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洪修平教授:什么是参禅?


   日期:2021/9/15 9: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什么是参禅?

参禅,即参入禅道之意,是禅宗修行方法的统称。禅宗修禅,注重向内反究,在意识深层次进行参究、伺察,以顿悟真理。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除去自心污染的障蔽,实见自性本来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参禅的先决条件是万缘放下,一念不生。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不起,远离执著,一念不生,自性光明才能全体显露。

参禅的最早形式是安心法门。相传禅宗二祖慧可曾要求达摩为其“安心”,而获大悟。其后禅宗南北二宗皆教人于息虑忘念处,反究内心。《坛经》中惠能曾开示其师兄慧明:“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慧明言下大悟。这个故事说明,禅宗参禅的要领在于正念正思时,返照内心,内省自己的“本来面目”。

南宗禅在数传之后,愈加强调参究的重要性。禅师教导参禅的方式日益灵活多变,为避免学徒趋向理性思维,往往不准自佛教经典中探求,而令其内心自省,或辅以棒喝、拳打脚踢、瞪目横眉、断指斩猫等手段,以击学徒心中之疑问,逼其断落意识,达到开悟的目的。

南宋时,禅宗的参禅法门主要演变为以公案为人手凭借的临济宗“看话禅”和从摄心静坐、潜神内观、内息攀缘以至悟道的曹洞宗“默照禅”。

看话禅.又作看话头、话头禅,是以参看话头(公案)为门径的参禅方法,是临济宗大慧宗杲所提倡的宗风。公案,原指官府的案牍,禅宗借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并以它作为判断当前是非的准则,或以此机缘语句去探讨古德的意蕴禅趣。五代以来,禅宗祖师的语录越积越多,禅宗“不立文字”发展为“不离文字”,禅门中更兴起注解阐释古人禅语的风气,真实参禅者渐少,背离了禅宗原本的宗旨。有鉴于此,大慧宗杲力倡看话禅,以图重振禅风。宗杲反对将公案作为正面的文章去理解,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参禅方法,即从公案中提取某一语句作为话头,对它进行内省式的参究。比较常见的话头有“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狗子有无佛性”、“念佛是谁”,等等。参话头的要领在于不意解理论,而是单参一句,时时提撕,念念不忘。在参究过程中,时刻反观内心,提起疑情,一疑到底,至山穷水尽处,大死一番,蓦然咬破,则朗然大悟,生死心绝而诸佛现前。

默照禅,以看心静坐为根本,无需语言文字,默默静坐,反观内照,从而萌生智慧,洞见诸法本源,这是宋代曹洞宗宏智正觉禅师开创的禅法。默,即忘言绝虑,舍弃一切言语分别;照,即灵明常照,不堕昏沉。默照禅的兴起,与看话禅一样,也是针对“文字禅”、“口头禅”的风行,而力图革除弊端,重振宗风。正觉的《默照铭》指示了默照禅的基本方法和原则:“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体处灵然。”默照禅法以“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为要领,讲究默照平等,不可偏废。静坐时的默照,与把头脑变成一片空白的情形完全不同。如果陷于呆若木鸡似的静态,固然是“默”了,却没有“照”的作用,因此正觉说“照中失默,便见侵凌”,“默中失照,混成剩法”。从某种角度说,默照禅带有向传统禅学复归的色彩,与达摩“面壁而坐,终日默默”相似。所不同的是,宏智正觉也拈、颂古则,将前人的方法,另从体用、理事、空有、明暗、能所等个个宛转回互的关系加以运用,来说明达到“杀活在我”的大自在、大活泼的悟境。

(摘自《佛学问答》洪修平、许颖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洪修平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洪修平教授)  

 洪修平教授:印顺法师与禅宗史研究 

 洪修平教授:关于《坛经》的若干问题研究 

 洪修平教授:佛教的人心关怀及其现代意义 

 洪修平教授:如来禅与中国佛教文化 

 洪修平教授:小乘禅数之学略述 

 洪修平教授: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 

 洪修平教授: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洪修平教授:佛教与现代社会人生 

 洪修平教授:略论南岳怀让——马祖禅法的主要特色 

 洪修平教授:关于念佛与禅以及念佛禅 

 洪修平教授:论汉地佛教的方术灵神化、儒学化与老庄玄学化─ 

 洪修平教授:石头希迁与曹洞宗的禅法思想特点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