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洪修平教授:华严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日期:2021/9/8 9: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华严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华严宗因奉《华严经》为主要经典而得名。其实际创始人法藏曾被武则天赐号“贤首”,后人称法藏为“贤首大师”,故又称“贤首宗”。该宗主要发挥“法界缘起”的旨趣,主要理论观点有:法界缘起、四法界说、六相圆融、十玄无碍、五教十宗等。

“法界缘起”是华严宗用来解释宇宙发生和人生现象的基本理论。“法界”有两义:一是指真如、实相、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即诸法之根源,真理本身;二是指包括真如在内一切法的分类,华严宗所说的法界主要指第一层意思。所谓法界缘起,是说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法,都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在一定条件下的生起,离开一心,就没有任何法存在。由一心产生的所有现象,处于多重普遍联系之中,彼此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从任何一种现象之中,都能见其自身、其余一切现象及缘起全体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有时间中的任何一种相状及其之间的每一种关系,也就是“互即互入”,“圆融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

为了进一步说明法界的圆融无碍,华严宗还建立了四法界说和一真法界。四法界,指的是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世间万法差别之相,各有其不同,不能混淆,名事法界;真如平等的理体,为万法所依,名理法界;真如能生万法,故万法即真如,理体事相,互融互具,无碍通达,理即事,事即理,名理事无碍法界;诸法互摄,重重无尽,不相妨碍,一多相即,大小互容,举一全收,具足相应,名事事无碍法界。其中以事事无碍法界最能体现华严宗法界缘起说的独到义理。在四法界的基础上,华严宗又提出了“一真法界”这一最高范畴。“一真法界”,用澄观的话来讲就是“未明理事,不说空有,直指本觉灵源”(《圆觉经大疏》)。这样的一真法界,与《大乘起信论》所说的“一心”大体相当,理、事二法界相当于一心之“二门”。宗密认为,一真法界具有“缘起”和“性起”两种功能。“缘起”侧重于从宇宙论方面讨论万物如何生起,法界具有缘起万法的功能,没有一法不由一真法界生起。“性起”即“称性而起”,侧重于从本体论角度说明法界与万法的体用关系,法界为万法的本体,称性而起万法,却不碍自性空寂。性起万法意味着,在真性之外,别无一法真实存在,因而佛与众生融通,净土与秽土交涉,充分体现了华严宗哲学的圆融特色。

“六相圆融”说主要是从六个方面来说明缘起的各种现象之间的圆融关系。所谓“六相”,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六相之说本源自于地论师,相传世亲在撰作《十地经论》时,曾发现《华严经》的“十句式”有一个特点,即其中的第一句为总括,后面九旬是对第一句的分释,因此,为说明十句的关系,世亲引入了“六相”的模式,即以第一句为总相、为同相、为成相,以后九句为从第一句分出来的别相、异相与坏相。华严宗自智俨始说六相圆融,法藏则承智俨的思路,对此作了多方引申,认为六相之间的圆融无碍乃缘起诸法的本来形态。在《华严金师子章》中,法藏以金狮子为喻,说明六相之间的关系。狮子是总相;眼、耳、鼻、舌、身五根差别是别相;五根同一缘起,相依相待,形成狮子,是同相;五根差别不同,不相混乱,是异相;五根和合而称狮子,是成相;五根各自不失其本相,各住自位,是坏相。狮子既是总相,又是同相、称相,五根是别相,又是异相、坏相。法藏认为,从法界缘起的角度看,狮子与五根之间的关系是相即相人,圆融无碍,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所以名之为“六相圆融”。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六相谈的是事物的全体与部分、同一性与差别性的问题,但法藏所做的则是宗教式的解读,既表达了对事物个体性和差异性的认识,又把立足点放在取消个体性和调和差异性上面,其目的在于论证一真法界(真如本体)的绝对性,强调宇宙本质的“唯一真理平等”(《华严发菩提心章》),这是华严学说的最后归宿。

“十玄无碍”,又叫做“十玄缘起”,是华严宗法界缘起理论的又一重要内容。如果说六相圆融涉及的是缘起事法中的具体关系,那么十玄无碍则是六相圆融的展开,并将其进一步拓展到整个大干世界的结果。十玄说有智俨“古十玄”和法藏“新十玄”的区分,二者只是立说略有不同。以下略说新十玄各门:1.同时具足相应门,一切现象同时相应,时间上无先后之别;2.广狭自在无碍门,一切现象同处相应,空间上无广狭之对立;3.一多相容不同门,多中有一,多即一,一中含多,一即多,相即相人;4.诸法相即自在门,一切事物相即无碍,平等一体,相互摄入;5.隐密显了俱成门,缘起法中本体与现象,隐显两种状态相即相人,同时成立;6.微细相容安立门,一切事物,乃至极其细微的事物,也能包容其他一切,摄尽全部世界;7.因陀罗网法界门,森罗万象一一互相显发,重重无尽,如因陀罗网(帝释天宫殿中宝珠之网);8.托事显法生解门,深妙之理可托卑近之事法加以彰显,所托之事与所显之理无二无别;9.十世隔法异成门,过去、未来、现在之三世一一各有过现未三世,合为九世,此九世亦唯摄入一念,合九世与一念为十世,而此十世虽有时间的间隔,但彼此相即相人,先后长短同时具足显现,时与法不相离;10.主伴圆明具德门,缘起诸法,随举其一为主,其他一切现象即为伴,如此互为主伴,具足一切德。

“五教十宗”是华严宗的判教理论。“五教”是依所诠法义的深浅,把佛陀一代言教分为五类,即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顿教、圆教。一般来说,五教是依天台宗的化法四教(藏、通、别、圆)建立的,改藏为小,改通、别为始、终,吸收了化仪四教中的顿教,圆教照旧。为了抬高自宗,贬低天台,法藏说,虽然天台与华严都属圆教,但圆教又可分为“同教一乘”与“别教一乘”。《法华经》所说的“会三归一”是“同教一乘”,而《华严经》所说的一乘圆教,阐扬三乘都未曾讲过的道理,独立于三乘之外,所以称“别教一乘”。此论一出当然地受到了天台方面的反击。“十宗”的名号分别是:我法俱有宗、法有我无宗、法无去来宗、现通假实宗、俗妄真实宗、诸法但名宗、一切皆空宗、真德不空宗、相想俱绝宗、圆明具德宗。其中前六宗皆属于小乘教,第七、八、九宗分别属于大乘始、终、顿教,第十也就是华严宗本身。

华严宗是在武则天的直接支持下创立起来的。该宗的传法世系并未追溯到印度,而是以中国人为主,一般作:初祖法顺二祖智俨三祖法藏四祖澄观五祖宗密。实际创始人是法藏,之后的澄观发挥法藏的教义,对“中兴”华严宗起了很大的作用。澄观有弟子一百余人,其中以宗密最为著名。宗密在主要阐述华严教义时,还进一步发展了澄观的教禅一致思想,并调和佛教内部各派和儒道各家的思想,著《注华严法界观门》、《禅源诸诠集》、《禅门师资承袭图》和《华严原人论》等。他的“三教即三宗”的教禅一致论和“会通本末”的判教理论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和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思潮,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宗密以后,唐武宗灭法,华严宗与其他教派一样,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寺院被毁,经论散失,从此一蹶不振。直至宋初,始稍有复兴。

(摘自《佛学问答》洪修平、许颖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洪修平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洪修平教授)  

 洪修平教授:印顺法师与禅宗史研究 

 洪修平教授:关于《坛经》的若干问题研究 

 洪修平教授:佛教的人心关怀及其现代意义 

 洪修平教授:如来禅与中国佛教文化 

 洪修平教授:小乘禅数之学略述 

 洪修平教授: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 

 洪修平教授: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洪修平教授:佛教与现代社会人生 

 洪修平教授:略论南岳怀让——马祖禅法的主要特色 

 洪修平教授:关于念佛与禅以及念佛禅 

 洪修平教授:论汉地佛教的方术灵神化、儒学化与老庄玄学化─ 

 洪修平教授:石头希迁与曹洞宗的禅法思想特点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