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洪修平教授:什么是十二因缘?


   日期:2021/9/30 14: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什么是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梵文为Dvadasa—astange,也称“十二缘起”或“十二缘生”,是佛教关于三世轮回的基本理论。缘起,如前所述,是佛教最基本的理论,也是全部佛法的理论基础,它的意思是“诸法皆由因缘而起”。因缘,即关系与条件。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生起,都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关系。原始佛教主要关注人生问题,因而其缘起论也主要用于分析生老病死等人生现象。“十二因缘”即佛教为解释现实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消除人生痛苦的方法而构建的一种理论。它把人生分为彼此互为条件或因果联系的十二个环节,用“三世两重因果”来说明生死轮回的道理,这就是“十二因缘”。它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个部分,又称“十二支”或“十二有支”。十二因缘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具体如下。

1.无明:又名“痴”或“痴愚”,特指对佛理的愚昧无知。佛教认为,无明是无始以来就有的,是一切生死痛苦的总根源,生死轮回之所以会发生,都在于无明的作用。

2.行:指由于无明而引起的各种世俗的思想和行为,包括身、口、意三个方面,有好坏、善恶之分。佛教认为,“无明缘行”,即人们的各种行为都是由于无明而导致的。

3.识:指托胎时的心识,它是先于形体而存在的精神统一体,是由“行”的影响力(业力)而引起的。佛教常说的“行缘识”,指有了人们行,才使“识”投身于与“行”的相应处。

4.名色:名指心,即精神;色指形体、肉体。名色就是指胎中已具身心的生命体。佛教认为,“识缘名色”,就是说,有了识投胎,才有胎儿的身心发育。

5.六处:又名“六根”或“六人”,指眼、耳、鼻、舌、身、意,即五种感觉器官再加思维器官。眼、耳、鼻、舌、身五根分别以色、声、香、味、触为对象,意根则具有对五根所受进行综合的作用。在“十二因缘”中,“六处”主要指具备了身心的胎儿进一步发育出各种认识器官,处于即将诞生的阶段。佛教认为,“名色缘六处”,意思就是胎儿正常发育成长,必然产生各种感觉器官。

6.触:即接触,指胎儿出生后六种认识器官与外界事物相接触,相当于幼儿阶段。佛教认为,“六处缘触”,即有感觉器官的胎儿出生后,必然要与外界接触;之所以能接触外界,缘于人们有感觉器官。

7.受:即感受,指六种认识器官与外界接触后获得的苦、乐、不苦不乐三种感受,相当于童年阶段。佛教说,“触缘受”,意为人们有了感觉和认识器官,就会与外界接触,与外界接触,就必然会引发不同的感受。8.爱:即贪爱,主要指由感受而引起的物质贪欲与男女情爱等,相当于青年阶段。佛教认为,“受缘爱”,意为人们有了苦、乐等不同的感受以后,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欲望、渴望和贪爱。

9.取:指追求执取,即贪爱而引起的对可供享受之物的追求执取,相当于成年阶段。佛教说,“爱缘取”,意思是说,人成年后,由于各种贪爱,必然会引发种种追求执取的行为。

10.有:指思想和行为的实有。贪爱与执取,即身、口、意所造之业,必然会招致相应的果报,就其能招致果报而言,名之为“有”。佛教强调“取缘有”,就是为了说明,只要有思想或行为,它作为招致果报的业,就永远不会消失的,以此来确立业报轮回的必然性。

11.生:即诞生。这里指由于爱、取、有而产生的果报,导致了来世的再生。佛教说的“有缘生”,主要是强调人的生死轮回都是自我过去之业的结果。

12.老死:有生就有死,来世之生仍将趋于老死。佛教说,“生缘老死”,就是认为生是死之因,有生必有死;不死,只有不生。所以佛教的目标就是要达到无生无灭的涅解脱。

“十二因缘”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轮回说联系在一起,即成“三世两重因果”。三世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无明与行二支作为“过去因”,识、名色、六处、触、受五支则成为“现在果”;爱、取、有三支作为“现在因”,生、老死二支则成为“未来果”。三世两重因果概括了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现实的人生就是上述十二个互为因果的环节所构成的流转过程。这十二环节可由顺、逆两种次序来观察。从无明到老死,是由原因到结果的顺观。若从结果推其原因,则可由老死逆观至无明,即把无明视为人生一切痛苦的最终总根源;众生由于无明而沦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不得解脱。既然找到了人生痛苦的总根源,那么,消除其总根源,人生的痛苦也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除了。从十二因缘来看,每一个环节的出现都有它的原因,寻找到它的原因并消除之,作为原因的结果当然也就不会出现了。这样层层顺观反推,逐次消除因果,最后就能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解脱出来。通过消灭无明而最终消灭了苦。所以,十二因缘分析人生现象,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明白生死轮回的道理,以便确立对佛教的信仰,信奉并修持佛法。

佛教提出“十二因缘”,一方面是强调一切众生由于无明而造业,从而沦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根据因果报应在“六道”中不断流转,以解释人生痛苦的原因;另一方面又为现实人生指出一条解脱生死轮回痛苦的途径与方法,引导人们信奉佛法,努力去体悟佛教的四谛、五蕴、八正道等教义,不断地为善去恶,以消除无明,断灭生死轮回。十二因缘是原始佛教缘起论的主要内容,从中可见,原始佛教的缘起论主要是针对人生问题来谈的,是以生死为基点观察并分析人生而推演得出的。

“十二因缘”说在缘起论的基础上对人生现象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概括,为佛教信仰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十二因缘”也为佛教各家所继承,并有所发挥。例如,天台宗立思议生灭、思议不生不灭、不思议生灭、不思议不生不灭四种十二因缘,并将其与藏、通、别、圆“化法四教”相配合,说三因佛性。法相唯识宗在《成唯识论》卷八中则设立了二世一重因果说,以无明到有的十支为因,以生和老死二支为果,此十因二果,必不同世。如从过去和现在二世来看,十因为过去世,二果为现在世;如从现在和未来二世来看,十因为现在世,二果为未来世。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十二因缘说在中国的流传。

(摘自《佛学问答》洪修平、许颖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洪修平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洪修平教授)  

 洪修平教授:印顺法师与禅宗史研究 

 洪修平教授:关于《坛经》的若干问题研究 

 洪修平教授:佛教的人心关怀及其现代意义 

 洪修平教授:如来禅与中国佛教文化 

 洪修平教授:小乘禅数之学略述 

 洪修平教授: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 

 洪修平教授: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洪修平教授:佛教与现代社会人生 

 洪修平教授:略论南岳怀让——马祖禅法的主要特色 

 洪修平教授:关于念佛与禅以及念佛禅 

 洪修平教授:论汉地佛教的方术灵神化、儒学化与老庄玄学化─ 

 洪修平教授:石头希迁与曹洞宗的禅法思想特点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