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如是修炼才会成功


   日期:2021/12/1 13: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是修炼才会成功

2011.3.17

师: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答:心力、体力、魄力。

答:知识、能力、心力。

答:天时、地利、人和。

师:古人讲,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做事情真的都能成功吗?

答: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天助之。如果一个人真的有大志,必然会得人助、天助,做事自然会成功。

师:那么多人想考大学,经过努力之后还是没考上,这又怎么解释呢?

答: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师:真的有一个万能的神在给我们设计、规划,在掌控一切吗?大家真的相信有这样的神吗?

答:这个神就是自己。

答:如果一个人的德行好,他做事的成功率就一定很高。

答:努力加上智慧和方法就可以成功。

答: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很多因缘,就像培育种子一样,单有种子或单有阳光是不够的,需要阳光、土壤、水分,还要施肥,拔草等等,种子才会生根,发芽,不断地茁壮成长。我们做事也是这样,单靠自己也不行,单有师父有法门也不行。要想把事情做好,需要把各方面的因素都协调好,成功的机率才会大。

师:我们在座的这么多人学佛,难道我们不够虔诚,不够努力吗?可是为什么还不成就呢?

答:因为见地、魄力、体力不够到位,因缘不具足。

答:没有一个好的综合素质。

答:要成就一件事情,除了上述这些因素之外,其实最难的是持之以恒。一件事情之所以不成功,往往都是因为中途放弃,没能够持之以恒,坚持到最后。

答:我们学佛,虔诚是必须的,但光有虔诚是不够的。《密勒日巴传》中讲到密勒日巴七岁丧父,他父亲临终前嘱咐他的伯父伯母,等他成家时把家里的财产交还给他。可是他的伯父伯母却把他的财产全部霸占了。他的母亲怀恨在心,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让他去学恶咒,诛杀了村里30多人。在他成就的过程中经历了八次生死大难,他的罪业才基本得以消除。当密勒日巴成就之后,仍称自己是个凡夫,并说成就主要靠的是努力。当心足够虔诚的时候,就会与佛菩萨相应,与道相应。我们现在不具备胆识、体力、魄力和能力,虔诚心的力量也很微弱,所以很难成就。

答:能降服自己的习气才能成功。

答:热爱自己所做的事,不图名不图利。

答:我认为就是勤奋加智慧。

答:做事主动而不是被动。

答:先天的根器加上正确的方法。

答:成功的前提是选择。成功的核心是选择后的坚持。

答:决定成功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对于有成功因素的人而言。对于一个没有成功因素的人,不懈的努力只是失败的无限循环。如果内因具备了,还要看外因的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内因不具备,也就是根本不具备,再好的天时、地利、人和也没有用。

答:每个人成功的标准是不同的。也许一个人的失败在他人眼中却是成功。成功并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一个定论,只是一个过程。

答:最关键的是见地,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大家的回答基本上都沾了个边,不能说答错了,也不能说全对。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或者一番事业成功应该具备的条件是需求+方法+努力+拼搏。

为什么要把需求摆在第一位呢?首先要看你的需求是个人的需求,众生的需求,还是社会的需求。如果仅是个人的需求,社会上不需要,没有市场,即便你个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也不能算是成功。因为这样的成功不能使社会进步,甚至这种成功是与社会对立的。一个人的成功首先应该符合社会进步的需要,不能违背社会,放弃众生。释迦佛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所做的一切不仅是他个人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众生的需要。因为有市场需求,他看到了这个亮点,看到了一个空白的市场,结果他通过一种方法,加上多年的努力,在关键时刻舍命拼搏,所以他成功了。如果单有一个方法就可以成功的话,世界上那么多人做事圆滑,为人处事游刃有余,做的事也合理合法,而且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为什么还是没有成功呢?就是因为市场上不需要他这种所谓的努力,不需要这种所谓的事业。那么多学生努力考大学,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考上呢?但是,凡是考上大学的学生一定是经过了不懈的努力。一件事情的成功,开始靠的是努力,最后靠的是拼搏。你能坚持到最后,胜利就是你的。

我们学佛的人选择的这条路非常好,我们自己需要,社会需要,众生更需要。可是我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方法?我们的方法是否客观,是否科学?如果你的方法仅是个人的主观意识,一点也不客观,在道理上讲不通,无论你怎么努力也不会奏效。中国有句成语“南辕北辙”说得好。难道这个先生没有努力吗?他准备得相当充分,可是他的方向错了,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就像现在佛教界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单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大彻大悟,就能到极乐世界,就能成佛。你满身恶习,满脑袋愚昧无知的想法、妄念都没有破除,没有超越,单念一句“阿弥陀佛”可能成就吗?可是为什么竟然有那么多人认可这个观点呢?这就是完全凭主观判断,没有客观冷静地分析这个方法是否正确,理念是否为正知正见。如果你具备了正知正见,方法也准确无误,通过多年的努力,离目标自然会越来越近。但随之而来的会是种种的考验。考验无非是来自内在的种种境界和外界的种种干扰。

一个真正为自己信仰而奋斗的人,一定能为自己的信仰放弃一切,超越一切,乃至牺牲一切。所以最后他才能实现他的理想,达成他的愿望。我时常说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不能为他的信仰奋不顾身,去死去活,去流血流汗,他的信仰终究只是一个信仰,他只停留在信的基础上,无法和他的信仰融为一体,更不用说是去解去证了。

经常听到年轻人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追求自己想追求的东西。那好啊,你所做的都是自己喜欢,自己需要的,社会不喜欢,社会不需要,也就是说你所做的一切和社会是对立的,你可能成功吗?东华寺有今天,就是因为当初万行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才来到翁源县,创建了东华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翁源县是没有佛教,没有寺庙,没有和尚的。万行来了以后填补了翁源县佛教的空缺、寺庙空缺、和尚的空缺。正因为翁源县三十万人民需要和尚,需要寺庙,需要佛教,让万行钻了这个空子。当然,还加上了他的努力、他的拼搏,以及众因缘的和合。内因是万行牵头,外因是成千上万的信徒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众因缘和合,所以才把东华寺建了起来,有了今天的规模。如果我跑到一个已经有很多寺庙的城市建一个东华寺,很难想象它会有今天东华寺这个样子。可是,也有很多人做的事在当地是一个空缺,为什么他没有做起来呢?他只是找到了需求,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或者说他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但努力不够;或者说他的努力够了,但最后遇到考验的时候他没有忘我地去拼搏,最后一战他输了。所以尽管前面的需求、方法、努力都具备了,但最后一战他失误了,结果还是没有成功。就个人的内心而言,如果一个人不知足,不感恩,他永远不会成功,永远不会有成功的感受。比如说你有了一万元,还想要十万元、百万元、千万元,甚至更多。欲望无止尽的人永远感受不到何谓成功。因为他不知足,怎么会有成功的感受呢?如果他的目标就是一万,或者一百万,或者一千万,当他实现了这个目标,达到了这个层次,他便就此打住,不让欲望无限地上升,就他个人而言,这已是成功了。

大家可以分析一下自己所做的一切,是自己个人的需求,还是社会的需求、众生的需求。如果你的需求定位对了,还要看你的方法是否正确。一个人一生能达到多高的境界,能攀登到多高的高度,取决于他的方法,也就是我们佛门里时常讲的见地,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这两观不正确,是邪知邪见,或者你根本就没有明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那么你这一生是很难达到一个高度的。因为你的方法,也就是你的见地不够究竟,不够圆满。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人特别能说会道,但就是不愿意付诸行动,他的整个心都用在嘴巴上。一个成功的人在某些阶段一定是说得少,做得多,或者根本不说,低头默默地努力多年,甚至到最后拿身家性命去一搏。我们时常听到一句话:一个人有多大胆,就可以做多大的事。这个“胆”我们就可以把它理解为最后的拼搏。没有胆识,你怎么敢去拼搏呢?拼搏本身就涵盖了奋不顾身和忘我的精神和勇气。如果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总是思前想后,畏首畏尾,顾虑重重,他怎么会有拼搏精神呢?努力的人随处可见,但拼搏的人不多。努力是带有我执的,而拼搏是忘我的。

我问在座的各位,为了你理想和追求,你努力了多少年?刚才讲到努力里面含有我执,你的境界还不够,只达到了努力,还必须超越努力达到拼搏,否则你心中的愿望无以实现。刚才有一位说得很好,成功的人做事都是很主动的。难道你们没有发现每个成功的人,他成功的因素中都有主动这个因素吗?刚才大家说成就一件事需要众因缘和合,这个“众因缘”不外乎就是需求+方法+努力加拼搏。如果你做的事情只是社会需要,众生需要,你个人不需要,或者说你个人不感兴趣,你也不可能取得很高的成就,或者说你根本就不会成就。我们从来没听说过一个不爱好武术的人成了武术大师,一个不爱好文学的人成了文学家。只要是个文学家,一定酷爱文学;只要是个武术大师,一定酷爱武术。如果只是你个人的嗜好,个人的需求,没有市场的需求,你也成不了武术大师或文学家。

刚才大家的回答多数都只是点到。单凭大家点到的那一点点去努力去做,可以想像一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甚至很多人的努力只是自己个人的需求,和社会是相违背的。社会上没有这个市场,你去努力又怎么会成功呢?什么叫成功?你所做的一切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才叫做成功。你所做的一切社会不认可,你能感受到成功吗?真正的成功一定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众人的认可,否则永远不会成功。你们细细地体味一下,难道不是这样吗?你让众生受益了、众生认可你,所以你才会有成功感。我一贯主张我们的追求、我们的努力一定要符合社会的需要、众生的需要。因为我们最终的成功需要他们的认可。如果他们不受益,又怎么可能认可我们的所作所为呢?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在座每一个人的追求都是正确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在学佛,学释迦摩尼。释迦摩尼所做的一切就是不仅让自己受益了,更让众生受益,让社会受益。

你们是怎么理解学佛的?我看大家更多的是在信佛。信佛只能让你个人受益,甚至你个人都不受益。只有学佛才能让你个人受益,再进一步让众生受益。所谓学佛,就是悉达多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释迦摩尼佛早就给我们设计好,规划好了,你只要按他说的去做,就叫做学佛。否则,只能说在学己,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