:2021/8/29 21: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试论七处徴心
国芹
闽南佛学

  关于“妄心”在各经论都有阐述,不过角度不同而巳。如《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时间方面说妄心不可得。《楞严经》中三番破妄,第一番说妄心无处,是从空间的七个方面反复推求妄心不可得。这就是《楞严经.》著名的七处徵心。
  现将《楞严经》的七处徵心略述如下:
  《楞严经》论述七处徵心旨在阐明妄心了不可得。因此,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妄心。
  妄心又称妄识。“妄"是虚而不实,即世间学者所说的意识,或思想、意志、抉择,知觉、分析、想象等心理作用。
  “识”是了别义。妄识对一切事物的认识都有限量。必须假托于外境而有识的分别作用。因此,在我们的认识上,就有能认识与所认识的存在。在唯识学上叫“见分。与“相分。见分不能离相分而存在,相分也不能离见分而存在。这二者是互为缘起的。众生迷妄,把外境(相分)看成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把它与见分对立,这样就在认识上和行为上产生了相应的“我”、“法”二执。主观方面,觉得离开相分,另外有一个独立存在的我,这就是人我执。客观方面,认为离开能认识外,还有一个不依主体而存在的客观事物,这就是法执。正因为有这两个执作引线,而引生无量无边的烦恼。其结果便产生了烦恼、所知二障。烦恼障障涅槃,所知障障菩提。由此可知,妄识的分别可以导致二障的产生。由二障的障蔽,则真智不得开发。由无真智故,则不能得菩提,证涅槃。因此说妄识是众生流转生死的根本。也就是《楞严经》中所说的二种根本之中的妄本。
  既然说妄识是生死的根本,就可了知妄识不是真心。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去体认妄识非心这个问题呢?要对这个问题有所体会,并非易事。因为众生从无始以来,由无明覆障,一向认为能够思维、观察、分别,等的意识为真心。从而迷真逐物,众生认妄为真的观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如《楞严经》中,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非真,故有轮转。”众生由无明妄动,起惑造业,依业受报,遂于生死洪流之中,头出头没,不明常住真心键甚为可悯。故我佛大慈大悲,雨大法雨。在楞严会上,以阿难为当机,为未来众生开示如何由凡夫到修证成佛的次第法門。
  现在所要阐述的七处徵心,就是《楞严经》中所讲的整个修行次第中的有关最重要的一个修行次第。可以肯定的说,这一步骤是成佛的基石。
  七处徵心发起:佛在楞严会上,首先问阿难出家的原由,阿难答以看见如来相好,故此出家。阿难如此回答,即真吐心腹病根。佛如捉贼,步步迫近。问其能知色相美妙者,究为何物?阿难毫不思索,即答以因目看见,心生爱好。此诚句句实情,人人如此,复有何疑?谁知佛却又追问能使心目发生爱好者之主人公,究乃谁在主使?只此一问,即使百万人天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明明是此心目,又是谁在主使?因此有七处徵心的往返辨论。
  什么是七处徵心?即阿难所计,此心在身内、在身外、在根里,在内外明暗之间,在思惟里、在中间,在无著处。
  一、执心在内:心居身内,这是常人所共认的,认为此心就在身内。然而此心是否真的居于身内呢?例如说心实居身内,则必定能内知,因心有灵知之用。凡心所在之处,一切皆能分别了知。此心既然实居身内,心、肝、脾,胃皆是身内之物,应当有所见。请问;你能见到身内之心、肝,脾、胃吗?假如认为因距离太近而不能见,如同眼睛不能见到眉毛,就应该对指爪、头发在内部生长的情形,筋脉动摇的状态有所见,纵然不能清楚看见,至少也应当明明了了。事实则不然,没有任何人能自己看到自身内部的状况。由此证知,计心实居身内不能成立。
  二、执心在身外:如果计执心在身外,那么身心应该是相离的。心离于身,身离于心。彼此毫不相干。这样,内心有所了知之时,而身不应有所觉。身若有所觉,心也不能了知。这如同他人吃饭,我不能饱,我吃饭他人亦不能饱一样。身心是否毫不相干呢?在此我们可以举例来验证,身心是否毫无关系。譬如我手中拿一本书,当眼睛看到时,你的心是否产生分别呢?如果你眼睛看到,同时知道这是一本书,说明你的心巳随这外境生起了分别。因眼见到的外境,只是直观现量境,眼并无分别作用,当你知道我手里拿的是书,这就说明是由五俱意识所产生的作用。由此可证身心相知。二者并不相离。
  以不相离故,则不能说心在身外。故觉了能知之心住于身外,无有是处。
  三,执心潜根里:以上二处,非心所在处。故转计心潜伏在生理神经的根里。
  如果说心潜根内,以眼镜罩眼为喻,如一人戴上玻璃眼镜,眼镜并不妨碍眼睛的视线,这是人所共知的。当眼睛远见山河等外境时,心就跟着起分别作用。眼能看见外境而无障碍,就是眼神经根里的心向外发生作用。照这样讲,心潜在眼根里,如果用眼镜与眼相合来作譬喻,那你的心就如同眼,你的眼睛就如同眼镜。从此譬喻当中,可知眼镜罩眼,当远见山河时,眼睛也能近见眼镜。如果以这个譬喻来成立心潜根里,那么心在眼根里,当我们远见山河时,亦应近见眼。事实则不然。见山河时,谁能同时见自己的眼睛?因此,执心在根里,是毫无道理。若说见山河时能见眼,那么眼则同所对之境,就不是能对之根了。则不能成为有分别的根。如果说见山河时,不能见眼;则心非潜根里。因它并不同我们所说的眼镜罩眼。所以说觉了能知之心,潜在根里亦不成立。
  四、执心在内外明暗之间,言心在身内,而不能见内,是因为众生之身,腑藏在中,有藏则暗,故心虽在身内,而不能见内。此能见外的原因是:众生之身,窍穴居外,有窍则明。因此说开眼见明,闭眼见暗。这种计执是否正确,有待论证。
  执心在内外明暗之间,实际还同在内之执。此处所执,是否是心的所在处呢了必加辨析,方可明了。
  如果说闭眼见暗,试问:当你闭眼见暗的时候,此暗的境界,是否与眼相对呢了若说此暗境界与眼相对,那么这暗的境界必在眼前,怎么可以说在内,名为见内呢?论到此处,若你仍然执见内,在暗室中,无日、月、灯三光,则暗室皆是你的五脏六腑。此说能成立吗了若说此暗的境界不与眼对,则不名为见。何以故?因为凡是言见,必定是根境相对。这是世间共许的。如果说开眼见明,乃是直视对外。闭眼见暗,乃是返观内对身中所成的见。照这样说,合眼有反观内照的功能。
  开眼也应同样有反观内照的功能。因为见是一个,无论开合理当一致。那么开眼见明之时,应能返观自己的脸面。试问:开眼能.见到自己的脸面吗?若开眼见明时,不能见到自己的面,即可证知,闭眼见暗,也不能返观身中。此对内义不能成立。若说开眼见明时,能够返见白面,那么此了知之心乃在虚空。这就成了心眼在空之过。又怎么可以说心在内呢?若定说心在虚空,返见自面,那心与眼已经离开你的身体。并非是你的自体。若说离体之见,仍是你的身体,那么他人是离你的自体,而能见到你面,难道他人也是你的身体吗?这样就有认他成己的过失。若执他人之见,也是你的身,则你的眼巳知,你身合非觉。如是则有身成不觉过。
  若说身眼两皆有觉,那么一个人应有两个知。人身知觉,即是佛性。既然一身有两个知觉,则一身应成两佛。这种道理是不能成立的。因此说见暗名为见内,亦无是处。所以执心在内外明睹之间,不能成立。
  五、执心在思惟里:执心在思惟,以为心性。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则种种心生。不在内、外、中间等処。若说随所合处,心则随有。试问:此心是有体呢?还是无体7若此心无体,则不能与法相合(以言和合,必有体故)。纵使是根.境、识三法也必须各自有体。方可合成十八界。若说无体也能和合,那么十八界外应该另有一个无体的十九界。六尘外应该另有一个无体之七尘,与之相合。这种道理岂能成立?若说此心有体,请问:它是一体、是多体,是遍体、还是不遍体。所谓一体即是四肢共一心体。多体,即是四肢各有心体。遍体,即是一心遍满四肢之体。不遍体,即是心局在身处中。若说一体,则用手触身之一处(肢)时,全身(四肢)皆应有所觉,若全身都有感觉,则触应无处所。又如他人捏你手时,你必定感觉手痛,并不会全身都痛,故知触有所在处,因此执是一体不能成立。若说多体,则成多人。一人只有一体,世间共许之。若多体,必成多人,那么,多人之中哪一个是你自己呢了若说遍体,则多体不可得。若不遍体,当你同时触一身之两处,其中一处有所觉,另一处则应无知。
  事实不然。因此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也不能成立。
  六、执心在中间:计心在根尘中间。
  请问:所执中间究竟在哪里?如果此心在你身上,必是在身之边。若在身中,则同在内,若说在身外另有所在,是否有固定的标记?当我们看任何一种外境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方知此外境无定向。譬如看一座山,当我们站在北边看时,此山则在南,可以标为南山。当我们站在南边看时,此山则在北,又可以称为北山。东,西、四围,上、下皆例此可知。如是证知,中无定处。若执此心在根尘中间,那么这心是包括眼根与色尘二法呢?眼有分别,则根属有知之体。色尘无知,则属无知之物。如果说此心包括根尘二法,那色
  尘无知之物;与眼根有知之体,夹杂混乱。“有知”与“无知。二者成为对立,如果说此心兼带根,尘二边,那就是一半属知,一半属无知。如是则堕二边,怎么能说心在根尘中间呢?故执心在中间亦不成立。
  七、执心在无著处:如上所计都不能成立,由是再计执以无著名为心。如果说你的心离开一切物象之外,本无所在,连心相也没有,则同龟毛兔角。但有其名,本来无体。那何必又说不著呢?如果说是有,则当成有相,既然是有相,则当有所在。怎么能说一切无著?因此说一切无著,名觉知之心亦非正确。
  如上七处论证,皆觅心了不可得。由是可知,妄心无处。说明此妄心并非真心。世人不知真心广大圆明,妄谓此心在我身内、外、中间等处。因此,以攀缘心为自性,用妄想心做一切事业。迷失本具的元清净本明之体,而不自觉,即日用中不知能见能闻者是谁?此即迷失了真本,终日所行皆用妄本。攀缘六尘。依之起惑造业,舍生受生,趣于六道,轮回不息。若能明了妄心无处、妄识非心,妄识无体,于生活中对一切境界朗照无住,则必得智慧之解脱,圆证菩提涅槃之清净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其它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其它法师)  

 其它法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德行法师) 

 其它法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德行法师) 

 其它法师:一声“南无佛” 皆共成佛道 

 其它法师:九华山晓悟老法师开示录 

 其它法师:去除心中的那根刺(通德法师) 

 其它法师:断除妄念亦能健康长寿 

 其它法师:绍云法师开示录 

 其它法师:禅七讲话(惟因老和尚) 

 其它法师:善导大师的念佛思想(心行法师) 

 其它法师:以传统「智慧道德修养」化解地球危机(从慈法师) 

 其它法师:和谐社会谈觉之教育(释隆迅) 

 其它法师:念佛与修行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