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洪启嵩居士:如何以中华禅开创人类新视野


   日期:2021/9/13 17: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何以中华禅开创人类新视野

洪启嵩 演讲 董飞整理

10月10日18:30,在复旦大学老逸夫楼一楼报告厅,复旦大学禅学会邀请到了国际中华禅创始人洪启嵩先生,以《如何以中华禅开创人类文明的新视野》为题,为大家作了一场精采的演讲。当天现场有近三百位听众,聆听洪先生开释如何以中华禅提升自身与社会。

以心传心——印度佛‧中华禅

佛教是一个自内证的宗教,强调究竟的解脱是源于生命自身的觉悟,而不是依止于外在超越的神。因此,佛法以「依禅出教,藉教悟宗」作为核心发展的理路,佛陀依禅观的内证大觉,为我们开示宇宙实相,这就是「依禅出教」。而佛陀的一切言教说法,都是来自于他当年在菩提树下悟道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称为「宗」,而将这样的体验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称为「教」。

佛陀将这种不可思议的体验,以种种方便演说出来,而后代祖师及学人,也依此修持,悟入宇宙实相,薪火相传,连绵不绝。所以说,「宗」是「教」的根本。这正是「依禅出教,藉教悟宗」。

当年佛陀灵山会上拈花,传出「禅」的法门。这一法门历经西天二十八祖之后,由达摩传入中国,逐渐发展成中国的禅宗。禅宗自达摩始,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传至六祖惠能大师。六祖惠能大师从《金刚经》中体悟出「无念法门」,以当前无住的一念而得自在解脱,现证「般若三昧」,并妙用此自在的心性,以「一行三昧」行道人间。

此前达摩认为《楞伽经》适合于中土,因而将之作为印心的根据,判断个人修证和体悟。但是到了六祖之后,这种情况有了改变,成为以《金刚经》为核心。从这里我们可以观察到,虽然「宗」不变,但是「教」却是有所转换的。

中国的禅宗在吸收印度佛教的精华之后,融合了中华本土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禅宗祖师的智慧,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禅修体系。这一传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被中国禅宗祖师进一步发扬光大,使得禅宗迅速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力量。中国禅宗承接以心印心的修证本质,将顿悟法门汇入禅中,与中华文化相应,最终成为光辉灿烂的中华禅。

就此意义而言,六祖惠能大师,不只是禅宗南宗禅的开祖,也可以说是中华禅的真正建立者。

六祖惠能的教示,以「无念」为核心,无念是心性完全的解脱自在,是念念起而不被念念所缚,自心跳脱出一切生命的缠缚、困局,开创出自我身心的解脱与人类思想解放的新局。这种顿悟立超,能自在开创一切的禅法,正是中华禅的特质。

人类文明的困局与契机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种种困境和障碍。我们可以从「外在障碍」、「内在障碍」及「结构障碍」等三重理路来观察。

首先是「外在障碍」,如空气、水、食物、生态等等,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质量的外在环境,都已经发生了恶性变化。事实上,我们现代人甚至不如古人健康。现代人虽然有更为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保障体系,但是人类也因为自身的贪欲、对利益无休止的追求而制造了大量的环境污染,直接损害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各种疾病和问题不断产生,许多顽症使得现代医学束手无策。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使得大自然在不断反扑,造成许多自然灾害。而人心的贪欲,以最近的毒奶事件为例,造成的灾难和影响层面之广,令人难以想象!

其次是「内在的障碍」。社会不断进步,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但是大量不经筛选的「信息轰炸」,不但没有让我们更有智慧,反而让我们产生了「信息焦虑」,使我们的心骚动不安,无法宁静下来。人心不静,就不能获得智慧;不能得到智慧,就无法断除烦恼。

老子《道德经》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说明这种虚妄密集的信息,不断压缩我们生命空间。这样的情况造成我们丧失了自身的存在感,也就是「人感」的丧失。

现在许多年轻人沉迷于计算机网络,经常十几小时连续不断地坐在计算机前,不知疲倦。这个时候的人已经丧失了自我,完全被计算机吸了进去。事实上他的身体已经疲惫,饥饿了,但却无法感觉到,无法控制地继续上网,直到身体累垮为止。这就是因为人丧失了「自我的存在感」。

人类所面临的第三种障碍是「结构障碍」。主要是指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强烈变动对人的自我存在所造成的影响。像当前美国华尔街的「虚幻经济」,正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结构障碍」,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作为一个禅者,在面对这些危机和困境时,我们应该挺身而出,无所畏惧。我们要从危机中看到转机,只有这些潜藏的「社会病征」全部爆发出来,才有机会去诊治这个社会,让它更加美好。禅者应该怀着大乘菩萨的大慈大悲大无畏的精神,投入其中。而中华禅正应该在这样的过程中发挥禅的大用。没有这样的大气魄,是无法真正传承中华禅的。

回溯到宋元明清时代,中华禅之所以衰落,是因为无法与时代紧密结合,不能与时俱进,无法将佛教的智慧、慈悲与方便,融入整个时代。禅宗有云:「无超师手眼,不堪教授」,这是禅宗的精进观,一代要比一代更好,一个禅者应该有这样的气魄。只有掌握了中华禅的核心精神,才不会徒存形式,丧失了创发的力量。

以中华禅来开创人类新局

禅可以使自心跳脱出一切生命的缠缚,开创出自我身心与人类文明的新局。

以六祖惠能对宇宙人生的全然解悟为例,在《六祖坛经》中记载,六祖悟道时,以此偈领来表达他的悟境: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是指我们的自性是空的,超越染净,从来不被污染的。众生与佛,心性无异,区别只是在于众生颠倒妄想,故而产生种种烦恼。当我们放下这些颠倒梦想时,就能发现我们自心,本然清净。

打个比方,就像我们作梦,在梦中感觉到十分真实,从梦中觉醒后,会发现自己本就在真实世界之中,只是梦境是虚幻的。要达到觉醒的过程,就要善用各种方法,除去种种妄想,也就是让妄念断除。

其实,这种经验,很多人都有过,例如在受到突然的惊吓时,会有剎那心念断除的体验,这时确实是没有任何念头的。因而古代禅师通过机锋、棒喝等手段,达到这一目的,让学人心念断除,再施以教化。

但是,心念断除并非开悟,只是悟道的方便。一般人虽然多少有过念头断除的经验,但因为习惯使然,无法安住于此,一下子又妄想纷飞。而禅定的修学,正是让我们的心安止下来,由定生慧,入于究竟解脱。悟道的过程,也就是发现自心原本清净的过程。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是指世界的本质是「空」,是各种条件聚合而存在,并没有一个恒久不变的主体,因为缘起而性空,一切宇宙万象都处于无常变化之中。一般人都容易把这样的无常变化看做一种消极的因素,但是,禅者却认为这样的无常,正代表着:明天会更好!作为一个禅者,应该善于运用这个「空」,这个生生不息的力量,掌握因缘条件,为人类的福祉而努力。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清净的自性佛性是我们本来就具足的,只是因为我们被外在虚幻的东西所障碍而无法得知。这样的清净自性只待我们善取妙用。从禅的智慧现观中,能让我们觉照一切人类未来的微妙机运,从人类生命自身与文化的本自具足中,我们自能善加择取妙用,开创文明新局。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禅者应该以大定力、大智慧、大慈悲面对变化无常的未来。古代的许多开山禅师,在初创道场的时候,往往要面临各种巨大的困难,包括山上的饮食,水源,运输等等。但正是因为禅师心性不动摇,面临种种逆境才能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危机与挑战的时代,从生态环境的疾速恶化,地震、雪灾、风灾等频繁的天灾,到网络时代信息的爆炸,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新型态的病毒潜伏……现代人的身心条件,面对着这个X倍速变动的世代,犹如以十八世纪制造马车的材料,来制造登陆外星的航天飞机,面临着解体崩溃的危机,但同时也孕育着人类文明的新转机。

禅者自心的自信无畏,让我们能安然面对现实世界的一切危机与挑战,不再惶然不安,以禅的开创性智慧,与强大的执行力,进而将之转化为人类文化向上升华的新机。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禅能与一切法、一切学术门类相结合,与生命相应相契,从而创发全新的事业巅峰。「禅」绝不仅仅只是佛教徒的专利,而是遍及万有,一切众生。

禅能与一切存有的个人、事件、学门相融,无论是科学、医学、文化、艺术,任何一者融入了禅的心要,都能创发出至真、至善、至美的灿烂光辉。以未来太空时代的长程旅行为例,太空时代人们要进行太空旅行时,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在这期间,当人类必须以冷冻进入冬眠的情况时,如何以禅法来放松身心,让身心保持在最佳状态,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中论》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禅者心空智明,能以无念的般若深智,帮助世间一切的生命、文化与文明,开出全新的颠峰。对禅者而言,此时、此地、此人的人间,正是开创人类文明新视野,擘划出未来人类光明大觉愿景的大机缘。如何共创和平、自由、平等、繁荣新世界?中华禅禅者将永葆希望,奋力向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