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如孝法师:如何对待生活


   日期:2021/10/22 12: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何对待生活
文/上如下孝法师

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药,这适当的时候就是你内心触摸观察,这种观察就是放下来。所以,要在修完禅之后观察,在小范围内你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在大范围你会对过去有一个审视。你的心路历程,你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什么原因。得到,什么原因失去,这就是观的部分,你要观什么,一定要找到当时你对治他,怎样对治。一定要慢,佛法不是思维,为什么我们在心地里观察自己,那纯粹是一种本觉,我们经常用的是思维,那不太确切。我们现在都是色法在做主,不是心法在做主。禅坐很重要,量变最后是质变,禅坐是最直接的转变心念为后世积聚福祉的办法。有时念佛会夹杂,不要紧,在禅修的过程中,你只管一心去念,真实的东西没有境界。

所谓戒不只是止恶、扬善,而是在心上打开一个平台,戒是不可思议的。内心有一种决定的信念,你会得到一种自我的自信,这是戒的精神。不是为了善而善,心的力量使色法产生变化,内心生起喜悦,使身心得到净化,更加超越。由于不造恶业,不结后果,你会得到自我的肯定,自我的喜,这个很关键,并不是为了善而善。

人都活得很粗浅,许多事马马虎虎,我们的心和身体是统一相应的,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但日常中心的作用没有发起来,定力增强,心会专注,外界的影响会减弱。

清净是象,空灵是靠不住的,“空、乐、明”是正境,内心的境界是难以超越的,《摩诃止观》、《瑜珈师地论》中很简要、粗略,只能参考,没法照样去修。准提100万很关键。

无论信心、禅定、知见都要有一个依处。依靠的时候心在成熟,心达到了一个层次,身体没到,就要等一等,这叫保漏,休息的时候,让身体成熟。

心这东西抓不住,你只有在境中对比。心就是在运动在境界中起作用,这就是心的依处。修行就是要改变自己,不能随业流转,要去转它。业是烦恼的果,苦是烦恼的象,我们在和烦恼打仗,是烦恼胜还是你胜。果报在以后,业会推动你。不由自主地想要那么做,就缘于最初那一念(恶念),逼迫果。因苦而入苦,如老虎他总是饥饿,迫使它再去杀生再去造业。

平常要炼心,关键时候它才会发挥作用,境界现前要惭愧,众生都活得很真实,蚂蚁也有心,作为人来讲,福报太大,真正在心地上用功,多禅坐,不要太急。没坐之前就生障,在静的基础上去体会观,会很快,先修加行,去除障缘,如:要修行没空,你要修行,他就来要你的命。很复杂,这是业。要用准提咒来对治,只有你有了一定的资粮,才会机缘成熟。慢慢来,修行是一种生活,是一种人生理念,也是一种自我调整的方法,要坚持,其他的事能放则放,人生是很不圆满的,生存解决了,就要生活,福报太大了,修行倒成了一种障碍。

一种感受深深地放在你的心里面,当你生命结束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会失去,再投胎,要对接,你的善根与修行的愿望要再继续是很难的,《普贤行愿》在世间道上有增寿,消除磨难。

本幻老和尚已100多岁,现在还在深圳,身体很好,在五台山刺血写了《普贤行愿》,与林彪同岁,长寿有利于修行,《普贤行愿》要天天颂,慢心容易专注,人一生就是忙这些事,老天爷总要给人们找点事(孩子、家事)。在一个家庭中存在一个怎样处事的问题,世间的事很少有圆满的,学佛是为了利他,但首先要利己。有些人追求圆满,事事要做得舒舒服服。但最后来看,还是没有圆满,追求圆满的人,往往得不到圆满。生活是一个谜,只能是随方就圆,有些问题不要强化他,财为养命之源,生活要粗粗地过,每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生活,只要不出现财政问题。人和人必然会有问题、矛盾。“月亮有圆时,人心无满时。”不是环境,是人心问题,把你的幸福和快乐放在人生观的构架上,那样才有用。人啊,必须坚强,靠谁都靠不住,人会从长大间学会一种力量,这是佛要给你的,生命是很脆弱的,生老病死都是可怕的。

生命是很快的,我们要有自己的方法,这是大事情,就是为了这个目标,你会获得人生的一种境界,对自己的期望,无始劫来,我们为了贪嗔痴付出的太多,含嗔痴给我们的回报真是苦不堪言,慢慢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